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25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作者:肉书屋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25部分阅读

    晓得幼子被老妻宠溺的不成材,倒是庆幸能娶个能干的媳妇。

    因有董氏对比,孙文成心中对长媳曹氏多少也有些怨言。

    要是长媳也能管住丈夫,孙珏也不会越来越下作,最后成了废人。

    可曹家如日中升,就是长孙孙礼在翰林院也要受舅舅曹项照拂,孙文成对长媳一如既往地温煦。

    原本被老妻央求,他正犹豫着是不是年底使人接孙珏回城过年,可今儿听两个孙子的话后,他又熄了这个心思。

    孙珏回来过年,欢喜的会是安氏,委屈的就是曹氏母子。

    虽说是夫妻父子,可早已同仇人无异。

    孙文成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想想李煦那样曾经不将曹家放在眼里的性子,如今为了儿孙,都能不顾老朽之身,拉下脸来同曹家亲近,自己还固执什么?

    孙家的将来,靠的不是孙珏、孙班,而是孙礼兄弟,就这样吧……

    曹府这边,李氏因心情好,多吃了几杯,客人走后,已经带了些许醉意。

    除了天佑的亲事定下外,前几日焦文与江蕙也换了庚帖。

    焦文在曹家住了大半年,是李氏早就相中的,举江蕙又是她的干外孙女儿。

    这亲事成了,不仅江蕙有个将来妥当,连韩江氏也终有依靠。

    加上曹颙又说了定下请广禄与塞什图为大媒之事,李氏便拉着儿子,开始念叨起来。

    “当初他刚落地,才那么丁点儿大,后来你父亲将他带到江宁,疼得跟眼珠子似的。就是我多念叨一句,也是不依……”

    “如今最最宝贝的大孙子要成家立业,你父亲泉下有知也定是高兴的不行……”

    “文锦这孩子刚强,却是苦命,六亲无靠。焦文那孩子,虽性子也有些闷,可行事有礼法,是个心正的,会好好孝顺她……”

    “六格格肖母。长得好相貌,我大孙儿有福……”

    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李氏才声音渐低,已经困醉的有些睁开不眼。

    曹颙与初瑜侍候李氏安置,才回了梧桐苑。

    “难得老太太说这么多话去,自打天宝年初挪出去,老太太的日子就冷清……”初瑜感慨地说道:“我又有家务事儿缠身,要不然也能多陪陪老太太。等媳妇进门就好了,我将家务交出去,也能多陪着老太太……”

    曹颙也很块疚,道:“若非日子冷清无趣,老太太也不会老想起当年。我这当儿子的也粗心,在清苑时还陪着老太太出去溜达过两次,回京后又顾不得。”

    虽有心弥补,可户部马上就是最忙的时候,他哪里能抽身出来。

    曹颙稍加思量,道:“等过些日子往简王府下了定,你就陪老太太去温泉庄子散散心,带着上几个小的;若是四弟妹愿意,也请他们同去。到时也该下雪,正是泡温泉的好时候。”

    初瑜闻言,颇为意动:“那老爷呢?”

    “等我休沐时过去,委实远了些,要不然还真想多住几日。”曹颙道。

    昌平庄子不比海淀园子,住海淀园子的话,还能每日往返城里坐衙;昌平庄子离城将近百里,做马车也要两个时辰,实不宜每日往返奔波。

    初瑜点点头,道:“天慧前些日子还念叨那边的兔苑,这下能过去真好……”

    夫妻两个又说起天佑下定之事,早在媒人没定时,李氏与初瑜便请人挑了日子。十一月大吉的日子有四天,初六,十六,二十二,二十八。

    初六太仓促,二十二与二十八又稍晚了些,夫妻两个便敲定十六日这天……

    可怜天下父母心,发现老娘的头发差不多都白了,心里发酸,明天陪老娘下楼遛弯。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隆恩

    十一月初一,朝会之期。

    与会的就是京里正三品以上堂官,几位大学士,掌部王爷,以及进京朝贺即将返程的几位督抚大员。

    与太和殿的阴冷不同,养心殿里的温度偏高。

    曹颙站在队列中,额头直要冒汗。

    曹颙开始不觉什么,而后觉得不对,抬头偷偷地看了雍正一眼。

    雍正脸色如常,并无掩饰与病态。

    曹颙狐疑不定,思量其中缘故。

    反常即妖,入冬以来,他在养心殿参加小朝也有数次,如此异常的温度还是头一遭。

    因做过内务府总管,他对于宫里的事务相对比较熟悉。宫里每座宫殿下都有地龙,另外就是各种炭盆。

    上到皇帝,下到太监、宫女,每人每日用炭等级数量都有定制。

    而雍正又是出了名的畏暑。

    畏暑之人,通常都不怕冷,这养心殿的高热,却不会是无缘无故。

    曹颙心下一沉,望向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站在众人之前,曹颙只能看到背影,实看不出什么。

