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三十二章:躺着赚钱(4更求月票)
陈凯之看着杨逍,依旧一副平静的样子。
只是……难不成这家伙是因为次没有为难到他,所以这一次又来找茬的?
此时,杨逍道:“据说陈学弟进了天人榜,可喜可贺啊,陈学弟的学识,愚兄是佩服得很的,不过次见陈学弟力气不小,想和你一箭。”
陈凯之只抿嘴一笑,这等武生,其实是最好勇斗狠的,他果然是猜得没错呀,看来一次他帮了吴彦,这家伙一直惦记着他了。
不待陈凯之同意,杨逍已取了随手所携的硬弓,呼喝一声,自箭壶里取了琅琊箭,拉弓、搭箭,松弦,一气呵成。
只瞬时,那箭如流星,便直接没入了箭靶的红心。
想来这杨逍的箭术,在武院也是出了名的,那些武生们见此,纷纷叫好起来。
而昌院的学生,则一个个咂舌,对这杨逍更多了几分敬畏。
杨逍却是旁若无人的样子,看着陈凯之,虽是脸带笑,却是一副挑衅的样子,道:“怎么样,试一试?”
陈凯之笑了笑,却是收了弓,朝杨逍行了个礼:“学兄的箭术,我远远不如,还是不献丑了。”
杨逍有些恼怒了,这个家伙,竟是油盐不进啊,偏生他又对陈凯之无可奈何,因为这厮是天人榜的人物,整个学宫,怕都捧着他呢,自己虽是出身富贵之家,却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杨逍自然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便挑挑眉道:“怎么,不敢吗?”
陈凯之想都不想,很干脆地回答他:“不敢。”
呃……
杨逍竟有点懵了。
都说年轻人该是年轻气盛,挑拨几句,顿时气血涌,哪里有自己承认自己不敢的?
这时,先生走前,厉声道:“杨逍,不得无礼。”
杨逍没有法子,一肚子的无可奈何,只好悻然的领着同窗们离开。
这先生则对陈凯之道:“方才老夫见你握箭,姿势有所欠缺,只是形似,你过来。”
先生似乎对陈凯之颇有兴趣,甚至朝陈凯之笑了笑。
陈凯之忙前,行礼道:“还请先生指教。”
先生嗯了一声,便又道:“许多人射箭,只求姿势,先生做了什么,他也学着做什么,看似有模有样,实则却是大谬。老夫问你,射箭为何要有射姿?”
陈凯之一时语塞。
先生笑了,道:“是为了用最节省气力的方式来射箭啊,也是用最稳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身体,而不使射箭的过程之,发生偏差,所以射姿的本质,不在于需要做什么姿势,而是在于,如何用最佳的姿态来平衡自己的身体。”
陈凯之哑然失笑,忙点着头。
先生又道:“所以射姿是死的,因为人的身高不同,胖瘦不一,之所以老夫用统一的射姿令你们射箭,只是为了省心罢了,你自己来试一试,看看如何射箭,才最省力,最舒适,最能稳住自己的身体。”
陈凯之恍然大悟,原来射箭的门道在此,看来所谓的武功都是骗人的,特么的,每一个人本身是不同的,身高和体重乃至于力气都不同,怎么可能单凭一本所谓秘籍,照着做,可以呢。
难怪这弓马之术,非要名师一对一教导,方能成才。
陈凯之取弓,连续调整了几个姿势,先生也不多嘴,只是笑吟吟地在旁看着。
似乎寻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陈凯之拉弓试了试,果然,这种方式拉弓,对于自己来说,一下子稳当了许多,仿佛弓在手里,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变得更得心应手,与自己的身体融合起来。
这先生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陈凯之入了榜的缘故,对于其他同窗,一副爱理不理的态度,却是足足花了一下午时间,开始和陈凯之讲授射术的一些要点。
陈凯之这性子,要不不做,做起事来是真会用心的,他将先生所教的认真记下,尝试了一番后,果然此前,单凭靠着身体的巨大优势所掌握的所谓‘箭术’要高明许多。
等到下课的钟声一响,陈凯之朝这先生作揖道:“先生费心了。”
先生捋须,道:“你是极聪明的人,且也用心,这些东西,老夫若是教给其他人,算说干了口舌,他们怕也不能领会。”
陈凯之莞尔,倒是对这先生多了几分敬意,看来这先生是真心教导他的。
这先生所说的话,倒是实在话,自己倒不是聪明,毕竟是读书人,早有一套读书的逻辑在,所以接受和理解能力可谓爆表。反观那些武生,虽是自幼习武,学习弓马,却不擅长读书人总结归纳之法,更无法启发思考,教授起来,肯定费力不少。
陈凯之感激地看了先生一眼,他知道自己并非武院的武生,所谓的箭术课,并非是这先生的职责,原本他所要做的,是教授一些皮毛可以了,根本没必要这样费心的。
同窗们已是一哄而散,只有吴彦几个人还在等着陈凯之一起下学。陈凯之又朝这先生作揖,正待要辞别。
这先生却道:“怎么,学了一下午,难道不想试一试箭吗?”
