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路向南藩王邑
李秘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决定了,便早早去执行,不过前往江夏一事,到底还是拖了几天。
一来郑多福要从金陵过来与张黄庭汇合,二来李秘也需要等待铁券解封。
这几日的时间,李秘也是借着参加楚定王讲武的由头,向宋知微和袁可立等人打听情况,基本算是摸了个大概,心里的底气也更足了。
许是知道李秘不日将南下,项穆也加派了人手,自己也是加班加点,终于是将铁券彻底解封了!
李秘听得消息,第一时间来到了项穆府,此时项穆也是一脸憔悴,毕竟年纪大了,操劳了这段日子,白发都多了不少,李秘也有些于心不忍。
不过项穆却非常的兴奋与激动,毕竟像他这样的层次,身外之物已经不是他所求,精神的满足,才是令他容光焕发的良药。
“这铁券基本可以确定是赝品无疑,便是面的内容,想来与真品也相差甚远,已经没有考究的价值。”
“是赝品?也是说,里头那个并不是陆逊咯?”李秘难免有些失望,不过也有些庆幸,若真是陆逊,只怕群英会还会卷土重来。
项穆点了点头,朝李秘道:“虽然有些可惜,但想来该是如此了。”
“老哥哥是如何确定这是赝品的?”要知道,彼时可没有碳十四之类的测定方法,想要确定老物件年份,只能靠历史渊源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
项穆朝李秘道:“这其实也简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便已经开始使用铁器,可以说春秋战国便是铁器时代的开端,到了南北朝之时,又有了灌钢法,铁器也更加普及了。”
“到了三国两晋,作战时所用的武器和盔甲,大多已经是铁制,只是部分地区仍旧使用青铜。”
李秘听得这等渊源,也有些不解,若真是如此,那么这铁券出现在三国时期,并无不妥之处,他又是如何确定的?
项穆见得李秘迷惑不解,也笑了,朝李秘道:“虽说铁器已经开始盛行,但这铁券乃是御赐之物,严格来说算是礼器,你可曾见过谁用铁来制作礼器的?”
李秘不由恍然,铁虽然坚利,但却容易锈蚀,确实不适合长期保存,而青铜虽然也会生锈,但保存周期却铁器要长很多。
所以后世出土的那些武之,青铜器即便千年仍旧能够保持原貌,可铁器却大部分已经坏死损毁而不可辨识。
“我明白了,真品应该是青铜质才对,伪造者用铁,只怕也是不明里,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项穆认同地点头道:“正是如此,这也是老夫为何笃定铁券内容并无价值的原因之一,试问连礼器该用铁器还是青铜都分不清楚的人,可见对史学研究并不深刻,又如何能得知陆逊铁券的内容?”
李秘也赞同地点了点头,不过也很是庆幸,亏得是假的,否则群英会盗挖这陆墓,利用其的东西,又培养出一个陆逊来,岂非更加糟糕?
这铁券既已没有价值,也没有讨论的必要,倒是李秘前往江夏之事,项穆难免要提点李秘,留在项穆府吃了饭,长谈了半日,李秘才带着那块废铁回到了住处。
他也没有隐瞒,将铁券和鉴定结果都告之了甄宓,后者却有些难以置信。
李秘这么做也并非无的放矢。
甄宓虽然被限制了人身自由,无法再威胁到李秘的生命安全,但她也并非完全被囚困,或许她私底下还是能够传递消息的。
所以李秘将结果告诉她,若她真能够传递消息,也好让群英会知晓,那陆墓并非陆逊之墓,也好让群英会彻底死了这条心。
项穆打造的血滴子也是效果惊人,甄宓已经不敢再反抗李秘,不少事情即便有意见相左之时,也只是默不作声,再不敢辱骂和挑衅。
加李秘将铁券都丢给了她,或许也能够让她死了这条心吧,李秘也想通过此举,能够得到甄宓的信任。
毕竟他将甄宓留在身边,并非为了折磨她,而是为了感化她,最终使她成为忠实的小伙伴,能够为李秘所用。
虽说铁券已经证实是废物,但大圭还有待研究,项穆也是闲不下来。
又过了一日,郑多福终于从金陵赶了过来,与张黄庭见面之后,两人漫提多亲热,看得李秘心里都有些酸溜溜的。
郑多福是个养尊处优的,总不能一到苏州便继续赶路到江夏,张黄庭又陪了她两天,接风洗尘,苏州风景名胜都走那么一遭,期期艾艾卿卿我我的,也是让人看不下眼。
李秘只好在家整理关于楚定王的情报,午的时候,项穆府又来人,把李秘给召了过去。
李秘也是好,到了地方便见得姜太一满脸喜色,原来姜壁跟着李秘宋知微到崇明沙一行,吴惟忠也给他表了功,今番姜壁终于得到了起复为官的机会!