    这会儿功夫,雍正已经开口说起西北用兵之事。

    却不是准格尔部,而是阿尔布巴作乱,现下与朝廷驻军僵持。

    与准格尔部不同,在大清版图上,上至帝王,下至地方驻军,谁都承担不了“ 失土之责”。

    准格尔部是骑兵扰边,反而没有那么急迫。

    雍正下令其来年大臣前往,应带领兵丁,目今预备,俟青草发萌时前去。

    虽说对再次叛乱之事很意外,可曹颙没想雍正这就决定发兵。

    在康熙朝时,朝廷可是先遣钦差问责,又安排活佛过去教化一番,最后对方实在不给朝廷面子,朝廷才正式发兵。

    前前后后,正经需要一些功夫。

    因要进藏,初定几处人马,都是靠近藏区的地方绿营,西安绿营、四川绿营、云南绿营三处抽调兵丁。

    现下点的兵马人数,陕西八千、四川四千、云南三千,总计一万五之数。

    满兵只抽调成都府八旗驻军四百人。

    并非雍正爱惜八旗子弟,舍不得满蒙八旗进藏,实在是成都府驻防八旗满员也只有两千六百人,西北另一处有驻防八旗的地方是陕西宁夏府,满额也只有一千六百人。

    因此,真等应对准格尔时,定要出去驻京八旗。

    绿营多是步兵,步兵对骑兵,那才是玩笑。

    就算雍正为了省钱粮,不愿派驻京八旗长途奔往西北,想要各地驻防八旗抽调,八旗上下怕也不依。

    不上战场就没有军功。

    旗人骑射传,谁不指望赚个爵位传承子孙。

    雍正定下大方向,京城那边要派大臣带领大军进藏,这人选便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讨。六部这边,除了兵部筹备相应军需外,就是户部要拨银三十万两,做出兵将士的安置费用。

    如今户部银库存银充足,张廷玉与曹颙这两个户部尚书底所也足。

    说完兵事,雍正的情绪有些低沉,正赶上吏部尚书上前回了大校之事,立时挨了一顿呵斥。

    吏部尚书田从典,是从户部调过去的,早年曾做过曹颙的上司。

    如今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发辫稀少,躬身跪在御前,看着也甚可怜。

    曹颙望望田从典,又看看兵部的两位尚书,怨不得十六阿哥说年底六部要有变动。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书权势最重,要是不和帝王心思,那也干不了多久。

    吏部说完,刑部又提了几个案子,都是存疑递到御前的。

    直到巳正二刻(上午十点),雍正才宣布散朝。

    在退到养心殿门口的时候,曹颙忍不住再次往十三阿哥望去。

    雍正并没有开口留人,可十三阿哥站在原地未动,并没有随众人退下。

    曹颙不知,在众大臣退出养心殿后,养心殿里雍正却对十三阿哥黑了脸。

    十三阿哥因站在百官之前,所以没有人发现他的异状。此刻的他,脸色煞白,额头上都是冷汗。

    雍正“腾”地从龙椅上起身,冲旁边侍立的太监陈福呵道:“还杵着?快将怡亲王扶到暖阁!”

    陈福忙上前,十三阿哥半倚着陈福,脚下挪的艰难。

    雍正死死地皱眉,冷哼一声,上前几步,搀住十三阿哥。

    另一边。

    “皇上……”十三阿哥神色有些惴惴。

    雍正依是绷着脸,直到将十三阿哥扶到暖阁,将他按在炕上坐了,才开口道: “你是朕的手足兄弟,又是总理王大臣,既是身体不康泰,这样生挨着又是为何?你折腾自己的身体,也在往朕的心上插刀子,御前设 亲王座椅,又不是本朝开创先例,你有什么受不得的?”

    十三阿哥无奈道:“虽有先例,可世祖皇帝时,有座椅的是叔王;圣祖皇帝时,是兄王,都是皇家长辈。臣是卑幼,岂可受此隆恩?”

