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正文 第591章 士林有公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www.qbwu.NET ,真正已完结天下豪商全文阅读!

    七月流火,正是天气逐渐转凉的时候,不过开封府城仍然被一团热气包围。

    正午的阳光从敞开的窗口投射进来,使得原本阴凉的书房又变得有些暑热了。

    韩娘子从外面端了一杯凉汤进屋来。

    她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对襟襦裙,里面是一抹红色的胸衣,非常清凉。裸露出来的肤色很白,和凝脂一样细腻,这是最让武好文喜欢的地方。不过她的身材和长相都只能算平平,比不过武好古身边的女人,也不如武好文的小妾苏影儿漂亮。

    一想到苏影儿,武好文就忍不住在心底里面叹气。那个在蓝田时不知给他带来多少快乐的女子已经送掉了……只有送掉苏影儿,才能请回韩娘子啊!

    相州韩家的这位娘子,比起武好古身边的潘巧莲可要凶悍多了。

    不过这也难怪,韩娘子可是相州韩家嫡流出身,属于第一等的士大夫家的千金。

    而潘巧莲终究是将门,还是个庶流,也没有宰相老爹……

    心里面在拿自家的妻子和嫂嫂做比较,脸上却露出了讨好的笑容:“娘子,真是辛苦你了。”

    韩娘子走过来,放下为冯二娘为儿子准备的凉汤,看着有些慵懒的丈夫:“官人,今日怎地又请假了?”

    武好文苦苦一笑,不置可否。

    他是七月初的时候才接任崇政殿说书这个人人羡慕的官职的。可让韩娘子感到意外的是,武好文在就任说书之后,却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根本不好好去给官家说书。

    “这是岳丈的意思,”武好文苦苦一笑,“书不好说,不如请假……少说少错啊!”

    “怎么会不好说?”韩娘子眨着眼眸,在武好文对面坐了下来。她虽然是女流,但也是打小就读书习字的,对于儒学也通了一二。

    “官人可是进士,老师和兄长都是大儒,怎么会说不了崇政殿的书?”

    “还不是我那大儒哥哥……”武好文摇着头,“他的《实证论》才出来的时候的确震动士林,人人都感到兴奋。但是兴奋的劲头一过去,问题就出来了。”

    “问题?”韩娘子也拜读过武好古的《实证论》和武好古修改的《天理说》,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一个可信假说,一个因信而证,就乱了人心。”武好文摇头,“我又不能和苏仲豫争吵,他毕竟是前辈高人,又学贯理、实二学。而且可信假说和因信而证我大哥提出的……你说我又能说甚?真是叫人为难啊!”

    原来这些日子随着《天理说》和《实证论》开始扩散,反对的声音也开始起来了。既有反对《天理说》的,也有反对《实证论》的,更多则是两个一起反对。

    《天理说》和《实证论》虽然可以圆了儒家的大道,但是这两种理论,特别是《实证论》都缺乏儒家经典作为有力的支撑。

    而且《实证论》还将实证、实践至于理论之上,又提出了“由小道而求大道”的理论。也就是大大提升了“伎术”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

    而苏东坡在国子监论道中所说的那番注重“实用之学”的话,又和宋朝士大夫们普遍拥有的“贱技思想”所抵触。因此在进入七月份之后,反驳《实证论》的上疏也多了起来。还有不少士子和官员在开封府和海州出版的旬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实证论》违反了圣人的道理,还举出了《礼记.王制》中“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为依据。

    另外,苏东坡主导的国子监改革和进士科左右榜改革也引出了不少争论。不仅新党新学一派都不赞成,就是旧党人物也没多少支持改革,都认为这是苏东坡和武好古师徒在“生事”,在走王安石的老路。

    甚至连这两位大儒的弟弟——武好文和苏辙,也有同样的看法!

    ……

    “子瞻,你在生事啊!”

    在苏东坡的右丞府邸的书房之中,苏东坡正和弟弟苏辙和侄子苏适坐在一起议论着正在进行的“苏氏新政”。

    苏辙是苏东坡宣麻后被召还的,正在等待入对面君,估计很快就会有差遣了。政事堂是没机会的,但是外放担任安抚使或转运使是没有问题的。

    而苏适则是为了出访高丽国的事情入京的。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距离新年不过四五个月,大宋照例要向高丽派出贺使。

    另外,高丽国将会在明年春季对曷懒甸女真用兵,大宋要派出观军容使,所以这次就要组成一个规模大胜以往的使团了。

    正使副使的人选已经有了,正使是吕嘉问的女婿刘逵,他出使高丽是为了替苏东坡的人腾位子——苏东坡要主持国子监改革,自然要有门人去担任祭酒或司业。至于副使当然就是童贯,同时他还是观军容使,要在高丽国滞留一段时间。

    而苏适则是使团的礼物提举官兼遣日使,这是武好古安排的,其中遣日使是个阴谋,目的是顺路去耽罗国一行……这当然是机密,连苏辙都不能告诉的,要不然就是大大的生事了!