也是凑巧,姜壁得了任命书一看,竟是到襄阳府谷城县当县令!
这湖广布政司在地理差不多囊括了后世的湖北和湖南全境,李秘等人要去武昌府,而姜壁要赴任襄阳府谷城县,正好可以顺路同行了!
这同行还是次要,姜壁自打被周瑜戏弄之后,便心灰意冷,差点断绝了仕途,今番也多亏李秘,才得以官复原职,虽然换了个地方,但仍旧是知县,姜壁也是磨拳搽掌跃跃欲试。
他也已经知道,凭着如今的实力,想要调查群英会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是难于登天,所以能够得到谷城知县的官职,他还是非常开心的。
姜太一最是心疼这儿子,儿子因为李秘而重燃斗志,他已经心怀感激,如今又得以官复原职,他更是欢喜,众人便在项穆府设宴,将袁可立等亲近的人全都请了过来,热热闹闹吃了一夜的酒。
这又过了一日,郑多福和张黄庭也玩得差不多了,姜壁也做好了赴任的准备,他们便踏了南下的旅程。
这一路也是青山秀水多美色,虽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但今番旅行都是年轻人,又是爱玩的性子,旅途自然也不会枯燥。
郑多福虽然起于卑微,郑贵妃没有得宠之前,家里头也并不是甚么显贵门庭,但少了大家闺秀的矜持,却多了山野村姑的跳脱,完全没有皇亲的架子。
而且她家毕竟已经鸡犬升天,往来也都是权贵,知道的内幕也较多,今番让张黄庭参加楚定王讲武,是因为家里与楚定王有交情,对楚定王宗府的事情也知道得较多。
这女人本来爱八卦,李秘只是让秋冬丫头去套问了几次,便又得了不少新鲜猛料。
待得抵达武昌府,李秘对楚定王府的事情,已经掌握得差不多,最起码已经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
早先也说过,武昌乃是湖广重镇,洪武年间设置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衙门”,衙署都在武昌城,英宗正统年间又设置了湖广巡抚,而后又有总督湖广等省级军务和地方总兵官,无论是巡抚还是总督总兵,也都驻扎在武昌。
武昌城内衙署云集,既有高于省级的总督衙门,又有省级的三司,还有武昌府级和江夏县级官署,因此被成为“湖广会城”。
武昌城乃是湖广的经济军政心,这是一点都不过分的,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是个热闹非凡的好去处。
李秘一行人来到武昌城之后,竟然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自己在外头走了一圈,又逛回到了苏州城一般。
当然了,武昌与苏州到底还是有些差距,而且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但在热闹程度而言,也是不遑多让的。
郑多福家里与楚定王府有往来交情,此番她从金陵下来,也带了国舅府不少宗人过来,所以也不必担心楚王府的人认不得她这个金枝玉叶。
李秘也算是沾了光,在码头与往襄阳府赴任的姜壁一行分别之后,便跟着郑多福和张黄庭,前往楚王府。
当他们离开码头,走到街道之时,才走了约莫半里路,眼看着进入闹市,郑多福便指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山峰以及高大的宫墙道:“王府要到了。”
李秘抬头一看,也是吃惊不小,一座高大的宫门矗立前方,真真是恢宏非常,也难怪圣要怀疑楚王要造反!
尤其听完郑多福的介绍之后,李秘心这种念头便更是笃定了!
大概在洪武三年之时,朱元璋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第二年便在武昌高观山的南麓建造王府,这座王府历时九年才得以竣工,规模可想而知了。
经过了这么多任楚王的扩建,楚王府内宫殿楼阁、水榭庭院、各种宫室堂库宗庙等近乎千间,王府周围垒石为城,便是王城。
这王城大概占据了大半个武昌城,也难怪郑多福才走到一半,便说已经到了王府!
李秘也没想到,一个藩王竟然能够拥有如此庞大的势力,需知王府也有自己的各类衙门,对封地拥有着极高的自治权,搜刮民脂民膏,积累出这么雄厚的家底来,也不足为了。
只是看着这高大深沉的宫墙,李秘便已经嗅到了阴谋与肮脏的气息,难免停了下来,静静看着远处的王府。
王府背后的高观山看着有些模糊和缥缈,虽然很高远,却沦为了王府的背景。
看着那青黛远山,和眼前这红墙黑瓦的王城,李秘突然涌起一股不安的预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