    雍正冷哼一声,道:“朕不管……”说着,对陈福道:“传内阁中书拟旨,即日起赐怡亲王坐着听朝。”

    “喳!”陈福躬身应了,退出去唤人去。

    十三阿哥还要开口,被雍正瞪了一眼止住……

    曹颙回到户部,心里有些烦闷。

    虽说论起往来相熟,他同十六阿哥要亲近的多,可认识将近二十年,要说同十三阿哥没有情分那也口不对心。

    早年出于找个靠山的想法,未雨绸缪,他为十三阿哥弄了不少治风湿的偏方,那时候瞧着十三阿哥也渐好。

    从怡亲王府雍正三年、雍正四年出生的两位小阿哥相继夭折,可见一斑。

    这两位小阿哥的夭折对十三阿哥打击甚大,归根结底的是这两位小阿哥落地就孱弱,用最好的补药调理,也没有调理过来。

    曹颙曾听十六阿哥念叨一句,说因两位小阿哥夭折的缘故,十三阿哥开始独居,同向来恩爱的十三福晋分居,就是不愿再使妻妾再经丧子之痛。

    这话曹颙只是半信半疑,毕竟这个时候也有避孕方子,如此说法过于牵强。

    可别说是十三阿哥这样早年伤了根基的身体,就是好人,每天三、四点起床,从早忙到晚,这身体也好不了。

    只是雍正是事必躬亲的帝王,又因见过文武百官同流合污,对官员信任度不高,又防着宗室,差不多将所有政务都压在十三阿哥头上。

    不能改变十三阿哥劳烦的局面,就要眼睁睁地看着十三阿哥生命走向衰亡?

    曹颙使劲拍了拍脑门,往椅子里靠了靠,只觉得无力。

    连平素看惯的公文,此刻也觉得碍眼。

    不过位置越高,责任越重,曹颙也不能随心所欲。他遏制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功夫,终于将公务都处理完毕。

    他放下毛笔,揉了揉手腕,这时就见蒋坚进来:“大人,李督台来了,正往这边过来。”

    曹颙虽觉得诧异,可依旧立即出身,主动迎了出去。

    才出门,便见李卫大步走来。

    两人虽在早朝时见过,可因人多站的位置有不同,没有机会凑到一起;等到散朝,曹颙回户部,李卫等着陛辞,两人就没说上话。

    看李卫穿着官服,戴着宝石顶戴,再算算时间,显然是从宫里陛辞出来。

    曹颙忙使人上茶,李卫显然是渴了,也不同曹颙客气,先大口吃了两盏茶,才开口说话:“听说田文镜大闹户部,我虽不像他那么各色,可既到了京城,总要遵循惯例,住户部走一遭。”

    曹颙往西面指了指,道:“张中堂不在?”

    李卫行事是爽利豁达,绝对不是没眼色。

    不管为何到户部走一遭,户部衙署毕竟张廷玉是老大,曹颙补的满缺,可张廷玉还是大学士,于是排位就颠倒过来。

    户部衙署正堂,左右两侧,便是两位尚书的办公之所,曹颙因补满缺居东,张廷玉居西,所以他指了指西边。

    李卫笑道:“张中堂还在宫里等着侯见,捧了一尺来高的公文,估摸一时半会儿出不来。”

    曹颙闻言,不由失笑,李卫果然是来溜达的,才会选了张廷玉不在的时候。

    要不然是话,督抚到衙,多是由张廷玉与曹颙出面,谈得也是地方赋税民生相关的政务。

    当然,像田文镜上回过来,直接找上河南司理论,也是份内之举。若是了直接往户部大堂来,张廷玉与曹颙总要给他个说法。

    对李卫来说,户部并不陌生。

    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六十一年,他一直在户部任郎中。

    说起来,户部还有不少相熟的司官,是他昔日同僚。

    只因他当年行事“不守章法”,连王爷也敢得罪,众人怕受他牵连,都离他远远的;现下他风光了,那些人想要舔着脸贴上来,李卫也不屑一顾。

    “我就是要回来招摇招摇!”李卫挑了挑眉,带了几分得意道:“当年他们口口声声说我的仕途长不了,议论起我来都不背着人,现下我做了一省父母,他们却还是在郎中位上熬着。滋味儿如此,只有他们晓得!”

    话虽如此,曹颙却晓得,李卫还不至于专程为“衣锦还乡”走一遭。

    不管早年同僚之间是非如何,如今一方是封疆大吏,一方依旧是不入流的司官,以后多半也不会再有交集。

    果不其然,说笑几句后,李卫的神色转为郑重,站起身来,对着曹颙拜了下去:“曹大人,我李卫这些年来受大人照拂甚多,一直没机会回报,本不当厚颜再开口,可京城之中,我实没有能托付之人……”

    作者的话:汗,六个小时这效率,几次想要发帖子延期,后来想想,这个月的延期好像预支完了,不愿再失言,坚持码完,嘎嘎。评选活动结束,感谢诸位,感激不尽。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重托

    李卫这般大礼相拜,曹颙哪里好受?

