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节
苍茫云海间 作者:看长亭晚
第55节
仿佛知道他未说出口的话,清平做了个手势道:“朝廷还没有对闽州动手的力气,光是辰州便要耗费上许多时间,你大可不必担心。邵家是钦定的皇商,若不是犯了大错,朝廷也不会收回名号。”
邵微为不可察地松了口气,放下手中朱果抛进盘中,道:“你不会无事到访,请说。”
“我的确是有一件事,因书信或会被人截下,便想借着此次机会来到辰州当面问你。”清平推开茶盏,看着他淡淡道:“当年在云州,你劝我尽早离开云州,当时你仿佛知道些什么,没多久邵家商队便将产业低价卖出,陆续从云州离开。我要问你,是不是云州后来所要发生的一切,你都早已经知道了。”
邵洺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阵恍惚。他犹自记得那天在戏台后看见她的情形,时隔多年依然记忆如新,昏暗的火光中她低眉垂目,是种难以言描的温柔,他转了转拇指上的戒指,低声道:“你信这世上有鬼神吗?我年幼时曾在一幅画上……”
他有些局促地停了下来,似乎极难开口,清平心念一动,问道:“在一幅画上见过……与我相似的人?”
邵洺一震,眉头纠结地道:“你如何知道的?”
清平慢慢道:“此事与鬼神无关,也不是什么天意使然。所谓天命,信则有,不信则无。”
邵洺捏着手中的一颗珠子,神情复杂地看着她道:“我不信命,也不信有什么神。是那幅画有古怪之处,以常人容貌相较,总能寻着一二处相同。”
清平反问道:“但我却生的极像,对么?”
邵洺点点头,清平侧头看向窗外,轻笑道:“若我真有这种能耐,呼风唤雨不在话下,你看我像吗?”说着她手伸出去挥了挥,外头依旧是阳光明媚,什么都没有变化。
收回手,清平神情淡淡地道:“这幅画是出自谢家吧?我却觉得奇怪,你们邵家远在闽州,如何能与贺州的谢家牵上关系?”
邵洺目中一凛,颇有些警觉的意味,话也放慢了许多,道:“邵家是生意人,生意遍布天南地北,结识他州之人也不稀奇,更远的云州我们也能搭上赚钱的路子,更何况是贺州?”
“是么?”听闻他言语中露出深深的防备,清平不觉得奇怪,只道:“那我倒是要请教一下,这八荒,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她目光中透出一种疏冷,抬手的动作极为果断,邵洺呼吸一窒,突然明白自己方才说错了话,避开她的视线轻声道:“我不知道。”
清平沉默良久后开口道:“你可以不说,但这一切迟早会真相大白,到时邵家又该如何自处?”
邵洺看着她熟悉却淡漠的面容,压抑许久的怨怼之意再度沸腾而起,他突然低低地笑了起来,嘲讽般看着清平道:“若我真的说出口,你敢听吗?”
有伙计上楼来添茶,两人对话暂时中断,邵洺深深吸了口气,手不住摩挲着腕上的一串珠子,那串珠子陈旧无比,大约是什么古物,与他一手宝戒形成截然相反的对比。待那伙计离去,清平手心向上翻起,是自便的意思,事到如今,哪怕事情再如何离奇,她怕是也不会觉得有多惊讶。
邵洺面色缓和了些许,古怪地看着她道:“在云州时,我的确是得了些消息,朝廷要对西戎用兵,既有战事,商贾自当避之,这个道理李大人应该明白。”
李大人这三字从他嘴里说出带着种讥讽的味道,清平不以为意,低头揭开杯盖,轻轻将热气吹开道:“朝廷要用兵,这等大事,云州府如何会不知。”
邵洺冷冷道:“这是官府的事情,我等小民怎会知晓?”
清平话锋一转:“小民虽小,却能洞察先机;公子这话,怕是连你自己都不信。”
邵洺重重捏着一颗珠子,双目渐阖:“有些话我能说,大人未必能听,是自欺,也是欺人。但得过且过这个道理,大人行走官场多年,难道不明白吗?”
清平手中动作一顿,道:“敢问公子,这八荒又是什么呢?”
邵洺猛然睁开眼,目光锐利,他面容忽地舒缓,微笑着道:“原来,大人是来向邵家问罪的。”
清平问:“何罪之有?”
邵洺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刑部侍中原大人如今就在贺州密查谢家通敌之罪,暗中搜寻数月,自然也能查到与谢家往来频繁之人。”清平以shi布擦了擦手道:“邵家赫然在案,推诿之词公子不必多说。”
窗外天却突然y了下来,风势更劲,汹涌而入,不过片刻豆大雨点落下,电闪雷鸣间大雨骤然而至。密集的水流顺着瓦檐流下,如垂落而放的水晶帘,霎时天地都被笼在雾蒙蒙的雨中,远近皆是渺茫水色。风裹挟着水汽吹进窗中,两人衣袍渐shi,却无人伸手去关窗,任由雨水侵扰。滚滚雷声中雪白电光劈过,瞬间映亮彼此的脸,将眼底的猜疑忌惮显露无疑,清晰划分出他们各自的立场。
等到雷声过去,邵洺才开口道:“谢家不会因此而倒,大人不必多问了,尽早抽身而出,以免最后深陷泥泽。”
见他仍旧不肯说,清平心中有些失望,原随所收集到关于八荒的信息实在是太少,她直觉感觉,那些不过是这庞然大物的一角,八荒能有这种权势地位,难道真的如此简单,依仗谢家与远在草原的金帐暗中来往,就能达到今天的势力吗,清平一点也不信。片刻沉默后她道:“为何?”
邵洺低头去看沾染了雨水的手,答道:“我与你并无区别,都是身在局由不得自己,如今你问了这么多话,不过是想知道八荒的家主到底是谁,对么?”
清平攥紧手,冥冥之中有种预感,她甚至有些希望邵洺不要再继续说下去,但她宁直面难堪的真相,也不想永远陷在自欺欺人的迷局中。
这雨来的快也去的快,邵洺侧头去看将要放晴的天空,那种云破天开时的情景,让他仿佛置身于一场迟醒的大梦中,在荒诞里烟消云散,他转头看向清平道:“八荒的家主,便是当今陛下。”
他以为会看到清平恐惧或惊讶的脸,没想到她却是如释重负般靠在椅背上,带着意料之中的怅然,喃喃道:“果然如此……”
第227章 青花
昏暗的天幕中滑过一道电光, 天井下撑起的红伞如朵朵新荷, 于暴雨中褪去原本的艳丽, 只在水汽里留下一抹极淡的红, 仿佛被未被冲刷殆尽的血迹。
关上这道门,便将落雷声隔在外。屋中燃着木樨香, 两侧立架又高又大,从上而下密密麻麻地摆放着灯盏, 灯芯安静地燃烧着, 汇成明亮的光瀑。一路向深处而去, 连跨过四扇门,便到了最里头那间屋。正堂上摆着香案神龛, 摆设虽是古旧, 在火光中透出明亮的淡黄色,却掩盖不了其细腻的纹理。一种奇异的香气萦绕在鼻端,叫人为之ji,ng神一振。
“这屋中的木料, 都是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桃木,”站在香案前的人转过身来, 手中捧着一盏黯淡的灯, 她用细银条轻轻拨弄灯芯, 豆大的火苗一跃而起,光霎时盈满手掌中,照亮衣襟前蓝色的海浪纹饰,“据说是为了辟邪……但你说可不可笑,在祠堂中却要辟邪, 辟的是什么邪呢?”
