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65部分阅读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 作者:未知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65部分阅读
保的手笔。端宁解释说,园中的各处亭台楼阁,除了“陶然忘机”,名字都要改掉。这处水阁是刚做好了新匾,还未来得及挂上去。
湖面临近水阁的地方种了许多荷花,只是季节不对,不太茂盛。从水阁右手边延伸而出的竹桥,以湖正中的一座竹亭为中转,分为两条桥道,通往斜对面的两屋小楼和正对面的山坡。只是那山坡上秃了一块,只剩下稀稀的一片竹子,边上有两间房屋,屋后有山墙。
端宁道:“我们的园子占了一小片山坡,那屋子便是给看守的人住的,如今是老伍头和另一个人住着。”原来当年在奉天给他们家赶车的老伍头,如今年纪大了,怕那拉氏当家后会把他革掉,索性早早秉明张保与佟氏,跟到房山来,只做个守园人,当是享福了。
水阁左边是一大片林子,居然都是李树、桃树、梨树之类的。淑宁原以为是春天时开花好看,端宁却忍笑道:“怕是为了秋天结的果子吧?”淑宁一片哑然。
穿过林子,来到那二层小楼处,淑宁发现这地方比临渊阁还要“凉快”,楼中家俱齐全,若是在夏天,就是住人也没问题的。她挺喜欢这里,打听得此处还未命名,便想起了一个典故:“不如叫枕霞阁如何?旁边的林子,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大概会象在五彩云霞中一般吧?”
端宁赞了一声好:“回头我就跟阿玛说去,索性咱们边逛边想,把其他几处的名字一并取了。”淑宁笑着应了。
两人下得楼来,踩上了竹桥。近看才发现,那桥虽不是新建,但栏杆上的竹枝却是新加的,使其缝隙最多只能容一只手臂通过,虽然不太好看,却很安全。
端宁见妹妹盯着那栏杆,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好看是不是?我叫人加上的,原本的栏杆虽美,缝隙却太大了。弟弟他们年纪小,万一失足掉下去可不是玩的。不过我是从山上竹林就地取材,因此花费并不大,阿玛也很赞成。”
淑宁笑了,果然是好哥哥。山上秃了的那块,原来是这么来的,不过他还记得留下疏疏的几棵,只过两三年,又能长起来了。
顺着桥到了山上,悄悄儿避开正在屋前长榻上睡午觉的老伍头,两人穿过林子,延着石阶从另一边下了山,便是另一处房屋,建在水面的一处平台上。屋中挂着几幅字画,还有些矮几之类的家俱。屋外檐下挂了灯笼,只是并非红色。
讨论着这里应该起什么名字,他们通过长长的走廊,往临渊阁方向走去,中间经过与枕霞阁相对的一处八角亭子,八面都有窗,看着与伯爵府花园的水阁有些象。端宁道:“亭下面其实有个闸门。这个湖里的水,是山上一处瀑布形成了溪流,顺山势流到这里形成了湖,再通过这个闸门,流出墙外去,横穿过外头的农田。附近的人都拿它来灌溉呢。”
原来是这样,不过她怎么觉得这情形很眼熟呢?端宁又道:“说起来,这里与枕霞阁相对,也该起个好名字。唔……不如叫观云亭吧?”淑宁道了一声好,却又摇了头:“这里地势低,用云字却不太好。”端宁想了想,笑道:“那就是观澜亭了。”淑宁想想果然不错,也很赞成。端宁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纸笔,将方才想的两三个名字都写下来,打算带回去给张保看。他们沿着走廊走回了临渊阁,又观赏了一下园中的景色,便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游园。正要出园门,却在陶然亭处遇上正从山腹中钻出来的贤宁与小宝,端宁与淑宁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小孩子,果然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本文由 书包网 “蝶恋红尘”整理收藏
欢迎光临 派派下载小说
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传播!
