正文 第20节
盛世文豪 作者:木兰竹
第20节
好吧,大家都是托了关系的。
至于那何为安,对余柏林照旧没有好脸色,但也不如之前那么狂妄和轻蔑。
余柏林如今已经显露出他的才华,何为安连比较的心生不起了。
他也就能和赵信比一比了。
赵信:别拉我躺枪。
余柏林笑:这不是你宿敌吗?我才是躺枪好吧。
☆、第52章
到了考号之后,余柏林第一件事仍然是打理考号。
这个考号比之前乡试时好,不透风不漏雨,离厕所也不远不近刚刚好。
不过也就好这么多了。
贡院的考号都是一个样式的,不存在他的考号就比别人多些什么。
火盆点燃,火炉烧好,放了姜片、盐、肉类的粥熬上,待身体暖和一些之后,余柏林把毛皮做成的褥子扑在床板上,地面上也铺上毯子。
会试检查的严格,在进门时,衣服和被子的夹层都会被划开。虽说打过招呼之后检查的人会稍稍宽松一些,但也不可能不检查。因此余柏林收拾的考试行李中,被子和厚衣服全是毛皮和海外买来的毯子,没有夹层,免了衣服被褥被划口子的窘境。
封蔚想出这么个奢侈的主意之后,余柏林一干好友也跟着模仿。都是一群壕。
这种应对方式,普通小富阶层都做不到。当余柏林等人被检查,旁观许多人一边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边畅想会试得中之后自己的生活。
余柏林尽全力把自己的考号布置的舒适暖和之后,才开始慢吞吞的一边磨墨,一边看题卷。
会试考试内容和乡试相同,题量也一致。
虽只与会试相差一年有余,但余柏林对四书五经内容的理解又深刻了不少,在著书的过程中,余柏林经常接受老师以及其他大儒的指点,再加上封蔚经常和他谈论朝中大事,让他和这个时代之间的融入感又强了不少,写文也越发符合这个朝代的思想。
这并不是说余柏林的思想就退步了,而是更加符合实际了。
打个比方,某个牛人要在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尚不完全的时候,就迈开大步子,想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发布一系列超前的生产关系改革措施,其结局只能是蛋被扯坏,导致完蛋。
余柏林对这个社会的生产能力、社会关系、人文思想理解的越发透彻,才越能将自己脑海中超前的意识与这个时代结合起来,变成这个时代能用的东西。
用唯物思想来说,就叫一切从实际出发。
融入这个时代之后,余柏林写文章就更加得心应手。
与诗词需要灵感不同,文章更需要的是底蕴,是思想。
文章表现辞藻的方式就那么几种,读了这么多年书,若想把文章写得花团锦簇,对所有举子而言,都十分容易。
而流芳百世的文章,总会有作者自己的思想在其中作为支撑。即使时间流逝,这种文章的辞藻表达方式并不再流行。但作者的思想却如同长明灯一般,让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世不灭。
科举的文章是戴着镣铐跳舞,当然不太可能达得到传世的程度。但好文章和差文章的区别,在于作者的思想,却是毋庸置疑的。
到了能参加会试的这种程度的学子,对文章的把握已经是驾轻就熟。
余柏林论文笔,自认不输于任何人。论思想,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和新社会国学家和旧社会大儒的双重指导,自己又在后世攀登到较高的高度,他当然也是很自信的。
考试时,心态也是很重要一环。
如余柏林如此自信,全程淡定,看到题目时便不急不躁的回忆起关于这题目所有相关的资料,慢慢筛选后迅速破题,提起笔,在草稿纸上打好草稿之后,文章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四道四书题,三道五经题,题量虽大,但余柏林此时状态极好,文思敏捷,如同泉涌,只一上午,就拟定了七篇文的大纲,再一下午,就将四书题全部写完。
第一天如此顺利,余柏林心情也很舒畅,第一夜很轻松的睡了一个好觉。
这最好的考号附近都是有地位的人,晚上睡相都不错,没有打呼噜的人,更没有因绝望而精神崩溃之人。晚上除了巡逻的士兵,偶尔在士兵监督下如厕的考生的脚步声之外,就只有风声和雪花窸窸窣窣飘落的声音。
