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我在原始做代购(穿越)——翻云袖(3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孩子们一向对干活这件事很有热情,偷懒耍滑这四个字别说写了,念都不会念。他们身上御寒的衣物虽然只有一张兽皮跟一双草鞋,但已经热火朝天地开干了。
    甚至还有几个孕妇坐在石头上用木矛掘土,这样她们不需要挺着大肚子弯腰,能更轻松点,也更方便使劲儿。
    这场景看得乌罗冻气入体,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窜上天灵盖,可见她们镇定自若的模样,似乎浑然没觉得这点温度有什么,反倒是越发奋力,忽然意识到在这个部落里,搞不好真正弱小的人类只有自己一个。
    这群人并不是自己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样是同类,而是另一种意义上披着人皮的兽。
    只不过他们进化得更进一步,开始学会制作工具。
    烧陶的事情,乌罗很久没有插手了,他在部落里等同各种技术的高级顾问,而不是流水线工人,起个头后就由着他们自己发展,因此对此事的进展一无所知。而小酷哥只拿成品献过宝,至于自己对整个生产线的改造,他不觉得有何重要,毕竟这时候不谈进展,单谈结果。
    这就造成了乌罗看着众人烧陶时忍不住惊讶了一番。
    今天虽然不需要捕鱼,但因为要烧制大量的泥土,因此的的确确带了不少篓子出来,原本乌罗以为小酷哥要求先挑选篓子是出于一种对于工作的仪式感,毕竟篓子说到底,只不过是个装东西的物件。
    可是事实上篓子的用处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小酷哥拿篓来做筛网,他们用其他的篓子装进泥块,然后把这些泥块用石头砸成可以渗漏过篓子的大小。有缝隙的篓子被拿来当筛网,而较为密不透风的那些则拿来承接陶土,用这样的方式来筛选跟过滤泥土,比摔打泥团要更容易找出里头的石头跟杂质。
    难怪他要求自己挑选篓子,就是要找合适的替代工具。
    蚩则带领了另一群孩子去森林里找柴火,烧陶需要大量的木头,他们得忙活一整天才行。
    小酷。乌罗蹲下来看着他将泥土块砸碎后放进篓子里筛泥,有些已经成了粉末,而有些则仍是小小的泥块,较小的石头也会顺着缝隙掉下去。这些篓子的缝隙有大有小,全看当时编织者的手艺,并不算是个合格的筛,小酷哥这样的筛法过于原始,也过于简陋,这是你想的?
    小酷哥摇摇头又点点头,他回答道不是,想,是看到。
    看到的?乌罗好奇道。
    小酷哥便说道篓,有,背,泥,陶器坏,要再烧,大人,背,我挖。
    陶器的损坏率非常高,一来是容易碎,二来是材质的确不佳,不过毕竟部落里有这么多的陶器,只碎几个并不影响日常,没有人会过于心焦,偶尔孩子跟女人们会定期出去烧一些带回来补充,这是很正常的事,乌罗一直清楚,就点点头。
    我看见,泥掉下来,大的,不掉。小酷哥解释道,掉泥,不掉,石头。泥好砸。
    石头当然会比泥土更坚硬,小酷哥这个思路是对的,他先看到小的泥土掉下来,后来又在实验里发现泥土比石头好砸,那么将泥土砸开后,它们的体积变小,就会透过缝隙掉下去,而大一些的石头则不行。
    烧陶的书里也有讲到,最好是纯泥土,筛成粉末最佳,掺杂其他杂质很容易使泥土开裂。
    单独是一个两个的烧制,那还有耐心一点点剔除,可毕竟是大量生产,得想个简单点的办法才行。
    像是小酷哥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不可以,而是太粗糙了,小的石块仍会残留在这里,这也是部落里的陶器为什么一直损坏率这么高的原因之一。
    从制作的开始就不够精心,自然不能苛求多高的质量。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还是会掉小的石头?乌罗在筐子底部摸了一把,用手指微微抖落那些小的泥土,剩下些石砾在掌心里,你看,这些也还在。
    小酷哥恍然大悟我们,用手,抖?