一一八、山居
当晚,为了庆祝正式入伙,一家人在内堂摆了两席。考虑到还在丧中,鞭炮与红纸什么的一概免了,只备了八九样好菜,并一小坛好酒,还把苏先生夫妇和成师傅夫妻都请了来,也不分嫡庶,让小刘氏上了席面。
淑宁有两个多月没见到苏先生和陈氏了,看到他们似乎比上次见面时清瘦了些,精神却很好。陈氏与佟氏、小刘氏、淑宁姐弟和成师傅的娘子在一席上,闲谈时说起,淑宁才知道他们在张保买下别院的第三天就搬了过来。
原来苏先生自入京后,一直在伯爵府上的客房借住,温习功课,为明年的科举作准备。本来一切都好,张保封了爵后,便常有些所谓的同乡、同窗、故旧或世交之类的来找他。他本来想着自身境遇改善了,如果能帮帮故人也没什么,如果能从中找到一两个才学人品都好的,还可以引荐给张保充当自己的接班人。谁知来找他的人里,真正有本事的一个没有,都是想在京中混又没有门路的,打算借他的光攀炎附势,他便不耐烦了。况且那些人三天两头地来,打搅自己备考不说,还会惹得伯爵府的人厌烦。他曾试着暗示那些人没事不要来找他,却不料反引来些难听的风言,说他发达了就眼里没人之类的,夫妻两个好生烦恼,人都瘦了一大圈。
后来有同乡会所的耆老写信训斥他,他便火了,当初他落魄时也没人帮什么忙,如今日子好过了,就像苍蝇一样缠着不走。他向张保禀告一番后。伯爵府的人便不再放那不三不四的人进来,他也不出门,专心温习功课。才得了安静日子。但最近听阿松在外头打听的消息,似乎他某个住在河间地远亲听说他发了达。要卖了房子携家带口地进京投奔他,吓了一跳,见张保买了别院,便求得同意,匆匆收拾了东西搬过来了。除了三房的人。府里都以为他是辞了去,而佟氏则对辖下的仆役下了明令,不得对人泄露他地行踪。
苏先生自来了房山,自家住一院,山居清静,又无闲人打搅,虽然宅里四处都在翻新,他却仍觉得很自在,早已下定决心。科考之前,都不会再搬回京去了。张保也很赞成,还托了长兄晋保慢慢为自己物色一两个好的幕友。
淑宁听完后。看看苏先生笑咪咪地对成师傅劝酒,便相信这人果然回复到从前地洒脱样子了。上次见到他时。整个人愁眉苦脸的,若不是脸没变样。说话也通,她还以为有人穿了呢。
不过照她看来,搬来后过得最开心的,当是陈氏。陈氏自幼在广东长大,不习惯北方的饮食,在府中的时候,厨房送什么就只能吃什么,听说是常常吃得很少地,想来大概是搬来以后,可以自己动手做饭,所以脸色红润许多。
淑宁瞧着席面上南北风味夹杂的菜色,心下暗想:其实我也可以再次掌勺,练练厨艺了。
成娘子年纪只有三十出头,面色苍白,人极瘦,听说身体只是刚刚好了些,为了不失礼,才跟着丈夫来的。佟氏见她弱不胜力,便命一个小丫头专门侍候她,成娘子受宠若惊,嗦嗦地道着谢。佟氏等人见她如此,便知是小户人家出身的女子,不惯交际的,也不难为她,除了必要的招呼之处,就让她一个人自在地吃些菜肴,对她失礼的地方视若无睹,时间一长,成娘子也松了口气。
今晚每个仆役都分到两样肉菜和一碗酒,按级别领了赏钱,人人兴高采烈地向主人磕了头,便排队分了酒饭去吃,然后各回各的岗位上继续做事。
淑宁回到自己的院子时,素馨和冬青两个缩在房里,叮叮当当地似乎在数着什么,一听到淑宁地叫唤,忙忙赶到暖房里,升起炉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就一个烧水,一个铺床去了。
洗过手脚,睡到床上,淑宁暗暗叹了一声,真舒服。今天晚上并不冷,因此没有烧炕,盖着厚厚的棉被,探头打量整间屋子,只有自己一个人,屋角的小炕也是空地,感觉真好啊。在京城伯爵府住的这几个月,她房里一直有丫环打地铺,听说是屋子不够住地缘故,让多年来习惯独睡地她好生别扭,现在,总算能独霸一整间房了。
不,不是一间,是三间哦,而且还有一个院子。淑宁缩进被窝,咧开了嘴偷笑。我是一夜好睡的分割线淑宁睁开眼地时候,就发现空气变得很冷,而且窗外还有“呼呼”的风声,让她好生吃惊。听到屋里有声音,望过去才发现是素馨在点火盆。她抬起头来看见淑宁醒了,道:“姑娘醒了么?睡得很好吧?半夜里忽然刮起大风,现在正下雪呢。”说罢就叫冬青倒水,自己把火盆放到床边,侍候着淑宁起床。
