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99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作者:肉书屋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99部分阅读

    谈兵。

    张廷玉却是出身相府,父亲又是康熙朝名相,再经过御前二十年行走.见识自然不是曹颙能比的。

    曹颙对张廷玉这名留青史的“三朝元老”,很是尊敬。

    他本是也是谨慎的性子,尚书又不比侍郎,需要关注的又多了,难免有看顾不到的地方,有个张廷玉这样勤勉地人在上头顶着,曹颙还巴不得。

    毕竟,这户部最是水深,即便是不伸手,也容易惹一身腥。

    曹颙淡定地做个中转站,将下边的公文,阅过再上交张廷玉。然后他就秉性张廷玉那句名言,“千言万言,不如一默”,事事听张廷玉示下。

    效果很好,干活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每日里能闲下不少功夫来,自己松快许多,另外这沉默寡言的态度,也显得有些高深莫测,凭添了不少官威。

    从这琐碎的公文中解放出来,曹颙使空下思路,想富国之道。

    雍正是个务实的皇帝,要是曹颙想要日子顺心,也要有点成绩出来,才能有混日子的底气。

    如今,雍正朝三大改革,“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已经有了,只剩下“官绅一体纳粮”,虽说这些年也有些风声出来却一直没有推行。

    这可是挑战整个士绅阶层的行为,曹颙不愿捅这个马蜂窝。

    思路再三,曹颙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开发煤铁矿的利弊。二是对外贸易的富国作用。

    他发挥上辈子在学校写论文的奔头,并始查阅各种资料,整理各种数据,这两个论题都不是无的放矢,前者 是为了预备即将到来的西部战事。

    虽说不知道雍正几年西北战端又起,可军机处成立的缘故就是为了西北战事,曹颙是记得的。

    后者则是因西南的万亩鸦片,还有皇上对粤海关一直的关注。

    回到京城后,宋厚卸了幕僚身份,回家含饴弄孙去了:蒋坚则同过去一样,补了个文书的身份,跟着在曹颙身边,协助公务。

    对于曹颙将视线从户部这一亩三分地移开,“不务正业”,蒋坚很是兴奋。

    男人骨子里都有冒险精神,乐于挑战未知。

    曹颙怡然白得,十三阿哥却是有些挨不住。

    他是看好曹颙的,现下见曹颙为避张廷玉锋芒,“沉寂”下来觉得唏嘘。

    这一日,曹颙休沫,十三阿哥便使人请曹颙过府。

    曹颙稍加思量,将自己那个关于海贸的折子带了,煤铁那个则放在家中。

    毕竟现下西北还没有大动静,直接提军备之事有些太过敏感。

    到了怡亲王府,曹颙直接被引进花厅。

    虽说外头冬日初寒屋子里却温暖如春,门口摆了两盘碧绿草木,看着生机盎然。

    十三阿哥盘腿坐在塌上,面前摆着棋盘。

    曹颙见状,上前两步见礼。十三阿哥摆摆手叫起,指了指对面的座位,道:“来,来,同爷手谈一局。”

    早年还好,近些年这样费脑子的娱乐,曹颙是越来越不爱了。

    可十三阿哥相邀,曹颙也只能道:“如此,臣就献丑了。”

    他在十三阿哥对面坐了,十三阿哥执白,曹颙执黑。

    本走极优雅之事,奈何十三阿哥是郎阔的性子,落子干脆利索:曹颙又是个爱偷懒的,多数的时候,不过随波逐流。

    不多时,棋盘上便落了不少子儿。

    颙虽不甚用心,奈何曹寅与庄席两个都是爱手谈的,他为了陪这两位长辈,摆过不少棋谱,有几分棋力。

    等到收宫时,以五子惜败,倒也不算输得太丢人。

    十三阿哥撂下棋子,看了曹颙一眼,道:“乎若心中有丘壑,却无争胜之心,是何缘故?”