    他连忙起身,闪身避过,道:“又玠有话直说便是,不至如此。”

    能让李卫这样的爽快人都啃啃哧哧的,显然不是易与之事。

    果然等李卫开了口,曹颙就觉得头痛。

    进京这大半月,李卫已经明白曹颙那天专门嘱咐他一句“送长子上京”的缘由。

    实在是李卫在官场上根基太浅,虽有个做过京官的族叔,因品级不高,还接触不到这个层面。

    除了曹颙,也没有人想起对李卫说这个。

    曹颙则是想起自己,才提醒李卫这一句。

    李卫炙手可热的同时,也成了不少人的靶子。

    他在江南推行各种新政,虽是执行圣意,可却触犯地方士绅的利益。

    皇权之下,没人敢怨恨帝王,剩下的就是迁怒李卫。

    每科进士,半数出自江南,地方上有点名望的人家谁家没有亲戚子弟在朝?

    即便李卫是雍正亲自点拨,可众口铄金。

    遣子进京,不仅是向皇帝表忠心,还给皇帝施恩李卫的机会;另外,就是使得李卫在京里有了正式代言人,使得那些想要攀附的人能找到机会攀附。

    如此,李卫就不再是官场上的浮萍。

    李卫拜托曹颙的,就是他的长子李星垣。

    他已经决定,等过了年,立时遣子进京。

    若是抽空照拂一二还罢,以曹颙的身份,不过是一句话之事,可要管教旁人的儿子,还一管数年,这绝对是费力不讨好之事。

    李卫虽比曹颙年长好几岁,可他长子年纪与天佑相仿,据李卫所说,在课业上有些吃力,还没有参加童试。

    李卫早年在京中时,发妻儿女并没有进京,而是留在徐州老家。

    等到李卫到了江南,李家老太太坚持,才让李卫带家眷上任。

    因此,曹颙并没有见过李星垣。

    以父辈相交友人的身份,管束一个成丁少年,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可以曹颙与李卫的身份,要是直接收李星垣做学生,未免引人侧目。

    即便两人无愧,也不免引起外头的留言揣测。

    曹颙思量了一会儿,道:“若是又玠是想让侄儿走科举仕途,就让侄儿拜在我家老四门下。”

    李卫闻言,脸上立时露出欢喜。

    在曹家几兄弟中,曹项官职并不显,只是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可他是探花郎出身,又在地方做过学政,相交往来的都是士林翘楚。

    “如此,真是要谢谢大人了。不过……”说着,李卫有些迟疑:“是不是我今儿亲自去造访四老爷,拜托此事?”

    曹颙摆摆手,道:“还是算了,又玠身在高位,行动之间多少人盯着,动静太大。

    还是等侄儿进京,让他拿了你的手书,直接往我家老四那里滴帖子。”

    既是曹颙如此安排,李卫没有什么觉得不妥当的。

    他出京的日子,就定在明天。

    今天过来除了将即将到京的长子托付给曹颙外,还提前同曹颙作别。

    至于出城送别什么的,到了他们的关系,反而不适合那些虚套。

    因明日就离京,李卫今日需要料理的事情还多,便没有在户部久坐,又吃了半盏茶便告辞离去。

    被李卫这一打岔,曹颙原本烦躁的心情也平静下来。

    生老病死,都不是人力多能掌控,不仅仅是十三阿哥,随着岁月流逝,他认识的亲友年岁见高,都要面对衰老与死亡。

    等到落衙回家,曹颙便打发人去东府请曹项过来,说了给他介绍一个学生之事。

    听说堂兄给自己介绍了个学生,曹项颇为意动:“大哥,这李星垣功课如何,可曾举业?”

    他在翰林院数年,又在地方做过学政,见惯了文采卓绝的少年,颇有爱才之心。

    难过的是,才子多是有了师门;而想要拜在曹项门下的,多是想要借曹家的势,并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人才,曹项也不稀罕。

    曹颙正吃着茶,闻言差点呛住。

    他放下茶盏,讪笑道:“怕是四弟要失望,据我所知,李星垣童试也没有下场。”

    “啊?”这些轮到曹项诧异:“这李星垣到底是何人?莫非是伯娘娘家那边的亲戚?”

    “若是如此,我就不用拐外抹角地安排在四弟名下。是李卫的长子,年后要进京,托付给我照看。我不好出面,便请四弟代为收徒,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好管教。”曹颙道。

    曹项听了,不由瞠目结舌:“李卫已是不惑之年,他的长子多大,还没有应童子试?”