淑宁穿好衣服,伸手进盆里洗脸,才发现捧进来时热得冒气的水仅仅是温而已。原来一晚上就已经冷到这个地步了么?幸好盖的被子足够厚,窗门也关得很严实,不然,她在没有烧炕的情况下一定会冷醒的。冬青把水倒了,又捧了碗热姜茶进来。素馨侍候淑宁梳好头,问:“回头我把炕烧起来如何?屋里也能暖和些。”淑宁道:“上午我要呆在正院,你要烧,就烧旁边那小炕去。在那里做活也行。”素馨应了,向冬青做了个眼色,后者微微翘了嘴角,淑宁就当没看见。
她正打算出门去正院吃早饭,却看见扣儿在打扫院子,便招呼一声,问晚上睡得如何。扣儿却红着脸为难道:“那墙有些薄了,怪冷的……”淑宁闻言便往后院去看了,那抱厦的墙果然不厚。可能因为是最近才加建的,又不是什么主要场所。有些偷工减料了。加上后院比较空旷,屋里也没有炕或火盆之类的,别说晚上,白天也暖和不到哪里去。
淑宁皱了皱眉头,打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见也是同样地情况,便沉默着回到前院来。两个大丫头都站在廊下,冬青犹豫了一会儿,道:“要不……先让扣儿睡我们屋里吧?等开了春就好了。”素馨动了动嘴,没有说话。
扣儿两边瞧瞧,吱吱唔唔地道:“其实……我住北边那小屋也行……那里暖和些……没炕也可以素馨道:“那里是放东西的地方,如今有好几个大箱子呢,怎么能睡人?……算了,你还是跟我们一起住吧。”
“只要够地方放床板就行。东西放着也没关系,我手脚很干净的……”
素馨皱皱眉,正要开口。淑宁说话了:“既然是你地意思,我便让你搬到北边的小屋去。回头素馨与冬青检查一下那里地东西。如果有能用的都拿出来。然后把空箱子并排放在一起,我记得那都是一样大小的。然后在箱子面上放床板,铺上褥子,扣儿就搬过去。只是这是你自己说的,以后可不许反悔。”
扣儿忙应了,素馨打趣道:“可是走了运了,我们还要两人一间呢,你倒一个人占了一间屋子。”扣儿只是笑着不说话,急急搬东西去了。
淑宁回头对两个大丫头说:“后面的屋子先空出来,我自有用处。”冬青问是什么用处,她便笑道:“我们这院里,只有南屋有个炉子煮茶,却够什么用?一桶热水从厨房拿来,都变冷水了。不如在后院地屋里盘个灶,或是起个炉子,咱们自己烧水自己用,还能做些吃的,就像槐院里的小厨房那样,可好?”
素馨与冬青对望一眼,都有些兴奋,这样一来,她们也可以省点力气,不用大老远地去拿热水或蒸点心了。不过淑宁还有另一个打算,后面是两间屋子,有一间只有一个高窗,却要暖和些,屋外就是排水沟。等回头叫人用砖块和厚板架高地板,另外做些放东西的架子,岂不是一间浴室了?大冬天的,在旁边烧了水,就提到浴室里洗个热水澡,比在房间弄得一地湿漉漉的好。横竖离房间不远,四面又都是高墙,洗完就冲回房,其实也冷不到哪里去。如果是夏天,就更方便了。
这是比较大的工程,她要先问过佟氏才行。到了正院向父母请过安,便和他们一起到了内堂吃早饭。饭后,她向母亲禀告了后院的改建计划,佟氏想了想,便答应了,只是说:“今年就算了,开春再说,叫长福帮着你去做吧。”淑宁只好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可说是快活无比。
淑宁每日早起,先和家人一起吃早饭,然后是帮母亲料理家事,自己也学些东西。接着哥哥带了弟弟们练习射箭回来,她便要负责给两个小家伙授课了。吃过午饭后,她回院小睡一会,便可自行安排时间,到书房写写字,练练琴,看看书什么地。几个月没练琴,果然手生了,练了好几天,才回到当初一半的水准,在老师还没请回来之前,她只能靠练习找回手感了。
有时累了,便可以回房和两个丫头一起做做针线,或是到练武场去看哥哥教两个弟弟骑马射箭,有时候也会下场射上几把,不过事实证明她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虽然力气比两个小子大些,却总是射到靶子以外地地方,惹得两个臭小子大声笑话。