    曹颙“呵呵”两声,道:“是臣棋力不及的缘故。”

    十三阿哥摇了摇头,皱眉道:“当爷是傻的,你若是像外头的人那样奉承着爷落子,爷早就没耐心再下了。在爷面前,你不必守拙,同爷说说心里话。从重权在握的天下首牧,到现下的摆设堂官,就真的一点怨言都没有?”

    听了十三阿哥的话,曹颙心中已是千思百转。

    要是在三百年后,年纪轻轻就熬到省部级,那定要“鞠躬尽瘁”、“废寝忘食”,一门心思往上爬。哪个男人,不爱权?

    现下是三百年前,封建皇权制度的巅峰时候,他呕心沥血,也不过是皇上的奴才,生死荣辱都在皇帝喜怒之间,又有什么奔头?

    现下距离功成身退,就差入阁,这又有年龄履历卡着。就算曹颙现下十二个时辰都操心公务,累个要死要话,没资格还是没资格。

    既不争朝夕,当然慢慢筹划,把不着因旁人两句闲话,就同还能在朝堂蹦跳二、三十年的张廷玉对上。

    想到此处,曹颙起身道:“户部差事繁重,又干系民生,臣战战兢兢,生怕有顾及不足之处。没想到,却是杞人忧天。有张相坐真户部,户部无优。臣心里庆幸不己,何谈怨言之说?”

    他面上一片坦然,十三阿哥多看了他两眼,叹了口气,道:“没想到,这么多年来,你已久能守住本心,不恋权势富贵,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一席话,听得曹颙有些不好意思,忙道:“臣晓得,衙门里有些风言风语,十三爷垂问,也不过是爱护之心。”

    十三阿哥点了点头,颇为欣慰,笑道:“你能晓得这个,爷也不算白操一回心。”说到这里,顿了顿,道:“即便户部有能臣坐镇,你也不能太偷懒,皇上既青睐于你,不可辜负圣思。”

    曹颙垂手听了,道:“虽是无才之人,却不敢生懈怠之心。”说着,从袖里抽出折子,双手奉上十三阿哥:“这些日子.臣苦思丰盈国库之法,有些浅见,还请十三爷指正。”

    十三阿哥闻言,颇为诧异,神色稍敛的接了折子,仔细地看了一遍。

    他神色越来越舒缓,看到最后,已是拍着大腿,道:“好,好个。扬国威、镇四夷,拒癣疥于疆外,降八方以朝圣君,!”

    曹颙心里一嗤,不过是口号罢了,要是直接写去赚洋人的银子,没等皇上说什么,那帮御史大人就要上串下跳,说什么‘与国谈利,有辱国体’之类的话。

    十三阿哥眉眼前的带了欢喜,笑道:“就知道你是有心人,不会辜负皇上的器重。”

    他已经有些坐不住,起身道:“我要进宫,这些日子皇上一直在思量海贸之事,只是不知从哪里入手。你这折子,起的正是时候。”

    曹颙闻言,却是一愣,忙道:“十三爷,臣这条陈只是草拟,还有诸多不足,可否等两日再递上?”

    虽说是草稿,可也有上万言,半尺亲厚。

    之所以不好递到御前,是因为墨迹有新有旧,有些地方,还有后来添补的南宋海贸赋税收入的统计什么的,显得凌乱了些。

    十三阿哥却笑着摇了摇头,若有所指,莲:“如此正好,要是等过了两日,你撰写成工整的,说不定反而的犯了忌讳。”