    “与天佑同年,因早年在乡下,开蒙较晚,耽搁了两年。不过据李卫所讲,在功课上有些吃力。”曹颙实话实说道。

    曹项皱眉道:“可身为督员之子,也不能一直白身。大哥可有什么好建议吗?”

    虽说还没有见到李星垣,可既是堂兄安排,又知李家与自家渊源,曹项心里已经将李星垣当成自己弟子,真心实意为其打算起来。

    曹颙想了想,道:“科举之路,半数靠自己才学,半数靠运数。运数虽重要,才学却是基础。李星垣若是课业实在不出彩,文举之路难行,可以试试武举。”

    曹项闻言,松了口气。

    武举考三场,前两场弓马技勇,第三场考策论。

    策题出自《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论题只从《论语》、《孟子》中点,比文举要好过的多。

    只要不是愚笨不堪,用心调教个三、两年,总能做出两篇中规中矩的策论来。

    可自己一个文进士,门下首徒,却要走武举之路,曹项的神情有些怪异。

    曹颙见状,颇为愧疚道:“是我的不是,实在不好退却那边,却给四弟揽了麻烦。”

    曹项忙摇头道:“不麻烦,李卫不仅同大哥有旧,在南边也多照拂二哥,我能尽些力,只有欢喜的。只是大哥晓得我,《论语》、《孟子》两本书还解得,《孙子》三部却有些生疏。文人见识,同武人并不相同,我怕解得颇偏,反而耽搁了李星垣。”

    曹颙之前却没有想到这一点,只寻思曹项的学问是好的,却忘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永庆是武进士出身,骑射功夫,兵书策论,可请其教授。”曹颙眼睛一亮,说道。

    曹项忙点头道:“如此甚好,既是李卫将子弟托付过来,总要他成才方好。”

    说完这个,曹颙想起托曹项明年春送李氏南下之事。

    曹项已经在翰林院做了报备,明年二月起请三个月事假。

    “倒是忘了这一茬,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你们师生两个正好错开。”曹颙道。

    曹项犹豫了一下,说道:“若是李卫不急,可以让李星垣晚几个月,随同我们一道进京,如此收下弟子,更顺理成章了一些。”

    曹颙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便也觉得这样安排最好。

    他唤了张义过来,如此吩咐两句,使他去李宅传话……

    随着朝贺督抚大员的相继离京,万寿节的喜庆气息也渐消散。

    京城王公大臣的目光,被引到怡亲王府。

    皇上特赐御书匾额给怡亲王府,上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

    “忠、诚、勤、廉”无一不是为人臣者之美誉,如今集于怡亲王一身。

    虽说眼红的人不少,可也没有人能说两句反话,怡亲王这四字确实当之无愧。

    皇上早就有加恩怡亲王府之心,怡亲王庶长子封了贝勒,嫡长子也已经成丁。

    按照宗室规矩,亲王嫡长子多是年满二十才请封世子,可皇上在今年怡亲王接连丧子之后,就有意提前册弘撴为世子,也算为王府冲喜。

    弘撴却以身体病弱,不利王府血嗣传承,早就在父母面前让出世子位。

    雍正知晓后,又有心加封十三阿哥郡王爵位,好由他指一子继承。毕竟他虽折了两个嫡子,还有三个嫡子站下,其中智能有一个继承亲王爵位,其他两人按例只能封国公。

    十三阿哥却坚不肯授,雍正无法,只好在十三阿哥的亲王俸上,再加俸一万两银子。

    加俸至今,不过数月,如今又御赐匾额,可加圣眷之隆。

    没想到御赐匾额还不是至高恩典,随同匾额下来的,还有恩旨一道,朝会设亲王座椅一把,令怡亲王坐听朝政。

    如此旷世隆恩,惊动的不是文武百官,而是宗室王公。

    就连十六阿哥,也忍不住抽了机会寻曹颙,说了两句酸话:“我虽比不得十三哥辛苦,可身兼宗人府内务府两处,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看看我清减了多少?同样是理事亲王,是兄弟,为何就设了一把椅子?”

    并非是眼气十三阿哥,不过人心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曹颙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沉默半响,方道:“十三爷的宿疾怕是复发,坚持不住朝会久站,这多半才是皇上御前设座的缘由。”

    “什么?”十六阿哥惊得失态:“要是那样,太医院的案宗怎么没有报备?”