岂有此理,她就不信了,只要多练习,她一定可以射到靶子中间去!于是她便天天都来射上半个时辰,坚信总有一天能超过那两个臭小子!(太没出息了,居然拿小孩子当目标因着射箭场上的宿怨,她便故意给贤宁和小宝安排些难题,比如明知他们不爱学成语,却偏偏布置这方面地功课,等到他们不停挠脑门,闹出种种笑话之后,才给他们讲解正确地意思。不是她这个做姐姐的不厚道,实在是这种方法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这些成语地记忆啊,而且她可不会像当年高中背成语那样,从“一”字开始一个个地教,她选的都是那些意思浅显、有比较有趣的故事来历的成语,比如“对牛弹琴”、“愚公移山”、“瞎子摸象”、“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画蛇添足”、“此地无银三百两”之类的,两个小孩当是听故事,都记得挺牢,就是爱给这些成语故事加个番外什么的,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天气好的时候,佟氏还会让他们到花园里去玩。虽然湖水面上结了冰,却因为是山上下来的流水,所以冰只有薄薄的一层,下面还是水。淑宁和跟来的雨歌,以及小宝的丫头阿秀,都紧紧盯着那两个皮猴,确保他们不会做危险的事。
下了两场雪后,山边的几十株梅花开得极好,白的粉的红的一大片。张保有时便带着佟氏到边上临水的屋子赏梅。其他几处亭台楼阁,淑宁的枕霞阁和端宁的观澜亭,命名都得以通过,湖中心的亭子也被佟氏很没有创意地定为“湖心亭”,但这处建在平台上的房子,却一直没有决定名字。
佟氏觉得叫“赏梅台”比较贴切,张保嫌拗口,认为该叫“凌波台”,夫妻俩争论一番后,佟氏让步了,最终定为凌波台。
淑宁私下问佟氏,为什么要跟父亲争这点小事,佟氏却笑道:“你以为我是在跟你阿玛吵架么?其实这样一闹,他反而更高兴呢。”淑宁瞄着张保得意洋洋地脸,心下深以为然。
张保其实不是天天都这么闲,他还要招待前来拜访新邻居的邻人,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到处巡视自家田地与山林。他们家买下来的地,除了十三四顷农田,还有六七顷的山坡地,张保打算趁着农闲,先规划一番,再修一修水利设施。
这些产业管理上的事,本是身为主妇的佟氏的责任,但张保认为自己比较熟悉农事,便接了过去。佟氏也不过问,只是料理着宅中诸事,不过她对别院的管事王二有些不满意,觉得他很多地方都想得不够周到。淑宁跟着母亲学习家务时,便常常看到她驳回王二的请求,还教他应该怎么怎么做。可怜王二本是老实人,常常被说得一头大汗,满脸羞愧。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便进了腊月,佟氏先一步带几个心腹管事回京,帮着那拉氏为过年做准备。他们一家子不在别院过年,因此只需要做简单的布置。佟氏交待了王二夫妻,又命淑宁跟着监督,然后嘱咐了丈夫儿子一番,便离开了。
本文由 书包网 “蝶恋红尘”整理收藏
欢迎光临 派派下载小说
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传播!
一一九、年关
佟氏这一走,淑宁的悠闲日子便结束了。她不但要负责贤宁与小宝的文科功课,还要过问全府人的饮食起居,并且料理诸多杂事,深深了解到一个管家婆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心中对老妈的崇敬又增添了几分。
张保仍旧每天都出门,指挥佃农建了几个小型的水利设施,大都是中型水车和沟渠什么的,还让人挖了树坑,订好果树苗,等开春就拉回来种上。
端宁每隔四天便要回京一趟,过上一夜,次日参加完国子监的考课或是演射,便回房山来,但有时也会留在京里陪陪母亲。这样两地奔波,其实挺累的,不过看他的样子倒是适应得挺好,前一天晚上从京里骑马奔几十里地回到别院,第二天还能起来射上几百箭。
他还带回来一个消息,是关于那位同窗玉成的,据说那人已经连续三次考课都未能通过了,骑射成绩也只是平平,下一次考试再不能通过的话,就要被赶出国子监了。
端宁道:“他这一年多光顾着巴结科尔沁的人了,每次考课都只是勉强通过。人家走时,也没为他谋什么出身,结果他又去找别的门路,整天不务正业,把学业都荒废了。其实当日他进监时,也是颇有才名的,我们与他相交,并不觉得讨厌,知道他家境不好,还时常帮些忙,谁知他变成这样,倒与我们都疏远了。我是不想再与他有什么来往了,只能说他是自作自受吧。”
淑宁对这个人本就印象不佳,听说他落到这个下场,倒是有些幸灾乐祸的,不过她没说出来。只是拿出新做好的毛边棉手套和羊毛袜子给端宁:“哥哥试试看合不合用。”