    乌罗那不是太慢了吗?
    小酷哥美滋滋地说道那,慢慢,做。
    乌罗无奈地叹了口气,其实小酷哥能看着篓子掉泥块想到筛已经是极难得的事了,他没必要急于求成,于是慢慢指点道,你看,篓子这么大,砸泥多不方便,我们有时候看到石头还没挑出来,可能又被你砸穿了,这篓子毕竟是草啊。
    其实乌罗说得这些麻烦,小酷哥做的时候都遇到过,他有些沮丧地低下头,想不出来办法。
    可以分开来,我们找个东西砸泥,然后把粉末放进新的篓里筛。乌罗说这话的时候,想到的是米筛,这种东西许多小孩子大概都没有见过了,毕竟大家都买得是袋装米,加上机器先进,不会再有什么谷糠跟碎石遗留。
    可在乌罗很小的时候,开早餐店的邻居常会使用,她每天要很早起来煮糯米,因此筛米的活往往留在下午。等他放学回家路过,偶尔能看到她拿着那个细密的竹篮慢慢淘米,用以去除老旧的碾米机器遗留下的杂质。
    新的,篓?小酷哥有点茫然。
    对,我们将泥砸成粉末。乌罗让小酷哥去山洞里拿首领刚刚缝好的兽皮一张,还有一些编织的藤麻树皮来。
    在这一群孕妇里,梨的编织手艺同样最好,肚子最小,因此不编箩筐的时候,经常还会干些重活,乌罗叫停了正在帮忙搬运木柴的她,把米筛的大概模样画在纸上给梨看,问道这个圆圆的东西你能不能做出来?
    梨扛着两棵小树皱了皱眉头,她歪歪头仔细打量了一回,忽然问道要,留,小洞?
    好姑娘!果然是大师,看看图就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没有洞的米筛是没有灵魂的!
    对。乌罗点点头。
    梨没有再说话,她将两棵小树放在柴火堆边,见乌罗穷追不舍,这才简洁道可以。
    然后接着去残害下一棵幼苗。
    这片森林能长得参天般茂密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工具的限制,人们无法花耗大量的时间去砍伐已经长得较为巨大的树木,它们的生死存亡只能凭借天雷之力或是自然老化后枯朽。因此会惨遭人类毒手的只有两种树,一种是还不够老到抵抗人类石斧攻击的,另一种则是一脚就能被踹撅的小树。
    小酷哥抱着兽皮跟藤条跑得飞快,估计陆地上的短跑冠军猎豹全力冲刺都只是跟他在伯仲之间,他的脸虽然遗传了白连,性格模仿了默,但是好奇心绝对是复制于华,多么混乱的三个男人,教育出了小酷哥这样求知若渴的好孩子。
    想把泥土弄成细粉,有三样工具都能达到要求石臼、石碾、石磨。
    后两者都需要制作,唯独石臼不同,石臼就是一个有孔洞的石头,要说日积月累造出一个深坑,那反倒比前两者都更困难,尤其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对付大石头的好办法。不过换个概念就轻而易举了。
    在地上挖个洞,铺上兽皮隔绝,同样是一个天然臼。
    木棍用粗糙的草绳绑上未经打磨的钝石,就成了一把石锤。
    梨的编织能力再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乌罗当然不会闲着浪费时间,经过长久的部落生活,他已经非常明白没必要瞎逞能,体力跟力量不如人并不是什么罪过,聪明的大脑才是最为关键的。
    因此乌罗挽起袖角,将石锤拱手让出,自己蹲在坑边丢土块,让小酷哥来舂泥。
    来年春天可以种点稻谷试试,成不成都好说,不成就吸取经验来年再战,要是成了,舂米的人选有了。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一样事得两种经验,小酷哥赚了!
