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节
穿越之一品贤妻 作者:木已成灰
第14节
李若松指着张管家说道:“这位是医班的先生,若是你想要学医,便是在这位张先生的班上。”
李大又起身对张管家说道:“见过张先生。”
张管家笑眯眯的说道:“是个不错的孩子,坐吧。”
不等李若松介绍,成栋便自我介绍道:“我姓成,如果你想学其他手艺,便是在我的班上,我这边能学的挺多,就看你自己想学什么。”
见李大又要起身行礼,成栋开口说道:“对我不必行礼,我并不是你们的先生,平日对你们的教导也不归我管,读书识字是由我的父亲李夫子亲自教导,我夫君素日里来的也不多,我看你是个挺有想法的孩子,你自己想好后告诉我们你的决定便是,至于你的弟弟们,你同你的爹娘自行商议吧。”
成栋在说话的时候李若松只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家夫郎,并不打断他,对于方才被成栋半路打断了话的行为也并不气恼,对于李若松来说,自家夫郎说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也都是对的,如果自家夫郎有什么地方做错了,那肯定不是自家夫郎的错,绝对是自己的错。
李大听了成栋的话,像是松了一口气一般,他对成栋说道:“那我先同我爹娘商议一下,几位弟弟年幼,不知学堂是否可以收他们就读?”
“岁数不是问题,之前既然说了不分年纪,那便不分年纪。”成栋淡淡的说道。
李大闻言,冲着面前坐着的一排人鞠了一躬,说道:“请容小的一家先商议一下,稍后再同几位先生稟报。”
第147章 多智近妖
所谓的招生也是成栋跟李若松协商过后定下的,这种招生方式在大楚称得上是闻所未闻,李齐和李良一开始是不同意的,毕竟没有开过先例的事情他们拿不准能不能做。
成栋很仔细的跟两位长辈解释了这么招生的原因,村子里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学堂,突然有了不用交束脩的学堂,肯定是家里有多少孩子就会送多少孩子过来,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哪怕是到了农忙的季节,想来家里打的主意也是白天忙农务,晚上学功课。
作为学堂的开办者,之前就说出去的话自然是不能无缘无故收回来的,可若是真的全部都收进来了,而且也不分年纪,那么一整个班的孩子怕是谁都学不好,良莠不齐大小不一,放在一个地方一起识字,那不是好事,而是灾难。
在成栋的构想中,这些孩子肯定最少要分五个班出来,六岁以下的全部都在幼儿班,六岁到十岁的放在小班,十岁到十二岁的放在中班,十二岁以上的都放在大班,年纪更大一点的则放在特班。
幼儿班交给李若杉来带,一方面是李若杉的学问足够教这些孩子,另一方面成栋也是想要培养李若杉当众发言的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若是一个班的孩子他都管不好,以后就不用说管其他人了。
小班交给李若松,中班交给李良,大班则由自己来带,至于特班他想交给张管家来带,这样划分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特班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十五岁以上,这个岁数的男孩子大部分都已经成亲了,就是没有成亲怕也是定亲了,这样一来,让他们安安心心做学问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没那个心思,可若是让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村里呆一辈子,他们也不太愿意。
所以这个特班类似于成栋后世的成人教育学院,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比如木匠、铁匠、工匠等等,能够学一门手艺,将来也有个立身安命的本事,更进一步说,成栋觉得按照张管家和周护院透露给他们的消息来看,大楚大乱将至,想要在即将到来的风雨中站稳脚跟,有一批愿意跟着他们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乱世之中要想把握机会一跃而起,无非就是看你手里面有多强大的武力,可等到天下安定了,想要国家能够有很好的发展,科技绝对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成栋非常信服的,科技从哪里来,就从现在被人瞧不起的这些工匠中来。
成栋也没有什么避讳,他是怎么想的他就怎么跟李齐和李良说了,包括为什么他说科技非常重要,为此他还举了几个例子,农业的,工业的,甚至是军事的,李齐在听完成栋的话后,直接拍板同意了成栋的意见。
当着成栋的面李齐没说什么,可在李若松面前,李齐将自己心底的担忧说了出来,“你夫郎这个人,多智近乎妖,你祖父我活到这把岁数,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走一步看三步,可你这个夫郎却是看到了后世至少五百年,松儿,祖父实在是很担心,要知道,老天爷是不能够容忍完人存在的,有道是红颜薄命天妒英才,松儿,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李若松表情很沉重,李齐的话正好戳中了他最担心的事情,他知道成栋原本就不是属于这个地方的,他最怕的就是突然有一天成栋回去了,回到原本属于他的地方去了,若是成栋死了他是不怕的,了不起就是他跟着一起走,可若是成栋回去了,他要到哪里去找他?他还能不能找到他?
李若松患得患失了几天,整个人都萎靡了不少,成栋就是再迟钝,枕边人的不对劲他还是能够发觉的,成栋听了李若松最担心的事情,虽然他自己心里也没数,却还是安慰道:“你真是咸吃萝卜淡c,ao心,老天爷既然让我来了这里,就不会那么轻易的让我离开,而且,离开了这里我又能够去哪里,以前的地方回不去了,这里再不要我,那我可真的就成孤魂野鬼了,而且,你以为来来去去的会这么容易,若真是这么容易,几千年了也不过出了我这么一个例外,所以,你且安心,与其去想我们死后的事情,还不如着眼于现在,把我们活着时该做的事做好,做完。”
成栋的话让李若松一下清醒过来,是啊,他们活着的时候尚且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们俩去做,何必早早的就就开始担心死了之后的事情,若真有那么一天,他会牢牢抓着成栋的手,成栋去了哪里他就跟去哪里便是了。
基于成栋的构想,在阅微堂开门前一日,李齐专门召集了张管家和周护院共同商议此事,张管家和周护院自然是不会反对的,说起来他们两个人只是好奇成栋的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从阅微堂和演武堂的建造开始,他们就已经发现了成栋绝非寻常人,可张管家本就不是寻常人,所以就是心里有疑问他也不会说出来,更何况,有这么一个人跟在李若杉身边,对他来说只会是好事不会是坏事。
至于周护院,他就更加无所谓了,只要成栋愿意教他,就是有人告诉他成栋是个妖怪,他也无所谓,对他来说,实力就是说话的资本,谁的拳头硬他就听谁的。
整个刘家沟的招生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共招进来了一百三十二个孩子,按照要求分成了五个班,其中有十来个孩子是练武的好料子,自己本身也更愿意习武,这十多个孩子直接被周护院带走了,安置在演武堂的宿舍里。
阅微堂这边幼儿班的孩子比较多,一共有四十八个,小班的孩子有三十七个,其余的都是中班、大班和特班的,总的来说,年纪大的孩子过来的不多,当然,这只是第一日招生的情况,到了后来成栋放出消息说哪怕是已经成亲的人,若是想要学门手艺的也都可以来之后,特班的人一下变成了人数最多的班级。
所有带班的人里,最高兴的要数张管家,他在这一百多个人中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他的医术是幼时跟着一位太医学的,这么多年了他一直想要挑个徒弟,只可惜宫中那些新来的人心思太浮躁,并不适合学医,可在这么个小村子,他一下子找到了五个徒弟,这让张管家高兴不已这五个孩子有大有小,年纪小的不过四岁,年纪大的有十一岁,张管家来者不拒,管你多大,只要你想学,我就会好好的教,学医的人大抵都要有些悟性,且心要正,否则学的越多危害越大,张管家也是挑了很久才决定收这五个人为徒。
工匠方面的几位先生都是先前给李家造房子打家具的,李管事是个非常会挑人的,他找的那位木匠无儿无女妻子早逝,也一直没有再娶,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的过了这么多年,生平唯一的爱好就是做木匠活,一旦有个新鲜物事他能几天几夜不睡觉,之前缠着成栋要拜师学艺的就是这位庄木匠,在成栋跟他将准备开设木匠班之后,小老头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地方有饭吃有屋子住有徒弟带,最重要的是有新鲜东西可以做,为什么不呆着,反正他也只有一个人,无儿无女无牵挂。
另外一位工匠是专门建房子的,他倒是有儿有女有媳妇,媳妇很擅长缝制衣服,他过来给成栋一家人造房子的时候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就帮忙成栋一家人做衣裳,这位工匠一共有三个儿子,全部都是子承父业,李管事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找的这位工匠来接活。
成栋同样看中了这一家子人,男的可以造房子,女的可以做裁缝,他们马上准备做一些校服、军服,本来就需要裁缝,这一大家子人可谓是来得巧了。
李齐不是个小气人,给这些先生们开的工钱还是比较高的,但就只有一点,他们都要跟李家签合同,而且合同基本上都是十年一签,工匠一家子人商量了三天最终决定留在刘家沟,住在阅微堂专门给先生们留出来的院子里。
成栋留下这一家人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并不准备只让村子里的男童们读书识字,他希望村里的女童们也能够识字明理,另外再学些手艺。对于这一点,别说是李齐和李良,就是平时跟成栋沟通最多的李若松也很是不解。
对于家人们提出来的质疑,成栋只是问了几个问题。
“敢问祖父,姑姑出嫁前是谁在教导?”
