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战士,举起投枪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银色诱惑 作者:陆幸生

    战士,举起投枪

    战士,举起投枪

    战士,举起投枪……(代序)

    李晓晔1990年,江苏省“扫黄”办成立;

    1991年,镇江市查处“918”非法出版案;

    1993年,无锡市查处吕平非法出版案;

    1995年,吴江宝碟公司制作、贩卖盗版、y秽光盘案被查处;

    1996年,南京市查处李红兵非法出版案;

    1996~1997年,盐城大丰市查处唐葆春非法出版案;

    1998年,淮阴市查处王士华非法出版案。

    ……

    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理论上有一套,管理上有创新,许多见解和做法对全国的“扫黄”、“打非”工作都有指导意义。至于冲锋在前,不避生死就更不用说了。1997年他被评为全国“扫黄”、

    “打非”先进个人,1996年、1997年两年被评为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江苏省“扫黄”办也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

    在江苏采访的日子里,我访问了不少基层的同志,听到了许多对陆幸生的评价——

    公安部门的同志:表里如一,像一碗清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淮阴的同志:人品正,能力强,工作起来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

    镇江的同志:把工作当成事业,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省“扫黄”办的同志:敢讲真话,敢于斗争。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们常说,从事“扫黄”、“打非”工作要过“三关”:疾病关、生死关、人情关。自1990年调入江苏省“扫黄”办至今近10年来,陆幸生几乎每天都在冲锋陷阵,过关斩将,与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分子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1991年,陆幸生和镇江公安局的同志们一道赴安徽追捕“918”案件的主犯曹志欣。当时,大家对办这类案件没经验,非常需要他随行。不料从镇江出发刚2个小时他的胆囊炎就发作了。剧烈的疼痛使得他倒在车上直滚,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外冒。大家都劝他回去治疗。他怕影响行动,说什么也不肯。从9月26日出发,到9月28日胜利返回,3天中,他与公安的同志们一道,吃住在简陋的招待所,往返于城乡间崎岖不平的马路上,硬是忍着巨大的痛苦完成了任务。他的胆囊后来被摘除了,成了名副其实的“无胆英雄”。

    比起疾病,化装深入犯罪分子的窝点侦查就具有更大的危险性。1995年6月,全国“扫黄”办决定查处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经销非法音像制品的问题,派出了联合调查组。调查组兵分两路:一路从明处出发,浩浩荡荡开赴义乌;另一路则先行一步,暗中调查。接到化装侦查的任务后,陆幸生二话没说,立即动身。临仃前他还刻意打扮了一番:换上一件花衬衫,把爱人最粗的金戒指戴e,平时不抽烟这回也赶紧学习,最后以一副书商模样和另一位扮伙计的同志出发了。在义乌,他们很快买到了十几种盗版带。有商贩见他出手阔绰,就问:要不要更好看的?于是又买到了20多种y秽片。这时,有一个40多岁的女商贩走过来说:“这还有更好看的,不在这儿,在仓库里,离这里有二三里路,想要的话可以跟我走一趟。”于是陆幸生二人便跟着女商贩上路了。走到半路,女商贩突然用怀疑的语气说:“我看你们像雷子(指公安)。”陆幸生哈哈一笑说:“标准的生意人!”女商贩冷笑一声:“你们要是雷子的话,就栽了!”见没问出什么,女商贩终于把他们带到了窝点——迎江路xx号,一幢居民住宅区,并从一间黑乎乎的小屋的房梁上拿下了几十盘y秽带子让他们挑。在顺利拿到证据后,他们直奔杭州与中央检查组的同志会合,然后又直扑义乌。在陆幸生的带领下,

    当地公安人员一举擒获了那个贩秽录像制品的女商贩,并顺藤摸瓜破获了温州一个很大的团伙。

    比起化装侦查,不法书商找上门来威胁、报复,则将生与死的考验直截了当地摆在了面前。去年的一天,陆幸生的爱人正在单位上班,忽然来了几个操东北口音的不速之客将她叫了出去。这人面含杀机,眼露凶光,冷冷地说:“你是陆幸生的爱人吧。我们是做书的,请他放我们一马,否则不要怪我们对不起他!”晚上,又打电话来威胁,半夜还让人用砖头把他家的书房玻璃给砸了。陆幸生在电话里义正辞严地说:“我活了40多岁,活得很充实。死就死,没什么可怕的!我是一个“朝闻道,夕死可也”的人,我倒是要请你考虑你们这样做的后果。”在陆幸生家,我问他妻子对此的感受。她说:“我和女儿当然为他的安全担心,但我和孩子都为他骄傲。我常对孩子说,你要有你爸的一半努力,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更好的。”