端宁便把方才的话题丢到一边,看到手套的手掌手背部分都缝了皮子,便知道是给他骑马时用地。高高兴兴地道过谢,回院去试了。
淑宁则继续看着账本。盘算今年过年的各项支出。这次新年,考虑到自己家是新地主,又是外地搬来的,佟氏早就打算要好好示示恩,笼络佃户地心。因此在分派给佃农的物资上相当大方,全部七十八户佃农,按人头算,每人发两斤肉、一只鸡、五斤白面、一罐油和一吊钱,另外再买了三十坛好惠泉酒,送给他们喝。
佃户那边听到风声后,已经在暗地里庆祝了,逢人就说新主家地好话,除了几个老人。都把旧主家忘在了脑后,毕竟旧主余家,对他们并不算很宽厚。还有一个总是惹事生非的儿子。
不过佟氏这项惠民措施,实际上差点毁在别院总管王二的手里。王二夫妻两个。都是老实忠诚的人。老婆还好些,但王二却有些死脑筋。又没有管理方面的经验,接手以来,已经出了好几个差错了。这次安排,佟氏是早就交待好地,结果王二虽然是照做了,却打算把肉都煮好了、白面做成馒头再分配,酒也是计划让人排好队来一人喝一碗。
这本是伯爵府里旧年对家中仆役的做法,王二头一回管事,便把这些规矩都用上了,却没考虑到佃户与仆役之间的差别。幸好时间还早,淑宁又问得详细,才及时改了安排,不然就不是示恩,反惹闲话了。淑宁暗地里把事情告诉了张保,张保表示,佟氏也发现了。他道:“王二一向是跟着出门的,大概从没做过这种事,现在又没人能顶替他。过两个月再说吧,他毕竟是才接的手,如果到时看着再不好,就让他下来。有长福在,咱们可以慢慢物色管事人选。”淑宁便也同意了。
渐渐地,过了腊月十五,端宁从学里回来,便奉了母亲的命令,回到房山迎接其余家人进京。淑宁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行李,便带着贤宁上了马车。素馨跟她回去,冬青和扣儿则留在别院过年,至于小刘氏母子,早就和佟氏说好了,会留下来自过自的。淑宁除了把各项事务都向王二夫妻交待清楚外,还请了小刘氏坐阵,又让长贵和巧云夫妻去帮忙。想必这样的安排,可以确保不会出什么大错了吧?
京中伯爵府虽然没有什么过年地装饰,但所有家俱摆设都打扫整理过了,各院里的花草树木也有了些精神,丫环仆役们身上穿的衣裳虽然颜色并不鲜亮,但地确是新做的。
淑宁带着弟弟先向母亲请了安,又去拜见叔伯婶母。那拉氏问候了几句他们地身体健康,便问怎么不见刘姨娘母子。淑宁顿了顿,恭敬道:“刘姨娘不慎感染了风寒,大夫说最好不要再受风,所以便留在别院过年。小宝弟弟也留下来照顾母亲。不过侄女儿已经安排好人照顾她们母子了,想来不会有事地。”她紧了紧拉着弟弟的手,贤宁看了她一眼,没有出声。
佟氏在一旁笑道:“刘姨娘一向身体不太康健,大概是入了冬地关系。养养就好了,大嫂子不必为她担心。”
那拉氏道:“你别怪我多事,我只是觉得,这是她头一回在咱们家里过年,也该拜拜祖宗才是。不过既然她生病了,也是没办法的事。”
佟氏淡淡笑道:“拜祖宗她是不敢的,倒是该向族中的长辈们敬敬茶。不过我早已吩咐下去了,到了祭祀那天,便让她在别院那头摆香案,掐好时辰磕个头,也算是全了礼。”
那拉氏笑了笑,不再说这件事了。
等回到槐院,母女二人达成了共识,便对其他人宣布,小刘氏如今感染了风寒,所以不能回京,但应当分给她的东西,都要及时送到别院去。当下便安排了马三儿承担这个任务。
等众人退下后,淑宁细细把这几日的事务安排报告了母亲,佟氏微微点了点头,交待了几句,便让她下去休息。然后叫人带了小儿子过来,和他说话。
重新回到伯爵府,淑宁有一种束缚的感觉。就像从前每次从外地回京时都会有的感觉一样,这次还更鲜明了。难道是之前的日子过得太舒心地缘故?她叹了一口气,便躺到床上休息了,听母亲刚才的口气,明天开始还有得忙呢。
果然,第二天一早。三位太太就坐在荣庆堂上共同理事,李氏与喜塔腊氏都在旁边陪着,婉宁淑宁也要列席,甚至还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婉宁对家务管理不太有兴趣,她一见淑宁,便打了招呼,说:“好多天不见了,昨儿就回来了吧?怎么不来找我玩?”淑宁应付几句,她还道:“我听说你们家地别院里还有个大花园。里面很漂亮,是真的吗?”
