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王(穿越)——青色兔子(24)
朝臣中便有意动者。
王允沉下面色来,从前心中对吕布的成见更深了,果然剑客便是剑客,只可用其力,不能以士相待。这等武夫,所思所想,总逃不过利益二字。
王允字字清晰道:董卓府中财物也好,眉坞粮食也罢,这些都是董卓劫掠盘剥而来,就中甚至有汉室皇帝陵寝之物,我们如何能分给自己?理当尽数归入国库,待到陛下东归之日,要分毫无损运回洛阳。否则关东盟友如相问,你我有何面目以对?
这真是用生命来践行大义了。
王允把分财物的意义拔到这么高,谁都不好再争了。
提出要给众人分好处的吕布,不仅被当众驳回了意见,还给王允的清正形象做了一回反衬,难免有些讪讪的。
好在吕布跟王允私下相交也比较久了,知道王允性情如此,倒也没有太恼怒。再一则,此时董卓方死,吕布跟新盟友王允正在蜜月期,就好比他才杀了丁原跟随董卓时一样。
所以当下吕布也没再说什么,一切都照着王允的安排执行下去。
既然长安城中的事情暂且解决了,那目前最该担心的就是陕县、函谷关附近的凉州军主力该如何处置。
此时牛辅等人自然还未接到董卓已死的消息。但是他们迟早会知道的。一旦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到函谷关,领兵的李傕、郭汜、张绣和他们帐下的谋士会如何应对?在陕县屯兵的董卓女婿牛辅又会如何应对?他们是会赶赴长安城,为昔日的首领报仇;还是会军心涣散,就地解散,各回各家?
吕布到底是真带兵打过仗的,很能推想首领出事后,在外将领士卒的心态。他主张招抚凉州军主力,叫牛辅等人安心。
王允对兵事不熟悉,起复的皇甫嵩老将军又还未至,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便暂且听了吕布的意见,写了招抚凉州军的诏书,请皇帝用印后,便只等发出去了。
皇宫之中,因董卓伏诛,宫人脸上都有了些喜气洋洋的模样。
唯有蔡琰想到梦中之事,后来她自异域回汉地,听人说当初董卓死后,父亲书生气犯了,旁人都因为司徒王允的命令不敢去祭祀董卓,她的父亲反倒在王允组织的宴会上,为董卓感叹,引言获罪,被下狱后不久便死在狱中。梦中的她听说之时,已经距离父亲之死过去十数年了,也未知真切。
此时蔡琰得知董卓之死,想到父亲之死,寝食难安,面见刘清,请辞道:值此动荡之时,我放心不下父亲,请求回府住几日。
刘清奇道:董卓死了,你父亲乃是大儒名臣,又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她看蔡琰连眼圈都红了,美人忍泪,我见犹怜,忙又道:好好好,先生要回府,我送先生便是。
蔡琰不好推辞,怕再生事端,反倒被绊住。
刘清同她相携走了一程,忽然狐疑道:该不是长乐宫中,我哪里得罪了先生吧?她这几年来,我行我素的性格越发明显了。此时竟然有这等反省自身的问话出来,也算是罕事了。
蔡琰满腹心事也被逗得一笑,道:殿下哪里会得罪我?
刘清这才放心了,将蔡琰送回府中,见她家中旁的都简单,甚至素寒,唯有书多。若在从前,刘清便要觉得简陋了,如今受蔡琰影响,竟觉屋舍要这样装点,才又雅致又清爽。
刘清又缠着蔡琰说了一会话,约定了来接蔡琰的日子,才依依不舍回宫去了。
在女儿蔡琰的陪伴下,蔡邕虽然为董卓之死而感叹,却也只限于一府之中,不曾外出赴宴。
这日蔡琰午睡之时,又做了那个奇怪又真实的梦。梦中的她赤足散步冲到宴会之中,为她归来之后新嫁的男人董祀求情,上首矮小的男人听了她的陈情,仿佛有些动容,便要释放她新嫁的男人。可是梦中的她非但不敢感欣喜,反而触目都是陌生人,更觉悲凉。
一时梦中醒来,蔡琰惊魂甫定,练了半响字,才平复了心绪,问奴婢道:父亲在做什么?
奴婢道:外头有人来请,老爷出去赴宴了。
蔡琰心中一惊,提笔迟迟未能落字,就听外面家丁叫道:不好了!大人入狱了!
