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四成,不能再少了!你要再推辞,我可找别人合伙了。无奈的林清美,真是挖空了心思,想让这倔强的姐妹安心啊。
家里的事业,开始有了苗头,学校里的高原和大江,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他们俩人相互鼓励、共同前进,高原明显感觉自己的成绩,又有了不小的提高;而大江在体育上的天赋,也渐渐展露了出来。他甚至被教练推选,下月去市里参加集训。
月底放假,俩人坐在客车上,高原静静地望着窗外空旷的田野,大江却憋不住嘴,总扯东扯西地聊天。
哎,你们班那大高原,最近挺出风头啊?说下月校庆,他还要上台表演节目呢!大江好奇道。
嗯,他会的可多了,会吹口琴,还会弹吉他,在班里人缘儿也好,大家都特喜欢他。高原甚至有些羡慕地说。
大江却挠头道:我有个事儿想不明白,你说他家有钱有势,怎么不在市里念书呢?他跑咱这儿,还跟你一个班,而且还重名。高原,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高原无语道:他学习成绩不大好,即便在市里,估计也进不了好学校。而他爷爷,以前是咱这里的老领导,把大高原插进重点班,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何况咱学校,满共就俩重点班,也就凑巧来了我们班罢了。
顿了顿,高原又说:你们班不还有仨叫张伟的嘛,重名这种事,他们都不尴尬,我有什么好纠结的?
也是!大江挠了挠头,又使劲咂了咂嘴,最后才说:他要敢欺负你,一定要告诉我!
第75章 沸腾的高王庄
大姐林青莲,上午就组织同事,早早地来到了高王庄。
这使得安静的村落,又迎来了喧嚣时刻。那些街头巷尾的妇女们,那些凑在一起搓玉米的老头、老太太,无不悄悄议论,王献忠家这个吃国库粮、开公家车的亲戚。
见面时,马俊兰开始是紧张的,她哪儿见过这么多公家的人?自己跟在清美旁边,听着人家侃侃而谈,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多余人,像个厚脸皮凑数的。她甚至想逃离,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待着。
好在清美把她拉出来说:大姐,这就是俊兰,在高王庄论干活儿,还没人能比得过她!
扎根于农业领域的林青莲,第一眼看到马俊兰,就有种说不出的欣赏。因为她从这个腼腆的妇女眼中,能看到一种对于土地的热爱和坚守,这是一种气质,是对种植的自信。
您好,我叫林青莲,你管我叫大姐就可以,叫林主任也成。对方热情地握住了俊兰的手。
可俊兰哪儿敢高攀?她忙激动地说:叫您林主任吧,我我不懂大棚,我怕干不好,清美姐让我干这个
林主任笑道:先上车,咱们去地里看看。
那是马俊兰第一次坐小轿车,她吓坏了;她蜷缩身子坐在后面,生怕给人家碰坏了。
终于到了地里,技术员梁文东拿着皮尺,带人丈量田地;林主任就从包里,掏出几张照片说:这就是高温大棚,分弓棚和梯棚。
马俊兰不敢有一丝马虎,她认真看着照片说:弓棚就是弧形的,梯棚就是这种梯形的,是这样吧?!
林主任和清美相视一笑,便朝俊兰说:看不出来,你懂得蛮多的嘛!
俊兰憨厚道:我家孩子做作业,经常弧形、梯形的,有时我也跟着他学,就是傻学。
林主任对眼前这女人,真是越看越喜爱,难怪自己的妹妹,非要铁了心建棚,帮助这个朴实的朋友。
接着她又拿了大棚内部的照片,分给清美和俊兰看。俊兰当时都惊呆了:林主任,这黄瓜怎么长得这么长?你看这七上八下的,产量也太高了吧?!
俊兰曾经在小菜园里,也种过一点黄瓜,种子还是王献忠从县里买回来的。主要是清美想吃,自己却不会种,俊兰就帮忙种植,但产量一般。
林主任笑道:这是嫁接品种,就是把黄瓜苗和冬瓜苗嫁接。往后你们要是做起来,梁技术员会亲自指导。
俊兰不解地问:那黄瓜跟冬瓜嫁接,怎么不结冬瓜呢?
这个可爱的女人,虽然问的东西很简单,却也最实在!林主任就说:用冬瓜的根茎,嫁接黄瓜上部的叶苗。如此一来,冬瓜强劲的根系往下扎,黄瓜的秧子往上长,你说它的产量能不高吗?
到底是文化人啊,这一下子就给俊兰,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曾经她只知道出大力,细致入微地呵护庄稼,并盼着老天恩赐,来年求个大丰收。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原来人工也可以提高产量。
这时候梁文东丈量完了田地,便卷着皮尺走过来说:林主任,这地挺富余,弓棚、梯棚都可以建。
林主任点头,转身朝妹妹问:你想建个什么样的?
清美哪懂这些?真到了地头上,那得俊兰来拿主意。
俊兰赶紧会意,便朝梁技术员问:建这么大一片棚,得花多少钱啊?
梁文东想了一下说:弓棚两万出头吧,梯棚得四万多。毕竟梯棚需要建墙,用得材料也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