淑宁说:“园子是有地,说大嘛。也不算大,不过也不小了。只是如今是冬天。没什么好看的。我也只逛过两回罢了。”
婉宁觉得有些扫兴:“我还以为很漂亮呢,正打算什么时候过去玩玩。”淑宁眼珠子一转。便道:“其实那里的树很多,春天时叶子绿了,应该会很好看吧?虽然那里的屋子没有府里花园的好看,但作为山居还算不错。”她望了佟氏一眼,佟氏心领神会,便笑道:“几间屋子还是有地,二丫头若有兴趣,便到我们那里住几天吧?横竖坐了马车,也不过大半天路程而已。”
婉宁一听,倒有些打退堂鼓了。居然要坐这么久的马车,去看一个小花园,里头只有很多树和几间屋子?不过能出门的话,再无趣的地方也比困在家里强。
那拉氏对女儿道:“现在天太冷了,还是别去那么远吧。况且你还有很多东西要学,等学会了再出门不迟。”婉宁犹豫一下,勉强应了。
接下来的商议过程,淑宁是听得很有味道,看得出,那拉氏治家本事是不错的,沈氏要差一点,但佟氏是最好的,只是她态度谦和,并没有在妯娌中争出头的意思,三个人相处得还不错。
婉宁很无聊。除了装饰与饮食方面,她基本说不出什么有用的话,有地提议虽然听着不错,但仔细一想,却往往花费太多。当论及新年祭祀时的人员安排时,她还提出某二十人做什么事、另二十人又做什么事等安排,但府里根本不可能拨出那么多人手。那拉氏驳回的时候,她便泄了气,索性不再开口。
相比之下,佟氏每次问及淑宁,都能得到比较有用地意见,就算没有采用,淑宁也没有生气。沈氏夸了淑宁几句,还边夸边瞥了婉宁一眼。佟氏淡淡一笑,很谦虚地说:“小孩子懂得什么,还差得远呢,你别宠坏了她”。不过她能问女儿的时候还是会问,也会接受当中有用地建议,闹到后来,那拉氏都叹了口气,捧了她几句“教女有方”。
别看佟氏一脸谦逊地样子,淑宁其实早就发现了,老妈现在很得意,瞧她那稍有些弯的眼角,还有嘴边若有若无地弧度,还有常常整理右边发簪的手。噫,老妈,不要做得太明显啦!
事情告一段落后,便是太太奶奶们的闲聊时间。婉宁匆匆行了礼,拉上淑宁就跑。来到花园,她有些碎碎念地道:“闷死了,真不明白,很简单的一件小事,她们还翻过来翻过去地商量半天。祭祀时请族人来,本就有些多余了,直接摆几桌酒席请他们吃就行,干嘛还要想某个人坐哪里,某两个人不能坐在一起。还有过年时的菜色,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一起上就是了,过年不就是那样吗?以前都是这么过的,她们还商量什么啊……”
淑宁听了一头黑线,婉宁似乎忘了,她说的“她们”里头,还有自己的老娘呢。而且过年虽然年年都差不多,但央视春晚尚且年年折腾,何况伯爵府这个新年本就与往年大不一样?
不过她不打算去跟婉宁吵,只是谈起别的话题,问问芳宁的近况,以及对方近日学的功课之类的,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摆脱这个人,回自家院子去。
谈起近日母亲要自己学的东西,婉宁就气不打一处来:“额娘总要我学什么管理家务,这种事要学来做什么?难道我不会吗?我前几年就开始帮着管生意了,后来发生了那些事,我才没再管的。更何况,管家是拿来做什么的?直接叫他们去做就行了啊。”
她说完,就伸出十个手指头给淑宁看:“她还要我练针线,你瞧瞧,我十个手指头都受伤了。”淑宁看着,果然有不少针眼,只好安慰她道:“人人都是这样的,我当年学的时候,也常常会伤着自己,习惯了就好了。“哼,其实原本我没那么辛苦的。”婉宁放下手,瞄了淑宁一眼,“因为你什么都会,所以我额娘才会要我学那么多。好妹妹,你偶尔也表现得笨一些嘛,像刚才,你可以别表现得那么聪明啊。”
淑宁黑线: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啊。她淡淡地道:“额娘问了,我自然是要答的。其实我已经很笨了,许多事都不懂,总是被额娘驳回。”
婉宁张口欲言,淑宁忙装作想起什么事一样,拍了一下脑袋:“差点忘了,我还要回去做完额娘的新抹额呢,二姐姐要不要一起去做针线?”