“呃……”陈凯之摇摇头,笑了笑道:“不必,知道奥义可以了,下次再试吧,磨刀不误砍柴工。”
“哈哈。”先生不禁爽朗大笑道:“那好,去吧。”
“先生,再会。”
在学宫里读书的日子,总是充实,甚至陈凯之愈发的喜欢这学宫的生活了。
眼下唯一的麻烦,是银子,他想在学宫里营造自己的书斋,一个占地三百亩的书斋,想一想令人激动,如果可以的话,甚至陈凯之还愿意再开辟出一个菜园子,种种菜,养一些鸡鸭,祖传的手艺和天赋嘛,不能丢了。
想到这些,陈凯之不禁觉得美滋滋。
现在唯一犯难的,是银子了。
精盐的买卖,陈凯之到了京师,没有去过问了,也不知到底有多少利润。
他回到了师兄家里,邓健正在门廊下等他,手里拿着纸笔絮絮叨叨,一见陈凯之回来,便口里念念叨叨地记下:“师弟戊时一刻下学,可见其尚用功,品行虽有瑕,读书尚好……”
陈凯之对邓健道:“师兄,不要再写了,在翰林里如何?”
邓健收了纸笔,方才道:“还不错,在院国史馆整理实录。”
陈凯之点点头,他知道这是不错的差事,翰林之,最吃香的是待诏,相当于天子的秘书,一世俗称笔杆子,而国史馆,主要负责的是整理实录,可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图书管理员这样简单,事实,这个时代,对于经史是极为看重的,表面是让你整理国史,实际,却是加深你对经史的了解,这属于储备的高级干部,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一连几日,天气渐渐炎热起来,终于,荀家的家书来了。
这一次,不只是家书,传递书信的,乃是荀家的一个主事,他带着几个人风尘仆仆的从金陵赶到了京师,见了陈凯之,如见到了自己的主人一般,匆忙行礼道:“见过姑爷。”
现在陈凯之和荀家小姐还未完婚,姑爷二字,其实是不该叫的,不过显然,陈凯之乐于接受。他将人请到了自己的厢房,这宅院也没有小厅,请他坐下,便问道:“金陵现在如何?”
这主事叫郑东,一看便是人情练达之人,顿时明白陈凯之的意思:“夫人请小人来,是为了带话,金陵那儿,一切都好,姑爷这边没人伺候,所以按着姑爷的吩咐,已去了王府和倚翠楼里,将两个丫头都要了来,不过他们是女眷,走得要慢一些,想来还需一些日子才到。至于姑爷的精盐作坊,而今已经不只是金陵里兜售了,附近的州县,许多盐商都在催要货物,姑爷离开金陵的时候,夫人便已扩产了,而今利润丰厚,一月下来,盈利可观,夫人说了,这几月姑爷暂寄在荀家的银子,已多达两万余两,什么时候姑爷需要,随时都可以支取。”
陈凯之顿时呆住了。
两万多两银子……
这尼玛的,精盐还真是……暴利啊。
事实,陈凯之是有着很大的心理准备的,因为精盐对于粗盐几乎是碾压一般的存在,只要盐炼出来,不愁没有销路,可即便如此,他还是错估了这精盐的力量。
他想到这精盐能大受欢迎,可没想到金陵刚刚开始兜售精盐的时候,竟是一下子风靡起来。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那粗盐实在是无法入口,何况,精盐价格虽贵了一些,可是用了精盐,却不必大费周章的去往菜里放酱料,反而只放了盐,更加可口,如此一来,却等于是给人省了酱料的钱。
不只是金陵,便是附近的一些州县,也开始渐渐对精盐有了兴趣,按照与三大盐商达成了协议,其他州县的盐商无法直接从作坊里购货,可是他们却可以从三大盐商那儿求购,三大盐商如今相当于三大总经销商,一倒手,便是躺着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