    舂泥对小酷哥来讲更像是锻炼力量的游戏,比起费劲儿,他倒是更担心沾上泥土的兽皮会让自己挨骂。
    不过万事有乌在前面顶着,他又老神在在地继续这项令人兴奋而开心的娱乐活动兼工作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你的工作正是你想做的事。
    舂泥满两筐之后,乌罗又将泥土倒进去重舂,有些还不够细碎,要不是太麻烦了,石碾跟磨盘估计都比人工手锤要效果好一些。好在舂过两次,本就干燥的泥土慢慢变成颗粒或粉末的状态,而日头慢慢倾向了正午时分。
    最初时梨一直在询问乌罗有关米筛上洞的大小,反复修改几次后就抛下巫者自己专心编织起来,微微翘起的边缘收得非常漂亮。
    乌罗将米筛接过来看了许久,他只不过给梨看了随手画的图,对方还原得却相当完善,上面的孔洞当然不能说完全一致,不过相差不远,便欣然赞赏道很陶器啊梨,这个,还要再多做几个,对陶有帮助。
    得了夸奖的梨羞涩一笑,这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她本来就是被分配来做陶的,陶器是乌罗带来的,大家虽然不明白这东西有什么用,但仍是非常听他的话。
    只不过材料不够,于是又分几个人去撕扯麻皮。
    好在之前已经挖到足够多的土,甚至可以说是多得有些过头的泥土。
    接下来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舂泥跟筛土的行列当中,而孕妇们则开始撕麻做筛,乌罗不让她们过来帮忙,这会儿尘土飞扬,他们还能受得了,孕妇可就两提了。他心中明白,这些人并不如自己想的那么脆弱,只是有些事情下意识想坚持。
    这里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文明的人,但乌罗是,他绝不会抛弃掉自己带来的一切东西,从经验到固执,都一样。
    当然,动物园跟动物相处的那些经验就算了,他很确定自己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兴奋地想去见识各种各样的动物了。
    经过反复捶打的泥粉可以轻轻松松透过米筛的缝隙口落下去,乌罗不紧不慢地摇晃抖动着米筛,确切地说,这时候应该叫它泥筛。
    表面便很快飘起一层薄薄的杂质,有些是已经完全破碎的枯枝落叶,还有些就是被砸出缺口或是很明显挨过社会主义大锤的石头。基本上可以用手完全扫荡出去,也可以等泥土全部漏光之后再倒掉。
    有些湿润的泥土不好捶打,还会软烂地黏在石头上,这些便拿出来在火堆边烤干后再进行教育。
    好在梨慢慢做熟了,出筛的速度就越来越快,泥筛篮的增加让进度加快不少,最终筐里剩下的泥粉基本上都没有太多杂质了。
    接下来就是和泥。
    乌罗摸着粗糙的泥粉,看着小酷哥他们卖力地往筐里倒水混合,忽然觉得这场景实在有点像是胳膊拌水泥。这活就不是乌罗的长处了,他先洗了洗手,把袖子摘下,等着看孩子们将混合好的泥土递给女人们在石头上摔打。
    草木灰早已经准备齐全,孕妇们抹平石面,开始疯狂摔打这些泥土。
    最起初的摔打是为了把泥土里的杂质摔出来,而这次的摔打则是为了将泥土里的空气全部捶打出来,她们倒不知道为什么要摔打,只是因为当时乌罗教了有这么一道程序,因此就这么做。
    乌罗乐得不用解释,本来他还想没有杂质后大家可能就不会再进行捶打了,还得费心解释为什么泥里有空气,又为什么要打出来。
    没想到省事了。