“自然是你祖母在教导。”
“敢问父亲,夫君自幼是谁教导的多些?”
“松儿八岁前你母亲教导多些,八岁后我带的多些。”
“若杉我就不问了,姑姑教的必然是最多的,可以说我们这些人全部都是长于妇人之手,就算是长大一点跟着父亲,幼时的教导也是抹不掉的,我幼时曾听我一位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一个女童等于教育一个国家,只有女童们自幼能够明事理、有学识,等到她出嫁了养育子女的时候才有可能教育出明事理的孩子,咱们大楚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找门当户对的人家结亲,越是高门大户,越是注重女孩子的身份,我私以为看中的就是那家女孩子所受到的教育。”
第148章 编故事
李若松分外感激的一点就是几个月前他的父母怀疑成栋是被掉了包的,原本的成栋可能是被成府藏起来了,也可能是自己逃跑了,找了个跟自己长相颇为相似的人来顶替自己嫁入李家,李若松当时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可在几个月后,当自己身边的人开始质疑起成栋的身份时,李若松便有了足够的供他发挥的余地。
多智近乎妖的从来不是成栋,而是他的几位先生,在李若松和成栋编造的故事中,成栋是一个孤儿,自幼被几位师父教养长大,这几位师父都是不出世的隐士,他一直跟随几位师父在深山中长大,后来几位师父觉得他可以出世历练,便让他自行下山,没成想,刚到松江府没多久,身上的银钱便被人偷了,后来不知为何又被人打晕,再后来就是在李府中醒了过来。
这个故事两个人编了很久,总算是能够勉强用来搪塞其他人,要说这个故事能不能够瞒过李齐,那就不好说了,但是不管李齐真实想法是什么,对于这个孙夫郎,李齐需要的很简单,那就是不会拖他们李家的后腿。
其实李若松和成栋的故事根本禁不起推敲,真要追究起来,怎么就那么凑巧成府大少爷在成亲前找到了一个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人,更凑巧的是同样身为双儿,有些事情是不能细想的,按照成栋现代的说法,叫做细思恐极。只是李齐要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明上的说法,而且李齐也并不认为依着成栋未及弱冠的年龄能够有这么深的想法,或者说,这么惊世骇俗的想法。
在李齐看来,成府的那个不学无术的大少爷必然是不会有这些想法的,别的不说,真要有这种高人,怕也是瞧不上成府那位大少爷的,成栋的身份来历是个让人起疑心的地方,可只要这个成栋对他们李家没有坏处,李齐也乐意认下这个孙夫郎。
虽然女学并没有立刻组织起来,但是李齐却是把这件事给记在心里了,半年后,阅微堂旁边的空地上又建了一栋宅子,同样是三进的院子,却是专门供村中的女童来读书识字的,学堂里请的也都是女先生,当时的李齐还不知道这一举动给后世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刘家沟阅微堂招生结束后的第二日,几个班正是开课了,与此同时,演武堂也开始c,ao练起来,演武堂那边每日上午是读书识字,下午则是各项训练。
之前只是陪练的王子清、王子泽两兄弟现在分别是三班、四班的班长,一班、二班的班长则是从京中来的这批人中原本的两个领队,每个班都有几个村子里的男童,可以说,对于这样的安排心里最不舒服的就是原来的那两位领队了。
两位领队都姓周,曾祖父那一辈本来是周家的家仆,原本是没有姓氏的,后来因为立了功,周家老祖宗准许他们姓周,虽然后来给消了奴籍,这两家人却没有借机脱离周家,反而更加坚定的跟在周家身后,家中优秀的后辈不是送进周府给周家几位少爷做书童,就是送到周家军里历练。
这两个人都是家里最优秀的小辈,一位叫周和,一位叫周成,这两人年岁相仿,又是自小就被家中送入周家军,虽然不是亲兄弟,感情却胜似亲兄弟,俩人今年一个十七岁,一个十六岁,由于一直都在周家军中,故而俩人都还未成亲,家中长辈也不急,便一年年的拖了下来。
周和稍微年长一点,周成便一直以和哥称呼之,这次接到周护院的消息让他们赶过来,可以说他们是非常激动的,日夜兼程的赶到刘家沟后,所见所闻完全出乎他们意料之外,别的不说,但就给他们居住的地方就让他们极为诧异。
“和哥,你说,三少爷究竟怎么想的?”周成想来想去都想不通周护院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将军不做,偏偏跑到这么个穷乡僻野的地方来当个小小的护院。
周和显然更加稳重一点,听到周成的问题,他略略思考了一下,便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纵使周将军会乱来,周丞相也不会允许他乱来,你别忘了,咱们还有十来个兄弟正护着二公子过来,能够让丞相把二公子都送过来,我觉得已经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可是,我还是想不通,这里有什么好的,而且你刚才又不是没看见,周护院对那个什么来着,少,对,少夫郎,恭恭敬敬的,简直不可思议,三少爷什么时候对一个双儿这么客气过。”周成回想起方才周护院对成栋的态度,依然觉得自己可能是太累了以致于产生了幻觉。
“别想了,就凭咱俩这脑子,今晚上就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还是早点睡吧,周将军,不是,周护院说过了,明日咱们这些人就要开始训练了,听周将,周护院的意思,怕是日子不好过。”周和虽然也不明白为什么三十多岁的周护院会对一个十九岁的双儿毕恭毕敬的,却并不妨碍他对周护院发自心底的崇拜。
“说到这个,和哥,咱们为什么要跟几个村子里的泥腿子分在一起,还要跟两个小廝一样当什么班长,这都什么狗屁玩意,和哥,咱们明天还是去跟周将军好好说一说,我可不愿意跟他们混在一起,没得自降身份。”周成一想到两个小厮跟他们平起平坐就有些难受,虽然他祖上出身也不高,可现在也不算低了,他父亲是五品武官,长兄是八品武官,好歹自己也算是官家子弟了,跟这些人混在一起,总觉得各种不爽。
周和自然也是不舒服的,可他毕竟年长一些,所以虽然心里有想法,嘴上却还是安抚道:“别这么说,我相信周护院这么安排肯定是有理由的,咱们这几十号人过来又不是来看他们姓李的那家人的脸色的,咱们过来就是听周护院的,至于其他人,咱们愿意搭理就搭理,不愿意搭理就不搭理,没什么关系的。”
周成虽然还是很不甘愿,却也不得不接受周和的说法,没准这都是周将军为了考验他们而做的安排,而不是以后都会这样。
心气相当不顺的两个人第二天一大早是被一阵铃声给惊醒的,俩人都有些起床气,气冲冲的跑出去之后,就见面无表情的周护院单手提着一个铃铛,不停的晃动着。
这是什么情况?俩人对视一眼,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惊讶。
“你们两个。”周护院看向周和周成二人。
两个人下意识的站直了身子,还未来得及说话,就听周护院继续说道:“滚回去把衣裳穿好了再出来。”
周和跟周成闻言,一低头,脸唰的一下红透了,这俩人是直接从床上跳下来的,因为被人打扰了好梦,所以连外裳都没有批,直接穿着亵衣亵裤跑了出来,还是被周护院给看见了,点出来的,俩人恨不能找条地缝钻进去。
闷着头跑回去把衣裳穿好,再出来的时候场子上已经站了不少人,周护院话不多,见人差不多到齐了,便说道:“去学堂。”
王子清闻言立刻站了出来,说道:“请诸位随我往这边走。”
这本是之前安排好的,演武堂的学堂并不在阅微堂那边,而是位于演武堂的演武场旁,有个跟阅微堂那边差不多的大教室,一次性可以容纳五十到六十人同时在里面上课,另外也是用来开会的会议室,当然,这个也是成栋提出来的。
负责教书的先生自然不会是周护院本人,让他教授武功或者是教授兵法他完全没有问题,但是让他给这些人启蒙,那可真是为难他了。
成栋是请李齐出马给这些兵哥哥们当的启蒙先生,李齐略一思索便觉得自己明白了成栋的意思,对于现在的李家来说,这三十多个兵士会是他们以后立足的根本,所以李齐并没有推脱,很爽快的接下了这份差事。
其实李齐真的是想多了,成栋根本没想到什么立足的根本,他只是单纯的手头没人可以用了,不得不厚着脸皮求李齐出马。
李若杉、李若松、李良、张管家、他自己全部都已经排了出去,一个二个的都在阅微堂那边呆着,别说是分出人手来演武堂这边当教书先生,成栋没把周护院拽过去顶人数就已经很对得起演武堂这边的人了。
除了教书先生以外,李吴氏带了村里几位妇人负责给演武堂这边将近五十号人准备三餐,李陈氏则带了另外几位妇人负责给阅微堂这边的学生们准备三餐,何嬷嬷则带了一群人负责给几十号护院做衣服,衣服模子还是成栋提供的。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来做白工的,每个人都有工钱,每天上工五个时辰,三餐都在学堂这边解决,另外每人每月还会发五百个大钱,这个条件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一个做工的名额,亲兄弟都差点打起来。
