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欲得铁马先得人
三国之最风流 作者:赵子曰
64 欲得铁马先得人
补上十号的。
——
定下了徐福带兵出戍郡南,荀贞与赵云、刘邓、许季等人又说了会儿话,即书军令道,交给徐福,让他明rì去县外兵营里挑选人马。
赵云、徐福等人长途归来,如今天冷,路上没有洗沐之处,个个风尘仆仆的,荀贞叫他们归舍洗浴,约定了晚上摆酒给他们接风。
赵云等人离开后,程嘉、陈仪有眼sè,知道荀攸与荀贞rì未见,可能会有话单独对荀贞说,他二人遂也告辞。
堂上只剩下了荀贞和荀攸。
“公达,此去河内,河内风土如何?”
荀攸的心思不在这上边,他急切地想知道邺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荀贞将李鹄捕拿下狱,但荀贞既然问起,他却也不能不回答。
他答道:“河内,三河之,天下名郡,本朝以来,素视之为股肱之地。淇园之竹茂矣,山河之固险矣!表里山河、土广民殷,郡产jīng铁,民蓄良马。今虽郡有大贼盘踞,而因往年少受贼乱之故,仍堪称富庶。”
河内是三河之,较之河东、河南,这个郡不但农业发达、耕桑兴盛,在太平时,“民放牛於野”,满山遍野都是耕牛,而且因为山水,出产jīng铁,最盛时郡里有公、私铁官四处,又早在秋时,这里就是天下知名的养马地之,《诗经》里说:“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描述的就是这里的良马。除了耕桑、产铁、产马,河内还产竹,河内与魏郡接壤的地方有条河叫淇水,从上古至今,淇水的两岸直竹林茂盛,《诗经》里有篇诗叫《淇奥》,淇者,淇水,奥者,水边弯曲的地方,诗中之所讲即是淇水带的竹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竹林茂盛有两个好处,个是风景秀丽,再个是军事上可以利用:“折竹制矢”。
早在前汉,河内就是帝国的名郡,两汉之际,此郡以“完富”著称,光武帝占取此郡后,说“吾将因是而起”,任寇恂为河内太守,寇恂不负重托,在河内“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石,转以给军”,有力地支援了汉军在前线的作战。
总而言之,河内无愧“股肱之地”四字。
荀贞听了荀攸对河内的描述,不由略觉遗憾,他心道:“这要是换了我去河内当太守?别的不说,只我这三千义从的铠甲、兵械便可悉数配齐,我帐下的骑士也可扩充规模了。”
荀贞部下的义从不少,现有三千余人,要想养三千余的兵,只有钱粮不行,还得有足够的铁,只有铁源充足,才能给所有的兵士都配上铠甲和趁手的兵械。
荀贞先后在赵、魏为吏,赵、魏虽也产铁,但限於人手、场地和铁矿之出产量,铁的产量不如河内,民用尚嫌不足,何况军用?所以荀贞的这三千余义从到现在为止,兵械差不配齐了,但铠甲却是远远不足,很的兵士没有甲衣,便是有甲衣的大穿的也是皮甲,——不过虽是如此,较之帝国的jīng锐部队可能不及,但比之大部分的郡国武装却也已是胜之许了。
铠甲、兵械其实还好说点,最难的是军马以及骑士。
个好的骑士难得,匹好的军马难得。冀州的产马地不少,如北边的常山、中山等郡国,皆产良马,可赵、魏却非产马之良地,没有好马,荀贞的骑兵部队就扩充不了,到现在仍然还是只有那么四百骑,——跟从皇甫嵩讨冀州黄巾时,荀贞见识到了董卓所带的西凉铁骑,那真是“人如铁、马如龙”,数千铁甲骑士驰骋而过,如同道铁流也似,令人望而生畏。
只希望将来有朝rì,自己的麾下也能有这么支奔腾如流、迎rì生辉的铁骑吧!
荀贞如是想道。
问过了河内的风物,荀贞又问道:“河内士人如何?”
荀攸答道:“河内人文荟萃,士人如云,诸县之中,而又以温之士人最为杰出。”
温即温县。
荀贞“噢”了声,说道:“温县有何名士?”
“温有人,姓常名林,字伯槐,家虽贫,而自非手力,不取之於人,生xìng清白,幼而孝悌。他七岁时,其父之党登门造访,问曰:‘伯先在否?’伯先者,常林之父也。常林闻之而不行礼。其父之党斥曰:‘汝何不拜?’常林答曰:‘你是我父亲的朋友,虽说我应该尊敬你,可你当着我的面呼我父亲的字,我又为何拜你?’聪直孝悌至是!”
荀贞没听说过常林的名字,听了这段常林孩童时的旧事,对常林起了兴趣,问道:“常林现在何处?可曾入仕?”
荀攸答道:“常林好学,现为诸生,我闻之,他常带着经书去耕种,由其妻送饭给他,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卿今次去河内,可见到他了么?”
“他也去吊祭张公了,攸在修武与他见过,相谈甚欢。”
“他在河内的名望如何?”
