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七三章:末位淘汰制
在以前,一个大儒的门生所带来的好处,是无数人所不敢想象的。
同时也是无数人击破了脑袋想要挤进去的。
这并不仅仅只是意味着可以学到更独特,更先进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结交更多的人脉,更有用的人脉。
甚至这些大儒们自身是个很不错的人脉。
很多时候,他们这些底层打拼的学子们,哪怕只是奋斗一辈子的时间,如果没有个好的机遇的话,甚至还抵不一位大儒在那些官员们面前说一句话的。
这也是之前大儒们为什么那么吃香,社会地位那么高的缘故。
门生遍天下,一些有名的大儒座下,甚至有大批的高官,甚至不乏一些封疆大吏,试问这样的人脉,谁又敢不放在眼里?
而这些学生们哪怕身居高位也始终不敢忘掉自己的恩师,一是思想束缚,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忘恩负义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特别是在古代,哪怕一个人官至宰相,或者说混到现在的内阁成员。
李元吉最不在乎的是这些,可若是传来某人忘恩负义的负面消息的话,那么对不起,哪怕这个人是马周,是房玄龄,亦或者是萧禹,李元吉都会毫不犹豫的罢免掉他们的官位。
一个连自己师长都不放在眼里的人,将来又怎会将皇帝将其他人放在眼里?
当然,做出这种傻事的人并不多,几乎可以用鳞毛凤角来形容。
这么做非但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坏处一大堆。
而若是不这么做的话,好处那可大大滴。
身居高位的人,也是需要有人脉的,而这些同一老师门下的学生,自然成了自己的派系,这也是很多官员组建党羽的核心基础。
一个大儒门生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那天子门生呢?
当然,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吃得苦苦,方为人人。
这十九人成为天子门生的过程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可事实是如此,他们真的成为了真正的天子门生。
与之前的身份被明显的区分了开,也是说,从这一刻起,他们十九人便被彻底的打了皇帝的烙印,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这个烙印。
当然,也没人想过要去摆脱这个身份,一个四大书院那个天子门生的头衔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去争,而他们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学生最高级的存在,又怎会觉得不满意呢?
只是,兴奋的时间不久,会面的原因,是告诉他们自己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同时也是给他们一个警告,让他们自己控制好自己,不要做出那种令人失望的事情来。
再然后嘛,当然是发课本了。
碳是c?氧气是o2?
谁能告诉俺,氧气是个什么鬼?
拿到课本之后,十九个人全是一脸的懵逼样,数学的公式他们倒是知道,也不是不能接受这种怪的东西。
可这个算是什么公式?还有,谁告诉俺c咋读?o咋读?
这年代大唐可不知道什么叫做英语,也更不知道什么叫做阿伯磁德,学字学发音,那完全是硬学的,全靠脑子去记发音和怎么写。
瞅着底下这些学生们的模样,李元吉心暗叹了口气,任重而道远啊。
即便这些是整个大唐当下最合适的人选,可让他们接受这种陌生的事物,也还是很难的。
而现在的情况跟后世又有些区别,后世的大环境跟现在不一样,化学已经走进了日常生活当,所以接受的程度也更容易一些。
而现在,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只能在他们脑子里留下一连串的问号,甚至连个雏形也都没有。
“你们手的课本,名为化学,何为化学?举个例子,如说碳火的燃烧,用化学来解释,是碳本身加氧气,而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则变成了二氧化碳,何为二氧化碳?如果不知道的话,回去以后可以试着点燃一堆炭火,然后将鼻子放在面问一下,那呛鼻的味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干什么?除了破坏环境以外,它最大的作用便是杀人,在一间密闭的屋子里,点一盆炭火,只需一夜不到的时间,这间屋子内便不可能有任何的活物。
这也是取暖的炉子和暖气,为何要建造多个排气孔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案例,你所能想到的,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化学来解释。
当然,真要的并不是你们去用化学的方式来解释每一件事情或者物品的化学式,等到将来你们完全掌握了这门知识以后,便可以通过罗列化学式的方式,在配以实验,然后研究出更多的未知事物。”李元吉还是决定将化学的重要性告诉他们。
当然,既然成为了自己的学生,不论怎么说,这些人对于自己的将来那是尤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大唐在工业化的路能走多久,靠的是这些人。
所以李元吉也更愿意去跟他们多唠叨一下,这其也包括了接下来要说的:“知道朕是怎么将你们选出来的吗?”
一众人摇了摇头,知道了才有鬼,直到现在都还一脸的懵逼呢,事先可是没有任何的风声传来的。
“朕罗列出了几个条件,所挑选之人,必须符合所有的条件,除了这些条件之外,当初你们做决定的那个过程,也是朕安排的。”说到这里,李元吉稍稍顿了下,继续道:“朕很高兴,可以选出你们十九个人来成为朕的学生,但是朕也很失望,竟然只有你们十九个人愿意,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也不提了,最让朕失望的,让朕痛心的,是那些符合条件,却又拒绝了的。
不过这很好,朕要感谢他们的拒绝,因为对于朕来说,接下来便可以更加毫无忌惮的将一些知识教给你们。”
的确如李元吉说的那样,他很失望,原本以为四五千名学生之,至少也要有三四十个符合条件的学生。
事实真正符合条件的,有二十八个,但却有九个人拒绝了。
这也是李元吉为什么要加强思想教育的原因,二十八个人有九个拒绝,这个例已经将近三分之一,是一个自己无法忽视的结果。
所以只能去做一些相应的工作,以避免事态的恶化。
当然,那些都是后话,与前来大殿的这些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对于他们,李元吉还是挺心的。
虽说自己的化也并不高,可自己接受的教育跟他们不同,眼界也他们更开阔,所以当他们的老师,还是毫无问题的。
“不要小看了化学这门学问,朕可以直接告诉你们,现在大唐正在用的火药,是朕用这门学问研究出来的,而后来对火药的改进,以至于现在用的火药威力以前的更大,也是通过这门学问推算研究出来的。
包括冶铁作坊,他们的冶铁技术,也是朕用这门学问研究出来的,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
朕本是想一个人慢慢去研究的,可现在大唐的发展速度,朕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些,朕也不希望苦心创造的这门学问在朕驾崩以后消失掉,朕想让它能继续为大唐做贡献,朕不想看着有朝一日,大唐会步入其他朝代的后尘。
朕可以清楚的告诉你们,你们手拿着的,只是最基础的入门知识,面只是各种元素的化学元素符号,这个元素符号很简单,但用处却很大,所有的推算,用它来代替的话,不仅可以清晰的罗列出来,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保管好你们手的这本书,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面的内容记下来,像是每日起床后应该先穿衣再下地一样的熟练。
你们虽有十九人,虽同为朕的学生,但朕可以告诉你们,这并不代表着你们的位置稳若金汤,每次朕布置的任务,都会采取末位淘汰制度,朕会给你们每人三次机会,若三次任务都是最后一名,那只能将你们送回家了。
不是朕不容你们,而是你们实在不适合这门学问。”
有竞争才有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李元吉自然不会给他们一个平稳的学习空间,至少现在不会。
只有当他们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之后,这种末位淘汰制度才会被取消,而那个时候他们也将转为研究单位,去各自的领域内研究一个方向。
用进度去评,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有些方向注定是很难的,进度注定是很慢的,但作用却是巨大的。
对于学员时代的他们来说,这种末位淘汰制度显然还是很合适的。
而李元吉搬出这种制度,十九人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压力,如果非要说压力的话,那是十九个人太少了,即每一个人排在最后的概率都增大了不少,这让他们很危险。
可在学院早适应了这种制度,大不了挑灯夜读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