她低声一笑:“辟的是弑戮姐妹亲长,子嗣后人的邪佞之罪……这就是岭南谢氏。”
谢祺看着她将那盏灯添了新油后放回架上,拢在袖中的手轻轻按住那封信件,道:“谢渊,你成日里就是做这种事,在祠堂里给油灯添油换芯?”
谢渊连看也不看她,盘腿坐在蒲团上道:“你以为我愿意呆在这里?族里将我困在此处,不过是担心我坏了事。”
谢祺在她面前站立,俯视着她道:“信阳王已经抵京。”她从袖中抽出那封信件递给谢渊,谢渊却偏过脸不看,嘴上道:“真是稀奇,怎么有人偏偏放着荣华富贵不要,赶着趟去送死,我真是想不明白。”
她仰起头看向谢祺:“你又能明白吗?”
谢祺见她不接,便收回信件,答道:“我不知道,但信阳王进京,未必有你说的那么糟糕。你不该与族中长老作对,私下派人追杀原随。”
谢渊道:“那些陈年旧事怕是要被原随查的差不多了,便是这样,她们也觉得无所畏惧,这份气度,怕也是没人能比得上了。“
谢祺沉声道:“话里有话便直说,不必含沙s,he影。你与我针锋相对又有何用,倒不如想想如今自己的处境,要如何从这里出来。”
“出来?我还真不想出来了。”谢渊慢悠悠地低下头道:“等到株连九族的那日,我便一把火将这祠堂烧了,也省的麻烦了。”
谢祺十分不耐,被她说的心烦意乱,就要转身离开,行至门前却听谢渊道:“你要进京了?”
谢祺并不回头,答道:“是,这便是来与你辞别的。”
谢渊从袖中掏出一串珠子来,捏在指尖把玩:“你去做什么?去试探皇帝的态度,还是看看信阳王现今的风光?”
谢祺沉默良久,按捺下心中烦躁,从香案下拽了个蒲团出来坐在谢渊面前,道:“只是去看看罢了。”
“看什么?”谢渊嗤笑一声,“不要白费功夫了,你在这位身边呆了这么多年,难道见过她因什么情谊而放轻了手段?”她长叹一声,手中啪嗒一响,珠串扣回手腕上,“要我说先帝尚有短处可寻,但这位陛下,竟是连一点错也抓不住。你先前说那个李清平最得圣眷,但我依我所见,还不是像夏天的折扇,入秋了便丢了。这些年从她潜邸所出的旧人,若是出了什么差池,一样也被发落,贺州贪墨一案牵扯出两朝元老,不是一样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事关朝务国事,人人都不曾幸免,如此说来,倒也是一碗水端的平了。”
这些谢祺自然清楚,但她到底心有不甘,半晌才开口道:“总要试一试的,毕竟陛下也曾是家主……”
谢渊打断她的话,有些纳罕地瞧着她道:“你真是糊涂,八荒的家主如何能与天下之主比!辰州的动静难道你还没看见吗,这不过是声东击西,你以为真是整治藩王?新帝初登基一年不到,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孝道人伦,先向着藩王动手,意在何处?难道辰州那几个世家真能成了什么气候?就算藩王坐大,但只要熬过几年,等她们屡屡犯错,世人有目共睹,大势所趋再削藩也不迟,那她到底为何这么急迫呢?”
谢祺一时竟说不出来,喃喃道:“她不愿谢家做大,肘掣朝堂,藩王之乱未起,却怕百年前世家议政之局再现。“
谢渊眉头一扬:“原来也不是蠢笨的,看来族里的长老挑你做少主也不是完全瞎了眼。”
她如此y阳怪气地说话,谢祺少见的没有动怒,心中另有一番算计,道:“我还是必须去一趟长安。”
“你自然可以去,但也要明白,去或者不去,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谢渊收敛了些许,平静地答道,“大厦倾颓非一日之功,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当初你为何要派人去云州,险些暴露了谢家与西戎有所来往一事。如此冲动的行事,你到底是为了什么?”
谢祺想了一会答道:“那时候,这个李清平在陛下的心中份量过重。”说这话的时候她脸上的神情有些古怪,y沉了几分快速道,“我担心她坏了族里的大事,本以为她去了西戎就回不来了,但偶然发现陛下竟还在找她,这说明什么?陛下相信她能从西戎平安回来,不然何必表面上通缉,私下却调动暗卫去寻找?”
“反观辰州今日的情形,此人的确是有几分本事的。”谢渊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按理来说陛下身边能人众多,要器重也不该是她,这究竟是何缘故……”
千万盏油灯闪烁着,人呆的久了,并不觉得这屋中有多么温暖,反倒生出一种不安,谢渊推过一颗珠子,指尖掐住便不动了,皱了皱眉道:“你把云州那事再仔仔细细说一遍,我总觉得似乎哪里有些不对。”
谢祺依她所言复述了一次,谢渊犹疑不定地看着她道:“你派去的人,目的是为了除掉那个李清平,不让她回朝;而我在此时,却发现吴家的人手伸的太长,查到了一些不该查的事情,但我本意只是将人带回来,并没有让她死的意思……”她嘴唇翕动,似乎在无声地推算着什么,最后她问道:“这叫吴盈的,你可知她原本是谁的人?”
谢祺道:“她生母是齐王门下的谋士,你应当见过几面,就是那个司先生,从前局势未明之时,与族里支持齐王的人打的火热。”
谢渊好半天才道:“错了,错了……我们都错了!”
她话音刚落,手中的线却突然断开来,珠子也从袖中叮叮当当地滑落在地上,滚落出好远。她们的影子在光中巍然不动,但彼此的手却颤抖起来,谢祺有些艰难地开口道:“你的意思是,她早就——”
谢渊猛然起身,那根丝线也从她手指间翩然萎地:“这世上的事如何会这般的巧!那时你我二人相隔天南地北,所做的事也全然不同,为何偏偏在这件事上,你出手了,我也出手了?李清平不过是个饵,她将她放在明面上,但只要有人去查此人,便会被她察觉,这不过是个试探罢了!我们一开始便错了,她不是想针对辰州世家,也不是要削弱藩王!怕是从那时候开始,她便察觉了什么,开始有所防备了,至始至终,她不过是要谢家死!”
她自然不知这是饶家家主从前对楚晙的一番暗示与警告所致,只将因果归咎于谢家做大,有些东西不得不暴露,这才引发了楚晙的忌惮。
谢祺也是心头冰凉一片,此时屋外雷声大作,竟震的香台上的瓷碗跟着一颤,只是瞬间的事,满屋火光也暗了暗,她有些失神,低声道:“还没到这种地步,一切都还来得及!”
“来不及了。”谢渊面色苍白,慢慢弯下腰从地下拾起珠子握在手心,道:“是我们不愿受金帐牵制,助她灭了西戎;未料到藩王想要那本名册,金帐反扑,朝中生变,却暴露了这几十年来,埋藏在宫里的眼线与暗桩……再有八荒那几个家族相继变节,虽说最后我们借助信阳王的力量杀了邵家家主取而代之,但这何尝不是另一个饵。”
东边的窗户猛然被推开,风涌了进来,将架子上灯盏吹灭大半,剩下的都在风中闪烁摇曳,仅余一点微弱的光照亮。
谢祺额头都是冷汗,连鬓角都shi了,呼吸急促道:“还不至于!”