第二日余柏林烧热水粗粗洗漱一番之后,在炉上热了羊奶,羊奶上是蒸笼,蒸上了一个大肉馒头。
别的考生都是拿熟的糕点馍馍,热热就吃。二月天比八月天好,食物不易。只是口感欠佳。
而余柏林则是拿的面粉和拌好的肉馅儿,当场蒸新鲜的。肉馅儿放到靠近窗户的位置,跟放现代冰箱里差不多。
蒸好馒头之后,余柏林就将“入恭”的牌子挂起,很快就有人来打开考号的锁,领余柏林如厕。
因考号在考试开始时就会上锁,所以考生在考号内遇到突发状况不能及时逃脱,就会发生意外。即使是京城贡院这种每年有足够资金返修的地方,也会有考生在考试途中意外身亡。
比如本朝刚建立时一次乡试,贡院突遭火灾,那一片区考生被锁在考号里,全被活活烧死,造成朝中很大震动。
后考号内都放置有盛满水的大水缸,不仅是为考生用水方便,也是提防火灾之事。
余柏林路过其余考号的时候,好奇瞥了一眼。达官贵人应对考试的经验丰富,这一圈考号中人无一不是在门扉和窗户处挂上了厚厚的布帘遮住风寒,所以余柏林没能看到自己友人。
回到考号之后,羊奶已经蒸热,馒头还未蒸熟。余柏林将羊奶盛好,锅内换成水,里面放入一个鸡蛋,继续旺火蒸煮。
他在羊奶中放入杏仁糖霜后,一边看昨日写好的三道五经题的大纲,一边等待羊奶变温。
待他把三道五经题大纲微修之后,羊奶在这种天气下已经变得能入口。余柏林喝完一碗羊奶之后,馒头已经蒸好,鸡蛋也已经煮熟。他又吃掉馒头和鸡蛋,给自己用煮鸡蛋的水泡上姜茶,略微休息一会儿,待饱暖之后的困顿消失之后,才开始写五经题。
三道五经题也是一上午便写好了。接下来的半天,就是修改错字错句,微调辞藻结构的水磨工夫了。
余柏林到第三日,开始仔细誊抄文章,这时候最需要仔细,一笔没落对,整篇文章就毁了,只能重新誊抄。
会试是糊名制,答题文字不一定要多么出众,但一定要工整。当然,你若能在工整之余,让考官赞一手好字,也是提高考官印象分的手段之一。
第一场之后,余柏林精神比乡试好很多。
在这个时代,有钱的情况下,冷可比热好受多了。
至少考号中能带入炭保暖,但不可能把冰块带进来降暑。
封蔚这次居然早早等候在马车里,马车上还载着一御医。余柏林一进马车,御医就给他把脉,说只是略微疲惫,并无大碍之后,封蔚神色轻松不少。
余柏林和这御医也结识挺久,一看那御医神情,就知道御医其实想说,身体很棒,完全无碍。但看着封蔚这么紧张,说没事他肯定不信,所以便随意说了一句疲惫而已。
反正考号中吃不好睡不香,都会疲惫。
余柏林表示自己虽说不算吃好睡香,吃饱睡足是肯定的。
回家之后,余柏林照旧是洗澡之后被灌了一肚子补品,然后才去睡觉。
他本以为自己睡的挺好,不会这么容易睡着,却没想到沾枕头就睡着了。
看来他身体不觉得,精神上还是略有些疲惫的。
养足精神之后,第二场考试比第一场考试还容易。
至于第三场,有封蔚给他时时灌输朝中大事,再加上自己敢说比所有学子对实政更了解,策论自不在话下。
三场之后,余柏林终觉疲惫。虽说不至于病一场,也在家休息了好几日没碰书本。
会试几乎算是后世高考,所谓殿试只要不出意外,余柏林已不用担心。这决定命运的一刻,余柏林心中紧张可想而知。
会试之后,张岳等人再不说让余柏林别期望太高,做好长期抗战准备这话。这说出来就不叫好意,而是诅咒了。
余柏林本在会试之前,心想自己年龄在那,就算落第也无所谓。三年之后再战,也不过弱冠而已,照旧是年少得意。
但在会试之后,特别是他现在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比乡试之时感觉更好,若不得中,肯定会受到打击吧,说不定还会怨愤一段时间。
当然,人都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种心情,余柏林肯定能调整过来。
考生们在焦虑的时候,阅卷官们也没好到哪去。
会试和乡试一样,也重首场。首场七篇,基本上决定是否录取。
会试录取比乡试更加苛刻,避讳地方也更加多。
除了避讳庙号帝王称谓等,以及不能有离经叛道的诡刺邪说等最严重的之外,文字犯忌中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不能自叙。