    曹颙想着十三阿哥方才转中流露的信息,明白过味来,只觉得后背发冷。

    从十三阿哥府出米曹颙抚了抚额,只觉得庆幸无比……

    刚到曹府门口,尚未下马,曹颙便见府里迎出几个熟悉的人影。

    曹颙见了,面上露出笑意,翻身下马。

    “老爷!”面带风霜之色,上前见礼的不是旁人,正是陪恒生去喀尔喀的曹乙与张义两个。

    旁人不知道道路远近,曹颙可是晓得的,恒生生父所在的汗王领地,即便是快马,也要一个多且才能到京。

    “还以为你们转年才能回来,怎么这么快?”曹颙扶起二人,笑着问道。

    虽说恒生走前提及回争取重阳节回来,曹颙却没有当真。

    算算日子,恒生六月下旬才启程离京,即便不在喀尔喀驻留,往返在路上的功夫也需要三个月。

    现下就回来了,在喀尔喀竟没有待满一月。

    以世子这几年显露的爱子之心,当不会慢待恒生才是,莫非是老汗王或许世子福晋……

    曹颙不由皱眉,虽说恒生的身世,在世人眼中看来,多有诟病,可他是护短的人,万没有任由旁人委屈自己孩子的道理。

    他转过身来,对张义道:“喀尔喀那边的情形如何,你与我说说为?”

    “老爷,老汗王薨了,如今王府世子当家,已经派了再官进京,报禀理藩院,还带了上奉御前的折子。世子原是要留二爷过年,二爷只说课业忙,便同汗王府进京的属官一起上路。”张义躬身回道:“在世子面前,二爷没说,私下里却是跟小的们念叨过。二爷是牵挂府里,惦记着大爷他们下场、平姑娘出阁之事。”张义躬身道。

    张义比曹颙年长几岁,正是壮年,曹乙虽已过不惑,可武人出身,身子向来健硕。

    如今二人却清减不少,嘴唇干裂,面色红黑,眼睛洼陷。

    他们二人这样,更不要说还是稚嫩少年的恒生。

    曹颙摇了摇头,道:“他胡闹,你们也不劝着些,哪里就那么急了。”

    张义犹豫了一下,道:“先前也没这么赶,到了归化,听说老爷被罢了直隶总督,二爷担心,这才一路没歇地赶了回来。”

    他虽没有提自己个儿,可连衣服都不换,等在门口迎曹颙回来,心中担心并不比恒生少多少。

    曹颙看出他眼中的关切之色,心里也颇为感动,却是想起张义长子受伤之事,道:“先回家去,中秋时,赏灯时发生了些变故,张澳与长生都伤了。多亏了郑家小二,算没有出大事。”

    张义不以为意,笑着说道:“小的听说了,小子淘气,磕着碰着,不过寻带,哪里是靠得上大事,倒是劳烦老爷费心。”

    口中虽说得轻松,到底牵挂儿子,又说了两句,张义匆匆去了。

    剩下曹乙,“嘿嘿”站在一旁,却不肯走。

    曹颙见状,不由纳罕。曹乙是草莽出身,向来言行无忌,何曾有这般踌躇腼腆的时候?

    “二供奉有话同曹某说?”曹颙着急进内院看恒生,便直言道。

    曹乙收敛笑意,带了几分郑重,道:“曹爷可还记得,我护送二公子从清苑出来前,曾对曹爷提过,回来后想要请曹爷帮个忙?”