    曹颙苦笑道:“王府有太医常驻,平素请脉何须在太医院报备?若是十三爷宿疾复发的消息传出去,会如何?十三爷既瞒了人,自有十三爷的用意,可又哪里瞒得过皇上……”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20:27 只看该作者

    463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送礼”

    十六阿哥晓得曹颙向来比自己仔细,没有去问曹颙怎么发现十三阿哥是宿疾复发。

    他心里原本那点不满,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浓浓担忧。

    “既是对外瞒着,那定病症不轻,可这样操劳下去,哪里是养病的样子?”十六阿哥忍不住低声抱怨道:“皇上使人,也使得太狠了些。”

    曹颙睨了十六阿哥一眼,道:“不用十三爷,皇上还能用谁?”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哑然。

    十六阿哥xg子,向来趋吉避凶;早在康熙朝时,便从不沾手六部实务,但凡接差事,也是在内务府、理藩院这些衙门打转转。

    到了雍正朝,他虽居亲王位,可依是不改初衷,即便偶尔兼六部差事,也是捡礼部、工部这样干系少的衙门,等到能推的时候也早早推了。

    除了曹颙这位少时伴读之外,他也鲜少接触其他朝臣大员。

    不过曹颙也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即便十六阿哥有心想要为皇帝分忧,皇帝也未必能像信任十三阿哥那样信任十六阿哥。否则的话,也不会再政务繁重之际,让十七阿哥“养病”。

    “再多恩典,也比不上让十三哥好好歇两年。自打皇上登基以来,十三哥还没有正经歇过。去年、今年又接连丧女、丧子之痛,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他又是至情至xg之人……”十六阿哥无奈地说道。

    可是他也晓得,这些都是空话。

    如今地方上推行新政,西北用兵,多少事情堆着。

    两人相对无言,彼此都晓得,只要皇上不放十三阿哥歇,或是十三阿哥自己不想歇,他们再着急也没用。

    旁的时候,不好随意造访怡亲王府,如今怡亲王府有了喜事,贺客盈门,曹颙过去也就不显得惹眼。

    十三阿哥听说曹颙来了,直接使人带他到书房。

    进了书房,曹颙就觉得热气扑面而来。

    十三阿哥穿着常服,坐在炕上,膝盖上盖着毛皮垫子,笑眯眯地看着曹颙,道:“爷正想找你,你便来了,这莫非就是所谓的心想事成?如今你是轻易不肯登门,爷想要见你一面,还要等到朝会或是户部才便宜。”

    曹颙也跟着笑道:“十三爷贵人事忙,我哪里还随意相扰……”

    十三阿哥笑着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叫曹颙上炕坐,又使人上茶。

    在这个时候,曹颙没有不开眼地带补药上门。

    曹家即便有些藏药,也比不上宫里御药。

    他只是使人从同仁堂求了几个方子,都是新收集上来的民间治疗风湿的偏方。

    “十三爷喜事盈门,臣无以为贺,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曹颙去了外头的裘皮披风,上炕坐了,而后从袖子里掏出那几张方子,递给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还以为是礼单,皱着眉摆摆手,道:“快收起来,这不是让爷成笑话了么?”

    显然是这几日送礼的太多,引得十三阿哥杯弓蛇影。

    曹颙挑挑眉,道:“十三爷总要瞧瞧臣的礼是什么,再决定收不收?谁不晓得十三爷现下是财主,臣可不会拿金玉之物来晃十三爷的眼。”

    十三阿哥将信将疑地结果那几张方子,展开一看,神情僵住。

    他只觉得眼睛酸涩难当,竟不好意思抬头见曹颙。

    他侧过头,用手迅速在脸上抹了一把。

    曹颙察觉出十三阿哥的异状,怕他尴尬,端起茶盏低头吃茶。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十三阿哥哑着嗓子道:“小曹颙,感谢的话爷就不说了,这份情爷记在心上。”

    曹颙抬起头来,正s道:“臣不要王爷记情分,只盼王爷康泰,长命百岁。”

    十三阿哥讪笑两声,道:“行了,行了,爷晓得了,除了我们福晋,这些年来就数你惦记着爷的身体……不过你是爷的亲外甥,孝敬孝敬爷也是应该的……”说到这里,顿了顿,道:“要不从今儿改口叫舅舅?”

    曹颙闻言,不由翻了个白眼。

    打死也不叫,否则的话,一下子亲的、叔伯的、堂、族,一下子会出来无数个舅舅。

    现下曹家根基虽薄,但胜在他是族长,自由自在,才没兴致找一堆外戚长辈。

    许多事,心里明白就行。

    雍正虽将公主故居赐给李氏,可毕竟没有正式封号,曹颙也就没必要蹬鼻子上脸地认亲戚。

    十三阿哥只是故意逗逗曹颙,o了o下巴,笑道:“算了,不叫就不叫。只是往后真要在外头受欺负了,可记得来找爷,爷给你做主。”

    十三阿哥这般“慈爱”,使得曹颙越发无奈。

    若是他依旧是十五、六岁,十三阿哥这般说还没什么,可如今他也是将娶儿媳fu的人,过两年就要做祖父。

    曹颙道:“还是等天佑的儿子受欺负时,再来请十三爷出面撑腰。”

    十三阿哥闻言,“哈哈”大笑,指着曹颙道:“儿媳fu还没进门,你就惦记孙子了?”