她手中的笔滑落下去,在白纸上拖出颤巍巍的一笔。
原来蔡邕听了女儿的劝告,也知道这着实不是在外面谈论董卓的好时机,便连日闭门不出。这日王允宴请,蔡邕本不欲前往,然而来人软硬兼施,竟是叫他非去不可。
董卓掌权之时,蔡邕乃是太师府的宾客。如今王允诛灭董卓,宴请众臣,既是庆贺,却也是要大家表态。
蔡琰一心想着要父亲闭门谢客,躲过这场祸事,却哪里知道,有些祸事并不是躲着就能避开的。
这是王允主持的,庆贺董卓伏诛的宴会,席间的主要话题,当然便是咒骂董卓,夸赞王允,以及商讨如何辅佐幼主、如何与关东众人相联系了。
蔡邕本不欲说话,可是到了宴上一看,见泰半竟然都是昔日董卓府中宾客。当初在董卓府中,这些人也曾热切谈纶,也曾献策于董卓。
如今董卓尸身在市集上腐朽燃烧,名声却在这宴会上被污蔑抨击。什么脏的臭的,全都按到了董卓身上。有人说他不孝父母,又有人说他本就羌人之子,他们口中的董卓,全然是野兽一头。
蔡邕想到与董卓数年相交,对方始终待之以礼。就是对待在座的许多人,董卓也很是不坏,否则又如何会对王允委以重任。
一想到此刻高谈阔论的这些人,与董卓携手结友时,却早已暗存了要害董卓的心思,蔡邕便觉一阵齿冷。
在蔡邕看来,董卓有做的不对之处,可是既然以友相称,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做的便是好言规劝,不要让董卓一错再错。就好比他借地动一事说服董卓放弃嫁董氏女为皇后的打算,又好比他劝董卓打消自封尚父的念头。
曾经董卓牵着他的手,那一声声伯喈教我、一句句唤我仲颖仿佛还在耳畔,宴会上首受众人托捧者,却已换了王允。
密谋杀董卓者,也即最受封赏的两人,一为王允,乃是董卓托付朝政之人;一为吕布,乃是董卓托付性命之人。
可叹仲颖所托非人,如今两者尽失。
蔡邕想着女儿的嘱托,一忍再忍,待到酒酣耳热,宴会上气氛最热烈的时候,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感叹起了董卓生平,言语间难免有责备众人的意思流露出来。
宴会上的气氛为之一肃。
王允勃然大怒,起身斥道:董卓乃是国之大贼!几乎倾覆我汉室!先太后、少帝皆亡于董卓之手!凡我汉臣,皆欲除之而后快!前有伍孚就义,后有何喁囚死狱中!如今奸贼得诛,你不觉痛快,反为董贼悲痛!你这是只想着自己所受的礼遇,全然忘记了家国大义!与国贼董卓有何不同?当即就将蔡琰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在座许多人都怜惜蔡邕才华,又素来知晓他是老实人,都为蔡邕求情。
然而王允到底将他收押下去。
未央殿中,吕布结束了一日的骑射教课,正私下与皇帝说话。
原本说好了赦免陕县、函谷关的凉州军,仍叫他们原地驻守。可是臣看司徒大人迟迟不肯发诏书,听说是又改了主意,说是要叫凉州军就地解散,还叫人去缉拿牛辅等人来长安审判。吕布与刘协相处不少,知道小皇帝聪慧过人,是可以与之讨论军国大事的,担忧道:说句不好听的,司徒大人这就是没带过兵,瞎指挥。这样下去,凉州军非哗变不可。
刘协沉静听着。
赦免凉州军的诏书,他早已用印。
但是王允扣住不发,已过了数日,多半是如吕布所说,改了主意。
的确如奉先师父所言,一旦激得凉州军病变,局面便会难以收拾。刘协看着吕布,轻叹道:当此之时,更有何人能改变王允心意呢?
吕布顺着小皇帝的目光看向自己胸口,迟疑道:臣?
刘协垂眸想了一想,却又自己否决了这个想法,道:奉先师父是最后的办法。长安城中,胡轸与徐荣尚且虎视眈眈,咱们自己人再闹起分歧来,岂不是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到时候且不说远在陕县、函谷关的凉州军了,只眼皮子底下的胡轸、徐荣就能再起一场大祸事。
吕布道:那要怎么办?总不能叫司徒大人真如此行事。
刘协还未答话,就见万年长公主刘清冲进殿来,弯腰按着膝盖,一面喘气一面叫道:皇帝,你你快派人去救蔡先生父亲!
蔡邕?
他给王允关到牢里去了!听说王允要杀他!
都有何人给蔡邕求情过了?刘协问道。
刘清一愣,道:我哪里知道,士族之中大约都给他求情了吧。
那朕还要派谁去,才能从王允手下救出蔡邕?
刘清又是一愣,半响道:可你是皇帝啊
皇帝不该是天下最厉害的人么?王允是臣子,又忠心于汉室,难道还会不听从皇帝的话么?
刘协立起皇帝之印来,淡声道:你看,这方印原是皇帝的,后来这支笔来了,推倒了皇帝印。这支笔,便如同董卓。而后有人又拿起了这皇帝印,撞翻了这支笔那支细狼毫笔当啷一声跌落在地上,那你说现在,是皇帝印厉害,还是拿印的人更厉害呢?他既像是在给刘清讲解,又像是在问自己。
刘清跟上了他的思路,道:你是说王允是拿皇帝印的人?
朕可没这么说。刘协将那皇帝印在手中抛了几抛,握住静默了一瞬,起身对吕布与刘清笑道:走,随朕去见一见司徒王允。
作者有话要说:日万达成,开心!