    省“扫黄”办的同志告诉我,像这样的事多着呢。有一次,检查扬州彩印厂盗印挂历的事,不明真相的工人把检查车团团围住,后来打“110”才解了围。去年突击检查珠江路电子一条街时,一个老太太突然扑上来,把他的手臂都抓破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对于每一位从事“扫黄”、“打非”工作的同志来说,吃苦受累,履险赴危是家常便饭。而对陆幸生来说,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从每一件案子中发现问题,并上升到理论层次予以解释,从中摸索非法出版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找出相应的对策,则是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1991年江苏省镇江市查获的“918”案件,是1989年“扫黄”、“打非”斗争开展之后全国查获的例非法出版大案。在这一案件中,主犯曹志欣等人从1989年底至1991年7月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在安徽、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市的18家印刷厂非法印刷书刊25种,计135.9万册(套),总码洋491.1万元,其中130.5万册(套)已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城市的210家书店、书摊,经营额达487万元。

    “918”案件出来的非法出版活动的严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引起了参与此案侦破和审理的陆幸生的深深的思考。事后,他不仅写了长篇报告文学《“918”特大非法出版案侦破记》,同时还撰写了《试论非法出版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防治对策》、

    《论二渠道》等一系列颇具深度和创见的论文。陆幸生认为:“9.18”案件表明,地下非法出版活动已经由开始的单个、小股人员作案而逐步演变成了团伙性集团犯罪,并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地下编、印、发网络。而且不少出版、发行单位和国有印刷企业的人员也参与其中活动。不法书贩坐镇大宾馆,借助现代通信工具,在数天内俺可与全国数百个集体、个体销售网取得联系,十天半月即可通过铁路、公路将货发完并投放市场。这不仅对现行的出版发行体制诸成了严重冲击,而且对现行出版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领导的支持下,陆幸生和“扫黄”办的同志们经过积极探索,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对策,有力地打击了非法出版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些做法在全国具有指导意义。例如针对非法出版跨省作案的特点,他们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包括苏鲁豫皖冀京津在内的“五省二市联防”的设想,经全国“扫黄”办批准后实施。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国广泛推广。针对“扫黄”、“打非”牵涉部门多的实际,他们建立了文武结合、联合办案的大要案协调制度,避免了各部门互相扯皮、推诿,为江苏后来连破大要案奠定了基础。针对非法出版犯罪日益高科技化的特点,他们还在1994年与江苏省印刷研究所联合开发了“江苏省书报刊电脑管理系统”。目前全省各市新闻出版部门都已陆续配备了这一系统,从而使江苏的“扫黄”、“打非”工作较早地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同时,通过案件的查处和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他们还为江苏各地市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懂法律、善管理的队伍。不过,最为可喜的是,在实践中,他们逐渐摸索并建立起了一整套“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苏南出版物市场管理模式”,使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同时,整个出版物市场长期相对地保持平稳、有序、繁荣、发展的态势。

    在审理“9.18”案件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引起了陆幸生的极大兴趣。许多问题在当时的法律中尚没有明确规定。他意识到,在“扫黄”、“打非”斗争中,法律将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任务。

    陆幸生过去在夜大学的是中文,为了提高自己的法律水平,他又花3年时间业余攻读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法律学研究生班。在工作中,他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书报刊市场管理条例》的出x。1995年,接受上级交给的任务后,陆幸生起草了《条例》的初稿。之后又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数次修改,该《条例》于1996年4月12日经江苏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这部《条例》总结了江苏省“扫黄”、“打非”斗争的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对违禁、非法书报刊的鉴定,《条例》明确规定“由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成专门组织,确定专人进行”,并规定对省外出版单位正式出版的书报刊,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提出初步审查鉴定意见”,这就使省级管理部门对查处的非法出版物和省外正式出版物的鉴定速度大大加快,有利于案件的迅速查处。《条例》的出x使江苏省各地市书报刊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目前江苏省各地市对经营管理中实行的开业审批、资格审查和书刊准运、准提、售前送审及违章查处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程序。去年,为完善执法程序,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要求,他们又制定了一套20种《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并全面实施,使全省书报刊市场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今年又起草了《江苏省扫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江苏省奖励举报“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的有功人员暂行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

    陆幸生不但在书报刊管理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扫黄”办的工作人员,他还经常作为鉴定人出庭,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由于理论和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的辩论常常一针见血,一语破的。“扫黄”办的同志在谈到审理唐葆春案件中陆幸生出庭作证的精彩场面时,仍觉言犹在耳,余味无穷。

    1996年,江苏省查获了以唐葆春为首的非法出版案件。唐葆春等人自1992年至1996g,共非法编写、出版、印刷、发行、销售6类95种图书计488万余册,非法经营额1000多万元。其中仅以某省“新闻出版中心图书出版社”的名义,非法编写、出版,印制、

