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7章 父子谈心
今时今日李承乾在朝堂上的威望,早已不是一个学政的少年那么简单了,人家可是孩子都快出生的大人了,见到他拦在自己前面出声了,侯君集硬是把自己强行找好的理由咽了下去,这个朝班之上,谁都可以呛李承乾,唯独他这个岳父大人不行。
然之后,以萧,魏征等大臣为首的朝臣都出来表示了赞同,并且从各个方面,把他的这个建议起到的好处分析了一遍。
首先,人家山南道垸田区域的百姓虽然减少种植面积,可产量却没降低,按照新一季,垸田区域水稻亩产十石来计算,人家一户人家,种植二十五亩水稻田,两季就能收获五百石以上的粮食,六垸田县,一千万亩水稻田,一年收了两亿石左右的粮食,单独拿出来看,简直是亮瞎所有人的狗眼。
而且,你再看看人家少种地的其它好处,那就是他们的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九垸县那么多大的产业,可都是人家在种田之余做起来的。
这些理由都太强大,强大到李世民不点头都不行,所以,本来准备商量怎么向西边动手的李世民,硬是耐下性子来,陪李承乾和这些大臣们商量怎么种地,他那副憋屈的表情,看的朝班上的所有武将,都对他升起了同情之心。
若说改革能够最先,最快的在什么地方实行,那肯定是关中,皇帝脚下嘛!所有行政管理单位齐全,吏治最清明,政令最畅通,当朝廷将调整耕地配额的公告发出去之后,顿时引起了民间一阵热议,各村各里的村正,里长,没过两天,就纷纷开始跑到衙门申报,而且,全部是要求少种地的,其结果,让李世民和朝臣们有些目瞪口呆。
因为,朝班上的大臣们先前商议出来的办法是,让百姓们自由申报自己想耕种的田地数量,家里人口多,想多种的,给以他们多种,人口少,种不过来,想少种,也可以给他们少种。
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即便是在富裕的关中,大多数百姓家庭里有耕牛,丁口也足,却也都不愿意种太多地,甚至,有很多民户家里,一亩田也不愿意种。
为何?
人家家里两个青壮都可以在渭南找到一份年收入二三十贯,每天只工作八小时,风不吹,日不晒的工作,而且还能享受各种福利保障,但由于你朝廷给每户分配八十亩永业田,我还得请人来帮忙种,粮价现在这么低,卖出来的钱,其实也就够给请来的帮工一些工钱,吃喝几顿的,白忙活个啥?
这就是李承乾当初在做职业体验的时候,看到的问题了,他早就已经猜到了是这样的情况,大唐现在发展的太快了,老百姓,都是奔着利益去的,政策需要跟着实际情况改变,滞后了,就会阻碍发展。
百姓纷纷去到衙门,要求少种田这件事,让朝班上,顿时没有了别的声音,百姓耕种的问题,可是大事,必须得妥善处理好。
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就是,将其全部交给李承乾负责。
然之后,趁着冬天农闲,关中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田地重新分配,直接按照百姓的意愿给他们划田,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朝廷收回来了近五百万亩田,占关中现有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要知道,经过中下田的退耕运动之后,关中现在可是只保留了上田,这些百姓们,已经骄傲到连上田都不想种的地步了吗?
在各个村落转悠了一阵的李世民感觉到很郁闷,曾几何时,百姓们得几亩自耕田,就高兴的不得了的画面去哪里了?
“父皇,百姓们不愿意种地,其实是好事,证明他们有比种地更好的出路,咱们关中工商业这么发达,百姓逐渐转向工商业,已是必然之势,您无需介怀。”看着在御书房里愁眉苦脸的李世民,李承乾劝道。
现在,一向自负的李世民,甚至有点感觉自己在民生管理方面,有不如李承乾的节奏了,这是多么悲哀,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
“可是,中下田退耕,关中已经空出来过千万亩田地了,现在,连上田也要空出来五百万亩,这些田地,就任由它空着?”
李承乾早就知道李世民看着关中成片的空地会感觉到心慌,于是建议道,“儿臣以为,那些中下田区域,挖湖蓄水,植树造林,起到的作用,未必会比种田差。
另外,上田,自然是要继续种下去的,关中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有好处,所以,臣建议,迁民三十万,补充关中耕种田地的劳力不足。”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他此前,就是有这样的担忧,作为帝都所在,附近不产粮的话,万一地方上有人造反,封死了粮道,关中岂不危矣?
李承乾能想到这一点,着实让他有些欣慰,又开口问道,“三十万?你是说,从耽摩道迁?”
李承乾点头回答道,“是的,咱们关中有足够多的熟手农夫教他们耕种,又有足够多的人口,影响,同化他们,您看看几年前从东北以及各个山区迁过来的少数民族百姓,他们现在和我汉人,还有无区别?
在您的脚下生活,他们能够受到最公正的对待,在关中数百万人的影响下,他们能够快速的被同化,所以,关中就是最适合推进融合政策的地方。”
闻言,李世民点了点头又道,“你,是不是还有后续的话要说?”