谢渊一步步走向香案,将那把珠子放进一只青花瓷碗里:“晚了,谢家如今背离了金帐,舍弃了原本八荒的布置,将一切都压在信阳王身上,这一步错,步步错,若是信阳王死了,那什么都不复存在了。”
第228章 暮雨
云破日出之后, 眼见着天色渐渐暗了下去, 两人心知这一别便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各自都有些伤感。待桌上热茶已冷, 邵洺才轻声说道:“十一月的时候邵家的商队便要出海了,通往南海诸国的海路已经通的差不多了, 此番前去,是要走的更远, 去看看南海之外的世界。”
出海时日短则一年, 长则数十年, 清平突然明白他为何选在这个时候与自己见面,等到出海事宜筹备起来, 恐怕就再难有机会相见了。
出海探路, 商通各国。邵家正是以此发家,这也是皇室所支持的,宣扬国威, 与诸国友好往来。清平心中五味陈杂,她与邵洺虽算不上什么深交, 但认识了这么多年, 也有一份交情在里面。她知道以如今邵家的局势而言, 争不如不争,但看见朋友即将远行,归期遥遥,也不知是为他高兴还是难过,只能故作轻快地说道:“这样也好, 出去看看,才知道天下有多大。”
邵洺眼中闪过奇异的光,低声道:“我到底不过是一个男人,没人看得好我此次领队出海,你若是要安慰我,也不必这般勉强。”
清平笑着摇摇头,道:“我却没有你想的那么多,人人都称六州为大,但这世上必然不会只有这一片土地,天下之苍茫,远比世人所想的更为辽阔。我是羡慕你能走的那么远,见此间人不曾见过的诸多风光。”
邵洺哑然,只是略略失笑,道:“那便承你吉言了。”
“海那边究竟是什么,只有到过的人才有资格说道。”清平端起茶盏,与他面前的那杯轻轻一碰,权当以茶代酒了,“我向来以为,男人也好女人也罢,都是没什么区别的。”
“这话若是旁人来说,我是半点都不信的。”邵洺饮尽盏中冷茶,借着这个动作掩去眼中些微水痕,说道,“但由大人来说,却叫人万分信服。”
他又说道:“之前婚约之事闹的有些过了,不知大人那位心上人是否听闻,大人尽早解释,以免留下什么误会,若是他不肯信,我也可以修书一封,好将事情说的明白些。”
清平微微一愣,想起他所说的心上人,顿感头痛,连忙道:“不必了……”她本想解释一番,又担心越描越黑,含含糊糊说了些话,自己都觉得说不通。
所幸邵洺没有追根究底,只是起身看着窗外金光荡漾的水面,海鸟群聚飞落,在海浪袭来时复又飞起,船也渐渐归岸,他叹道:“就此告辞了,若他日有缘,定会再见。”
清平向他欠身行礼:“祝安好。”
邵洺下楼梯到一半,突然回头说道:“我送你的那只木船还在吗?”
清平不知他为何说道这个,下意识答道:“在的。”
邵洺微微一笑:“想必你已经拆开过了,既知玄机,那我便不再多说。”说罢转身离去。
清平伫立站在暮色里,仔细回忆着方才二人的对话。她看着夜色浸润海水,一切终归于暗。
自那场大雨过后,天只是短暂的放晴了一日,随后便陷入了漫长的y雨之中。马车晃动的厉害,她伸手接过几点零星飘散的雨丝,轻轻地放下帘子,出声询问道:“原大人在闽州暗查的事情,想必也查完了吧?”
车外一人答道:“回大人的话,昨日原大人手下的人来报,说是前几日原大人遇刺,今日一早便匆忙赶回去了。”
清平闻言一怔,一丝寒意顺着脊柱攀上,她一把掀开帘子问道:“原大人怎么样了?”
那人道:“原大人无事,大人不必担忧。贺州府也在追查凶手,如此恶徒,一定会被绳之以法的……”
接下来那人再说什么她也听不进去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燕惊寒死去的的一幕,明明未曾见过,却仿佛亲身所至,寒意似乎浸透骨髓,冷彻心扉。
原随在贺州的地界上出的事,有最大嫌疑的便是谢家。清平回忆起与谢祺那几次匆忙短暂的会面,因两人职属不同,她对谢祺并无太多了解。
正如邵洺所言,谢家背后的靠山太过强大,怎会是随随便便就能扳倒的。纵观谢家竟敢放毕述入辰州,又能cha手邵家的事情,如今更是假借辰州世家,妄图来个李代桃僵,足见行事之狂妄。
她们似乎咬定了没人能将她们怎么样,所以才敢这么胆大妄为。清平心想,难道楚晙会不知道谢家所做的一切吗,就这么放任她们胡作非为?但同时她也不得不面对另一种猜想,楚晙知道这一切,她是故意这么做的。
或许是身在局中,她既看不清也猜不透,只能仍由心事繁杂,却依然是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这四字仿佛是她人生的批语,浓墨重彩地落下数笔。旧日的光影浮现在她眼前,纷杂雨声中无尽的铃音回响,如同循环往复的曲乐,包裹着世间所有悲欢离合,在潇潇暮雨里逐渐淡去。
大抵这世上的一切,都会在岁月中慢慢消磨殆尽,人也好,物也好,似乎没有什么是长久的。连心也一样,或许只是一个眼神,从此便相隔山海。她垂下头,一束光穿过车帘缝隙,落在狭小黑暗的车厢里。她沉默地伸出手去接,但光轻而易举地从她的指缝间漏下,在她还未拢起手指来捧时,倏然消失不见。
瓷碗晶莹剔透,在光里仿佛盛满了清辉,当宫人持灯盏靠近时,就能看见薄薄的瓷壁映出星点晶粉,在红色绒布的映衬下,处处都流露出与满殿金玉不同的孤寒高洁。这瓷器明明由泥土制胎,又在窑中经历火烧,竟能不沾染一丝人间烟火的气息,轻叩瓷身,音如敲冰戛玉,自是非比寻常。
宫人呈上这只碗,楚晙漫不经心地伸手取过,随手放在桌案上,从笔洗里倒了些水出来刷笔。
那宫人看的心惊胆战,楚晙却毫不在意,拿着这珍贵无比的瓷碗洗了洗批奏折用的朱笔,这才开口道:“回去告诉信阳王,朕对她送的东西很满意,已经用上了。”
她泼尽碗中的水,抬手一掷,将那瓷碗摔碎在地。
宫人双膝一软,直接跪了下来。楚晙慢条斯理地擦了擦手,眼中尽是冰冷的光:“将东西捡起来,给信阳王送去。”
没过多久刘甄进殿来,行礼道:“陛下忙了数夜,可要歇会?”
楚晙面上倦色难掩,却不容置疑地道:“不必,朝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更衣后去内阁吧。”
今日黑云压城,闷热烦躁,连一丝风都没有。朝臣们齐聚内阁,虽然宫人们端来了冰盆,但她们仍旧是鬓角皆shi,后背晕开了一大片汗渍,还要勉强撑着,保持着仪表,以免御前失仪。
“辰州的事已经议了大半月,想必诸位爱卿也是烦了,今日便不说这个。”楚晙翻了翻折子道,“如今信阳王进京,在顺陵祭拜先帝,朕原以为流言也应该不攻自破了,怎么却又有了新的呢?”