    征订发行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等就有4套34种。由于这一案件涉及一家正式出版单位,图书内容又不属违禁之列,因此,在法庭上,具有大专文化水平的唐葆春气焰极为嚣张,滔滔不绝地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所聘请的律师也不时提出一些咄咄逼人的问题,一时嘘声四起,法庭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这时,陆幸生作为鉴定人站了起来。他指出:首先,唐葆春及其所经营的服务部并不具备协作出版的主体资格,其行为系以协作出版名义所从事的“买卖书号”行为,系非法出版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有关法律法规严禁一切出版单位、非出版单位和个人擅自出版中小学教辅读物,因而唐葆春所编4种学生辅导用书显系非法出版物;第三,唐葆春等人注册登记的新风文化用品服务部只领取了图书零售许可证,不具备图书总发行权,因而其经营行为系非法经营……有理有据、义正辞严的证词驳得唐葆春哑口无言,不得不低下了头。顿时,法庭内掌声雷动。后来,唐葆春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陆幸生非常欣赏历史上的所谓“狂狷之士”。他解释说: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进取意味着无论干什么事,要么不干,要干就是流的;有所不为则意味着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无私方登无畏,自调人“扫黄”办以来,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斗志,犹如鲁迅先生笔下的“手执投枪的战士”,向着形形色色的犯罪分子发起了一次又一次英勇的冲锋。

    陆幸生酷爱读书,他的书房里几个大书柜顶天立地排满了两面墙壁。在近十年来不问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他比一般人对“扫黄”、“打非”斗争的复杂性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在一个新旧体制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书报刊市场的管理工作必然是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种矛盾的交叉点上,“扫黄”、“打非”工作面对着一个空前复杂的局面:一方面要继续维护某些行将扬弃,但为了保护新旧体制平稳接轨,而又暂时需要保留的制度,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混乱;另一方面又要探索新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符合书报刊市场运作规律的市场管理和运作机制,在有序的交替中完成体制的新陈代谢和质的飞跃。由于体制转换,利益重组,再加上由此衍生的社会价值失衡,道德n理变异,丑恶现象滋生,腐败行为蔓延等等由市场负面效应产生的消极现象的出现,使这些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诸多的矛盾综合体。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矛盾中,既要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又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做到两全其美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面对重重矛盾,陆幸生说,如果睁一只眼睛去看,使矛盾淡化,那么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责将是一句空话;如果随波逐流顺风扬帆,自然可以如高人雅士赏花饮茶那样悠闲自在;可是如果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在一些人眼里,只会留下“执拗”与“冷漠”的印象。在种种的选择中,他从一开始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这使他的心中时常充满了屈原那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悲怆情怀。

    去年,陆幸生因病住院,在病床上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银色》。这是迄今我国惟一的一部将“扫黄”、“打非”和反腐败、反走私、反黑社会、反渗透斗争相结合的力作。80万字的一部长篇,他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一气呵成,不日即将面世。书中主人公郑东有他本人的影子,但又不全是他自己,而是对像他一样奋战在“扫黄”、“打非”战线上的许多同志的人生和思想性格的概括和总结。小说中,主人公虽然不幸牺牲,但是,陆幸生说,他那种敢于向风车挑战的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采访结束时,我耳边又响起了陆幸生《致大海》中的诗句:

    晶莹如水般的温柔/珍藏多少脉脉深情的眷恋/炽烈如火般的燃烧/嫉恶如仇的秉性终生不渝/啊,这细如红豆般的珍珠/大海精灵的象征哟/此物寄寓着我最深沉的相思/向挚爱着我的人们袒露出/一片浩如海洋般的赤诚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承蒙幸生同志的美意,将拙文作为他小说的序言放在篇首,自觉受命对他的短暂采访也仅仅是以管窥豹而不能察其全貌的,只是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大略不错的印象。陆幸生是简单的,每以赤子童心自命而归于自然淳朴,坦荡直率,似乎少七窍而多混沌;陆幸生是复杂的,常喜博览群书而特立独行,时有惊人之言和惊人之举。如果说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话,但愿我的文章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天空中的一片云,云水境界反映的只是海天世界里的浮光掠影而已。要到海天世界去领略海雨天风的奇丽多姿和波诡云谲,还是请走进陆幸生的小说,进入这一独特的艺术世界,你一定会发现这一世界的与众不同之处。以陆幸生一贯坦诚做人,仗义执言的风格,从其作品中不难了解他心灵中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是以为序。

    (文章原载新闻出版报,作者为该报总编室副主任)

    战士,举起投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