所谓自叙,就是在文章中自吹自擂、或者自怨自艾,说狭义一点,就是别自我介绍想要泄露自己身份或者单纯博得考官同情,说狭义一点,文章最好足够客观,别发散到自己头上。
后一种若是考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尚且能过,若考官非说文字犯忌那也百口莫辩。
除此之外,最傻的犯忌就是字数写超了或者字数没写够。虽然这种犯忌方式极其匪夷所思——连最简单的字数都没数对,真的有认真考试吗?可每次会试还真有因此落第之人,实在令人费解。
春秋经房之内,房官邱炳与几位阅卷官,通宵达旦,战战兢兢,熬得双眼通红,仍旧一字一句阅读,丝毫不敢懈怠。
会试之时,所有房官都从翰林院点出。每房选出录卷、备选卷,主考官和副考官都是先从录卷中选择,待录取人数不够再从备选卷选择。
可想在备选卷中的人,要被录取基本上不太可能了。当然,也比在房官手中直接罢录的强。
所以会试是否录取,房官作用很大。不过平定高低,房官就只有建议权了。
邱炳在阅卷时,一直有意识的在找一个人的卷子。
这人就是余柏林。
倒不是说邱炳参与了什么科举舞弊之类的时,单纯只是好奇罢了。
这一届科举皇帝十分信任,所点考官选了又选,并且敲打了又敲打。之前何家还敢一手遮天,洪家也敢说上几句话。结果皇帝陛下一句,殿试录取他要亲自过目之后,这些人也消停了。
倒不是说不打点,只是说不敢太过分。特别是对上达圣听之人,根本不敢插手。
比如那几家朝中有人的,还比如余柏林。
其中余柏林作为寒门士子,算是最特殊之人。
余柏林生平,说起来都可以直接写成话本。
他本人原本也算地方豪族,父亲还是青年举人,结果一朝父母双亡,还被家族除名,流落寒门投靠舅家。余柏林人生陷入低谷之后,突然峰回路转,以小三元之身进学,被内阁学士张岳收做弟子,和德王交好,与赵家卫家两位后起之秀成为莫逆。
最近新的消息,余柏林蒙师居然是新任太子太师陈曦家的后辈,余柏林也颇得陈曦的看重,多次被陈曦指点。
余柏林身边关系到了这种地步,房官把试卷呈上去开启姓名之后发现没有此人,连主考官和副考官都会忍不住去搜卷。
所谓“搜卷”,就是主考官和副考官心血来潮,跑各房不因犯忌而罢取的卷子中抽查,算是避免作弊漏取的一种方式。虽说主考官和副考官一般不会这么麻烦自己,偶尔也会抽取一二,表达自己尽职尽责。
邱炳既然是春秋房官,自然春秋就是他的本经。作为治春秋之人,余柏林两本著作当然读过。
当时邱炳只是闲极无聊,略略翻看。看了几页,邱炳的心态就变成“拜读”了。
邱炳心胸不算开阔,但也不狭窄。他虽然嫉妒余柏林才华,但并不嫉恨。如今他当上春秋房的房官,阅卷之时,脑海里总忍不住想,余柏林答卷到底如何,是否高明到能让他一眼看出来。
不只是邱炳,其余阅卷官也是同样心思。
余柏林之前实在是太过出名,出名到别说京城文人,连京城之外,都对这名字如雷贯耳。
浅谈和集注已经作为官学备选教材,且在京外官学开始推行,可想连朝廷对余柏林的才华都是认可的。
据说皇帝陛下都已经读过这两本书,并和身边讲读多次讨论,最后才定下将其推行。
以皇帝表现,若余柏林进入殿试,肯定会重点关注。
几百试卷只剩下一二十卷,邱炳和诸阅卷官都没有发现心目中应该属于余柏林的试卷,着实遗憾不已。
当然,并不是说录取的试卷写的不好。其中有几篇文章,他们也赞为有文有笔。
但他们对余柏林期望很高,只是有文有笔,达不到他们心中余柏林文章该有的高度。
不过,或许是自己期盼太过。余柏林著书经历时间磨砺,呕心沥血。科举文章却是临时写作,且必须围绕出题,自然不可能比所著书更加精彩。
只是如今春秋房的文章实在是达不到他们心中所想高度,颇有些遗憾罢了。
要知道,每一房的阅卷官们彼此之间也是有攀比心理的。经魁每一房都有,但会元只有一人。若会元是从他们房中所出,阅卷官们也觉扬眉吐气。
房官对被录取贡生而言,是为房师,也是老师,被录取贡生遇到房师,也会行师徒之礼。房师和被录取贡生之前,也是文臣间重要的关系网。
会元如殿试,基本上发挥正常都能排名前列。就算不是一甲,那也是二甲前十。若会元在朝中有关系,被皇帝事先认识,一甲可能性十分大。