晚安,明天见~感谢在20200412 14:20:02~20200412 23:43:0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吱吱 80瓶;我爱辣椒、胡胡胡胡。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虽然刘协在宫中的一举一动, 都由闵贡汇报给王允。
但是刘协真正与王允对面而谈,这还是第一次。此前因董卓势大,刘协早知真实历史上王允联吕布杀董卓之事,便更不好与王允亲近, 免得惹董卓疑心。
刘协带着皇姐刘清与温侯吕布, 出宫乘车, 通往王允的司徒府中而去。
王允正在府中揽阅各处细务, 他录尚书事, 总览朝中一应事务。又因董卓方死,城中凉州军投降的, 朝中官员庆贺的,来往络绎不绝, 还要跟关外讨伐董卓的联军们传递消息, 王允这阵子也忙得停不下来,更没想到小皇帝会突然造访府中, 得到消息,忙匆匆迎了出来,官服都没来得及换上, 见了来人中还有长公主与吕布, 略有些诧异,先向皇帝请罪,道:陛下亲临,臣未能远迎
刘协摆手止住他请罪的话,打量着这普通的司徒府, 见庭中也没有花树,墙壁也不曾彩饰,好似普通文士之家一般,丝毫看不出这是大汉司徒的府邸。他笑道:子师(王允字)何罪之有?是朕没告诉你。朕早想来子师府上坐坐,只是从前不便宜,如今好了。这是在说董卓之死,也是赞许王允之意。
王允又向万年长公主刘清行礼,再看向旁边的吕布,以目相问,皇帝与公主所来为何?其实他自己心里已有猜测,只是要跟吕布确认一下。
吕布便向刘清一努嘴。
王允心里便清楚,果然是为了蔡邕之事。
刘清等皇帝跟王允寒暄了两句,便也忍耐不住,笑道:一向听说司徒大人是个大忠臣,如今除掉了奸贼董卓,谁不夸赞司徒大人呢?只是怎么好端端把我先生的父亲下了牢狱,其中必然是有误会。大人不知道,你捉了蔡大人进去,我那先生是吃不好也睡不着,连我都跟着受累。想来蔡邕一个文士,最大不过说错几句话,断然不是作奸犯科之人。如今给捉进去关了两日,也得了惩治,还请司徒大人看在我的薄面上,把蔡邕给放了吧。
在刘清看来,王允无疑是忠于大汉的臣子,而且文官出身,五十岁如许,看起来并不难说话的样子。跟从前飞扬跋扈的董卓可不同。
因为王允除掉了董卓,刘清心里便把他当成自己人,所以此时才笑着提起来,并没有当成很严重的事情。
王允却没有笑,正色道:殿下恐怕是不清楚那日宴上蔡邕都说了什么吧?
刘清笑道:还能说什么?他就是醉后说了几句胡话嘛,这又算得什么?
王允仍是正色道:人有大节,有小义。蔡邕先是汉臣,受先帝隆恩。董卓妄图谋权篡位,乃是国之大贼。蔡邕身为汉臣,不思除掉董卓,反倒在董卓受诛后,因昔日曾受董卓礼遇,便为董卓发悲声,自认为董卓之友。此人心中只有一己私情,哪管家国大义?殿下乃汉室公主,如何能以此族之人为先生?他转向小皇帝,道:臣请为长公主殿下更替先生。
刘清没料到他义正言辞冒出这么一串话来,甚至要把她的蔡先生给换了,然而王允的话也的确又道理,她身为汉室公主,自然也不喜欢蔡邕这等行径,却又觉得情有可原,顿了顿,道:司徒大人说的有理。可是蔡邕文采过人,对史学也很有研究。我听说他这次入狱,马日磾等人都在感叹,说没了蔡邕,我大汉的史书便没人来写了。她想着王允既然抬出大义来,她便也拿大事来压王允,修史书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吧。
然而若论争执,年轻的刘清哪里会是饱学如王允的对手。
王允越显厉色,道:从前武帝宽容,没有杀了司马迁,结果给司马迁写成谤书,流传后世。如今国事衰微,士人精神颓丧,哪里能容忍蔡邕这等人活下来著书,毁谤我朝?更何况陛下年幼,更易受不良影响。从前因要密谋大事,臣不好指摘长公主的先生。如今看来,蔡氏一族都该逐出长安城去!
刘清被他说到哑口无言,怒道:你这人真是不通情理。
王允道:殿下可曾看过司马迁的谤书?这问的乃是史记。
刘清虽然也读书,却更爱辞藻富丽之作,对平实的史书不感兴趣,此前蔡琰要给她讲史,也被她搪塞过去了。
此时见问,刘清红了脸,答不上来,只得道:总之你便是不肯放人了!
王允垂首不作声。
刘清怒道:好哇,你这是要抗拒皇命不成?皇帝她转向刘协。
刘协在旁听着,仿佛并没有在意这场激烈的对话,时不时抬头望天,又打量司徒府简陋的庭院,直到刘清呼喊,这才回过神来,笑道:见皇姐与子师相谈甚欢,朕心中颇感安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