“是的,父皇,您想要统一天下,最应该考虑的,是让天下的人服气,耽摩道的百姓迁过来,应该当做一个种子,最终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在遥远的疆域,宣示您的仁德。
所以,不管是已经被运送到山南道的那些劳工也好,还是即将迁到关中的那些耽摩道的百姓,咱们都应该给他们的家人,亲朋好友,留下一些信息。
让这些迁来这边落户的百姓,有了自己的房屋,田地之后,回去宣扬这里的好,或者接他们的亲属过来。
只要您的仁德之名在那些地方传开,再配以各项利民的政策,相信,将那些地方的百姓,牢固的控制在我大唐治下,就不难了。”
听完李承乾的这段话,李世民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沉默了片刻,又道,“你此前之所以打断侯君集的上奏,就是不想朕对西边动刀兵?”
“正是,包括去年,在您回来之前,儿臣将国库结余的税款全部用完,也是这个想法。”李承乾老实的承认道。
闻言,李世民欣然一笑道,“算你老实。”
“父皇定然是早就知道儿臣的心思了吧!”
“那是自然,难道你以为朕就是个目光短浅之辈么?”
“儿臣不敢。”
“怕也只是嘴上不敢,心里却是这么想的吧!”
闻言,李承乾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
看到他这个表情,李世民再度开口道,“你知道,为什么咱们大唐的各种制度改革,都进行这么顺利么?”
这个问题,倒是让李承乾有些发愣,道,“难道不是因为,改了之后会更好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对,改了之后会更好,可是,没改之前,谁知道它好?每一次改制,都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怎么让他们臣服妥协?”
这下,李承乾就被问住了,不知道从何答起。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因为他答不出问题,而轻视他,而是语气温和的道,“你是孙正明一手教带出来的,所以,为人处事,类他较多,他的才能,只适合做事,你也一样,想不到这些方面,也属正常。
就比如眼前,你就不能理解,朕为什么表现出一副急欲对西域动刀兵的姿态。朕告诉你,这是政治需要。”
“政治需要?”李承乾有些诧异的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正是,今天,此地只有我们父子俩,咱们就敞开了心扉聊一聊吧!也能帮你在这些不擅长的方面,涨些知识。
你应该知道,朕得这天下,是靠的什么。”
看到李世民一副想要好好教子的姿态,李承乾急忙扮演了一个用心听讲的儿子,接话道,“军中武将的支持。”
“正是,是他们,帮李唐,打下了江山,帮朕,夺得了天下,朕之所以能玩弄这些毒害中原多年的世家子于股掌之中,也真是因为朕背后有无敌强军,朕做任何他们不愿意的事情,他们都得忍着,因为他们打不过朕。
所以,朕不能失去了这无敌强军的支持,不能堵死他们向上的通道,要表现出自己和跟他们是一伙的,才能更好的收他们的心,让他们全力支持朕的决定。”
“父皇的意思是,您只是假意表现这么的急迫,而不真的要打?”
“若朕真的要打,你以为,就凭你那些小伎俩,能拦的住朕么?”
闻言,李承乾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就是自己的父皇,他总是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细思之下,似乎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深意。
比如,在王浩死后,对孙享福的处罚,未必就不是暗中和孙享福玩了一出双打,在世家子一心想拉拢孙享福到他的对立面的情况下,利用种种手段,最终,出现了现在世家改制分家,对国家,再难起到致命伤害的地步。
而和自己的双打,好吧!现在反应过来了的李承乾,还在为自己拥有和父皇李世民玩双打的资格,而欣喜。
那么,让自己在朝堂上跳的那么欢,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李世民可以有各种不能出兵的借口,继续保持武将对他的忠心的同时,让自己,也能在收拢那些不想打的大臣们的心,携裹他们做事情。
文臣武将的忠心,都在他们父子俩身上,自然是做什么,什么都成功,这才是真正的站在统治高度做事情的手段。
“那接下来,儿臣该怎么做?”
“当然是继续做你的事,不过,军事学院的事情,好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也是时候该建设起来,为咱们大唐培养新一代的人才了,朕看过赵龙的那些战术战法的册子之后,已经隐约感觉到了未来军事发展的一个方向,再有李裕华”
说到这里,李世民停住了,又改口道,“这件事情,就由你在朝堂上提出,今后你要用武将方面的人才,也从军事学院的新一代里面挑选,提拔,这样,就会让武将们看到一些希望,保持对你的忠诚。”
闻言,李承乾深受感动,他从小到大,可还没有享受过李世民如此大的关怀。
历史上的太宗,虽然创造了贞观盛世,但是,也留下了关陇军事集团这个尾大不掉的势力,直到女帝上位之后,才将其拔除。
等到一脸明悟之色的李承乾推出了御书房之后,李世民才举头望天,嘴中喃喃的道,“朕要一统这天下,还要从方方面面考虑到这个天下如何安稳的传承下去,真是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