一甲就能直接入翰林。
所以阅卷官若是在本房没看到让自己眼前一亮,能竞争会元的试卷,心情是十分沮丧的。
这时,突然一位阅卷官拍案而起,大声赞好,立刻吸引了其余几位阅卷官的主意。
那阅卷官本来想说,此卷文章很可能是余柏林所做,但突然思及前朝一解元,就是阅卷官看到精彩文章猜测是他所做,结果被人打成科举舞弊。虽然最后证明并无此事,但为平息舆论,平衡朝中关系,那解元仍旧遭受无妄之灾,被革了功名,永不录取,贬官为吏。
自那件事之后,阅卷官们都会谨慎几分,不给别人、也不给自己添麻烦。
见那阅卷官突然沉默,其余同僚沉思一会儿就明白阅卷官所想,嘴里本想说“是否余解元之卷”的人也立刻把话咽了回去。
被人污蔑科举徇私舞弊可就不好了。
不过当房官和阅卷官们依次传阅之后,他们彼此之间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微笑。
一群眼神青黑胡子拉碴的大老爷们,彼此相视微笑的样子,实在是有些雷人。
邱炳道:“虽不及本官心中所想,但纵观其余文章,此文词彩清丽,气度宏大,旨明理深。煌煌之文,超出其余远矣。当为高荐。”
阅卷官纷纷称是,一直以来疲惫都似乎一扫而空。
一想到会元很可能出自春秋房,出自他们之手,那简直神清气爽啊,恨不得立刻到众房官面前炫耀一番。
都说风水轮流转,可会元轮了好几次都没轮到春秋一房,甚至前几次连一甲都没春秋的份。这些治春秋的文人们可被友人笑嘲春秋无人好些会。虽然知道是玩笑,心里也一直不痛快。
这次总该让他们眼眉吐气了吧?
不只是春秋房阅卷官们想着余柏林之事,主考官副考官也一直惦记着余柏林。
张岳避嫌未曾参加此次科举取士,但文人圈子说广也广,说窄也窄,主考官恰好是张岳当年房师,如今次辅之一,副考官虽说和张岳不算太熟,但曾经接过余柏林拜帖,为余柏林书稿提过建议。
应该说,张岳借余柏林著书一事,只要和他关系不差的大儒,统统让余柏林骚扰了一遍。
算是正大光明为自己弟子发展关系。
在各房呈上来考卷之前,主考官和副考官都不算忙。他们都是人精,彼此试探几分,就知道心中所想为同一件事。
其余学子牵涉背景再广,在他们这种文人心中,都比不过余柏林的两本经义著作。
于是主考官副考官心有灵犀,一同携手去各房“慰问监督”去了。
为了避嫌,他们把春秋房定到行程中间,不早不晚,显得并不刻意。
只是事有凑巧,当他们来到春秋房的时候,邱炳等人正在得意洋洋畅想会元为春秋房所出,指日可待。
其他房的阅卷官们都是忙得心急火燎,两眼无神,一副身体被掏空了的可怜模样。春秋房的阅卷官们虽然身体同样疲惫,精神头却这么好,还有力气说笑。主考官和副考官对视一眼,有些惊讶。
不过等他们偷听一二之后,两人脸上不由浮现出相似笑容。
治春秋一经的文人们不知道遭了什么“诅咒”,这些年硬是没出会元不说,殿试连一甲都没有,他们也曾调|笑过。
没想到这群治春秋本经的同僚们,一直记在心里,正憋着气呢。此次见到了一妙文,正畅想拳打尚书礼记,脚踢诗经易经呢。
两人装作没听见的样子,进入春秋房“走过场”,略微翻了翻罢落的卷子,又勉励了各位同僚几句,然后施施然的走了。
走时看着春秋房阅卷官们喜气洋洋的样子,主考官和副考官不由更加好奇,那文究竟好到如何地步,又是否真出自余柏林试卷。
抓心挠肺的,实在是难受。
终于,他们等到了最后一天。
房官和主考官们做成一团,在刑部监督官员的见证下,开始讨论经魁和会元所属。
☆、第53章
评定那日,主考官副考官,与诸位房官、阅卷官、对读官等众多官员齐聚一堂,为定名次进行最后的讨论。
会试定名次,是先定出足够录取人数,然后再由差到好,从最末位开始定名次。
名次越前,争论的声音就越大。小吏们为这群争得脸红脖子粗的翰林们添了好几次茶水。
终于,最后只剩下经魁和会员的名次了。
到定下经魁的时候,比之前容易了些。只有在定下《诗经》经魁的时候,稍稍争吵了一下,最后由主考官拍案定下。
最后定会元的时候,大家突然就安静了。
这一安静,让围观众官吏心里咯噔一下。
这不吵了,难道是要打起来了。
邱炳略带得意的扫了一遍众位翰林同僚后道:“此文若不是会元,下官愿挂印回乡。”
围观官员们脑子“嗡”的一下,这下是真的要打起来了吧?