第149章 问题来了
招工的事情最终还是李良出面摆平的,他召集了两家人的族老们开了一场会,专门讨论了一下关于村里人来做帮工的事情,最终确定了十来家条件比较艰难的过来做事,这其中就有李老三一家。
李若松记得那天开会回来后,李良的表情非常严肃,心情也很不好,他当时没问,后来却被李良叫去了正堂,他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这个村子已经穷到了什么地步,这十几家人如果不是因为太穷了,穷的连孩子都养不起了,家中不会只有这么五六个孩子,那条贯穿村子的河流中不知道溺毙了多少孩童,男孩、女孩、双儿都有,穷啊,穷的生的起养不起,除了把孩子淹死,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良还专门带着李若松夫夫以及李若杉去了这十几家转了一圈,破败的茅草屋,墙是黄泥做的,屋顶是茅草搭的,这里漏风那里漏雨,空空荡荡的屋子,给他们倒水的碗都是带着缺口的,就这,还已经是家中最好的碗了,其他的碗破的更不像样,缺舍不得扔。
家中几乎就没有几件衣服,老大的衣服是爹娘的衣服改的,老大穿过了老二穿,老二穿过了老三穿,老三穿过了继续给下面的孩子们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李若杉甚至觉得有些衣服怕是比他的岁数都大,那些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让李若杉沉默了很久。
这十几家人中当家的夫妇都年纪不大,明明不过是三十左右的人,瞧上去却像是五六十岁的人,佝偻着腰,似乎是已经被生活的重担压的直不起身来了,消瘦黝黑,满头白发,若是不知道的怕是会以为这些人都是为人祖父母的了。
那一天,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后之后,李家上上下下七口人坐在正堂中一句话都没说,穷啊,这个地方实在是太穷了,他们以前只是听说过一些,却从来不曾亲眼见过,哪怕是来了刘家沟了,他们也很少出门,哪怕是出门了也只是去村长家或者是族长家,还真是从未去过这种人家看过,李若松和成栋以及李若杉在这之后多少都有些改变,尤其是李若杉,似乎像是一下子长大了,他毕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家人又大都怜惜他幼年丧母,虽然并不宠溺,却也从来都是厚待。
李若杉毕竟也是千娇万宠中长大的孩子,哪怕经历过吃不饱肚子的日子,却也有屋子住,有疼爱自己的母妃,还有偷偷藏吃的给他的小太监和小宫女们,等到出了宫,又有了祖父母、爹娘、哥哥哥夫,一个一个的都把他当成宝贝,李若杉就是再成熟,多多少少还是带了些骄纵脾气,只是,打从那天跟着家中长辈们出去了一趟,看了那些人住的地方吃的东西,听着他们含泪说出的话,李若杉那些骄纵之气一夕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十几家条件最差的人安排进来做工之后,家中条件确实改善了不少,加上李良承诺日后会有更多差事,村里人也都盼望着李家能够越来越好,这样他们将来也都能挣些铜板,不求发家致富,好歹也能够养家糊口,偶尔的能给家中孩子们买点r_ou_吃。
阅微堂和演武堂勉强算是开张了,可最大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第一个就是没人,所有能够派上场的人都已经派上场了,但是人手依然不足,尤其是王子清和王子泽被演武堂那边抽调走之后,他们这边的人手更是捉襟见肘,再加上本来成栋、李若松和李若杉自己也都是要上课习武的,人手就更加紧张起来。
以前李若松和成栋是觉得自己应该把这里经营好,若是将来李若杉用得上,他们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东西能够拿得出手,但现在,在看过这个村子里那些村民之后,两个人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他们不再只是李家人,而是担负着刘家沟这么多户人家全部希冀的人。
对村子里的人成栋和李若松都多了一份以前所没有的包容心,两个人再说起之前村中人的表现时,再没有了之前的厌恶和反感,而是多了一丝怅然。
当天晚上,李若松和成栋两个人躺在床榻上,良久,成栋先开口说道:“若松,我要为自己之前说过的话道歉。”
黑暗中,李若松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响起,“不止是你,我们都需要道歉,我今日去看了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为了来做工的机会闹得亲兄弟反目,我之前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现在想想是我太过于武断了,自视甚高,觉得自己不会做出这种不顾手足的事情来。
现在想想,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能够多做一份工,能够挣些银钱,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活下去,为了让自己的几个孩子能够吃口热乎饭,现在想来,是我太狭隘了,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你之前一直提醒我,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以前我不懂,现在却是有些明白了。”
成栋握着李若松的手,说道:“不,我也是,我之前劝你的这些话我自己也没有做到,我们搬来没多久请全村人来吃饭,我记得在散席后我曾说过从来没见过这么粗鲁的吃相,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喜欢占小便宜的人。
那是因为他们有几桌人连筷子都顾不上了,菜刚上桌就用手抓着吃,走的时候甚至还跟我们讨要没有拿出来的饭菜,我当时就在想,怎么会有这种人,现在想来,若是有法子,他们也不愿意如此丢人吧,如果不是饿极了又怎么会直接用手,他们中有几个人我现在想想,当时也是忍着羞愧来跟我们讨要的吧,许是想着有一点是一点,孩子们多少能够有点吃的。”
成栋的口气很淡,他固然是喜欢有骨气的人,什么不是嗟来之食,什么不为五斗米折腰,能这么有骨气的人要么就是不愁吃喝的人,要么就是极少数人,他想起刚刚见到李若杉的时候,小小的孩子,明明已经有八岁了,却瘦小的如同五六岁的孩童一般,那时候他是怎么想的来着,好像是希望这孩子能够多吃点,再多吃点,好好补一补,李若杉还是跟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他捡到了都心疼不已,那些眼睁睁看着亲生孩子饿死的爹娘心中该有多难受,他们那么麻木想来也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麻木了,与其让这个孩子活下来跟着自己受苦,还不如在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送他早些投胎,也许能够重新投胎到一户富贵人家。
“夫君。”成栋突然喊道。
“怎么?”李若松问道。
“你说,咱们真的可以让这个村子里的人过上有饭吃,有衣穿,安安稳稳,踏踏实实的日子吗?”成栋突然有些不确定,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本事,他的眼前总是会闪过那些人的样子,想起他们饱含希冀的样子,想起他们皮包骨头的身躯。
李若松翻了个身,将成栋紧紧抱在怀里,在成栋耳边轻轻说道:“可以的,有你,有我,有爹娘,还有祖父母,咱们肯定可以的。”
成栋笑了笑,补充到:“还有若杉,张管家,周护院,李管事和刘管事,对了,还有何嬷嬷。”
“嗯,你瞧,咱们还有这么多人,总是能够想出法子的,所以,你别担心,不会一直穷下去的,乡亲们也不会一直受苦的,咱们现在开了学堂,别的不说,一日三餐总是能够在这里解决的,最起码,这些人家节省了不少饭菜,对不对?”李若松开导道。
“也是,有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一点,明明不是什么大事情,我却总是容易胡思乱想,这样不好,要改。”成栋揪着李若松的衣裳,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李若松轻轻笑了笑,说道:“无妨,为父就是喜欢你这个样子。”
成栋将脸贴在李若松的胸膛上,感受着李若松的体温和心跳,只觉得内心一片宁静,就在成栋昏昏欲睡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啊,我忘了,娘说咱们账上已经没有足够的银两了。”
“什么?”这句话一下让李若松清醒过来,“没有银两了?怎么会?”
