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正文 968.第968章 清奥十年之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为了能够被大明朝廷所承认,成为大明真正的子民,享受到大明子民的优惠待遇,土著们不再有任何反抗,努力干活,加速营建美洲南北铁路。

    除了开挖巴拿马运河和开建美洲南北铁路两个浩大工程,大明还有另一个浩大的举动,移民美洲大陆。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当前的大明总人口已经增长到了五亿三千万的地步了,其中中原大地便有超过四亿,这一次移民,朱慈踉准备一次移民两千万以上,几乎都从中原移民过去。

    超过两千万的移民,着同样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甚至需要大明倾尽大部分国力来支撑。

    随着移民令的下达,不仅各州府统计想要移民的人口数量,安排想要移民的人前往沿海登船。沿海所有造船厂全力开工,大造运输船只。

    其中江南造船厂,泉州造船厂等几个最大的造船厂除了建造木制的运输船,更开造不少钢铁运输船。相比较于木制的运输船,钢铁运输船能够运输的数量无疑多得多,而且寿命更久,更安全。

    以美洲大陆为中心,大明风风火火的开挖巴拿马运河,开建美洲南北铁路,以及规模庞大的移民,三大工程,每一个都无比浩大,三个加在一起,甚至让大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以全部的国力来支撑。

    大明在全力支撑美洲三大工程,欧洲方面,各国刚刚被大明重创,加上出使大明的特使团即将归来,欧洲各国都在等待,大明和欧洲都是相对平静的,此时此刻,都没有任何一场战争。

    然而,世界却没有全都平静,中东方向,满清已经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相持了整整十年!

    十年前,大约是大明中兴十七年的时候,满清刚刚吞并莫卧儿帝国一年。

    由于莫卧儿帝国的印度人实在是太好统治了,以至于短短一年的时间,多尔衮便稳定了莫卧儿区域的政局,完全将莫卧儿纳入满清的统治。

    而恰巧这个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缓过劲来,不服两河流域的巴格达一带被满清占领,趁着满清主力还在莫卧儿帝国边境一带驻扎,下令奥斯曼大军突袭两河流域,进攻巴格达城。

    两河流域是中东最大的粮仓,曾经孕育出了上古巴比伦文明,土地肥沃,战略地位无比重要,曾经奥斯曼帝国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打败原先的波斯帝国,夺取了两河流域,可是却在大明中兴十一年的时候被满清攻占。

    那个时候,奥斯曼帝国刚刚经历过一次惨败,三十万奥斯曼精锐大军葬送于满清境内,奥斯曼帝国伤了元气,加上欧洲方向和乌克兰克里米亚方向要防备欧洲各国和沙俄帝国,一时无力调遣大军重新夺回两河流域。

    不过,经过了整整六年的恢复,加上和欧洲各国以及沙俄帝国达成了协议,暂时缓解了欧洲方向和北面克里米亚方向的压力,终于在大明中兴十七年七月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皇帝再一次开启了和满清的战争,下令奥斯曼大军夺回两河流域。

    巴格达城是两河流域的中心,也是两河流域最大的一座城池,唯有拿下巴格达城才能够夺取整个两河流域,是以三十五万奥斯曼大军全部猛攻巴格达。

    接到巴格达被奥斯曼大军猛烈进攻的消息,还身在莫卧儿境内的多尔衮立刻率领还在巴基斯坦的清军主力回防,解救巴格达。

    清军十余万骑兵马不停蹄,三十几万印度旗和波斯旗紧随其后。

    经过四天四夜的狂奔,多尔衮亲率十余万清军骑兵来到巴格达外围,随即清军和奥斯曼大军展开激烈交战。

    清军骑兵虽然战斗力很强,但连续几天几夜的奔袭,早已经疲惫,而且奥斯曼大军明显有所准备,根本不可能打败三十五万之多的奥斯曼大军,解了巴格达城的危局,只能在外围牵制着奥斯曼大军的进攻力度,延缓巴格达城被攻陷的时间,等待后面的印度旗和波斯旗前来。

    又是五六天的时间,终于,大量清军波斯旗和印度旗士兵也渐渐到来,人数上甚至超越了奥斯曼大军的数量。

    然而,经过了整整十天的猛烈进攻,巴格达城终于防守不住了,在清军波斯旗和印度旗赶到的同时,攻进了巴格达城内,巴格达城陷落只在旦夕。

    一旦让奥斯曼大军完全攻占巴格达,依托巴格达,清军将完全处于劣势,很可能最后会演变成失去整个两河流域。

    为了保住巴格达城,多尔衮满含魄力的率领清军骑兵突破奥斯曼大军的防御,趁着巴格达城大部分还在清军守军手中,也杀进了巴格达城内。

    两军在巴格达城内展开惨烈的交战。

    “砰砰砰-----”奥斯曼火枪队打死不少清军满八旗骑兵。

    同时,奥斯曼新组建的重甲铁盾军团也杀得清军骑兵节节败退,若不是奥斯曼大军外围还有几十万清军波斯旗步兵和印度旗步兵,深陷三十五万奥斯曼大军重围的多尔衮和十余万清军骑兵有被围歼的危险。

    好在波斯旗和印度旗的步兵虽然战斗力上弱于奥斯曼大军,但数量众多,牵制了奥斯曼大军很大的精力,让奥斯曼大军不可能全力围歼闯进巴格达城的多尔衮等清军骑兵。

    两军围绕着巴格达城的大战很快演变成为一场大混战。

    清军疲惫之师,好在数量更多,而且依旧源源不断有波斯旗和印度旗大军赶来增援,并且巴格达城未完全丢失,一时之间倒也与三十五万奥斯曼大军杀得难解难分。

    双方大军激战了整整两天,各自死伤都超过十万,清军因为波斯旗和印度旗战斗力比较弱,死伤更多,达到十五万,不过奥斯曼大军算上围攻巴格达城的死伤,也死伤了十二万多。

    大战到此,双方大军都已经非常疲惫了,眼看着清军增援的波斯旗和印度旗越来越多,而己方从奥斯曼帝国境内增援的大军却迟迟未到,巴格达城已经很难攻下,再僵持下去,奥斯曼大军战败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奥斯曼大军统帅不得不下令大军撤退,撤出两河流域,等待奥斯曼帝国的援兵也到来之后,再继续和清军交战。

    奥斯曼大军想夺取两河流域,更想打败多尔衮,血洗当年的耻辱,而清军向保住两河流域,一方没有彻底显露败相之前,双方显然都不可能先撤兵,一场漫长的拉锯战随即展开。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