另一年轻翰林冷笑:“不过运气而已。”
酸,真是酸。
应试考生那么多,春秋当然不会只有一房。那一年轻翰林也是春秋房官之一,阅卷结束后正纳闷没看到眼前一亮的文章,还想那声名远扬的余柏林是没发挥好还是自己没阅到。
看邱炳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年轻翰林心里立刻想到,莫不是余柏林的文章在他房中吧。
虽然言语很酸,但一想到会元终于要从春秋中出,年轻翰林心情还是比其他几经的房官好许多。他接过邱炳手中试卷看过之后,忍不住也露出得意神色。
“下官附议。”
其余几位春秋房官阅卷后,纷纷露出如出一辙的微笑。那笑容,看得其余几经房官牙痒痒的,恨不得咬上对面几口。
这文真有那么好?好的让他们如此确定?
要知道很多时候,经魁与经魁之间,差距并不大,甚至全看主考官喜好判定。
会试名次对应试考生而言,其实算不上太重要。因为最终还有殿试一轮。
会试取中之后只是贡生,殿试之后才是进士。
殿试一甲为皇帝钦点,二甲前列是否钦点看皇帝心情,其余名次也要皇帝过目。
当然,一般钦点,也是要下面阅卷官定出名次,再由皇帝定夺。但若皇帝看到认识的人或者感兴趣的人,就会直接叫身边太监将那人卷子直接呈上。
会试名次和座位位次有关系。只会试前两百名,才有资格在殿内答题,其余贡生依次排后。
也就是说,若皇帝陛下谁都不认识,那就只有前两百名的贡生能引起皇帝陛下注意。
而殿试阅卷官除增加六部尚书和所有辅臣做最后审卷之外,其余阅卷官都由会试房官担任,因此若贡生发挥不失常,名次大约就在一个范围徘徊,比如前两百还是前两百之内。只具体名次有差异。
因此,会元经魁都在殿内答题,并且名字都会呈给皇帝陛下,按照惯例,皇帝陛下会重点看会元和经魁的卷子,所以除了虚名之外,会元和经魁在殿试上并无差距。
其实不仅是会元和经魁,只要排名在前两百,在殿内的贡生,若不计身份和本身才华,只说机会的话,都是一致的。
会试排名一百来位的,殿试一跃为一甲的也并不少见。
再加上皇帝文化素养不一定很高,贡生文章从非大儒来看,或许表面上差距不大,所以殿试有优势者,会试名次是其次,最重要是脸好气度好。
嗯,是的,虽然很难以接受,殿试取士,大多看脸。就算是老进士,那也一定是器宇轩昂的老帅哥。
这个悲催的看脸的世界。
话扯远了,扯回来。以上话的意思是,因为会元只是虚名,并不算太重要,选择时也并非真要争个你死我活,大多看主考官喜好。
前几届会试会元总轮不到《春秋》一经,也是和这几届主考官都非本经治《春秋》有关。
至于殿试《春秋》一甲没有春秋……大概和那几届治《春秋》的贡生中脸太一般有关。
所以这次春秋房的房官们纷纷打包票,不会元咱就挂印,实在是让其余阅卷官嫉妒不已。
为什么嫉妒?敢说出这种话,肯定他们心中肯定,这文章超出其余考生远矣。
主考官王海全捻须笑道:“既然诸位翰林官对此文章如此推崇,那老夫也来一观。”
邱炳忙将文章呈上,其余几经阅卷翰林也将其他经魁文章呈上。
王海全仔细看后,闭着眼睛品味良久,才道:“此文必为长青所著。”
说罢,他直接揭开糊名。负责监督的刑部官员心中一惊。那打开糊名要在名次全部定下来之后,次辅这是已经定下此卷了?