一时间无人应答,楚晙微微抬眼:“先前派去辰州的徐呈晔高颖林颂呢,怎么一点消息也没有,全都去干什么了?”
事及六部,吏部兵部户部的尚书纷纷出来请罪,楚晙道:“请罪有什么用,若人人都是这般,那朕也不必当什么皇帝了,退让贤人如何?”
这话暗藏的意思十分厉害,直指朝臣与藩王勾结,大臣们纷纷跪下,口称不敢。楚晙发作了一番,抽出折子一本本砸在地上,那折封是结实的绸布包裹木板所制,砸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接连不断地落在众臣的心上,与击雷无异。
而后皇帝面无表情地坐回御座上,脸色有些难看。
便有胆大的臣子瞧着皇帝的脸色进言:“陛下若是忧心民间传言,有伤天家情谊,尽可多留信阳王几日。”
楚晙手中把玩着一块玉佩,流苏在修长指间甩动,闻言道:“还有呢,怎么都不敢说了?”
一个是势力强大的藩王,一个是初登基的皇帝,孰轻孰重,似乎已经有了答案。大臣们不愿得罪任何一方,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御座上的皇帝没能得到自己想象中的回答,显得有些焦躁。这一幕落在许多大臣眼里,不自觉地松了口气,皇帝实在是太过年轻,若是换了根基深厚的齐王越王登基,都不会是这个无人应答的局面,这对在场的大部分老臣来说,皇帝年轻就意味着权势的不稳定,不会有那么多人聚集到皇帝身边去,到底是利大于弊。
楚晙面上虽是一派年轻气盛的急躁样子,但心中十分冷静,她本就没指望这群人做什么,在她看来,满殿的臣子大半都是无用的。先帝一朝养肥了她们的胆子,过多的权力也使得朝臣与世家纠缠不清,甚至开始心向外生,党争挤不进去,就转投藩王,她心知这不是朝夕便能根治的弊端,越是急越要慢,幸而她尚且年轻,就算偶然有冒进之举,也是合情合理,若一直以老成稳重示人,反倒是多有不便。
与藩王的矛盾在先帝灵前已经埋下伏笔,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民间多传信阳王有不臣之心,养兵数额超出藩王所需的编制,在封地修筑城墙,箭锋遥指长安。
但这些毕竟只是传言,无人敢提也无人能提。楚晙有些腻味地看着跪下的大臣,这其中有些在上辈子与她明争暗斗不休,当真是花样百出,她自觉还算位大度的帝王,还能忍到现在,已经是格外的恩德了。不过再如何能忍,还是有个尽头,她正思量着怎么私下动些手脚,若是能臣,那就物尽其用,发配到其他州府去继续为国效力;若是不得用,干脆派去藩王那里消火,是生是死不管,正好一举两得。
说来说去,还是她登基太早,从前许多用的顺手的臣子还未出人头地,既无功劳,也不好随意提拔。她只能耐心的等,时间于她而言正是一味良药,但想要药到病除,却少不了人去推一把。
她想起了李宴,胡濯等一干官员,很多人或许都不明白皇帝为何要提拔这些微末平庸之辈,但楚晙心中却十分清楚,这些人各有各的用处,能耐不下于在场经历两朝的大臣,只是到底阅历浅,欠缺些打磨。全仰赖先帝之功,数十年不上朝不过问朝政,致使如今朝中世家盘根错节,竟是无人可用,楚晙才不得已先提了些人上来,在老臣们的眼中,这便是皇帝根基薄弱之故,拉拢不了重臣,只能任用新人。
但谁也不敢因此轻视皇帝,前内阁次辅沈明山败的莫名其妙,首辅严明华也成了若有若无的存在。这两位在先帝时分庭抗礼的重臣都无声无息地淡去了身影,谁也不知道这其中到底有没有皇帝的手笔。加上先前皇帝圣体抱恙,朝臣附和沈明山强立太女一事便如大山一般压在她们心上,只等皇帝发作。世家更是作茧自缚,以为皇帝那时要不好了,想快一步立了太女,从幼主手中分了权势,而今想反悔已是不可能的了。
一个生父出身微寒的太女,丝毫不与世家亲近,几乎斩断了五代以来皇帝自世家所出的旧习。但这个与世家毫无血缘关联的太女正是她们一手拥立的,圣旨已经昭告天下,不容转寰了。
而皇帝虽然年轻,心思却不在后宫上,满宫世家所出的侍君竟无一人留的住她,此种征兆已经凸显,却也只是个别人才发觉。朝臣们只觉得皇帝勤政劳务,又兼着以孝道标榜,扬言要与民间一般,为先帝守孝三年,因此才格外耐得住寂寞,整月宿在勤政殿里,只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苍老的声音响起,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都等着首辅的回答。严明华从软凳上站起来,道:“陛下,臣以为要破除谣言,还信阳王一个清白,何不派遣官员去她封地一看究竟。”
立即有大臣反对道:“先帝尚未有这般举动,阁老说这等话,是要让陛下违背先帝之命吗?”
一时间朝臣附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即有大臣出言道:“若是要看,也不能只看一位藩王的,如此行事,恐怕会让信阳王心生间隙,倒不如将诸位藩王的封地一同视察了,也是彰显朝廷的公正。”
楚晙抬手,议论声止,她漠然道:“依阁老之见,又该派谁去呢?”
