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九十四章:皇帝位
太皇太后慢悠悠的说着,显然,这些话,不只是懿旨,也是对着这殿所有人说的。 br>
陛下已经病死了,你们,谁有异议吗?
而殿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似乎,都已经默认了此事。
太皇太后环视了众人一眼,见众人都没有异议,眼眸浅浅一眯,凝望着大殿外头的光芒,一字一句的顿道。
“至于赵王、梁王、郑王,以及其党羽诸人,在陛下大病期间,图谋不轨,竟是合谋篡位,万死难恕,再下一道懿旨,立即捉拿其人和相关党羽,赵王陈贽敬,乃哀家亲子也,谁料此人狼子野心,哀家痛心疾首,可念列祖列宗,虽有开一面之心,可岂容乱臣贼子祸乱朝纲,令明镜司,抄没乱党家宅,捕拿一切人等,株连各家血亲,以儆效尤。”
“至于附从贼子的党羽,则视其罪行大小,再行论处。”
赵王等人完了。
这其实已经没什么悬念,既然皇孙可以病死,那么陈贽敬固然是太皇太后的亲儿,自然也绝不可能有开一面的机会,抄没其家,四处捉拿,拿住了,怕也逃不过一个死字。
陈入进等人,自然也是逃不掉的,还有那些依附赵王的人,只怕在京,免不得要一场清洗了。
赵王那些党羽可以说在这一次是一打尽。
这殿,似乎弥漫着一股浓重的杀气。
因为每一句话出来,都是定调,而一旦定了调子,意味着,无数的人头落地。
太皇太后随即一笑,她似乎对此,并不介意,于是又道:“而今,帝位空悬,国不可一日无君,姚卿家,你来说说看,该当如何?”
她看向姚治。
姚治乃是内阁首辅大学士,说穿了,便是宰相,他的意见,是有极大的参考性的,毕竟即便是宫,也未必可以一意孤行,必须尊重这百官之长的意见,而百官的背后,则是数不尽的士绅,这些人,和那无数的宗室一般,都是大陈的基石。
姚治咳嗽一声,徐徐站出来,拜倒:“大行皇帝在病时,曾对老臣说过一番遗言。”
所谓大行皇帝,便是已死的小皇帝。
小皇帝是怎么死的,陈凯之和陈无极心如明镜,至于太皇太后和姚治,自然心里也是一清二楚。
他哪里来的遗言?
可姚治竟说的有鼻子有眼,陈凯之有时候真佩服这位姚公,总是能站在胜利者的立场,连说瞎话,都能如此的有板有眼。
可见他是多么的懂人心思,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太皇太后闻言,看了他一眼,便轻笑出声:“嗯?你说说看。”
姚治正色道:“大行皇帝遗谕:他乃亲王之子,本不可克继大统,奈何其兄无极不知所踪,于是蒙先皇帝厚恩,登至大宝,他年幼登基,幸赖太后教诲,方使天下还算安定,而今病重,性命垂危,生死即在眼前,而今无极皇子即已还朝,理当克继大统,以承天命,如此,方才不悖人伦,可安天下军民之心。”
姚治摇头晃脑,有鼻子有眼,宛如一切都是真的一般。
太皇太后眯着眼:“嗯,陛下当真这样说?”
“是。”姚治正色道:“臣历经四朝,侍奉历代先皇帝,岂敢虚言?”
太皇太后目光朝众人看去,格外认真的问道:“还有谁听了?”