没人还好说,李家人碰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银两已经不足了。
李家大房离开松江府的时候,本来就没有带多少银两,全部加起来怕是还不到二百两,李齐他们是跟着押镖的镖局一路到的下河村,给了二十两银子,添置家中的家具花了三十多两银子,后来又起了两栋宅子,前前后后花了约莫一百两的样子,再加上家中购买粮食、缝制衣裳、买牛买车什么的,账上的银两已经不足三十两了。
这个情况显然是超出了李若松想象的,听到成栋说家中银两不够了,李若松皱起了眉头,现在阅微堂和演武堂都刚刚开课,多了一百多人吃饭,家中还请了不少人做工,他们不收束脩,又刚刚到农忙季,家家户户都没什么余粮,偏偏这个时候他们手里面没银两了,这日后该怎么办才好?
第150章 商议
李若松和成栋两个人愁眉苦脸的想了很久,俩人竟是完全想不到有什么能够挣钱的法子,李若松就不用说了,士农工商,最为松江李家的嫡系子孙,说什么都不会被允许去行那商贾之事,就是打理庶务的李良也不过只是打理过庄子,那些铺子他是碰都没碰过的,当爹的都这样了,当儿子的就更不用说了。
成栋也差不多是这样,让他花钱他没问题,让他挣钱,他拿了一辈子的死工资,根本就没有挣钱这个概念,上辈子倒是听说过各种挣钱的法子,可问题是那会儿已经有电脑这种神物了,创业大部分也都是依托网络搞出来的,他对这些东西还真是一窍不通。
没等这俩人想出个法子来,李良派了李管事将他二人叫去正堂,说是有事相商。这也是以前所没有的待遇,以往几位长辈议事虽然不会支开他们,却也不会用有事相商这四个字,李若松和成栋对视一眼,成栋微微笑了一下,李若松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想来是他们这阵子的表现入了长辈们的眼,这才会用这样郑重的态度喊他们过去。
李若松和成栋走进正堂的时候,李若杉已经坐在堂中了,见到他们俩过来,小孩子立刻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喊道:“见过哥哥,哥夫。”
李若松诧异的挑挑眉毛,心里虽然摸不清楚李若杉在搞什么幺蛾子,嘴上却回答道:“嗯,坐吧。”
李若杉闻言,规规矩矩的坐了回去,这一下,李若松更加觉得稀奇,不由得看了一眼成栋,却见成栋唇角微挑,似是很满意李若杉的表现,李若松心里想了想便明白了,怕是他这位夫郎同李若杉教了什么。
“见过祖父、祖母,见过父亲、母亲。”李若松和成栋走到几位长辈身前,躬身说道。
“嗯,都起来吧,坐。”李齐抚抚胡须,说道。
李若松和成栋依言坐下,还不待俩人说话,李齐继续说道:“想来你们母亲已经同你二人说过了,家中银钱已经不多了,可眼下家中支出颇大,今日叫你二人过来便是就此事进行商议的,想听听你二人的想法。”
听到李齐的话,成栋下意识的看向李若松,李若松轻轻拍拍成栋的手,说道:“此事方才孙儿同夫郎已经商议过,只是孙儿和夫郎毕竟还是不经事,思来想去竟是一筹莫展,此事怕还是要祖父祖母同父亲母亲多c,ao心了。”
李齐沉吟了一下,说道:“祖父也不瞒你们,咱们走的时候在松江府一共有三间铺子,一间是布铺,一间是酒坊,还有一间则是茶馆,京中的两间铺子一间是绸缎铺,另外一间则是客栈,拢共就这么几间铺子,京中的铺子这些年一直是入不敷出,松江府的铺子刚刚开没多久,反而是需要用银两的时候,这一来一往的,账上就没什么银两了。
本来我跟你们祖母想着二百两银子,加上之前购下的十几亩田地,本就没什花费,然后每年收点佃租,这日子过的不会差,只是没想到家中会多了这么多的人,也没想到若杉会到咱们家来,若不是这件事真的是迫在眉睫了,我也不会召集你们过来商讨。
世人都道士农工商,商为最末等,却不曾想过,若不是这些商户,朝廷找谁要赋税,若不是这些商户,世人要到何处去买这些东西,一边瞧不起商户,一边又离不开商户,实在是可笑之极。”
李齐年轻的时候也曾问过自己的父亲,为何商贾地位会如此低下,明明他们绫罗绸缎穿着,纸醉金迷的日子过着,世人提起商贾之人大多是瞧不上眼的,却偏偏又眼馋对方手中的银钱,每每说到谁谁谁家总是又鄙夷又艳羡。
那时候李齐弄不明白,几十年后却多少知晓一些个中缘由,他一向不排斥商贾之事,不管是什么人,靠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有什么好瞧不上的,这也是为何在李尤兰被骗入宫之前他同京城中那几家庶支关系尚可的原因,只不过是在李尤兰的事情之后,李齐厌恶于庶支令人恶心的行为,便不再对庶支的人有好脸色,每年的例银也从来都是公事公办,一文钱都不多占。
刘管事和李管事都是跟李老爷子打小的交情,之前是李齐的小厮,后来变成长随,年纪再大点便提了管事,并不是说他们二人多么有经商头脑,而是相对来说这二人已经算是比较强的了,说白了,也就是说无人可用,无可奈何。李若松听了祖父的话,有些为难的皱着眉头,他是一点这方面的概念都没有的,要是祖父考校他的功课他一点都不担心,但是现在拿这些事情问他,他真的有些不知该如何回答。
“祖父,孙儿有话说。”就在李若松愁的准备抓脑袋的时候,李若杉突然开口说了这么一句。
李齐有些意外的看了李若杉一眼,说道:“若杉直说便是。”
“是,祖父。”李若杉答完李齐的话,才接着说道:“依孙儿所见,咱们这刘家沟里还是有不少宝贝的,孙儿在之前的家中吃过些野味,知道价格及其昂贵,咱们这地方别的没有,就是山大,野味多,现在咱们来了这么多人,有习武的,也有从军的,为何不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到山中去打一些野物回来,一则可以锻炼一下这些人,二则可以给家中填些进项。”
说完,李若杉看着李齐,李齐哈哈一笑,侧过头对李良说道:“良儿,你这个小儿子着实了不得,这才八岁,便已经知道如何用人做何事,不错,真不错。”
李良笑着点点头,回道:“都是父亲、母亲平日里教导的好,儿子是万万不敢居功的。”
李齐很满意李良的回答,说道:“你虽然性子软和,却胜在明事理,想来两个孙子在你那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切莫妄自菲薄。至于杉儿,你方才所言只能解一时之苦,却不是长久之计,咱们所需银两不是小数目,刚开始咱们确实可以靠打猎为生,但是,你想过没有,若是有一日这山中再无野物了,咱们该如何是好?”
李若杉闻言,拧着眉毛想了很久,说道:“那,咱们不能养吗?养很多很多的野物,这样不就打不完了?”
成栋闻言,扭头对李若松小声说道:“你这个弟弟比你脑子活络很多,居然还知道养起来慢慢捉,很有些做生意的天份。”
李若松斜了成栋一眼,似乎不太满意成栋的话,只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弱项,方才一直不开口也是因为自己一向比喜欢说没有把握的话,可眼下李若杉都已经开口了,自己不开口总觉得像是被这个傻小子给比下去了。
想到这里,李若松便开口说道:“养野物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咱们到外面的这条路并不顺畅,这天气又炎热的很,打了太多的野物,怕是没赚到银两反而添了麻烦,这么些r_ou_放在院子中,不出三日必然臭气熏天,杉儿能够想到这些固然是值得夸赞的,可周全性还是不足。
孙儿倒是觉得既然咱们本来就有铺子,不若先将现有的铺子生意给做起来,只是不知祖父这边可有这些铺子的账本,若是有,孙儿想同夫郎一起商讨商讨,看看能否想些法子把生意做起来,不说日进斗金,最起码也不能入不敷出。”
其实李若松想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可他这会儿并没有说出来,一方面是他并不清楚这些铺子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觉得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打算不过是贻笑大方的事情,他不是李若杉,李若杉毕竟只有八岁,可他已经十九岁了,李若杉能够想说就说,他却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说。
对于李若松的话,李齐是相当满意,这个大孙子之前给他的感觉是稳重太过,让他做事情自然是能够做好,可却没有自己的想法,这几个月下来,大孙子沉稳不变却也有了自己的考量,对他们李家来说这绝对是好现象。
小孙子将来总有一日是要认祖归宗的,不管是否能够一飞冲天,他的身份始终在那里放着,现在记在他们名下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大孙子却不一样,大孙子将来是要继承李家的,若说李齐没有希望李若松能够让李家扬名百世的想法,那绝对是假的,谁会不希望自己的家族能够流芳千古。
看到李若松现在做事说话越来越像模像样,李齐老怀欣慰,李家总算是有了可以传承的人,自己百年之后去了下面,也总算是能够面对列祖列宗的质问了。
李若松丝毫不知道自家祖父的想法,他正在想如果祖父将账本给了他们,他们夫夫二人该讨论些什么,他脑子里还只是有些非常粗浅的想法,他并不认为光是靠这些想法就能成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做的问题。
第151章 所谓的法子
几间铺子的账本是李管事亲自送过来的,怡好李若松正在讲课,李管事便将账本册子交给了成栋,成栋拿着账本,只觉得手里的东西有点烫手,虽然长辈们没有一个人责怪他,但是他却觉得很愧疚,因为造成家中银两不够他要负主要责任,如果不是他一下子花了这么多银两出去,家里也不会一下子陷入现在这种境地。
李若松讲完课回到屋里就看到成栋一脸懊恼的坐在桌子前面,面前摆着一摞账本,心下多少有些明白成栋的心思,便轻声说道:“夫郎,切莫多想。”
成栋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吓了一跳,在发现说话的人是李若松后,成栋松了一口气,“你怎么走路都没有声音的。”
“吓到你了?”李若松笑着问道。
“有点。”成栋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下次我注意点,在烦恼什么事情?怎么表情是这个样子的?”李若松一边说,一边学着成栋方才的样子板着一张脸。
成栋一下笑了出来,“我刚才哪里是这个样子的,你学的不像。”
“不像?那你再摆一次给我看看,我再学学,没准这次就跟你一模一样了。”李若松语气诚恳的说道。
“你少来,想骗我你还太嫩了点,这茬咱们先揭过去,方才长辈们说的那个事情,你有什么法子没有?再这样下去,咱们一家人要去喝西北风了。”成栋说到正事,表情一下严肃起来“要说法子,我自然是有的,只是我说出来了夫郎可不能笑话我。”李若松说道。
“你这话说的,我怎么可能会笑话你。”成栋说完,笑了一下,继续说道:“可是如果你说的,嗯,你懂的,那我要是笑了你也不能怪我。”
李若松闻言,凑到成栋面前,说道:“如此说来,你还是会笑话我的,为夫说的可对?”