    摔打完泥土之后就是塑形,而终于捶打完最后一点泥土的孩子们跑来帮忙空缺的工作,逐渐形成一条忙碌的生产线,一旦筛粉完成,或是筛粉的人已经足够,大家要么开始和泥要么开始摔泥,这大大方便了开始做陶器的女人们。
    慢轮被拆分成两个固定在地上,梨坐在地上用脚拨弄着,这样的活只能由孩子跟肚子还不大的女人们来做,否则旋转的慢轮极容易碰到大肚子导致擦伤,她们显然已经有过经验,月份较大的孕妇们一动未动,不是帮忙和泥就是帮忙筛粉,或者搓泥递给正在制陶的人,没有谁去瞎凑慢轮的热闹。
    泥条盘筑法当然可以跟慢轮结合在一起,一层层盘好后再进行修改,相当完美。
    不知道这样的陶器算不算是新陶,乌罗若有所思地看着整个流程,默默撑着下巴发呆,他完全插不进手,只能合理思考窑的规划。
    做陶器是个费劲的事,本来乌罗是打算今天就开始的,无奈光是针对陶器本身质量的程序加工就花掉一整天的时间,这差不多已经动用上他们所有可用的人手了,毕竟到后头的时候,就连捡柴火的蚩他们都被抓过来一起参加集体制陶真光荣活动了。
    陶器最终只完成了四个,天就开始发暗,冬天的天骤然缩短,除非熬夜加班,否则可用的时间得细细算好。
    乌罗担心明天又再下雪,便让孩子们造了个简单的雨棚,先用六根较粗的木头结结实实扎入地面,中间露出的木头最高,再用绳索于中间捆上细木,互相连接,就形成一个雨棚的骨架。
    从远处看有点像是测试视力时向下的字母,只不过顶端不是平的,而是尖的。
    光有骨架还不行,还得用树枝穿着叶子或者是本身就极为巨大的蒲葵,其实乌罗也不确定是不是蒲葵,不过整体看起来确实很像蒲葵。将这些零零碎碎的屋瓦牢牢地系在里面后,众人开始一块儿搬运柴火与泥土,还有那四个没干的陶器。
    这种简易的小棚子是乌罗在野外求生相关的杂志上看到的,相当简易方便,一个人也能动手,人多的时候基本上用不了两个小时就能彻底完成。
    要不是时间实在是不太够了,天已经完全暗下去,只剩下一抹微弱的红光即将消失在水面上,乌罗甚至想再糊一下墙壁。
    孩子们对这个屋子同样非常新奇,不过还是回到山洞的想法更迫切,因此乌罗挑了根木头点起火把,带着忙碌了一整天的众人往山洞里折返。
    所有的工具都被留在了这个小棚子里。
    采集队已经回来了,狩猎队还没有。
    乌罗看向已经快成漆黑一片的森林,不由得皱皱眉头,该不会是出事了吧?
    首领让炎加点腊肉进去烹饪,她最近喜欢上这种肉的口感了,捕猎大兽是比较困难的事,有时候狩猎队走得太远,或者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时,他们甚至会在外面呆上一个晚上。
    就像是当初火熄灭了之后,男人们同样提出要去猎杀大兽。
    毕竟没有火之后,他们就需要更多的骨头来制作武器,以防止夜晚狼兽骚扰。
    结果就把乌罗给抓回来了。
    猎杀大兽的时候,是不会去分心抓其他兽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狩猎队只有一只怪鸟的缘故,导致乌罗开局还以为这群原始人艰难地与自然抗争着。
    其实这么说也没错,只不过这些原始人事实上并不是真的非常弱小。
    等到汤都快煮沸了,首领终于走到山洞口检查黑夜之中有没有光亮,如果没有,她就要宣布今天男人们不会回来,由女人守夜,可以开始吃晚饭了。结果正在她放弃的时候,远处忽然亮起了微弱的火光,那火光渐渐蔓延开来,变成四个点,在黑暗中闪闪发亮。
    火光贴近得并不是很快,如果不是狩猎队抓住了足够大的猎物,那就是他们之间有人受了足以死亡的致命伤或者是所有人都受伤了。
    恋耽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