严明华看向四周,她视线所过之处,臣子们微微避开,都不愿去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她看了一圈行礼道:“老臣以为,不如就让兵部吏部户部的三位侍中去看看,正好她们也是钦差大臣,身负皇恩,想来也不至怠慢了信阳王,让宗亲不安。”
这次的朝会上并无宗室大臣,众臣岂不知皇帝的意思,但严首辅既然这么说了,以她马首是瞻的几位大臣纷纷出言相助,楚晙看着地上摔的乱七八糟的奏折,一甩袖子道:“内阁六部尚书留下,其余的都退下罢。”
大臣们有序离场,内阁之中便只剩下寥寥数人。楚晙命宫人看坐,奉上凉茶,在场的大臣都明白,恐怕还有要紧的事情需商议,以皇帝此次的神情来看,不达目的不罢休了。
果然待宫人收拾完地上折子后,楚晙悠悠道:“先帝在时对信阳王信任有加,因出自同宗,原是堂亲姐妹,情分非比寻常,若无差错,朕也不愿违背先帝心意。”
这等话一出,还不明白的便是傻子了。方才六部与内阁都不曾开口,因为她们早料到后头还有这么一出。皇帝既然能让信阳王进京,恐怕就没想让她离开,兵部尚书进言道:“陛下,自成武年起,朝廷便设镇威司在藩王封地内,代陛下与朝廷巡视藩王封地,下听民情,上承天恩,这是早有的规矩。”
巡视大约是个委婉的说法,倒不如说是监视。户部尚书也道:“国库空虚,陛下向来勤俭爱民,宗室也应当如此才是。只是有传言称信阳王性喜奢靡,非金器不肯用,玉器不肯食。其王府中瓷器更有千窑一樽之说,这未免太过靡费。倘若是谣言,那造谣者居心叵测,是为离间朝廷与藩王,陛下与宗亲,理应彻查才是。”
楚晙道:“哦,竟有这等说法。信阳王呈上的贡品中是有这么一只碗,瓷如新雪,更胜清辉,想必也是这千窑一樽里的佳品罢。”她的目光停在桌案上的笔架上,冷冷道:“看来这是信阳王在家中用惯了的器物,只怕是见朕宫中简陋,这才殷勤奉上。如此说来,还是朕享了这位皇姨的福了。”
这话无人能回,众臣眼睁睁看着皇帝将皮球又踢了回来,却不知该如何表态。
如今这个时候,严明华看着皇帝的神情举止,不知为何竟是想到了先帝。先帝从前还在上朝的时候,他不过是个朝堂上默默无闻的小官,却也见识过那种赫赫天威,乾坤尽在手中的气势。臣子们也是因此而敬畏这种威严与权势,哪怕到了后来,先帝不再上朝了,这种气势依然让臣属心生畏惧,不敢造次。现在,她再一次在皇帝的身上看到了这种近似的威仪,不由恍然大悟。正如猛虎无论醒寐都是噬人的猛兽,皇帝或因臣下的胁迫一时退让,但她始终都是帝王。只凭这一点,就让她彻彻底底的明白了,皇帝要做的事无人能挡,她的心意已定。而这位陛下胜于先辈,名声于她而言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她的目光,更多的时候都落在烽烟未尽的江山上。
常言道无欲则刚,严明华已经留心很久了,皇帝为何弃了沈明山却留着她,若是怕背上不重先帝有违孝道、肆意罢黜老臣的名声,却也不大相像。辰州的事情不过是引子,世家、藩王、改制、新法,这些或许才是重头戏。很多人都以为辰州的事情已经够大,焉知这不过是个开头。她念头一出,正对上皇帝的视线,心中更是笃定。出列道:“陛下,臣启奏,请陛下准许复立镇威司,遣官员去辰州视察。”
楚晙心中赞叹,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她留意着其他人的表情,缓缓道:“辰州世家侵占田亩一事,诸位爱卿又如何看呐?”
严明华答藩王,皇帝却再问辰州之事,看似牛头不对马嘴,却是在明示臣下了。即刻有人答道:“回陛下,辰州是重税之地,出了这等乱子,理应彻查此事。”
户部尚书大声答道:“无论是世家也好,藩王也罢,她们从未缴纳赋税!赋税在哪里?都在那些平民百姓身上,致使税类繁重,百姓对朝廷多有怨怼,只能归田于世家,以逃赋税。国库空虚如此,与这也是逃不了干系的!辰州府的奏疏臣也看过了,一州境内神院当道,虽是早有的习俗,但神院之权有时凌驾于官府!百姓多为仰赖,托身于此中。这便是百姓因重税之故与朝廷离心,不闻陛下恩德!”
“就刑部回函来看,这神院与世家早有渊源,那山中的碧落城真是匪夷所思,在百年前的洪波之乱里竟号称山中之国,因地制宜,与朝廷相抗!沆瀣一气,欺上瞒下,而今居然借送神之名,将火|药藏于神像内,妄图炸毁河堤,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待内阁众臣散后,楚晙却没有回勤政殿,另去了皇宫中一处偏僻的宫殿。
因是入夏,这宫殿外绿荫繁茂,几乎将殿门遮掩住,想是无人打理,红柱金漆已经剥落,连琉璃瓦也是残缺不全,门上用竹枝所刻的人像已经模糊不清,依稀讲的是古人寻访仙山求长生的故事。宫人们无声地推开门,楚晙进了内殿,只见匾额上写着清静二字,殿中一人坐在桌旁,正是朝臣们以为在顺陵祭拜先帝的信阳王,如今她满脸憔悴,不见当时的威风。宫人们见状纷纷退下,将门合上。
楚晙微微一笑:“这殿宫中无金器,也无千窑一樽,想来是怠慢了姨母。不过姨母与母皇姐妹情深,这殿是她在时常来清修的地方,也算是旧地思故人了。不知姨母在此住着,是否梦到过母皇呢?”
信阳王y冷道:“你如此大胆行事,囚禁宗亲,就不怕天下唾骂吗!”
楚晙温温和和地笑道:“天下人也只会唾骂逆谋犯上的乱臣贼子。”
信阳王倏然站起,不怒反笑:“乱臣贼子,你还敢说我?”她冷笑道:“你当真以为你就没有什么把柄吗!”
楚晙略有惊奇地看了她一眼:“把柄?”
信阳王目光y冷地道:“辰州藩王众多,便是小宗入大宗也未必是先帝一支,为何最后这等好事偏偏落到她头上,这其中……”
“这其中缘由,可是要从几百年前金帐入中州传教开始说,再到后来的神院,乃至八荒,譬如这般种种,就是昔日的因,今日的果,姨母要说的是不是这个?”楚晙从袖中抽出那本名册,翻到最后一张,那里本该有一页什么,却只留下了撕裂的痕迹。
她摸着残缺的纸张,心情有些复杂,不知道清平那时候究竟是如何想的。她敛了神情道:“姨母与谢家合作,想必也是为了这个罢。这名册里藏有先祖平南王的印玺与签名,单凭这一点,世家便能以先祖勾结外敌之名再立新帝,这新帝的人选,想来正是姨母。”
信阳王见了这份名册冷笑连连:“好好好,到底还是落在了你的手中!你也知道自己先祖平南王是个什么东西了,与外敌勾结立身不正,谁知道有没有玷污血脉,哪里有资格问鼎帝位!若是没有借助外力,哪里会轮到你母亲!你若是还有点自知之明,怕列祖列宗怪罪,就应该退位让贤!”
楚晙心思有些飘忽,又不觉把玩起那块白玉玉佩,半晌才道:“姨母便有自知之明了,你千辛万苦想夺得这份名册,不过是为了威胁辰州世家。但你与金帐勾结,暗中派使西戎人暗杀辰州州牧,难道便是什么有德行之事?”
信阳王瞠目,怒道:“梁濮之死因不在我,这分明是另有其人所为!”
楚晙轻轻叹了口气,轻松道:“沈明山后来投靠姨母,算是姨母的人了。不过姨母不知,她又与谢家勾上干系,说来说去还是姨母的人做的,这又有什么差别?”
信阳王已是强弩之弓,仍要撑着道:“你未免太过自得,真以为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吗?孤告诉你,若是孤在长安出了事,届时不但辰州要乱,天下也大乱!”
楚晙捏着玉佩贴在手心,白玉光洁如新,她答道:“姨母说的是你封地的那几万大军,朕正等着你的世女按耐不住先动手呢。”
第229章 断崖
时间在往返间转眼到了六月末, 清平一路走来, 见许多田地里种的稻苗已经长到人腿高, 心知朝廷这次是要下决心整治世家侵吞田亩一事了, 她留心留意路过郡县的情形,将自己所见并与心得一起写了折子呈报内阁。
冥冥之中有种预感, 她知道这是自己最后能做的。
待她回到辰州下榻的行馆时,离开前外头堵着的人早已经散了, 想必事情过去两个月, 世家也只能咬牙接受。同时她也听闻信阳王入京的消息, 藩王们失了主心骨,一时间动作受制, 朝廷再设镇威司之事引发轩然大波, 近半数的藩王竟拒绝朝廷派遣的官员去封地巡视,一时间辰州黔南、长吴竟成了藩王与朝廷的角力场。
清平刚回到行馆,胡濯便带着人匆忙来见她, 道:“幸而大人从闽州平安回来了,只在半月前, 藩王便围了封地, 辰州怕是要出大事了。”
清平问道:“什么大事?”