“奴才当时侍奉在陛下身边,也听见了。”有人拜下,却是小皇帝身边的一个宦官,战战兢兢的道:“奴才听的真切……”
任谁都明白,这个时候太皇太后的心思了,她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说法,即便不是真的,她也让这个成真的。
所以历史向来都是胜利者撰写的。
太皇太后是那个胜利者,她轻轻颔首:“既如此,将遗照令翰林待诏房抄录一份,送内阁,传檄天下吧。”
太皇太后说着:“无极乃先帝之子,而今大行皇帝已驾崩,因其年幼,膝下无子,传位无极,也是理所应当,无极……”
陈无极似乎闪了一下神,这才回过神来,随即拜倒:“孙臣在。”
太皇太后道:“大行皇帝的遗照,你方才可听了,既已听了,这是顺天应运,国不可一日无君,择吉日登基吧。”
陈无极道:“孙臣遵诏。”
此时慕太后面只是带笑,她随即将目光不经意的朝陈凯之一瞥,陈凯之也是无奈的看了慕太后一眼。
眼下,似乎也只能如此,这是一场戏,从一开始,已经有人谋划好了,可能赵王的谋反,虽然提前,可想来在太皇太后的剧本之,这也是迟早的事。
唯一令陈凯之诧异的是,姚治竟能厚着老脸如此言之凿凿,想来,只怕他早打定了主意,又或者,早得到了某种暗示了。
此时,陈凯之的身份,反而变得更加凶险起来,太皇太后想要扶立陈无极登基,势必已经进行了很深的谋划,倘若这时候,再出现一个皇子陈凯之,接下来,可能要动摇到太皇太后的根本利益,现在不知这太皇太后根基深浅,还是先观望再说。
所以他朝慕太后一笑,意思是,且不要急。
何况,陈无极登基,未必对陈凯之有坏处,唯一的变数并非是陈无极,而是太皇太后。
此时太皇太后凝眸,看向陈凯之,非常满意的说道。
“此次平叛,陈凯之可谓是功勋卓著,陈凯之,你的功劳,哀家铭记于心,只不过,哀家毕竟只是太皇太后,你的恩赏,还有勇士营的功劳,一切,还是看陛下的意思吧,陛下,你看呢?”
太皇太后说着,看向陈无极。
陈无极依旧跪在地,他浑身是血,却又恢复了当初那冷静的模样,一张面容里平静如水,无一丝波澜,下一刻他便朝太皇太后正色道。
“孙臣以为,勇士营大功于朝,护国公更是功不可没,若非如此,宫危矣,今诸王谋反,已诛杀大半,陈凯之既是宗室,在孙臣眼里,虽非血脉相连的至亲,却也将他视若兄弟。”
他刻意的咬着兄弟二字,加重了语气。
这似乎是在暗示着陈凯之,他们便是兄弟。
可对太皇太后而言,太皇太后似乎也一眼看穿了陈无极的居心,陈无极遗落在外数十年,他和赵王之子不同的地方在于,赵王的儿子即便再年幼无知,可在他的背后,却有一个以赵王为首,罗列了无数宗室和节度使的集团,所以赵王的儿子,混账不混账,都不重要,任何人都无法轻易的操控他。
陈无极固然年长,却在外十几年,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心腹可言。
显然,这是陈无极想借此机会,拉拢陈凯之,将陈凯之视为心腹。
陈无极继续道:“既为兄弟,孙臣以为,理当敕陈凯之为王,不知太皇太后,以为如何?”
封王……这几乎对陈凯之而言,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太皇太后笑了,她徐徐道:“你们既都是兄弟了,若是不为王,只怕也难以嘉奖,陛下虽未登基,却也是九五之尊,金口玉言,谁敢不从呢,既如此,不妨敕为北静郡王如何?”
陈无极眉头微微一皱。
他方才说封王,显然是有封为亲王之意,可太皇太后却是顺着他的话,却是直接问他是否封为郡王。
显然,姜还是老的辣。
由此也可见太皇太后开始防着陈凯之了,现在的陈凯之功高盖主,若是在封亲王,那还了得。
陈无极心思虽极细腻,却还是远不如太皇太后。
陈无极正待想要开口,陈凯之这时却道:“臣谢恩。”
陈凯之看出了陈无极的心思,也看出了太皇太后的用心,不过陈凯之显然不愿在这个问题,惹来什么麻烦,郡王和亲王,虽有分别,可对自己而言,却已足够。
太皇太后对陈凯之的态度很满意,便朝他轻轻颔首,眼眸轻轻眯了起来,娓娓道来。
“北静郡王,原本乃是太祖高皇帝第十九子的封号,当初这北静郡王,深受太祖高皇帝的喜爱,只可惜,他死得早,否则,当时的坊间一直流传,若是北静郡王寿数长一些,克继大统之人,非他莫属。”
“是以,五百年来,再没有人得到这个郡王爵号,便是因为,北静郡王,极为尊贵,受封的皇子,可以和皇太子等同了。如此尊荣,而今赐予陈凯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他毕竟非皇子,却得以受此极高的爵号,也显出陛下对陈凯之的爱护之心。”
她如此一番解释,倒是让陈无极微微一笑,陈无极道:“孙臣一切依祖母便是。”
陈凯之心里却不知该哭还是该笑,说实话,他对北静郡王的来历,还真不太知道,虽然这个时代的史书,他看过不少,却也不可能事无巨细,俱都知道。
这什么鬼,北静郡王可以媲美皇太子,这太皇太后是发现了什么,所以故意有此用心。
还是……
这太皇太后的用力令陈凯之有些担忧起来,真是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