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64
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764
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764
免占地不稳而铺陈兵力的风险。这使金军想以劫掠战术反制宋军的打算基本上落了空,虽然给占领区造成了一些扰乱,但损失并不大。
相反,金军对这些寨子的袭掠引起了汉契平民的憎恶,印证了宋军之前宣扬的“金国除女真外无子民”,意思是女真人不当汉人和契丹人为子民,所以可以肆意掠杀。对比宋军之前从不劫掠汉契寨户、进驻后军纪严明的景况,这些汉契平民的反抗心思便少了许多,平日防女真劫掠更甚于防宋人。
在宋军有意的克制下,一直到十二月初,才陆陆续续接收完大部分寨子,并且只在位置重要的寨子留守兵员。主力大军这才开始攻打拱卫盖州城和穆州城的卫城寨。
十二月中,第四军和第七军几乎是同日打到盖州城和穆州城下,在南城三四里外择地扎营。
通常攻城,除非有信心一举攻破,否则都必须在靠近城池的地带择合适的地方立为营盘,一方面能让攻城将士得到充分休息,另一方面给城内守军压力。要做到这两点,扎营的地点最好是在离城三四里处。而对守城方来说,只要有余力,都不会容许敌军在如此近的地方扎营。但宋军能逼到离城三四里扎营,可见是将金军逼得无可奈何了。
就在攻城的前夕,天上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飞扬的雪片弥漫了整个天空,铺天盖地的迷糊了人的视野。这样的天气不适合攻城。大雪连续下了三天三夜,到第四天清晨,还不见停的势头。
卫希颜已经到了盖州前沿的军中,登上营内搭建的望楼,眺望一片白茫茫的盖州城。城头上人影幢幢,金兵正忙着扫雪,重新显露出灰褐色的墙垛。而在望远镜看不到的城内民屋房顶上,也有很多人正在清雪,很多屋顶不结实的民房已经被雪压塌。
卫希颜看了一会,将望远镜递给叶清鸿,慢悠悠说了句不着边的话:“临安,大概也下雪了。”
她身后立着第四军的军统制和监军,闻言都有些疑惑,军统制高师旦便接了句,“这时节,应该是下雪了。”
卫希颜道:“若是这般大的雪,民宅大概会压塌不少……有得忙了。”
二人只当她是说“朝廷有得忙了”,不由心生敬意,心道卫帅身在前沿,还心忧后方,真是忧国忧民的忠臣。
只有叶清鸿知道,她这师傅哪里是忧国忧民,八成是触景思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战事视角小休一下,镜头转到临安……
☆、不期而遇
临安这时,确实正在下雪。
往年每到冬十二月,临安都会降雪,若此月雨雪连绵,则百姓多有不易,朝廷往往要赐下钱钞,以济贫民。今年这场雪从初十四夜里下起,到天明时已如扯絮般铺天盖地,直到十七日才小下来,飘飘洒洒扬着雪粒子。
因这场连绵大雪临安城内受灾的民户不少。大户人家的屋顶挑大梁铺青瓦,不会被雪压塌,但家里没多少钱的平户人家,房顶铺不起瓦只能铺茅草,还来不及清扫积雪便被雪压塌了。受灾轻的,房顶只破个大窟窿,受灾大的,便连不结实的屋梁也一并垮塌,甚至压伤压死了人。
京城武安军的军巡铺忙得脚不沾地,从十五日起便吹响救灾警号,赶往倒塌的房屋救人。这些军巡铺原是为防烟火而设,因临安城内人户繁多,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多有风烛之患,官府遂在每坊巷隔二百步便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遇夜巡警街巷烟火。并且又在诸坊界置立防隅官屋,屯驻一队武安军,并建望楼,值卒朝夕轮差守望,如有烟处,敲锣鸣警,以旗指方向为号,夜里则易以灯。而后不久,这些隶属武安军的军巡铺和防隅官屋又因铺隅连通的便利,便也承担了雨雪救灾和部分缉拿盗贼的职任,给临安府分担了不少压力。
然而即使如此,临安府也不得松活。府尹朱跸从十五清晨起便率领户曹和衙役巡视京城,尤其是北城的坊巷,多是平户区,贫困的坊郭户又居多,房屋不结实,若逢雨雪连绵的季节便是临安府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今年的腊月雪降看势头就是个让人无法省心的冬月……这一忙就忙到了十七,这雪还没有停下的势头。
身为临安府尹,朱跸要做的事很多,除了安排夫役清扫街道积雪、保障道路交通之外,会同武安军援救因房屋倒塌而困于内的民户是首要重任,之后便省不了派人登记受灾民户的簿册和受灾景况,安排户曹发放救济钱粮,造粥棚放粥,建临时棚屋区安置灾户,构划受灾民屋重建……这些事仅靠临安府一个衙门显然办不了,须得会同户部、工部、司农寺、武安军等衙署一起措置,其间便少不了协调周转的心力,累人又累心——京府长官这个位置不是这么好坐的。
所幸朱跸“上头有人”——在京朝官眼中,这位临安府尹是丁相公一手拔擢起来的亲信,无论六部还是诸司衙门,都是给几分面子的——协调安置起一应济灾事宜来倒也顺利,没有遇到多少人为阻碍,最烦心的倒是接踵而至的新城迁户事宜。
临安还是杭州的时候,就是东南最富之州,朝廷南渡时城内已有三四十万人口,至北民南迁,又立都于地,才只五年,人口便已增至六十万,使这座原本广阔的南越旧都便显得逼仄起来。如是,便显露出诸多问题,尤为严重的就是防火和交通——
《西湖时报》曾刊文道:“……今京城人户稠密,屋宇接栋,寸尺不空,一屋着火,则牵连数十屋,危之大矣。而居屋侵道,巷陌壅塞,宵小多匿于其间,行不法事。而居屋侵道,街道狭小,车马不堪于行,来往不利。……如是,烟火、盗贼、交通三不利,京城安宁乎?……”
这篇文章说出了京城士庶的心声。临安府很快呈本政事堂,建议扩建外城,以解决人户繁多带来的问题。这个奏本恰与工部扩建京城的心思合拍,工部参政朱震大力支持,同时提上工部奏本。明显的,临安府和工部事先就已“勾搭”上了。政事堂堂议后,下令扩建北部外城,也只能向北部扩建了——京城西邻西湖,南邻凤凰山,东邻钱塘江,只有北城外接的是平原,可以往外扩建。
不过,往外扩修一道城墙虽非难事,但将坊郭户往新城迁移却非易事,若措置不妥便会生出民怨民愤。政事堂磋商后,决定先迁移出部分不适合安置在内城的衙司,包括——
礼部下辖的太学、国子监、贡院、蕃学,宗正寺下辖的宗学,太医局下辖的医学,翰林院书艺局和画艺局所置的书学、画学,司天监设立的算学,临安府下辖的府学、小学,兵部辖属的太仆寺,工部辖属的将作监和部分司作,司农寺辖属的京畿常平仓,以及军器监、少府监等。
上述
分卷阅读764
分卷阅读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