王海全揭开糊名之后,放声大笑道:“果然是余长青,崇之又要得意了。”
副考官无奈摇头:“下官又要见到崇之那一张得意嘴脸了。”
王海全大笑。
....................................
会试放榜,余柏林的几位友人十分焦急忐忑,不能淡定的坐在屋里等候。但在贡院之前翘首以盼,又觉不够潇洒,于是便定了百香楼的雅座。
百香楼早就预定满,赵信说预定这么一个位置最好的雅间有多么不容易。余柏林端起茶杯,遮住嘴角弧度,深藏功与名。
余柏林本没打算出来等,封蔚在家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他金榜题名之后,敲锣打鼓各种庆祝。不过兴奋的封蔚随后被皇帝陛下叫进宫了。
会试放榜不只是考生们关注,皇帝陛下也很关注。
在会试放榜时,勤劳的皇帝陛下就已经拿到了上榜名单,要从里面挑人排名。
所以说在殿试之前,有些人的大体名次就已经被皇帝陛下定下来了,其余的……嗯,看发挥和看脸。
如果被皇宫的威严吓到了,御前失仪,当然就会被拖下去了。
如果殿前发挥不好,连通顺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就算皇帝陛下想让你到二甲,也只能放到三甲了。
封蔚在提前知道上榜名单和跟余柏林一起迎接重要一刻中选择了后者,但他哥显然并没给他选择的权力,直接把人提溜走了。
排位什么的最头疼了,皇帝陛下身娇体弱,还是拉着弟弟一起劳心劳力吧。
既然封蔚都走了,又恰巧有友人相约,余柏林便欣然一起前往贡院等候了。
除了按捺不住等候在贡院之外的人之外,更多学子等着报录人上门报喜。
报录人早就打通了关节,这边杏榜上填一个名字,报录人那里就已经得知了中榜人的姓名籍贯住处,一队人便吹吹打打往中榜人住处赶去。
自己前来贡院看榜之人,报录人都会留心。除暂住客栈的外地人之外,京城中学子,即使自己前来看榜,报录人也会前去报喜。
贡生得中,举子心中欢喜不言而喻,其出手打赏十分阔绰,若是豪门勋贵,那报录人所得赏赐可就足够他们吃上好几年了。即使原先家境贫寒的举子,中举之后,大多会有贵人相助。即使没有贵人相助,中了贡生之时,附近都有同乡帮忙打赏。
这可都是人情。
余柏林等人虽然来到百香楼等待,但家中已备好了赏赐,迎接报录人前来。家中亲人好友,也早早等候着放榜的消息。
放榜之日天还未亮,等候的举子已经翘首以盼。
这日京城终于放晴,前一日晚上还在下大雪,雪积了挺厚一层。待红日东升的时候,晶莹的白雪反射着晨辉,京城如同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
“我们几人籍贯在京城。听闻会馆之前,彩棚搭的遮住了整条街。”赵信笑道。
京城修建有供各地举子进京赶考的会馆。因外地举子都会提前进京,耗费较大,因此大多会选择在会馆居住。而且会馆中还能结交同乡,所以一些籍贯在外地,但家在京城做官,有府邸的举子,也会在放榜时到会馆等报录。
“你若想要风光,可以到一处外地会馆集聚的地方等着,到时候报录人吹吹打打过来,别人都伸着脖子等着是哪家会馆举子,然后报录人一念,京城的,”卫玉楠抿了一口茶水,道,“你就等着挨揍吧。”
赵信嘴角抽了抽:“我看起来很傻吗?”
卫玉楠点头:“有点。”
余柏林也道:“还真是子诚兄做得出来的。”
陈磊微笑不语。
赵信举起双手:“成,成,我做的出来,那现在去?”