成栋耸耸肩膀,伸手推开李若松的脸,回道:“没事别凑这么近,你不热我热,你先说说看,等你说完了我看情况决定要不要笑话你。”
“那如果我说的法子夫郎你很满意,那有没有奖励给为夫的?”李若松抓住成栋的手,锲而不舍的凑了过去。
成栋知道自己的武力值实在是太渣了,很干脆的就放弃了抵抗,任由李若松靠近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夫郎这是同意了?”李若松没有松口,反而先问成栋是不是已经同意了。
成栋思索了一会儿,说道:“看在你最近表现还不错的份儿上,准了。”
李若松笑了一下,在成栋耳边轻轻说道:“你压箱底的那本册子上面有个姿势,为夫想很久了,如果这个法子你觉得不错,咱们就试试那个姿势,如何?”
成栋刚开始没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张小脸唰的一下子红透了,“你这家伙,能不能正正经经的说事情,这种事,这种事,咳咳,你简直是。。。。。。”
“咱们都老夫老夫了,说这种事情有什么不好意思开口的,行,反正刚才你已经同意了,那我现在就把我的法子说给你听。”李若松前脚还嬉皮笑脸的说他们是老夫老夫,后面立刻就板着脸开始说他的法子。
成栋简直拿李若松一点办法都没有,明明刚认识的时候觉得他是个君子,温润如玉彬彬有礼,万万没有想到,那张斯文脸皮下面隐藏着一个如此厚颜无耻的灵魂。
李若松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还是那八个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不过是将竭泽而渔的方式改成可以生生不息的方式。
野味自然是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积聚一笔银两的,越是罕见的野味越是能够卖出高价钱,且若是活的那价格就更高了,之前刘家沟没什么人敢上山打猎,所以刚开始收获不会很差,唯一麻烦的是如何保存,这样的季节,最多三日所有的r_ou_都会出现腐臭味。
所以按照李若松的想法,他准备让演武堂那边组织一次演练,内容就是捕捉野生动物,四个班之间相互比拼,按照活物数量、稀奇程度来定输赢,至于受伤的或者是死亡的,村里可以好好吃一顿,余下的可以腌制起来,也算是给村里人的福利,至于活物则可以组织一支商队送到省城去卖。
除了野味,另外还有药材,这一点是成栋反复要求演武堂那边要好好学习的,之前周护院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这些当兵的要去学这些东西,可在成栋带着他们搞了一次丛林演习之后,周护院一下改变了态度。
在丛林里面,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被蛇咬伤,蚊虫叮咬,撞伤、摔伤、骨裂、骨折等等,会有各种受伤的可能性,如果知道怎么处理伤口,能够辨别哪些药物有什么功效可以治疗什么疾病,无形中会大大增加士兵的生存几率。
所以周护院请了张管家来给他们教如何识别一些常见的药材,包括怎么辨别,怎么使用,什么功效等等,京城中来的三十多人虽然不明白周护院为什么会请张管家来给他们将这些东西,但是出于对周护院百分百的信任和崇拜,这些人一点异议都没有,学的非常认真。
至于从刘家沟中选拔出来的这十几号人,根本就不需要人督促,他们学习的劲头非常足,再加上本来他们就住在这里,很多药材就是没用过,以前也见过,所以这些人学起来反而比京里来的那三十多个人快得多。
当然,这里面也包含有刘家沟这十来个人觉得如果到时候不能跟这些人在一起,离开了演武堂,那么最起码他们还能够时不时的到山上去搞点药材卖,多少能够给家里弄点进项。
京城中的三十多人见自己居然被一群乡下人给比过去了,这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他们自幼随家中父兄学文习武,不说个个都是人中豪杰,却也自认不差,现在却被一帮子自己瞧不起的人给超过去了,如果不能够把场子找回来,他们以后该怎么面对家中父老。
刘家沟的这些人则是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有一样可以把京城中来的这些鼻子朝天的人给比下去了,怎么能够让他们再赶超回去,而且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京城中来的这些人也不是万能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只不过是起步比自己早几年罢了,由此看来他们只要更加努力一点,没准以后其他方面也都能比他们强。
成栋也好,李若松也好,哪怕是周护院,他们这些人都没有想到,不过是增加了一门课程,居然激起了五十多号人的上进心,每日不是比武就是比文,都想压过对方,演武堂的氛围也因为这个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药材这种东西,尤其是野生的药材,在药铺是能够卖出好价钱的,一次演练,两个收获,最重要的还是商队的组建,李若松准备就在村子里挑出一些适合做商队的人,将刘家沟的商队组建起来,野味和药材不过是给这些人练练手的,等到将来,若是能够有那么一天,他想让这支商队过沙漠走草原,甚至是漂洋过海到达成栋口中的那些很神奇的国度,到了那个时候,这支商队搞不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商队了。
而在这之前,他们手里的这五十多个演武堂的学员就可以充当护卫队的角色,跟着商队走南闯北,成栋有句话说得很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实战是检验军人的唯一标准,在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人出去历练历练并不是坏事。
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商队的领头人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这个人要有资历、有能力,还要能吃苦、会做生意,这样的人现在的李家并没有。只是李若松也不着急,人才本来就是很难求的,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李若松一向不会强人所难。
成栋觉得李若松是捡了大便宜,本来打野味的想法是李若杉提出来的,只不过这孩子考虑的不够全面,所以才没有被长辈们采纳,李若松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在李若杉的想法上加以修改,然后再添上一些其他的东西,杂七杂八的就算是成了。
当然,对于成栋这种说法李若松是完全不同意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他又不是今日才想到的,在刚刚来刘家沟的时候他就提出过,只是那时候他们手里没有人,按照成栋的说法就是他们没有武装力量,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要人有人,要武力有武力,他觉得很多以前的想法完完全全可以开始逐步实施了。
尽管成栋死活不承认李若松的法子是好法子,觉得李若松是捡漏占得便宜,可是武力值上面他也是完全不能跟李若松对抗的,所以最终成栋还是只能被李若松在床榻上折腾的眼泪汪汪口中求饶不止。
只是成栋忘了一点,男人在这种场合都是有劣根性的,你越是求饶,他越是来劲,就是想看你这样,你越是这样他越是满足。
第二日成栋没能爬起来,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天。
第152章 周谨言
“皇上的身子怎么样了?”万贵妃轻轻抚了抚鬓角,轻声问道。
“回娘娘的话,道长已经遵从您的吩咐给皇上停了药。”一位做道士打扮的约莫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恭敬应道。
“嗯,你去跟同他说,皇上最少还要活三年。”万贵妃漫不经心的吩咐道。
“三年?这,这可能有些难度,福寿膏已经给圣上服用多年了,现在圣上的身子已经差不多被掏空了,若是想要延个一年半载的,师父还能有办法,可若是三年,小的觉得怕是不太可能。”年轻道士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却不敢动手去擦。
别人不知道,他却是知道的,他那位被人不知不觉杀掉的师兄就是在万贵妃面前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就被万贵妃以大不敬的罪名给整治了。
“本宫一向不爱说废话,说过一遍的事情也不会再说第二遍,你就按照我的吩咐去办便是,至于其他的本宫不需要你c,ao心。”万贵妃说话的声音很轻,听在年轻道士的耳中却如同惊雷般。
“是,是,小的,小的这就去同师尊说。”年轻道士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说道“去吧,去吧,真是,最近招进来的徒子徒孙越来越不像样了,那个牛鼻子老道士,改日本宫再跟他好好说道说道。”万贵妃挥挥手,示意年轻道士赶紧走人,眼不见心不烦。
“小的告退。”年轻道士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响头,弓着腰低着头退了出去。
等到年轻道士出去了,万贵妃身边的宫女低声问道:“娘娘,方才为何要同这小道士说这些话?若是那位走了,不是对我们来说更好一些吗?”