婉宁连忙推了,找了个借口走人。淑宁这才悠悠闲地走回槐院去。
本文由 书包网 “蝶恋红尘”整理收藏
欢迎光临 派派下载小说
请勿将本文用于商业传播!
一二零、征兆
虽然觉得很有面子,但顾及到那拉氏的感受,佟氏还是稍稍收敛了些,不再显摆女儿的本事,在一起理事时,虽然还是会偶尔问问女儿的意思,但基本上都是以妯娌三人的意见为准。
淑宁这些天都听从佟氏的吩咐,多听多看,少说话。看了这三位太太的理家过程,她还真学了不少东西。虽然平时有佟氏教导,但一个三四十口人的“小户”人家,和几百口人的大府比起来,事情当然没那么复杂,而且,如果把平时的家务管理比作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行政、人事和后勤工作的话,过年前后的家务,则更多的是公关了。
这恰好是淑宁很不擅长的地方。以前听母亲管家,过年过节时给朋友或父亲的上司同僚送礼,其实都是小意思。这大家族进行公关活动,不但要注意不同品级、爵位、交情、关系的人家要送不同的礼,还要注意收礼的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某某国公家妻弱妾强,送礼时既要叫那个妾满意,但又要不能越过正妻去;再比如某两位大人与晋保关系差不多,但互相之间却有矛盾,给他们两家的礼绝不能让两人觉得厚此薄彼。诸如此类。
淑宁觉得这太让人头痛了,她哪里记得住这么多户人家的情况,所以只能呆坐着,看总管吴新登很厉害地背着京中各府第的情况。她算是明白了,以前看着这位管家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其实本事大着呢,果然能坐上这种重要位置的人,都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啊。
佟氏大概也看出女儿不懂这些东西,皱了皱眉。想到她年纪还小呢,便不再勉强,让她先退下了。淑宁暗暗松了一口气。行过礼退了下来。
婉宁则是昨天就跑了,那拉氏见她实在帮不上忙。也爽快地放人。
淑宁正要回院里去,拐上小路前,想了想,便转到竹院去了。她在回来后的第二天便去看过芳宁,对方也很欢喜地接待了她。只是这些天她都发现芳宁似乎有心事,常常说着话就开始发呆,问她怎么了,也只说没事。
但淑宁怎会看不出大堂姐有烦恼?只是陈姨娘虽然又病了,但已经好了许多,芳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过既然对方不愿意说,她也不去逼问,只是有时间便去陪着说说话,也好让芳宁宽宽心。
快要走到竹院地时候。她发现有几个丫头躲在树丛后说悄悄话,似乎是芳宁的丫头在跟别人提起自家姑娘的心事,她心中一动。便坐在路旁地石椅上歇脚,旁边的一丛灌木遮住了她地身影。那些丫头就没发现。
听着听着。淑宁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十一月底的时候,二堂嫂喜塔腊氏的娘家人来做客。曾经提到她家一个亲戚有意要续娶一房妻室,打听得芳宁的事情,知道姑娘实际上是清白的,人品也好,便想探探伯爵府地口风,若是愿意,一满了孝就来提亲。
芳宁快要十七岁了,正是出嫁的时候,等守完孝,年纪就太大了,如果能早日订下来,当然是好的。 不过那拉氏考虑到她不是自己亲生,总得问过晋保的意思,便找话岔了过去,想着先告诉丈夫,派人去打探一下对方的情况再说。
谁知打听的结果却不太好。那个本是喜塔腊家一位姑儿子,姓舒穆禄,已有二十七八岁了,虽是大家子弟,却因父亲早逝,家道大不如前。母亲典当了陪嫁首饰,才为他谋了一个内阁典籍的小职位(七品),只是这人胸无大志,又不会钻营,五六年了也没往上升一级。
他原来娶过一房妻子,倒也门当户对,而且颇有几分姿色,只是人泼辣些。见丈夫没出息,便总是骂他,连婆婆都不放在眼里,闹得家里不得安生。后来这老婆的娘家哥哥升了四品,便不知从哪里找了些人来闹,逼妹夫休妻。吵了几个月,最后还是母亲发了话,让那男人写了休书。
这前妻过了三个月,便嫁了一个地方大员做填房,出嫁当天还特地坐了花轿,敲锣打鼓地从前夫门前经过。街坊邻居都说她做得太过,那男人却反而劝别人不要说她坏话,人人都道他是个软蛋,被个女人欺负到头上,连屁也不放一个。
