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9
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格里格,津巴多
分节阅读_19
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且这种学习可以不依赖强化而进行,行为的获得和行为的表现是不同的过程。习得的习惯的总和产生了人格。
认知人格理论:在对外界情境的理解和定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认知理论强调心理过程在人们对现实的感觉和知觉印象进行组织时的重要性。有机体本身在形成自己独特人格过程中会有主动的参与并起到决定性作用。
1、米希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理论
人们如何对特定的环境刺激进行反应取决于一些变量。它们来自于人们的观察学习经验以及他们同其他有生命个体和无生命物理环境之间的互动作用。
行为模式的重要性。
米希尔强调人们对于他人人格的判断不应当依赖于对不同情境下行为的总体表现所做出的平均,而是应当依据不同的情境会产生哪些不同的行为的原则进行考察。
2、班杜拉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提出了一个由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刺激三者构成的复杂的互动系统。这三者中每一个都会影响并能改变另一个元素,并且这种影响极少是单向的。
交互决定(reciprocal deteris)要完整地理解人格和社会生态学就必须全面地考察所有的这些因素。
随着理论的发展,班杜拉(1997)将自我效能作为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一种相信自己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
除了根据现实的成绩和表现,人们还从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来判断自我效能:
各种经验——你对其他人的表现的观察。
说服——别人可能让你确信你能够做一些事情,或者你让自己获得这样的确信。
当你考虑或开始某项任务时对你的情绪唤起的监控。
班杜拉自我效能模型:(表示了人们和他们行为之间的效能期待;结果期待在行为和预期的结果之间)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也承认环境的重要性。还有对于自己能力的知觉。行为结果取决于人们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和对环境的知觉。
3、坎特的社会智力理论
社会智力(social telligence)是指人们在不同的人生任务时期需要的专门技能。三种类型的个体差异:
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目标和任务的区别对人们是最重要的。
社会互动的知识。人们之间的区别还在于他们在社会任务和个人问题解决方面的技能上。
完成目标的策略。人们在解决问题中所采用的策略也是个不相同的。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目标、知识和策略使用是具有一致性的。
寻求亲密关系的目标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较高的亲密关系目标时,人们对关系的满意度很少受到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短的影响,报告的关系满意程度均较高,当共处的时间较少时,较低的亲密目标的个体之间关系的满意程度较低。
4、对社会学习和认知理论的评价
一种批评是这些理论往往没有把情绪作为人格中一个重要的成分。认为认知理论没有注意到无意识动机过程对行为和情感的影响。
第二种类型的批评是关于认知理论在描述个人概念和能力过程的模糊性。
五、自我理论
詹姆斯将自我经验分为三个部分:物质我、社会我以及精神我,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物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1、自我概念的动力性
自我概念(self)是一个动态的心理结构,它引发、解释、组织、传递、调节内心及人际的行为和活动。
“知识块”——对环境结构的综合概括表达——的图式。自我图式让你能组织有关你自己的信息,经常用来解释自己行为的图式也会影响你对有关别人信息的加工方式。
可能自我(possible selves)定义为“我们非常想达到的理想自我,也是我们可能达到和害怕实现的自我”
2、自尊和自我表现
某些人有着消极的自我概念。我们也称之为低自尊。一个人的自尊(selfestee)是对自我的概括性评价。
当你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你也许会采取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g),你在故意破坏你的任务完成!