万贵妃摇摇头,说道:“朝堂上的事情你不懂,现在那位还不能去了,若是现在去了,本宫肚子里的这个绝对保不住,你不要小瞧了那些老头子,现下是那位还在,他们心里头就是把我骂死了,也绝对不敢说些什么,可若是那位去了,哼,你瞧着吧,他们立马就会对本宫下手了。,’说到这里,万贵妃冷笑一声,像是想到了什么,又嗤笑一声,说道:“那个周老头子,正室死了没多久,就让自己的次子扶灵回乡,说是要给母亲守孝,随同的还有他几个孙子,清一水的嫡孙,他以为他打什么主意我会不清楚?
还有他那个最小的儿子,人死都死了,还要给他过继一个儿子,过继的还是他孙子辈中最有出息的一个,过继就过继吧,还非要说什么高僧说过要入空门才能保住性命,这种神神叨叨的话也能说出口,依本宫看,他这个右相也是做到头了。”
宫女似是有些不解,便问道:“娘娘,周丞相让次子扶灵回乡并给去世的幺子过继子嗣,这两件事奴婢觉得并不过分,娘娘怎的如此计较?”
万贵妃嗤笑一声,说道:“你啊,你真是,确实是被本宫给宠坏了,这糟老头子现在是在安排后事了,之所以让次子辞官归乡,不过是想要给自己保留一条血脉罢了,他这是已经预料到自己命不久矣,这老头子倒是难得聪明了一回。”
宫女一惊,说道:“娘娘,如果真是如此,您就不能这么轻易的让人回去了,若是真的让这些人出了京城,以后再想要斩草除根可就难了,这无异于放虎归山。”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本宫怎么会想不到,本宫接到消息之后便已经做好安排了,这些人怕是回不去老家了,周老头恐怕死也想不到,他的次子和那些孙子们不过是扶灵回乡,却把自己的灵也送回乡了。”万贵妃越想越觉得高兴,得意的笑了几声。
万贵妃却没注意到,站在她身边的宫女眼神微微闪了一下。
京城中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刘家沟的气氛却很不错,尤其是周护院的儿子周谨言的到来让李家宅子好好的热闹了一晚上。
周谨言今年六岁,自小聪慧异常,算是周家第三代中最为优秀的子弟,为了将他从京城中顺利送到刘家沟来,他们这一路可谓是惊险异常,原本带了八个护卫,却在路上折了五个,最终只剩下三个人跟在他身边将他平安送到。
周护院见到周谨言的时候,眼神很平静,“谨言?”
“是的,父亲。”
“你祖父可好?”
“孩儿离京的时候,祖父身体尚可。”
“你祖母,算了,这件事问了你你也不知道,你过来。”
“是,父亲。”
周谨言规规矩矩的站在周护院身前,六岁的孩童,不管在怎样聪慧过人,再怎样成熟老道,总归还是孩子,从京城中过来的路上,他们经历了太多生死关头,一路上都有不知道谁的人追杀他们,为了躲避这些人,他们走过深山老林,风餐露宿的,原本不过大半个月就可以走到的路程硬是走了一个半月,跟在他身边负责保护他的叔叔伯伯们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周谨言能够坚持到现在都还没有崩溃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你这一路辛苦了,虽然你祖父说将你过继给我,我却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你还是你,我大哥的嫡次子,你可以不用称呼我为父亲,照以往那样喊我三叔就行,若是有一日我走了,你也不需要披麻戴孝,逢年过节的给我烧几张纸就行,只一点,那一日若是到了,你若还在这里,就把我送回老家去,埋在你祖母旁边,我是个不孝之人,该娶亲的时候没有娶亲,你们都这么大了我也没有什么香火可以继承我的血脉,你祖母病重的时候我也未能在她膝前尽孝。
父亲将来也是要落叶归根的,到时候少不得要跟母亲躺在一起,有时候我还真的很羡慕你祖父祖母,他们两个人少年夫妻,暮年依然是只有两个人,一生一世一双人,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只可惜,最后还是有一个人要先走。
谨言,你三叔就是个没出息的人,以前是,现在是,以后恐怕也是,你却不一样,你是我们老周家最受重视和喜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你祖父和你父亲将你送过来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你,不要你,而是为了保护你,这一点你要记在心里,切不可忘记。明白了吗?”
“明白了,父,不是,三叔。”周谨言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虽然还是略有些拘谨,却明显能够听出他内心雀跃的情绪。
“现在我带你去见见以后咱们的主家,这一家人姓李,老太爷和老夫人是已逝兰妃娘娘的爹娘,只不过现在的身份只是普通的一个举人,姓李名齐,你喊李老太爷和李老夫人便可。他们有个儿子,名李良,现在是刘家沟李氏一族的族长,你喊李老爷,他的夫人你喊李夫人,记住了?”
“侄儿记住了。”
“另外,家中有两位少爷,大少爷李若松,夫郎成栋,你就喊大少爷和大少夫郎,这两个人里面,大少爷是个很通透的人,也肯学,同样能吃苦,如果能够在,活下来,成就不会小,至于大少夫郎,是个奇人,你若是有空便多跟他们学学。
至于小少爷,你虽然只有六岁,可是以后你是要挑起周家担子的,所以这件事我不会瞒着你,小少爷就是兰妃娘娘膝下的平阳公主。”
“什么?!”饶是周谨言再淡定,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被吓到了。
“平,平阳公主?可是,平阳公主不是已经,不对,公主,公主,难道?”想通了这一点,周谨言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公主不是公主,而是皇子!
“叔父,这件事祖父和父亲可知晓?”周谨言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随后便开口问道。
周护院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这个侄子确实是个厉害人物,也难怪父亲会想要将他送到自己身边来,想来也是已经预料到了他们周家可能会有的下场,就是不知道父亲和大哥能否全身而退。
“你祖父是知晓的,至于你父亲,应该是不知晓的。”周护院淡淡的答道。
“既然祖父知晓,那么侄儿明白了,只是不知叔父希望侄儿做什么。”周谨言说道。
“你什么都不用做,以后你就是小少爷的书童,这件事我已经跟老太爷、老爷以及大少爷说过了,他们都同意,小少爷的名字叫李若杉,你不要喊错了,叔父能教你的不多,就一点,多听多看多学少说话,要知道,言多必失,懂吗?”