    说到这里,十三阿哥想起天佑定亲之事,道:“对了,天佑小定之期定了?雅尔江阿使人来报喜,请爷十六那天去简王府吃席。”

    虽说放小定不比放大定那么隆重,可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小定是正式缔结双方儿女婚约,京城习俗,这一日双方多是要设宴请族中亲友吃席。

    “嗯,就定了十六那天放定。”曹颙道。

    “大媒请了谁?”十三阿哥追问道。

    “请了天佑的两个姑父,裕亲王广禄与镇国公塞什图。”曹颙回道。

    十三阿哥闻言,不由皱眉,道:“小十六丧期不相宜,怎么不来请爷?天佑是你同大格格的长子,定的又是简王府嫡出格格,爷抬举一下又能怎样?你也太过小心了,爷倒是不知道,怎么就惹了你的厌?”

    曹颙叹了一口气,道:“十三爷何苦这般说,臣只是不愿给您添麻烦。若是您日子悠闲,不用说早就厚着脸皮来央求十三爷;不过是见您公务繁忙,委实不愿因这些事再累及您费心。”

    十三阿哥望了曹颙半响,低声道:“如今多少人想要借着爷的势,又有多少人等着爷犯错,难为你这般体谅,要是爷再说什么,反而是爷不知好歹。”

    曹颙岔开话道:“十三爷方才说想找臣,莫非有什么吩咐?”

    提起这个,十三阿哥将惆怅放在一边,道:“爷是想问问你,可有傅鼐的消息?爷寻昌龄过来问了两次,都说他老子在黑龙江尚好。”

    “哪里能算好?到底是发遣,黑龙江又是苦寒之地。傅大人也不年轻了,闲下来的日子也不好过。许是后怕了,听说现下鲜少与人交际,连京里的亲戚通音讯的也少,他向来是爱热闹的,真是难为他。”曹颙想了想,回道。

    他晓得这些,倒不是比十三阿哥消息灵通,不过是因平亲王夫fu如今住在盛京,对关外消息知晓的详细些。

    虽说曹家老姑奶奶早逝,可傅鼐已经同曹家恢复往来,平亲王夫fu也就留意些。

    十三阿哥点点头,道:“你说的正是,他向来xg子活络,本不是能耐住寂寞的。说起来,他才是地道的潜邸老人,从皇上当年分府,他就在皇上身边任si卫,几十年的情分。若非如此,皇上也不会恼他。在皇上看来,他才是自己人,可不顺着皇上的心意,反而执意为隆科多说好话,是胳膊肘往外拐。如今事情过去了两年,罚也罚了,皇上的气儿也当消得差不多。正好借着战事,需要使大臣往西北督运粮草,是个戴罪立功的好机会。你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当年,受隆科多之累,傅鼐先是从兵部si郎调盛京户部si郎,随后又被牵连到早年的弹劾案中,有贪墨之行,就被夺了官。

    被押解回京,刑部最后定了死罪。

    皇上恩典,免死,发遣黑龙江。

    yu加之罪何患无辞,想想傅鼐当初不过是si卫,又哪里能为地方大员在京游说免罪?

    不过是人情交际,代人传了几句话而已。

    只是到了发作之时,这人情往来就成了“贪墨”、“索贿”。

    听十三阿哥这般说,曹颙由衷地为傅鼐高兴:“十三爷的安排甚好。傅大人虽前两年有些固执,也只是xg情所至,并非没有忠君爱国之心。他做过副都统,又任过兵部si郎,对兵事正相熟。”

    十三阿哥笑道:“你若觉得不错,那爷就在御前为其说情。”

    曹颙反应过来不对劲,疑huo道:“傅大人若能回京,自是十三爷提挈,皇上恩典,与臣有何相干?”

    十三阿哥横了他一眼,道:“别跟爷揣着明白装糊涂!小十六同你素来走得近,爷就不信他没佟你提过。”

    曹颙本来还真没想到,听十三阿哥这么一说,才想起来,试探着问道:“十三爷说的,可是兵部堂官有变动之事?”