自尊的某些重要方面和自我表现有关。当人们知道结果要公开的话,采取自我妨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自我的文化结构
马库斯与基塔雅玛就每一种文化对于自我的不同解释有过讨论:
个人主义文化鼓励对于自我作独立的解释(deperual of self)——“要达到独立这个文化目标,需要把自我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其自己内部的全部技能,包括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组织和赋予意义,而不是依靠他人。”
集体主义文化鼓励对于自我作互相依赖的解释(terdeperuals of self)——“体验互相依赖使得个体需要把自我看作周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并且要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她感受到的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的想法、感受和行动的影响的”
关于自我的跨文化研究使用了一种测量工具——二十句测验。
人们所从属的文化对于他们如何解释自我有很大的影响。
西方文化下的人们关心自我增强——带来自尊的积极改变。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因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而带来集体的进步。
六、对人格理论的比较
考察不同的人格理论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假设来认识人格理论的差异。
1 遗传和环境。
2 学习过程和行为的先天法则。
3 过去、现在和将来。
4 意识与无意识。
5 内在倾向与外在情境。
七、人格评估
理解和描述人格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个人的特点决定他们的行为;二是这些特点可以被评估和测量。由此,人格测验可以分为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两大类。
1、客观测验
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表是个人格问卷。人格量表(persoory)
最经常使用的人格测量工具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iphasiality ventory),简称pi
(1)pi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心理学家哈萨威和精神病学家迈肯利编制。
pi有10 个临床量表,每个量表都能区分一种具体的临床群体(如,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比较组,另外还有3个效度量表,用来测量被试可疑的反应模式。
pi2每个量表测量了一个单一而又统一的概念,其好处在于施测经济和轻松、可用于心理病理诊断。另外,项目可以用于不同目的。
pi最诱人之处在于这么多年施测pi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量表的比较。
pi2并因为其异质性,而受到了批评,并未充分体现人格理论的发展;而且测验仍然保留了原有的实证途径,使用目的的太多也使它受到了批评。
(2)neopi
neopi用来评估正常成人的人格特点,测量的是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neopi用来研究人格的稳定性和终生的变化,也用来研究人格特点和生理健康、各种生活事件的关系。
beo大五问卷是又一个基于五因素模型的问卷,具有跨文化的效度。
2、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projective test):对反应的范围不作预先的规定,被试可以自由作答。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故事。因为刺激是模糊的,反应部分取决于被试带入情境的内在情感、个人动机和先前生活经验的冲突。这些个人的、特异的方面会被投射到刺激中去,从而使得人格评估者可以做出各种解释。
(1)罗夏墨迹测验
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在1921年创立。
对罗夏墨迹测验的计分主要在三个方面:
定位;
反应的内容,反应对象和活动的性质;
决定因素,对卡片的哪个方面产生反应。
研究者已经给罗夏墨迹测验的反应设计了一套容易理解的计分系统,使得在不同的施测者可以进行比较。
(2)主题统觉测验
是由亨利?默里(henry urray)在1938年创立的。
主题统觉测验是测量个体成就需要的有效工具。
第十五章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的性质
被认为是不健康或变态的心理功能,常称之为心理病理或心理障碍。心理病理学功能(psychopathologig)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变态心理学(abnoral psychology)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和行为的病理性质直接相关联的心理学研究。
1、确定什么是变态
可以用来标识“变态”的七项标准:
a 痛苦或功能不良
b 不适应性
c 非理性
d 不可预测性
e 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
f 令观察者不适
g 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
没有哪一条标准可以单独作为充分条件来区分异常的行为和正常的行为差异。正常和异常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两个独立行为类别之间的差异,而是一个人的行为合乎一整套公认的异常标准的程度。
2、客观性问题
把心理健康看做一个连续体是合适的。连续体的一端是定义最佳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端则是定义最差心理健康的行为。在中间逐渐增加的是不适应的行为。
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冲突,导致
主观的幸福感
心智能力的最佳开发和运用
实现合乎理性的目标
基本的平等状态
个体的、小组的和环境的因素协同有效地作用,保证
主观的痛苦感
心智能力的缺损或发育不良
不能达到目标
破坏性的行为
不平等的建立
大卫?罗森汉(david rosenhan):在一个“疯狂的地方”的人不可能被认为是正常的。
托马斯?萨茨(thoas szasz),作为精神疾病根据的那些症状只是一些医学标签,用于标定那些违反了社会规范的不正常的人,做出专业干预。
3、历史的视角
癔症——一种以瘫痪或疼痛、眩晕、失明等一组症状为特征的疾患。
在18世纪的下半叶,人们开始把心理问题看做是一种疾病。
菲利普?皮奈尔(philippe pel),最早试图建立一个心理疾病分类系统。根据观察到症状的发生模式、障碍起始阶段的客观环境、障碍的自然进程,以及障碍对治疗的反应这几项可以对障碍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系统参照博物学家的生物分类系统制定,旨在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容易地识别一般障碍。
1896年,德国的精神科医生克雷丕林(eil kraepel)开创了个真正全面的精神疾病分类系统。
4、心理病理的病原学br/
分节阅读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