“侄儿明白,请叔父放心。”
“嗯,那就跟我走吧,他们这会儿都在正堂那边等你。”
周谨言的到来最高兴的人是李若杉,在这个地方,跟他年纪差不多的本来就不多,且他们根本没办法交流,他说的其他孩子不懂,其他孩子讨论的他完全不感兴趣,总是有种很深的孤独感。
可周谨言不一样,他们大小生长的环境差不多,且周谨言是受到周家着重培养的嫡孙,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最佳伙伴。
周谨言也没有辜负李若杉的期望,自从他过来之后,每天跟着李若杉一起读书习武,一起给人启蒙授课,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甚至是一起捉弄人,破坏力直接翻了一倍,也是让李若松头疼不已,因为他们捉弄的对象就是李若松,一个李若杉已经够难缠的了,现在又加了一个周谨言,李若松真的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在见到李若杉的时候就已经到头了。
第153章 新衣裳
周护院按照李若松说的法子制定了一个练兵计划,四个班一共六十个人找了一个大晴天背着各自的行囊进了山。
他们这些人用的行囊也是成栋指导缝制处制作的,缝制处就是李陈氏带领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妇做衣服的地方,这个名字是李若杉想出来的,还跟周谨言一起做了一块牌子挂在上面,原本只有李若杉和周谨言这么喊,到了后来大家似乎是习惯了这个称呼,都跟着一起这么喊。
缝制处每日主要的事务就是做衣裳,所用的布料都是李家从松江府搬家时搬过来的,李吴氏将满满一库房的布料一匹不落的全部装了车,光是布料就装了整整八车,第一批被送过来的物资里面就有这些布料。
这个地方有一点是成栋非常喜欢的,就是布料,除了麻布、棉布、丝绸以外,有一种叫做洋布的东西,材质类似现代的呢子,颜色很多,其中就有深绿色,关键是这种洋布还不贵。
大楚并没有海禁,且同海外的几个国家关系还不错,对商人的管制也相对比较宽泛,所以商贸还是相对其他两个国家发达一些,这种洋布怕是制作简单且量大,所以价格上面就比较便宜。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布料做出来的衣裳不那么好穿,挡风倒是挺好,但有些扎人,也不好清洗,穿着总觉得不是很舒服。成栋却非常喜欢这种布料,因为这种布料可以用来制作军装,成栋前世穿了几十年的衣裳。
还有另外一种布料,相对就贵一些,是用棉花和那个海岛上面独有的一种蚕产出来的蚕丝混制的,手感没有绸缎那么光滑,但是吸汗效果很好,而且也不像棉布那样洗过之后皱成一团,像梅干菜似的。
这种布料叫棉蚕布,有薄有厚,成栋觉得这种布料完全可以用来做衬衫以及夏季的军装,然后再用厚实的棉布以及棉花做几件军大衣,感觉演武堂跟前世的军校是越来越像了,只除了发型,其他的几乎都可以假乱真。
如果不是这个时代依然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成栋都想剪成小平头,现在这一头烦恼丝真是让成栋烦恼的不得了,不好洗,洗了不好干,干了难打理,成栋想到现代他那些女同事,不禁深深地鞠了一把同情泪,难怪当年那些姑娘们都要大清早就起床,那么长的头发,换了他他还不是早早就要从床上爬起来,否则披头散发的往外跑想想都觉得可怕。
成栋还没意识到他应该感谢老天爷没让他穿到一个女子身上,现代的女性了不起就是早上起来打理打理头发,约莫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古代的这些女性,盘好头发之后还要cha簪子、带头饰,光是挑选这些小东西就不止十五分钟。
双儿虽然可以生孩子,但是大部分生活习惯跟汉子还是一样的,头发盘起来,扎好,用木簪或者玉簪一弄就差不多完事了,根本不需要搞太多的装饰。
其实这个也不怪成栋,本来李家就是男多女少,现在家里这七口人,四个男的一个双儿两个女的,这俩女的一个是从以前就不喜打扮,另一个则是从来就不知道打扮是什么东西,也不在意妆容,穿衣打扮从来都是越简单越好,越朴素越好,所以成栋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的。
几种军装的样子成栋都给李陈氏画了出来,还言明第一套一定要做给李若松,李若松宽肩窄腰身材很木奉,成栋想要看李若松穿军装很久了,虽然不能说成栋是军装控,但不可否认,只要一想到李若松穿着一身军装站在自己面前,这种画面,只是想想就让成栋浑身发热。
李陈氏针线功夫非常好,虽然这个地方没有缝纫机,但是李陈氏光是凭借着成栋非常简单的描述和更加简单的画样,硬是没用几日便将成栋说的短袖衬衫和西裤给做了出来,还给李若松做了几件成栋所说的汗衫以及四角裤,汗衫和四角裤都是用棉布做的,袜子也做了几双,只可惜没有松紧,还是只能用带子系着。
虽然这个地方没有现代皮鞋,成栋也不知道那玩意该怎么做,但是大楚是有皮靴的,根据使用不同还分了很多种类,走路穿的叫单底快靴,形状近似蚌壳式的布棉鞋,有的会在外面会裹一层皮革,骑马穿的叫马靴,样式有点类似军靴,只是比军靴软很多,雨天穿的叫钉鞋,它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装有铁钉。
当李若松穿上李陈氏给他缝制的军装衬衫和军裤,脚踩一双改良过的马靴,头戴一顶野战帽出现在成栋眼前时,成栋一下愣住了,他定定的看着李若松,军装似乎真的有种非常神奇的效果,之前的李若松言行举止都很温和,是个典型的书生,但是换上军装之后的李若松却别有种风采。
毫无疑问,站在成栋面前的李若松现在看去更像是一位优秀的军人,军装整齐,站姿笔挺,有着军人所特有的风采,沉着而内敛,即便是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却无法掩盖他身上散发出的如利剑一般的气质。
不仅仅是成栋,其他人也都看呆了,这种所谓的军装做的非常合身,肩部也好,腰部也好,相较于传统的直缀,这种上下分离的衣裳显然更加衬托出李若松的好身材,关键是,看着也很赏心悦目。
李若松这套军装上身效果极佳,能够穿上新衣裳,且还是成栋提供的小样,自己母亲亲手给自己缝制的衣裳,李若松当然是高兴的很,可更让李若松高兴的还是成栋当天晚上在床榻上面的表现,极为热情,以往最多第二次成栋就已经哭着求饶了,那天晚上成栋却像是要不够似的缠着李若松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天麻麻亮了才停下。
李若杉缠着李陈氏给他和他的小跟班也做了一套,穿在身上舍不得脱下来,周护院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李若松抵死不从,加上他身材比李若松高大魁梧的多,李若松那身军装搞不好根本就保不住。
就连李齐和李良也都想要两身穿穿,李陈氏只有一个人,自然是忙不过来的,幸好之前来给他们帮忙做床单被罩以及学生装的都还没回去,李陈氏干脆就跟这些人签了契约,继续留在李家宅子里帮忙做军装。
学生装就是蓝色棉直缀,统一的样式,统一的颜色,每人两身,也算是李家给这些孩子们的鼓励,倒不是说李家多有钱,而是这些孩子来读书的时候,已经都穿上了家中最好的衣服,却还是补丁摞补丁,有的孩子甚至穿着百家衣来阅微堂。
李齐心善,想着反正要给家里的人做衣裳,且家中的布料也确实太多,干脆就给每个人做两身衣裳穿着,总比现在这样好。等到所有大大小小的孩子们都换上了蓝色棉直缀再坐到学堂里的时候,李齐发现效果居然很不错,最起码这些孩子看着更像是学生而不是乞丐了。
这些孩子家中爹娘如何感激李家姑且不提,但就李家这样的手笔就让刘家沟的人心怀仰慕,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想要跟着李家的信念,当然,说酸话的自然也有,只是这种人完全不需要李家人出手就已经被其他人给摆平了。
六十件夏季军装做好后,缝制处又开始按照样子做春秋季的军装,要到春秋季的军装都做完了才会制作冬装大衣,幸而李陈氏叫来的这些人手艺都是颇不错的,悟性也够,说一遍再教着做两遍基本上就都会做了,且也都是实在人,没有偷j,i,an耍滑的,否则就凭她们这十来个人,还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去。
演武堂的人是在一个清晨被叫到练武场的,李若松和周护院站在前面,他们俩身上穿的都是新式军装,看的其他人心里热热的,当知道他们在场所有人每个人都会发两套的时候,欢呼声差点没把屋顶给掀开了。
所有人按顺序领走自己的军装之后,再也没有人羡慕隔壁阅微堂那些学生们穿上了新衣裳,他们心满意足的摸着自己刚刚领到手的衣裳,笑的一脸幸福,看,我们也有新衣裳,比他们穿的那些好看多了。
当天的训练,所有人还是穿着之前的练武服训练的,一方面是这种军装不适合训练使用,另外也是因为就算让他们穿着训练,他们也不会同意的,实在是舍不得。只是训练结束后,周护院要求所有人换上新军装在练武场集合。
这天下午,未来的大楚第一军第一次穿上了统一的军装,每个人都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穿着新军装,笔挺的站立在练武场上,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一排排的小白杨。
周护院和李若松相互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回头问成栋,“平日训练可有这种类似的衣裳?”
成栋朝天翻了个白眼,这俩人才更像是亲兄弟,蹬鼻子上脸的本事真是越来越强了。
“有,我回去跟母亲说一下,就用棉布做,做起来也不难,想来按照缝制处的速度,最多七日就可以出来。”成栋说完,顿了一下,问道:“你们是准备做什么?”