    十三阿哥点点头,道:“正是这个。原本已经定下你,可又赶上吏部田从典告老,不知会不会有变动。若是没有变动,你就是兵部掌部堂官,用不用傅鼐为si郎,自然也要问问你的意见……”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至亲至疏

    吏部乃六部之首,十三阿哥所谓的变动,自然不可能是曹颙左迁吏部。毕竟他的年岁资历都在这里摆着,若为吏部尚书则太儿戏些。

    这变动,自是指的是张廷玉。

    张廷玉已经是大学士,六部尚书中,只有他最有资格接管吏部。

    是兼吏部尚书,还是调吏部尚书,两者之间不同,就是十三阿哥所谓的变动。

    要是张廷玉兼吏部尚书,曹颙留不留在户部无所谓;要是调吏部的话,户部也要留个人看守。

    曹颙行事细心谨慎,正是留守户部的好人选。

    虽说干系到自己的仕途,可曹颙并没有患得患失之心。

    以他这个年岁,即便不去钻营,熬上几任尚书也能再升一步。

    到了那时,天佑与恒生也渐大,他退下来荣养也不无可能,没必要显得面面俱到 ,那样的话要是小乾隆不放人,岂不是冤枉。

    十三阿哥最欣赏的,就是曹颙的荣辱不惊。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就有管事来报,有人过来给十三阿哥请安。

    曹颙起身告辞,谢绝了十三阿哥留饭的好意,出了怡亲王府。

    不知何时,天色渐阴,等曹颙回到家时,已经洋洋洒洒地下起小雪来。

    直到夜半,雪还没有停,雪势渐长。

    次日,雪虽停了,天色依旧没有转晴。

    连着三、四天的阴天,夹杂两场小雪,使得京城的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

    瑞雪兆丰年,曹颙这户部总督,是盼着下雪的。

    直隶京畿实是太缺雨水,今冬多下几场雪,明年春天旱灾的可能性就降低几分。

    唐执玉署直隶巡抚,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说起来,根源还是在曹颙身上。

    曹颙到直隶只有两年,可又是修路,又是清淤增田,又是推行冬小麦,别管成绩如何,弄出的动静正经不少。

    唐执玉向来稳健踏实,只兢兢业业地继续前任之路。

    如此一来,即便有成绩,也只是给曹颙添彩,唐执玉则显得有些平庸。

    雍正看来颇为失望,虽在去年给唐执玉去了那个“署”字,使其正式巡抚的直隶,可却没有像对李卫、田文镜、鄂尔泰那样加封总督。

    今年五旬万寿,各地督抚都早早地递了折子请求入京朝贺,唐执玉也不例外。

    可是等恩典进京朝贺的督抚名单下来,却没有离京最近的唐执玉。

    多年同僚,曹颙对唐执玉的人品向来敬佩,不愿其仕途受挫,自是盼着他能更好的经营直隶。

    而每年春夏的旱情,对直隶巡抚衙门来说,就是一首坎。

    不仅仅是地方衙门求雨,闹到最后,要是还旱情严重,就要天子祈雨。

    今年则漫天花雨地出了无数“祥瑞”,人人都要颂圣天子临朝,要是转年老天就不开眼,使得京畿大旱,那可就是大笑话。

    初瑜是内宅妇人,自不会因阴天下雪就想到社稷民生上。

    她担心的,是十二日那天,天色会不会转晴。

    是两家联姻的喜庆之日,要是天色也这么阴沉,难免扫兴。

    同初瑜这般担心的,还有简亲王府邸继福晋完颜永佳。

    这一日,已经是十一月初十,天色还没有放晴。

    完颜永佳早早就醒过来,简单梳洗了,却是坐在窗前,望着窗外发呆。

    她心里想的,与初瑜担忧的一般。

    虽说比起出阁,放小定似乎并没有那么隆重,可世人多愚昧,在两姓结亲时,不管发生什么,多会归罪到女子头上。

    当年她出阁那天,天色就不好,过门后夫妻两个“相敬如冰”多年,早就有人在背后嘀嘀咕咕。

    她只是懒得去争论计较。

    可女儿是她的身上肉、骨中血,她实不愿女儿受一点点委屈。

    这时,就听有人道:“还在想后日定礼之事?”

    “爷……”永佳见状,要站起身来,却被雅尔江阿按住肩膀。

    “瞧瞧你,好几晚没歇好,眼底都发青了。”雅尔江阿带着几分嗔怪道:“知道你舍不得真儿,可这从小害到大婚还有一年多的功夫,你这样担心下去,身子还要不要了……”

    听着丈夫嗔怪中带了亲昵,永佳还真的有些有适应。

    许是到了知天命之年,雅尔江阿的玩心也淡下来。

    人人都以为他得了名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425部分阅读

    欲望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