胡濯挥退伺候的人道:“这事还没来的及上报朝廷, 既然大人回来了,那便请大人先过目吧。”
她取出一封奏折,清平展开看了几行,神情凝重道:“朝廷派去镇威司的官员被藩王给关押起来了,她们不会是疯了吧?”
胡濯道:“这还不算什么, 你往后看,颍川、藩饶、卫辉等几位藩王,竟私自打杀朝廷派去的官员不说,还将人的尸首吊在城门上!”
清平看完后道:“朝廷派她们去到底是要干什么?”
胡濯见她问到了要处,低声道:“表面上是说巡视,但其实是为了探查藩王私兵数额。”
“怪不得……”清平将奏折还给她,“朝廷是要对藩王有大动作了,应该尽早上报才是。”
胡濯虽神情急迫,还是犹豫再三才道:“只是这一来一回,还要等朝会商议,等到这时间过去了,那批被藩王关押的官员恐怕就活不了了!”
这话触动了清平,让她想起了当年在草原的时候,她折返去救使团的情形。她沉吟片刻后道:“胡大人要我怎么做?”
胡濯一掀衣袍,就这么跪下了,清平要扶她起来,她却坚持跪着,道:“为今之计,只有大人以钧令请来驻军,那些被关押的官员或许有一线生机。”
清平沉声道:“你起来说话,不然我什么都不会答应。”
胡濯也是一时激动,这便扶着桌沿慢慢起来了。清平见她官袍之下的内服肮脏无比,知道这个月来她也是十分辛苦,当下请她在身旁的椅子坐了,才道:“胡大人说的驻军应该是驻扎在云中郡断雁关的云策第五军罢,这件事理应兵部下发调令才是,我不过是礼部的尚书,在辰州之事上并无实权,还不如请兵部侍中来得更快。”
胡濯苦笑道:“我去过徐大人那里了,她说没有朝廷的明文,没有陛下的圣旨,她是不会去做的。”
清平怎会不知这是推诿之词,冷笑道:“人命关天,就算朝廷没有下令,她也有调兵之权,只怕是不肯去做罢!”
胡濯叹道:“自从朝中传言我要入阁了,同年大多都不再与我往来,公务之中也多有计较,这些也就罢了。”
清平道:“只怕是未必如大人所言的这般云淡风轻才是,看大人的模样,看来是遭到同侪的排挤了吧?”
“陛下点了我为钦差之首,她们多有不服,这我是知道的。”胡濯言语中沾了几分火气,愤声道:“不服便不服,大事上也要计较这些吗,要看着人去死也不管不顾吗?”
她发觉自己失态,掩饰道:“不是对大人发火,是我心里憋了这么多日,着实难受。那日在辰州府衙里,我与徐大人说,若是眼睁睁的看着她们死,倒不如让我也被藩王抓了去算了!”
清平依稀想起当初自己的选择,似乎与今日的胡濯重合在了一起,她莞尔一笑道:“这是气话,胡大人还是不要再说了,无论进不进内阁,大人有这份护下的心,就已经足够了。”
她从胡濯手中抽出奏折道:“既然大人要先斩后奏,那这份折子便晚些再发。我这就启程去云州郡,还望大人以大局为重,既然是钦差之首,该做什么,想来也不用我特地说才是。”
胡濯没想到她这么轻易便答应了,一时间百感交集:“其实不单单为了那些被关押的官员,还有封地附近的百姓,因藩王筑高墙围城,他们也免不了遭灾……”
清平走到门口唤来署官,吩咐道:“去备水,让胡大人先洗个澡。”
胡濯问道:“大人这就要去了?”
清平转头看她:“你可不要泄露我来了又走的消息,就说我水土不服卧病在床,请几个医师来。今日只有你见过我,想必明日她们也会来拜见。你要弄的像些,只当我还在行馆,千万不要让人发现了。”
胡濯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像什么话都是多余的,她想了想道:“大人这一去,到时候朝廷问起责来……要如何是好?”
“要是罢官,我就回家种田,胡大人以为呢?”清平答道,“终归是饿不死的,请徐侍中尽她所能参我就是,这罪名多了也压不死人,还怕她这一本吗?”
说完她便快步走了,走的时候,想起的还是在草原时的情景,那时候她也是这般折返,那时与现在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她从行馆的长廊走过,紫藤花已经开败了,绿叶幽幽,仿佛是旧日的长草从她脚边掠过,那时她虽走的艰难,却也走的格外坚定。来时路便是去时路,其实人生未必要想着回头,过往光景是好,但前路也未必会差。便这么走过苦痛挣扎,走过情爱纠葛,行于大山湖泊,途径断崖惊涛,终是会拨云见日,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再也不复返。
胡濯看她背影消失,才绕后门走了。等署官来请,却见堂中两位大人都已经不见了,唯有廊下藤蔓随风摇曳,自在悠然。
七月中旬,藩王私筑城墙,扣押虐杀朝廷官员一事震动朝野,原本驻扎在云中郡的云策军竟在长吴与藩王私兵交锋,镇威司亦监押了三位藩王,并救出了被扣押在封地内的数十位官员。而与此同时,信阳王世女举王旗号令,出兵围困,以长吴黔南两郡世家百姓安危要挟朝廷,命朝廷将信阳王送回封地。
此举一出,天下哗然。且不说信阳王等一众藩王在新帝初登基时多有异动,不臣之心昭然若是,如今更是拥兵自重,以两郡来胁迫朝廷。那些装备ji,ng良的军队丝毫不逊于云策军,真真切切出现在世人眼前,藩王有谋反之意已经是被钉死的事了,遭到了无数人的唾骂。
这次朝廷并没有派周乾去领军,大概是体桖这位老将不易,另指派了几位云州战役里有军功的将领去前。对此聪明人便知道,前朝党争祸及军队,不少将领都私下站过队,皇帝是要借此机会,顺带铲除异己。
清平接到邸报时才明白,这当真是一石三鸟之计,经过此事后,辰州世家怕是再难与藩王有什么往来了,反倒是会对救她们的朝廷满怀感激;而藩王冒然出兵,朝廷不得已应对,先示弱再用兵,都在情理上都占了上风,以后削藩便是师出有名,宗室也不敢再拿孝道压人。辰州少了这么两大阻力,难道还怕新法推行不下去吗。
派去的将领被撤了四五人下来,皆做延误军机论罪处置。周乾最后亲自出马,再次领兵从云中郡而出,分兵三路,断了藩王之间的接应。这场仗未拖多久,十月初便落下帷幕,大军救出了世家与当地百姓,生擒了几位起事的藩王,凯旋归来,一路百姓以鲜花相迎,醴酒相奉,无比隆重。远处破败的神像大半埋在泥土里,青苔渐生。风揭起神院门上的封条,锣鼓声震得门上灰尘簌簌落下,往昔辉煌都归于乌有。
凡是参与作乱的藩王都被押解进京,信阳王世女在交战中不幸中箭身亡,消息传到京师,宗亲无人敢为信阳王求情。不过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信阳王及家眷贬为庶人,并从宗谱上除名,毁玉牒消金印,收回王府封地,责令其后人迁居琼州,永不得返。参与叛乱的藩王爵位皆降一等,在封地待罪,若无旨意不许私自擅离。另由承徽府择世女继王位,入京册封。这也算是皇帝给宗室一个面子了,没有下狠手打压藩王。但十月初二,藩王世女们入京册封的前三天,皇帝勾决了已被废为庶人的信阳王,在午门外以凌迟处死了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亲王,大臣纷纷上书请皇帝收回成命,称此举有伤圣德,但皇帝出表十大罪名,其中涉及前朝旧事,宫变及隐王哀王之死,只有数位承先帝遗诏侍奉新皇的重臣、宗亲阅览,群臣缄默,无有再上疏言此事者。
御台上宫人端来椅子,楚晙坐下,遥望着行刑处。她今日下朝未换常服,这赤色的帝袍在正午的阳光下流动着鲜红的色泽。刑官高声叫道:“午时到,行刑——”
她微微侧身,问身边伺候的宫女:“凌迟之刑,共有多少刀。”
宫女答道:“回陛下,共有一千刀。”
楚晙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啜了几口茶才道:“知道了。”
第230章 惊涛
又逢中秋, 这日子更是皇帝生辰千秋节, 适逢双节至, 天下共庆。
而在这月圆人聚的日子, 岭南谢家门前一派萧索之意,被官兵团团围住, 原随率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御史在门外等候。官兵们破门而入, 院中桂花铺了一地, 花香怡人。
原随上前宣旨, 道:“岭南谢氏本为世族表率,承圣恩威德福被数代, 而今却与藩王私通作乱……”
读到一半, 那些进屋搜人的官兵不过片刻便出来了,神情慌张地道:“大人,这, 这一屋子的人都死了!”