周护院扭过头假装自己没听到,李若松则笑了一下,说道:“秘密。”
成栋不是好奇心重的人,但是听到这俩字也很不爽,他斜了李若松一眼,决定晚上不让李若松上他的床榻。
李若松似乎是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凑到成栋耳边说了几句,成栋听完,点点头,虽然没说什么,却让李陈氏她们又赶制了一批背包出来,就是这次演武堂的人所使用的东西。
这个时候,距离演武堂建成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大楚也终于进入孟秋时节。
第154章 好消息
刘家沟今年的收成依旧不怎么样,本来田少山多,再加上刘家沟的土质并不好,每年交了税粮之后勉强只能够一家老小不饿死,若是往年这个时候,没几家是不皱着眉头的,可今年却不一样,自家大孩子小孩子能送去学堂的都送去学堂了,没进学堂的要么去了演武堂,要么去了商队,大姑娘小媳妇不是在帮忙做饭就是帮忙做衣裳,每个月不仅不在家里吃饭反而还能拿回不少铜钱,光是这几样就足够家里的日子过下去。
之前演武堂的六十人说是要搞什么演习,去了五日,回来的时候把村里人吓了一跳,野ji、野猪、獐子、鹿抓了不少活的,这些都还好说,死物里面有蛇、老虎、黑熊、豹子、狼等等极为凶猛的动物,另外还有不少名贵的药材,让村里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敬佩不已。
这六十多人中除了有三个在抓捕的时候不慎受了轻伤之外,其他人都是毫发无伤回来的,虽然这次演习并没有进到更深的森林中,却也算是非常厉害的了,弄回来的这些活物是不能动的,要带出去卖到都城里,至于死物则当场就给村里的人分了大部分,只余下小部分拿去镇上卖。
进出刘家沟并不算太难,可也不简单,若不是村里的人或者有人带路,很少有人能够直接找到这里,原因在于从镇上到刘家沟的路非常绕,岔路多不说,还是沿着山修建的,一个不留神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运气不好的甚至会走到深山中再也出不来,李家长房当时在这里安家就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并不希望很容易就被人给找到,当然,兰妃娘娘也不希望自己的爹娘日后总是被人打扰。
衙门来收税粮都还要人专门带着来,就更不用说不知道这个地方的人了,对于李家人来说,这里无疑是最适合他们隐居的地方,可对于李家二房来说,却是让他们几乎崩溃的事情。
李家大房被逼离开后,二房的人原本以为大权在握,很快就会有几千两的银子入账,到时候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就在李百任一家人离开松江府的第三日,李百方大摆筵席为自己庆生,松江府中凡是有点脸面的人都很给李百方面子,基本上都到了李府,少数几个没去的也都派人送了贺礼,一时之间,李百方觉得这就是自己人生中最辉煌的日子,那种意气风发,那种扬眉吐气,那种得意自豪,李百方恨不能再刻一块石碑给自己歌功颂德,让自己在松江府扬名立万流芳百世。
原本李百方以为自己这种好日子会一直持续到自己离开人世,到时候可以带着这份荣耀到地下去见自己的祖宗们,可事实往往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心心念念等来的不是京中送来的银两,不是光耀门楣的事迹,亦不是李府更上一层楼的喜讯,而是京中传来的噩耗,兰妃娘娘薨了,连同八岁的平阳公主一起葬身火海。
京中的李家庶支因为哄抬物价被封门查办,一应人员全部下了大牢,据说已经被打死几个人了,至于其他还活着的将来不是没入教坊就是流放边疆,松江府李家若不是有两块御赐的牌坊在那里放着,没准也都被抓走了。
只是虽然李家二房的人没被抓走,日子也很不好过,之前李家背后有兰妃娘娘和平阳公主,府衙的人多少会给些脸面,可现在李家最大的靠山没了,府衙当然不会再给什么面子,这时候的李家更像是一块大肥r_ou_,不管谁都想来啃一口。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李家名下的铺子、店面陆陆续续的被查封,就是李宅也被官差搜查过几次,府中值钱的物事不是被没收充公了就是被官差们顺手牵羊的给摸走了,李百方刚开始还让官差们去找李百任,不想,官差们却给出李百任一家七口几个月前已经死光了的消息,李百方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次觉得后悔,早知道李家会变成这样,他说什么都不会让李百任离开,这样的话,这会儿被人搜家的就不是他了,没准趁着这种时候反而还能搞点银两带着家小逃出去。
只可惜,李百任死的太快,也死的太不是时候了,甚至于在李百方看来,李百任死的太过于轻松,让他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就不说了,还留下一个烂摊子给自己,还让自己背上愧对祖先的骂名,光是想到这一点,李百方就恨的咬牙切齿。
李百方只顾着咒骂自己的兄长,全然顾不上安排一家老小的退路,他的老妻却比他识时务的多,见到李家颓势已露,李刘氏立刻收拾了一些银两和饰物,让人藏了起来,等到李家被搜了几遍,再也搜不出东西了,李刘氏便毫不客气的带着所有财物以及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女回了娘家,走的时候李刘氏还不忘写了一封休夫书,丢下李百方以及李百方的几个姨娘、庶子庶女们走了。
等到李百方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刘氏和自己的两个嫡子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李家在第一次搜家的时候就已经遣散了家仆,李百方就是想派人去找都不知道该派谁去,李百方的姨娘们倒也想跑,只可惜,她们不过是给人做妾氏的,若是李百方不放人,她们跑了就是逃妾,除了死路一条再没有其他路可走。
李百方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恨谁比较好,他也想过追去刘家把那个不要脸的老婆子抓回来,可是只要想想刘家那个身材魁梧的大舅子,李百方又不想过去,可若是不把那个老婆子带回来狠狠折腾折腾,李百方又咽不下那口气,怎么想怎么难受。
大喜大悲之后又气又怒,李百方本来年纪也不算小了,竟就这么生生把自己给气死了,李百方一死,他的妾氏们二话不说卷了李府所剩不多的物事带着自己生的孩子离开了李府,竟是连给李百方收尸的人都没有。
松江府李家,书香门第、百年家族,就这么树倒猢狲散了,几个月后,当这个消息传到刘家沟,李齐将自己关在书房中待了一整日,李吴氏急的不行却也不敢打扰,只能忧心忡忡的守在书房旁边的厢房中。
半个月后,松江府李家的宅子被一位外地的客商买了下来,据说是从李百方一位庶子手中买过来的,房契地契一应俱全,花了多少银两这位客商并没有说,只是在买下之后将李府重新修葺了一边,换了一块牌匾住了进去,松江府李家就此彻底消失了。
彼时,李齐拿了三张一千两的银票递给李吴氏,让她将这三千两银子交给李陈氏,李吴氏接过银票,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下李齐的表情,见李齐似乎是真的想开了,便未多说什么,转身将银票递给张管家,请他帮忙将银票交给李陈氏。
虽然李齐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他的情绪显得非常低落,比从前沉默了不少,或许是觉得有愧于先祖,不过短短数日,李齐清减了不少,原本就不算胖的人现在看着更是瘦削。李吴氏焦急万分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老爷一日日消瘦。
就在所有人都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件喜事让李齐的情绪一下好了起来。
时值九月,天气还有些闷热,成栋这些日子总觉得胃口不是很好,且非常容易犯困,稍微动弹一下就累的不行,他自己虽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架不住李若松的强势,只好依照李若松的吩咐不去讲课也不去干活,想吃什么就让厨房做点什么,想睡了就去睡会儿。
李若松也没忘跟自己爹娘和祖父祖母说这个事情,几位长辈都觉得成栋可能是累到了,也没多想,毕竟成栋这段时日确实很辛苦,他正忙着研制地雷,火药的成分他很清楚,也很快就买齐了配料并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搭配将火药做了出来,可地雷却比较麻烦,毕竟这个时代冶炼工艺还不成熟,想要做出比较好的引爆装置难度就大了,成栋前段日子几乎每天都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研究这个东西,完全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成栋终于成功的研制出踏雷和跸雷,这两种地雷研制出来了,成栋才稍微放松下来。
之所以说是稍微,因为在成栋的工作表里还有一样重要的东西他还没来得及做,那就是七人抬,在成栋生活的时代,七人抬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需要七个人就能够随时随地的批量生产手榴弹,虽然做法不难,可问题还是出现在冶炼工艺上,成栋需要攻克的就是七人抬所使用的那个冶炼炉。
只是还没等成栋开始研制这个东西,就开始厌食、嗜睡,身体状态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状态,他就是再想坚持工作,也不能不顾身体健康,只好听从李若松的吩咐多休息多吃点东西成栋在某个秋日的早晨还未用膳,只是闻到了ji蛋的味道,便开始吐的天昏地暗,李若松吓得脸色煞白,连忙喊来张管家,请他帮忙看看成栋究竟是怎么了,这一看,就看出个天大的好消息。
第1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