那拉氏知道这些后,眉头大皱。虽说对方脾气挺好,芳宁如果真嫁过去,不会受气,只是这人官职也太低了,性子又太软,家境更是不好,除了门第,还真没有哪样配得上伯爵府地千金。不过想到芳宁很难嫁入好人家,那拉氏也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便问晋保的意思。
晋保倒没什么,只是觉得对方官位低了些,两夫妻商量过后,决定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毕竟还在孝中。
这本是夫妻二人私底下的盘算,也不知道是哪个丫头婆子多嘴,将有人来提亲地事透露给了陈姨娘,结果陈姨娘一听说是个又没前途又没用年纪又大的男人,立时昏了过去,醒来后便到那拉氏面前大哭,求她不要把自己地女儿嫁入那样地人家,还跪下磕了好几个响头。那拉氏气得大骂多嘴的丫环婆子,然后安慰陈姨娘说绝不会将芳宁胡乱许人。
婉宁听说后,也是大力反对地,她还从二堂嫂处打听了许多不利于那人的消息。那拉氏见有那么多人反对,便在亲家再来作客时,推说家中还在守孝,不想提这些,才把事情推脱了过去。只是她说话极小心,顺宁刚刚得到岳家帮忙,在武备院得了个职位,年后就上任了,现在万万不可得罪了他们家。
听说那位喜塔腊氏的姑奶奶对这结果有些失望,只好再另找个性情温和的儿媳人选了。
芳宁早就听说这些事了,只是不好开口多问。陈姨娘本已病好得差不多,这一闹又复发,芳宁忙着照顾母亲。又要担心自己的婚事,常常闷闷不乐。
淑宁听说后,叹了一口气。倒惊动了树丛后的丫环们。她装作若无其事地道:“鞋子有些窄了,才走了几步。就觉得累了。大姐姐可在家?我正要找她说些闲话。”
那几个丫头嚅嚅地说芳宁在,淑宁便笑笑地往院里去。
芳宁地确在屋里,只是婉宁也在。她最近常来看姐姐,大概知道范锦春与芳宁是不可能的了,也没有再提起。只是经过之前的事,她真正知道了大姐婚事地难处,家世太差的不甘心,家世太好地却又不会娶,所以便另找办法,叫俏云拿钱收买出门的小厮,去打听中等贵族人家不在京中的子弟。
最近接近年关,许多人家的子弟都会回京过年,正好让婉宁得了机会。知道了许多年青男子的事情。她把这些事说给陈姨娘和芳宁听,芳宁倒没什么,陈姨娘则听得十分欢喜。只是她还病着。精神不好,没法说太久地话。所以婉宁说话的对象。通常都是芳宁。
芳宁听得有些坐立不安,淑宁见她难受。便寻机把话题岔开了去,七拐八转地,绕到了女红针线上来。芳宁其实并不擅长做针线,只是比婉宁要好得多,一听淑宁的话头,便知她是为自己解围,忙拿出自己的针线篮附和着。
婉宁这次倒是没逃开,还有些得意地叫丫环取了她最近的作品来。淑宁一看,原来她用各色彩色布料剪成不同的形状,拼成图案后再用针线锁边,似乎是现代八十年代时流行过一阵子的做法。
这些东西做得的确比较漂亮,加上婉宁又缀了各种绸带花边,整件针线活看起来很能见人了,只是有些取巧,不过婉宁本人倒是很自豪。
淑宁夸了几句,还提了建议:“那年我头一次回京,送了二姐姐一个抱枕的,二姐姐不是说上头地刺绣是法兰西国宫廷的做法么?姐姐既然知道,为何不试着多做做?”她已经有相当长时间没做过缎带绣了,知道的人也不多,想来这种华丽丽地绣法,应该可以在女红方面对婉宁有所助益吧?毕竟女红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速成的东西。婉宁眼睛一亮:“你提醒我了,反正有那么多丝带,正可以用上啊。我这就去试,包管做得比你地漂亮。”
芳宁抬头望了她一眼,又瞧瞧淑宁,见淑宁没什么不满地意思,便沉默着低头吃茶。
淑宁倒没什么想法,就算婉宁做出了缎带绣,在女红方面的造诣还是比不上自己,但她若是继续那么瘪脚,自己也很看不过眼啊。我是祭祀当天地分割线举行祭祀那天,有许多亲戚族人前来。大房、三房与四房三对夫妻都忙着招呼客人,忙个不亦乐乎。
晋保早就派人给兴保一家送信了,催了两三回后,兴保终于确定了过
平凡的清穿生活 柳依华 TXT第65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