大理寺卿闻言色变,转头去看原随, 原随眼中并无波澜, 只道:“活要见人, 死要见尸。”
官兵们随即将屋中的尸体都抬了出来,放在院中。这些人男女老幼都有,面上浮肿,唇色发黑,原随从捕快手中接过手套, 查验过才道:“两位大人,人是服毒死的。”
御史道:“圣旨里是如何处置这些人的?”
原随道:“陛下恩典,满门赐死。”
大理寺卿一怔,见院中尸体越来越多,血腥气息几乎盖过了花香。饶是她为官数载,也不曾见过这么多的尸体,不禁道:“难道谢家人都已经畏罪自尽了?”
原随眼中一凛,吩咐道:“清点尸首数量。”
御史问道:“原大人是怕有人跑了?”
原随道:“我与两位大人都不曾见过谢家的人,怎知这些尸首就是谢家人呢?她们若是为逃罪责,来个金蝉脱壳——”
突然捕快道:“大人,不对,这些人手上有老茧。”官兵们纷纷将尸体的手向上翻起,一一查看,原随道:“只怕这些都是奴仆下人,还有什么地方没去?”
捕快道:“还有谢家的祠堂,就在这山的后头。”
谢氏祠堂建在后山,原随发现沿着台阶向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对石像。这石像又低又矮,堪堪到人的小腿,她命人刮去石像上的苔藓,仔细打量着石像的模样,人脸鱼身怪模怪样,原随见了心想果然如此,这谢家与金帐渊源颇深。
而在两个时辰之前,祠堂内谢渊身着丧服,长袍拖地,袖角上染满是鲜血。她手持一把长剑走进密室中,血顺着剑身滴落,在身后拖出一条长长的血痕。
许多人倒在地上昏睡不醒,谢渊踢翻放在屋角的香炉,响声惊醒了其中一人,那人勉强抬起头看向她道:“你……不能,家主说了……总要有人,活下来……”
谢渊以袖擦去脸上的血迹,道:“所以她先死了。”她嘴角噙着一抹笑,道:“我下刀很快的。”
血飞jian而起,她叹了一口气道:“活人总会说些不该说的话,还是死人可靠些。”
等众人到了谢家宗祠门口,却见祠堂的门大开着,里头种着银杏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台阶。四方的天井下放着许多红伞,一人身着丧服背对着她们立在其中,真是说不出的诡异。
原随皱着眉头问道:“你是谁?”
谢渊转过身来道:“大人不必知道。”说完她横剑于脖颈,干脆利落地一抹,血洒在红伞上,蜿蜒流下。
与此同时,宫中举办完册封典礼,天枢呈上暗卫密报,楚晙看了一眼道:“人在哪里?”
一人被蒙着眼拖了上来,天枢揭了布条,取了塞嘴的塞子,谢祺咳嗽了几声道:“放开我,我要见陛下!”
天枢道:“陛下不会见你的。”
谢祺这才看清周围,一个宫人手捧着木盘跪在她不远处,盘中放着白绫、匕首、还有一碗黑漆漆的东西。
她登时睁大了眼睛,因为她知道,那碗里装着的便是鸩酒!
谢祺用力挣扎了起来,怒吼道:“我要见陛下!”
她如此吼了数声,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最后她力竭倒地,帷幔后现出一个人影。
有人突然道:“你觉得很冤,是不是?”
谢祺猛然从地上起来,天枢见状退下。楚晙端坐在御座上看着她,懒洋洋地道:“谢家人已经伏诛,你若是不上京来,今日死在岭南,也算是全家团聚了。”
谢祺难以置信地看着她,颤声问:“谢家为陛下做了那么多事,对陛下忠心耿耿——”
楚晙冷冷道:“是吗?你族姐谢渊唯恐族人泄密,先下手为强,屠戮满门,如何与朕有干系。”
谢祺哆嗦着说不出话来,跪在殿中许久。楚晙十指交握,走到她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说道:“这只碗,你可认得?”
谢祺抬头看去,木然地摇了摇头,楚晙贴近她轻声道:“这么快就不记得了吗,这是年初送入宫中的上阳瓷,釉面上涂抹了明漆,这明漆本是无毒,偏偏于寒檀香相融后,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让人中毒,起初只是体虚多梦,时日一久,便生幻想,如同癔症一般,致神志皆丧人疯癫不已,这难道不是经由谢家之手上贡的东西?”
楚晙旋身落座,问道:“还需要朕说什么别的吗,谢大人?”
谢祺知道自己今天难逃一死,心头恨意压倒对死亡的恐惧,反而挺直了腰跪坐起来道:“谢家不信你,你也未必信谢家,既然如此,那便各取所需,有何不对?若不是当初有谢家的支持,你未必能坐上这位置!”