众人:“……”
赵信脸皮太厚,即使三对一也没有胜算啊。
几人说说笑笑之后,心中稍稍轻松一些。
这时候,会试开始唱名,最后一位是三百一十四,也就是说,这次会试,共取三百一十四位贡生。
会试排名对殿试虽有参考借鉴之意,但重要还看殿试发挥,因此排位靠后的贡生也并不沮丧。
再来,就算拍到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就能接受州府学堂书院聘任,并且参加能在吏部记名的官员的选拔。除了名声上矮进士一头,前途上不能进翰林及内阁之外,同进士在前途上并无太大阻碍。
同进士出生,坐到封疆大吏,六部高官的比比皆是。只是政敌在打嘴炮的时候,会拿出身说事,他们本人也会觉得这是一个缺陷而已。
对于大部分贡生而言,考中贡生便是侥幸,同进士也能做大官啊。
不过现在,即使是排名最后一位的贡生,也做着殿试一鸣惊人的美梦。谁也不会把自己的目标,就定在一个同进士上。二甲可争,一甲也是可期的。大家都是志得意满之时。
唱名唱到前一百时,余柏林几人已经听到了自己相熟的几人的名字,但他们四人的名字还未唱响。
是名列前茅,还是名落孙山,几人心中甚是煎熬。
不久之后,卫玉楠名字最先唱响,乃是今科第三十二名。
卫玉楠本来很平静的样子,在名字唱响之时手一抖,不慎弄翻了杯子,茶水倒了一身都是。
旁边伺候小厮立刻上前给卫玉楠擦拭身上的水珠,卫玉楠却顾不上失仪,呐呐道:“我中了!”
“恭喜芝兰。”陈磊最先反应过来,拱手庆贺道。
“芝兰,恭喜恭喜!”
“恭喜芝兰兄,高中贡士。”
卫玉楠缓了好久,才缓过神来,抑制不住脸上喜意道:“芝兰得中,几位也必定高中。”
“借芝兰吉言……”
话还未说完,经楼又唱到几人名字,而且还是连唱。
陈磊得中第八位贡士,赵信得中第七位贡士,按照经房来算,陈磊和赵信各自为尚书和诗经第二。
陈磊激动不已,赵信却开始嘴贱:“咦?我只是第二?谁抢走了我的经魁?”
众人怒目而视。
你丫刚才还紧张的不得了,嘴里念叨是不是没戏了。结果现在就开始嘚瑟了。
“不用担心。”陈磊对余柏林道,“你的才华,众所周知,会试放榜,要么不中,要么高高在上。且等经魁吧。”
赵信和卫玉楠两人也点头称是。
余柏林若不是因为生病或者发挥等意外因素,在他发挥良好的情况下,要么高中魁首,要么直接罢落。
余柏林的老师和友人,也正是担心这一点。
前朝丞相,就是因为年龄直接罢落。罢落者言,此子将相才,需多加磨砺,他日必成大器。
其实众人心中都明白,那前朝丞相必定怄的要死,但对于这个满口“我对你好我赏识你”的官员,还得做出十分尊敬的姿态,甚至以后发达了,也要善意对待。
因为开了这前科,一些官员就会对年龄偏小的考生以“多加磨砺”为借口直接罢落。
当然,所谓“多加磨砺”,其实也是内有猫腻而已。
张岳担忧,虽然有他做靠山,仍旧有人会拿余柏林年龄做文章,让他“多加磨砺”。
余柏林著《春秋集注》之后,张岳才略微放心。有这一本经义打的,想要对余柏林不公的人,也要掂量一二。
当他得知自己房师为主考官之后,张岳就更不用担心了。在他听到余柏林说发挥良好之后,心情很是放松。大概他是关心余柏林的人中,最不担忧之人。
但张岳却并没有告诉余柏林这些事。一是他想给余柏林一个惊喜,二是假如遇到意外,让余柏林空欢喜一场就不好了。
几人说话之时,经楼继续唱名。当唱到诗经魁时,赵信差点把桌子掀了。
“李潇?!”赵信激动道,“蜀中李潇?!可是我所知那一位?!”
“蜀中李潇,还治《诗经》,除了李湘陵之外,难道还有如此凑巧之事?”因李湘陵已经放弃科举好久,又一直给人一种颓废之感,乍一听到这一名字时,众人都不敢相信。
作为同治《诗经》,又同擅长诗词之人,赵信心仪李湘陵许久,也为李湘陵自暴自弃心疼许久。这一听到诗经魁居然和李湘陵同名同姓还是同一籍贯,他表现的比自己中的还激动。
因为李湘陵这事太让人惊讶,当余柏林之名被唱会元之时,雅间中其余几人居然都没有在意的,纷纷讨论这个李潇,是不是他们认识的那位李湘陵。
余柏林嘴角抽了抽。怎么莫名觉得有点委屈。连老师都只关注李湘陵去了吗?
余柏林干咳一声,打断几人讨论后道:“我想,或许就是那一位。我出京游学时,曾与李湘陵有一面之缘。湘陵兄道,会参加此次会试。”
赵信激动道:“长青!这就是你不对了!你居然见过李湘陵,为何不和愚兄说?”