    “怎么是生事?”苏东坡摇摇头,“这是复古啊!国子监的源头不就是周天子的辟雍吗?辟雍所传之学不就是君子六艺吗?礼、乐、射、御、书、数,国子监改革不就是这些吗?而且服剑、乘马都是古礼,西周辟雍出来的卿、大夫和士也都是允文允武的。”

    国子监的改革名义上就是“复周礼”,就是借着复古搞改革。不过再怎么复古,也掩饰不了改革的本质。

    “子瞻,”苏辙摇摇头道,“要复古,《天理说》和《实证论》就不应该加进国子监的课程。而且本朝毕竟是重文轻武的,都已经入了人心,不可以轻易改变啊。

    你现在要在国子监搞允文允武,右把武举变成了进士右榜,还和文举演化的左榜等同。天下读书人会怎么想?他们会以为国子监和左右榜的改革只是个开始,将来进士科都有可能变成武举!”

    “读书人本来就应该尊古礼允文允武的。”苏东坡正色道,“本朝偏废武艺,以致国家无将可用,禁军逐渐瓦解。现在府兵制改革就要成功,将来数十万府兵谁去统领?最好的办法还不是尊古礼,从辟雍中选拔将才?

    现在的募兵都是长征兵,一当就是几十年,自然可以从行伍中提拔带兵之官。现在的府兵就是五年兵役,五年时间能升几阶?而且本朝府兵又没有贤士大夫带领,你说将来的带兵官从哪里来?”

    被苏东坡一说,苏辙一时也无语了。他也不会带兵,更不会知道什么士官制,什么志愿兵了。从现在试行的府兵制制度来看,的确需要“武举”提供军官。

    “武举就武举吧,”苏辙最后叹了口气,“搞甚左右榜?还要改革国子监,你就不怕成为士林公敌吗?”

    “怎么会变成士林公敌?”苏东坡笑了起来,“子由,你多虑了。”

    “但愿吧!”苏辙摇摇头。他知道自己的兄长现在正在兴头上——压抑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咸鱼翻身了,能不折腾几下吗?

    而且现在的官家也要折腾啊,虽然还用着建中靖国的年号,但是脑子里想得都已经是富国强兵了。

    只是当今官家富国强兵的路子和先帝们不一样……

    苏东坡看到弟弟不说话了,以为给自己说服了,于是就道:“子由,现在朝中最要紧的就是推广府兵制了。下一步就是在京兆府全面推广,还要在陕西之外找地方试行。我想在京西北路的河南府(洛阳)、河北东路的大名府、河北西路的相州、河东路的太原府同时试行。你不如从中选择一府去主持吧。”

    “我去洛阳吧!”苏辙道,“洛阳多公卿,我在那里还有点面子,几千个府兵总能招募来的,不过这面子只能官几年。”

    洛阳就是河南府,现在是大宋的西京,也是退休官员隐居的首选之地。因为退休公卿都喜欢在洛阳买地建园林长住,所以河南府内的自耕农基本绝迹,农民都是豪门的佃户。能不能从河南府招募到府兵,就看这些巨室豪门能不能配合了。

    苏东坡笑道:“已经有办法了……五百个府兵换一个国子监和云台学宫生员的名额。那十个名额出来,五千府兵不就有了。”

    “又武好古的办法?”苏辙皱眉问。

    “是啊。”

    这馊主意一听就是武好古的!

    国子监一年至少要招两百人,如果一人可以换来五百府兵,十万府兵就有了。按照府兵服役期五年计算,就是五十万大军了。能不能打另说,人总归能凑齐的。

    苏辙连连摇头。

    “怎么?”苏东坡看着老弟。

    “你这是用官换人啊!”苏辙皱眉道,“办法当然是好的,可终究是授人以柄!国子监是为国育才的,怎么能这样取士呢?能凑出五百人的都是豪门大户,那些贫寒才子今后是不是要和国子监无缘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