楚晙轻蔑一笑:“各取所需?谢家图谋的是天下,难道朕还要将江山分你们一半?至于这个位置,有没有你们谢家朕都能坐的稳,反倒先帝在时,谢家虽看似支持朕,暗中却与齐王越王往来。至于你在朕身边,也不过是探听消息,做臣子的不忠,却反倒怪主上不够宽容。你心里也清楚,这些事,想必这都不是什么污蔑吧。”
谢祺目中满是恨意,如困兽般喘息着,楚晙手轻叩扶手,似乎有些不耐烦了:“喝了这碗鸩酒,算朕赏你的,痛痛快快上路吧,早点走,还能赶得上你的族人。”
她说完再度起身,理了理衣袍,腰间佩着的白玉在昏暗的殿中散发出温润的光,那瞬间谢祺突然想起来究竟在何处看到过同样的玉佩了,曾经未曾想明白的一切事,在此时突然明了,她嘶声道:“我最后悔的事,是没有让李清平死在云州。”
说着她死死看着楚晙的脸,连一丝细微的神情都不错过:“在辰州之时,我也不该这么轻易的放过她,早知道便送予毕述……陛下知道金帐那些人最好什么吗?”
楚晙面色不变,问道:“什么?”
仿佛所有的愤恨与恐惧都找到了一个宣泄口,谢祺满怀恶意地道:“她们会割了她的舌头,然后剥了她的皮!”
楚晙袖中的手用力攥紧,骨节微微泛白,她眼瞳幽深,笑了笑道:“你却是清楚的很,到底是非我族类,其心可诛。”
谢祺因身世之故,最恨此话,闻言目眦尽裂:“你!”
楚晙挥手打翻了那碗鸩酒,一字一顿道:“来人,给她上贴加官——”
几个刑官从黑暗中走出,将谢祺手脚分别捆在两条细长的板凳上,腰身悬空,其中一人端来铜盆,盆中装满了清水,又一人捧着一叠桑皮纸在旁边候着,谢祺却一直在笑,声如枭啼:“原来你也有……在意的人。”
楚晙淡淡道:“别叫她死的太痛快了。”
刑官取了一张桑皮纸浸在铜盆里,刷地一下抖净水,而后贴在谢祺脸上。
随着张数的增多,纸张清晰地印出那人痛苦挣扎的五官,手在板凳上留下数道抓痕,又因腰身无支力处,更是格外受罪。而刑官最擅此道,分寸拿捏的极为ji,ng准。若是见犯人不好了,便缓上一缓,再加上新纸,如此反复,竟是折腾了几个时辰。
楚晙早早回宫歇息,第二日天枢来报,她只问了时辰,道:“拖到乱葬岗。”
天枢道:“陛下,原大人以为犯人逃匿了,已经请刑部出了文书通缉,是否要告知刑部收回呢?”
楚晙心不在焉地想了一会,道:“不必了,就让刑部继续通缉。让那些世家知道,谢祺没死,还在外逃,她们那点心思,也该收一收了。”
第231章 未满
清平是后来才知道, 原来李宴当时也在那批被藩王扣下的官员里, 也算是y错阳差, 被清平顺手捞了出来。如今她人还在长吴, 写了信送来,将遭遇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李宴的信还未看完, 文书官又送来原随的急递,信中除了照常的关切外, 原随说贺州的案子已经结束, 她马上就要回朝述职了。
清平微微叹了口气, 案子办好了,她为原随感到高兴。只是原随办案不讲私情, 容易得罪人, 这番回朝述职,难保不被参。
正当她对着公文思索不定时,突然有人不经通报便闯了进来, 兵部侍中徐呈晔将一张签令拍在她的桌子上,y恻恻地道:“李大人, 调动云中郡的驻兵, 你可有朝廷的文书?”
清平看了她一眼道:“徐大人, 到底我是堂官还是你是堂官,什么时候侍中见着尚书不用行礼了?”
徐呈晔被气了个倒仰,捏着鼻子行了礼才道:“尚书大人,你管的是礼部,怎么兵部的事情你要cha手?既然如此, 你怎么不去当兵部尚书!”
清平端了茶道:“徐大人是对兵部尚书大人不满?待回朝之后,我一定将你的话转述她。”
徐呈晔冷笑连连:“尚书大人,无朝廷文书,陛下旨意,你私调驻军已经是大罪,但——”她故意拉长的声音,“在这之前,你以借兵之由,调了一队人到昭邺,这又是一项重罪!”
“知道了。”清平敷衍地道,“多谢徐大人告知本官,若无其他事情,你可以退下了。此间公务繁多,本官暂理一州,实在是不比徐大人这般清闲。”
徐呈晔这次没有动气,反而坐在一旁道:“大人虽说是暂代州牧之职,但朝堂又派了钦差来。大人之前的举动已是不妥,中间无谕令,竟私离辰州府衙去了闽州,只怕是回朝时功不抵过。”
清平察觉到她话中有话,便道:“徐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徐呈晔道:“到底大人不过是暂代州牧之职,却无州牧之权,这般劳心劳力,吃力不讨好,何苦呢?那些个人只消动动嘴皮子,大人的功劳却全归她了,属下也为大人感到不值啊!”
清平适时露出迟疑的神情,似乎真的被说动了一般,长叹一声,一个劲摇头。
徐呈晔见她有动摇,忙道:“不过大人不必担忧,只要大人与我们一起上奏朝廷,参她一本,由我与另外二位侍中一起,一定能为大人挽回功劳的,不知大人觉得如何?”
清平沉吟片刻后道:“我有三个问题要请教徐大人。”
徐呈晔忙坐正道:“大人请说。”
清平道:“派去藩王封地巡视的官员被扣押,大人有调动兵马之职权,为何不请调驻军去相救?”
徐呈晔有些尴尬地道:“朝廷没有回复,我也不敢轻举妄动。”
“哦,这样。”清平轻飘飘地道,“那后来朝廷也没下文书,驻军到了长吴要救人,大人怎么又说驻军归兵部管,要收管呢?”
徐呈晔含糊道:“事从权急,不得不为。”
说白了就是见着立功的机会,赶紧上去抢功劳。清平对这人十分不屑,慢悠悠道:“大人来府衙与我说这番话,到底是真的为我着想,还是看人节节高升备感眼热,要将人家拉下来呢?”
徐呈晔冷不防被她戳破心思,恼羞成怒道:“怎么可能,胡说八道——”
清平霍然起身,斜睨她道:“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徐大人,你因私废公,致数十人于险地,我还未参你一本,你竟在这里大放厥词,挑弄是非,是何等居心!”
她敛了笑意,道:“律法有言,下官犯上,杖二十。徐大人,你屡次不敬上官,多有冒犯之举,念在你是初犯,就不施杖刑了,我会另呈上疏都察院,是非功过,自有定论。”
徐呈晔气极道:“好!我便等着大人了,且看看是你的上疏快,还是我的奏折快!”
清平毫无畏惧地道:“随你。不过徐大人,你可要记牢了,只要我在辰州暂代州牧之职一日,便轮不到你做主。”
徐呈晔气得甩袖便走,想是恼羞成怒,后来的几日,若有公文要件,她只派人来送,不再亲自到府衙面呈。对此清平也不与她计较,若是遇着要事,便差人去书信与胡濯相商。胡濯在黔南将世家田亩收回,自是忙的不可开交,即便如此,她也听闻了徐呈晔之事,这四位钦差间的不合已经渐渐显露,她在信中向清平坦言,直道是自己拖累了她,自会揽下罪责,向朝廷上疏请罪。
只是她还未来得及这么去做,清平便先接到朝廷的公文,命州正姚滨暂理事务,责令她即刻回返。这文书上寥寥数言便将她前程定下。姚滨闻得此事前来见她,清平对她笑道:“姚大人,我没骗你罢,待到来年,你必会坐上州牧的位置。”
第5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