我见到李湘陵跟你有什么关系?我又不知道你对他如此狂热。我还以为你只是对他只是普通的正常的对待有才华的前辈的感情!
余柏林心中腹诽,嘴上也不饶:“我也不知道你这么重视他,重视到都不给我道喜了。”
赵信这才尴尬道:“咦?刚才唱了你的名字了?”
余柏林:“……”
他看向其余两人,卫玉楠低头喝茶,陈磊露出歉意一笑。
余柏林也想掀桌了。难道刚才唱会元之名的时候,你们都没听吗!
“那个,会元啊,恭喜恭喜。”卫玉楠拱手道。
余柏林:“……”不是很想说谢谢而是想说呵呵怎么办?
“看来这一次主考官很公正。”陈磊拍了拍心爱弟子的肩,“长青要不负主考官所托,好好准备殿试。”
老师你转移话题的手段也不高明。
“哎呀,会元啊,不错不错。”赵信道,“长青你认识李湘陵,可否为我引见?”
赵信更是完全不掩饰的表示自己的不在意。
余柏林心累。这时候他非常想念封蔚。若是封蔚知道他考中会元,肯定会非常高兴吧。
更让余柏林心累的是,他坐马车回家,一路上大家讨论杏榜,少有说起会元余柏林的,都是诗经魁李潇是不是风流才子李湘陵。
许多人都猜测李湘陵怎么突然想通,来科举。还有人怀疑,李湘陵不是不理仕途文章很久,为什么能突然一鸣惊人夺得诗经魁。还有人编写了缠绵悱恻的故事,大致是先人梦中感化、仙人显灵点化、美人巧言劝化。
预计之后会有许多以李湘陵为主角的话本出现,说不定以他为原型的戏曲也要出现了。
或许这些话本戏曲还会流传百世,成为什么民族瑰宝、古典名著之类。
余柏林想想都很心塞。
其实他并不是重虚名的人,但是会元这么大的事,居然没人注意一下他,想想就很郁闷啊。
更让余柏林心塞的是,他回家就被张岳叫去了,张岳第一句话就是,“那李潇就是李湘陵吧,他终于想通了啊”。
余柏林委屈:“老师,你叫我来就是说这句话吗?我考中了会元了啊。”
“啊,你这次要么落榜,要么会元,王阁老公正,你得了会元,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张岳道,“你说那李湘陵是怎么想通的,不会真的得了仙人显灵点化?”
余柏林:“……”老师你这么急着叫我来,就是和我八卦李湘陵吗?
张岳还真是。八卦什么的,友人之间不太好说,两个儿子又常年泡在京郊军营不回来,跟老婆讨论一风流才子张岳又要吃醋,只有余柏林这个比儿子还亲的弟子能陪他八卦。
而且其实弟子中了会元,张岳还是很激动的,他急需用八卦来缓解自己激动的心情。
余柏林听张岳天马行空的说了一大堆玄幻故事,越发想念封蔚了。
连两位老师都这样,难道只有封蔚会激动一下了吗?
宫里,封蔚在得知余柏林中了会元之后,欢喜的蹦了起来。
真的是蹦了起来,还来了个原地后空翻,特别精彩。
封庭笑眯眯的看着蹦来蹦去像只猴子的封蔚,一点都没觉得弟弟有点疯。
“这下子就是三元及第了。”封蔚蹦高兴了之后,趴到封庭面前兴奋道,“三元及第每朝每代也就一两个啊,哥刚登基第一次科举就有个三元及第,这不比地方上那些人呈上来的奇奇怪怪的东西,这是真正的祥瑞!”
“不是三元。”封庭笑道,“是六元。”
封庭赞叹:“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啊。”
封蔚眼睛一亮,对啊,余柏林已经得了小三元,现在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岂不就是连中六元?
而且余柏林不同于其他朝代那些独中三元者,真正的三元及第为连中三元,而他自应试以来从未落第不说,甚至错过都未,乃是真真正正的连中三元,连中六元。
独中六元者,从古至今,只有一位,而连中六元者,只有余柏林一人。
这是真正的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这是真正的吉兆,皇兄一定文治大成。”封蔚正色,俯首跪叩。
封庭忙把封蔚拉起来,道:“是啊,好兆头,咱们带上你嫂子和侄儿,出宫给长青庆祝庆祝。”
“是。”封蔚开心笑道。
于是,这两兄弟啊,你们忘记殿试都还没举行吗?
第20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