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二章 争斗
卫奕没有回答。【全文字阅读】</p>
三哥与九哥都是他敬重的人。三哥贵为天子后的勤奋,九哥落入天水后的委屈,所有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可是他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p>
李忠浅浅地笑道,“怎么,朕为难你了是不是?”</p>
“奕弟,你知不知道朕最欣赏你的是哪一点?”</p>
“不知。”</p>
卫奕老实地答道。</p>
“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忠、厚。忠而厚。”</p>
李忠道,“其实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看得透,朕的心思,九弟的处境,你全都一清二楚,可是你偏偏还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朕忠心,不谄媚,对九弟厚道,不奚落。这样忠厚之人,朕敢说,放眼整个夏朝,也不出五个手指头。”</p>
卫奕再次惶恐。</p>
“微臣没有三哥说的那样好,微臣只是觉得时间或许能够改变一切。人,都有很多面,人,也都是会变的。”</p>
“微臣有时甚至觉得一切皆是空,只有儿时与三哥、九哥一道戏笑玩耍时发自内心的欢喜才是真的。”</p>
“三哥,九哥他——”</p>
“或许知错了,或许早已被边疆的风沙磨平了所有的梭角,微臣——”</p>
他叩头不敢起,提起勇气,说道,“微臣想念九哥。”</p>
虽然卫中鸿一再叮嘱,不可妄语。可是,到了如此关头,他实在无法再忍。</p>
说到现在,三哥的意图已经很明显。</p>
九哥。</p>
远在天水的九哥,或许马上就能回京。</p>
他每年去天水,都会被九哥在天水所受到的磨难震惊。</p>
在那样风沙满天、一望无际、全是戈壁荒漠的地方,九哥一待就是八年!</p>
八年的风沙,早已把九哥折磨得面目全非,哪里还有半分当年英姿勃发的模样。</p>
可是他只能看在眼里,却不敢说出口。</p>
他怕他说了,三哥会认为他同情九哥,往后就不会再派他去天水探望九哥。</p>
万一换了另外一个居心叵测之人,言语中稍有暗示,或许就会引起三哥的疑心,给九哥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他宁愿不说。</p>
这一次,三哥派六哥去。六哥却是聪明的,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为太后带来一副九哥的画像。</p>
一切皆在不言中。</p>
太后年老,生起忆子之心,自然向三哥施压。</p>
而三哥今晚特意来文若阁,估计就是为了此事。</p>
他不敢揣测三哥的意思,可是,这个时候,他一定要表达自己的心意。</p>
是对三哥的尊重,也是对九哥的情义。</p>
李忠大笑。</p>
“朕果然没有看错你。”</p>
“在这个时候,敢为老九求情的,恐怕只有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了。”</p>
他撩起龙袍,立起身子,走到香炉前。</p>
看着袅袅烟香升起,盘盘旋旋地消失在夜色之中,他深深地吸上一口。</p>
“龙涎香。”</p>
“朕以往总是要有龙涎香的陪伴才可入睡,可是不知为何,在做下调令老九回京的决定后,朕居然没有它,也破天荒地睡了个好觉。”</p>
“回来罢,回来罢。母后惦着他,盼着他,朕又何尝不是?”</p>
“他是你的九哥,也是朕的九弟,是朕的手足,断了就再也生不出新的手足啊。”</p>
李忠伸手,拿出香枝,用力,香枝折断,灰色的香烬在案几上划出一道深而笔直的痕迹。</p>
“明日,明日就启程,如何?”</p>
******</p>
送走李忠,卫中鸿父子相偕走向书房,清退所有下人。</p>
已是卯时。</p>
不过冬日的卯时仍是漆黑一片,卫中鸿点上一盏油灯,父子二人面对低声耳语。</p>
“皇上真的打算接回九王爷?”</p>
卫中鸿似乎难以置信。</p>
“是。”</p>
卫奕点头,“皇上的确如此吩咐孩儿,并道明日就启程。”</p>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p>
卫中鸿频频摇头,“皇上此举,当真令为父讶异。古来只有赶尽杀绝,如天子这般放虎归山的,少之又少。”</p>
卫奕倾了倾身子。</p>
“爹爹,其实过去的事情孩儿已经记得不太清楚。孩儿当然知道,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所以,一直也未深入问及。不过,事已至此,不知爹爹能不能详细告之?”</p>
卫中鸿叹口气。</p>
“你那时还小,记得不清楚也是常理之中。何况,正如你所说,有些事情的确是知道得越少越好。”</p>
“其实过去的事,为父知道的也不多,有道听途说的,有亲眼目睹的。你若想了解,为父就把知道的全告诉你罢。”</p>
卫奕屏住呼吸。</p>
“李氏家族夺得天下时,太祖李克已是古稀之年。多年的战争灾难早已令这位老人满身伤痕,壮士未酬,即使贵为天子,也逃不开凡人的两大心结,一是如何令自个儿活得久一些,二是如何令李家王朝存得久一些。”</p>
“太祖一面大力派道士去四处寻找丹矿炼制可以长命百岁的丹药,一面密集召来幕僚、朝官商议,如何在几个皇子之中挑选出一个最适合继承皇位之人。”</p>
“太祖膝下原先一共有五子,除了长子已经战死,十子年幼,三子、六子和九子全是适龄人选。”</p>
“不过,六子李康性子一向懒散,风评不高,上战场时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听说有次还差点被敌军俘虏,是太祖与三子、九子一同上阵,才把他从敌营中救回来。”</p>
“六子大难不死,性子更加消极,整日里只知道赏个花、观个鸟什么的,对国家、政事一概不理,所以,皇位之争,也就是三子和九子之争。”</p>
“也就是三哥和九哥?”</p>
卫奕忍不住插嘴问道。</p>
卫中鸿点头,“是的,当年的皇上和九王爷,都是倍受众人推崇之辈。皇上善兵法,懂策略,事事运筹帷幄,九王爷善骑射,懂用人,事事身先士卒。兄弟二人联手,立下不少赫赫战功。而且,二人又全是生自当朝曹太后,是为嫡子。所以,无论是谁继承皇位,都合情合理。”</p>
“朝官幕僚们为此,各执一词,分成两派。有人道皇上书生气太浓,只是纸上谈兵,不足以治天下。有人则道九王爷戾气太重,心机诡谲,不具帝王之相。两派正争得不可开交,不料,一介书生居然递上折子,另辟蹊径,道不如让曹太后代政为好。”(未完待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