“虽因单贫之故,家声不显,然其本人在河内颇有名声。”
荀贞心道:“按公达之所说,这常林似是个孝悌重义之人,在河内又颇有名声,且其家贫……。”他斟酌片刻,又想道,“河内产铁、产马,我如能将此人延揽到我的帐下,或许会有助於我?”
这要换了旁人,在听了常林的事迹后,可能最会赞叹两句,但荀贞不然,他马上就产生了招揽此人的念头。之所以会有此念,不为别的原因,正是为了河内的铁与马。
河内产铁、又产马,荀贞很眼馋,可他在河内没有熟人,他个魏郡太守不好派人去河内买铁、买马,那么想要从河内弄些铁与马来,就得有河内人来帮助他。
从荀攸对常林的简短描述中,荀贞觉得常林是个合适的人选。
原因有三:其是常林在河内颇有名望,如果没有名望,在地方上没有影响,招揽来也无用;其二是常林孝悌重义,凡重义之人,只要你以真心待之,通常都能得到真心之回报;其三是常林家贫,常林既在河内颇有名望,又是个好学的儒生,而至今却没有入仕,也许就是因为“其家贫”、“家声不显”,像这样的“寒士子弟”,要远比那些名门贵族的子弟好招揽得。
越想越觉得应该把常林招揽来,只是……。
荀贞以手指击案,又想道:“李鹄案刚发不久,赵家会有何反击尚且不知,若是赵然写信求助於赵忠,而袁绍、皇甫公、六龙先生等人又不能救我的话,也许我在魏郡太守的位置上就待不久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便是把常林招揽来似也无用……。”
如果在魏郡待不久,那么荀贞接下来就要逃亡江湖,自也就没工夫去弄河内的铁与马了。
荀贞又想道:“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赵忠奈何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罪,那这河内的铁与马就还是大有可为的。”
思之再三,最终决定:不能因为不可知的未来而放弃也许可以得到的利益。他最终决定,还是要试试看,看能不能把常林招揽来,反正对自己没什么损失。
他因而开口说道:“公达,你是知道我的,我素来思贤若渴,今闻常林之其人其事,如此个清正之人被空废於乡野之间,实在是太可惜了,河内既不能用他,你看我能否用他?”
荀攸楞了下,没想到荀贞会忽出此言,但荀攸是什么人?聪慧之极。他很快就明白了荀贞的真实意图,心道:“君侯此必是yù图河内之良马与jīng铁。”明白了荀贞的意图,嘴上不说破,笑道,“君侯虽思贤如渴,然常林非魏郡士人,君侯如想招之,怕是不易也。”
两汉的惯例:本郡之长吏通常只会辟用本郡之士子出仕郡府,而本郡之士子也通常只会出仕於本郡。荀贞个魏郡太守,如果他想用河内的士子,就算他愿意,常林还不定会愿意。
荀贞也想到了这点,他说道:“朝廷不以我卑鄙,赐我以颍yīn之爵,前些时,我辟元直为庶子,而家丞职至今空悬,我想辟请常林为我之丞,卿意如何?”
“……这倒是可行。”
“既如此,便烦请卿为我书写辟除文书道,明rì我便遣人赴温县,辟请常伯槐。”
写道辟除文书是件很简单的事,荀攸应道:“诺。”
话至此处,河内的风物、士人,荀贞都问过了,接下来可以谈正事了。荀攸正想提及李鹄案事,却闻荀贞慢悠悠地问了句:“常林是温县人,公达,我听说温县还有名士,名叫司马防,中平元年,我从皇甫公讨黄巾,在军中尝闻孟德说及:说孟德昔年之所以能以二十之龄出任洛阳北部尉,便是因受此人之推举。……公达,你此去河内,可曾见过此人?”
“司马氏世为二千石,司马防之父曾为颍川太守,其祖曾为豫章太守,其曾祖在安帝时曾为征西将军,其家乃是河内之名族。司马防现仕宦在外,我此次去河内,未曾见到他本人,不过在修武张家见到过几个他家的子弟。”
“我闻司马防子,可见到他的诸子了?”
“司马防子么?这我倒不知道。我没见到他的诸子,只见到了他的两个从子。”
“张太尉乃河内之望,今其不幸亡故,司马防仕宦在外,没有去,他的诸子竟也未去?”
荀攸不知道荀贞为何对司马防和司马防的儿子们这么感兴趣,回答说道:“我听司马防的那两个从子说,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朗,数年前,以十二之龄为童子郎,现也不在家中,其余下诸子如司马懿等皆年尚童稚,故均未去修武。”
“噢!原来如此。”
荀贞心道:“原来司马懿‘年尚童稚’,……也是,他若不是年岁远小於孟德、玄德、文台,到最后也不会轮到他窃取天下。”
荀攸见荀贞总算没有话问了,轻轻咳嗽了下嗓子,乃把强自按在心头时的疑惑和担忧道了出来,他出言问道:“攸在河内闻君侯捕郡丞李鹄下狱,归入郡后,又闻李鹄病死狱中,……君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64 欲得铁马先得人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