    曹颙点点头,是有这么一回事。曹颙当时也说了,只要不违律法.曹颙就尽力而为。

    不为旁的,就为曹乙在曹家供奉十多年,护卫曹家上下安全,曹颙早就想为他做点什么。

    当年曹寅进京后带来的几个供奉,有几位还了人情,就各自归去,留在曹家的,也都娶妻生子,安顿下来只有曹甲、曹乙两个出力最多的,还孑然一身……

    第一千二百零三章庶子、孽子、世子

    曹乙已经郑重拜了下去,曹顒神情一凝,看来是棘手之事,否则他也不会等了半年之久,又是这个态度。【\小說巴士

    “到书房说话”曹顒道。

    能让曹乙这样性情的人觉得棘手,曹顒心里犹疑不定,可还是耐着性子,寻了安静处说话。

    没想到,曹乙的请求,却是请曹顒做大媒。

    “做大媒?”曹顒哭笑不得,虽说曹乙这个老光棍起了娶妻的心思很是稀奇,可也不至于将好事闹得如此神神秘秘。

    曹顒有些好笑地看了曹乙两眼,曹乙比曹顒大一旬,今年四十五。

    不过他体格健硕,留着短须,平素又爱在穿着上的捯饬,比较少兴,说他三十出头也有人信。

    早在十来年前,他决定留在曹府时,曹寅便曾过问过他的亲事。

    曹乙却是自在惯了的,不愿受家事之累,婉拒了曹寅的好意,单身混日子至今。

    曹乙被曹顒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嘿嘿”两声,道:“许是年纪大了,有些不爱往外头跑,想要娶个女人正正经经过日子。”

    他已经不自在,曹顒倒不好再打趣他,点点头,道:“二供奉能这样想是好事,这个媒人酒我喝定了,只是不知是哪家闺秀入了二供奉的眼?”

    曹乙却失了往日的利索,反而带了几分小心看向曹顒。

    曹顒心知有异,却也不催促,只静静地等着曹乙说话。

    曹乙咬了咬牙,直视曹顒道:“是榕院二姨娘”

    惜秋。

    曹顒一怔,这却是真有些意外了。

    曹乙见曹顒不说话,还以为他心里着恼,忙道:“不干二姨娘之事,是我偶见二姨娘,起了慕艾之心,曹爷若是怪罪,只怪我无礼好了。”

    他这般紧张,也不稀奇。

    毕竟,论起来惜秋是曹顒的小师娘,算是长辈,又是寡居身份。曹乙提亲,虽法理上无碍,人情上却显得有些失礼。

    庄先生虽亡故多年,但只看曹顒对妞妞的宠爱与对榕树的看顾,就晓得在他心里庄先生的分量尤重。

    曹顒却没有想那么多,听出曹乙话中对惜秋维护之意甚浓,好奇道:“二供奉同姨娘认识?”

    曹乙在曹府十来年,除了训练护院,就是跟在曹顒身边。

    曹顒去直隶时,恒生留京,虽说身边也有护卫,可曹顒不放心,还是将曹乙留在恒生身边。

    若非机缘巧合,曹乙当没什么机会同女眷相处才是,更不要说寡居身份的惜秋。

    就是曹顒自己,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她们姊妹两面。

    要是曹乙真是在府里起了色心,窥视府中女眷,那不仅是他人品问题,还是曹顒识人不明。

    曹乙讪笑两声,道:“早年见过几遭,当年七娘在时,平姑娘也常在校场玩耍,二姨娘曾给两位小姑娘送吃食。我记得清楚,荷叶饼夹酱肉,那味道比老马家的酱肉滋味还好。当时我就想,庄先生是有福之人,不只有平姑娘这么好的闺女,还有二姨娘这样巧手的小师娘……”

    曹顒想了想,方七娘暂住曹府那几年,庄先生已经故去,惜秋已经是寡居身份。曹乙即便那时生了心思,也不算对庄先生的冒犯。

    他心中的不快减了几分,犹豫一下,道:“既是二供奉思慕二姨娘,为何当年父亲想要给二供奉娶妻时,二供奉没有提及此事?”

    他不是迂腐之人,对于女子改嫁,并无什么反对之意。

    怜秋姊妹年纪与他相仿,不过三十出头,守了这么些年,也叫人不忍。

    “曹爷切莫误会……早年我虽觉得二姨娘做的面食好吃,可也没生什么心思。原以为她要给庄先生守的,我心里只有敬重的。是无意听二少爷提及,平姑娘想要给二姨娘找个好人家,我才有了念头。”曹乙正色道。

    他从未掩饰过自己的好色,这些年在曹府,每年得的银子,也是府里头一等,每个月二十两,都吃了花酒。

    曹顒不由有些担心,曹乙同魏黑、魏白还不同,魏家兄弟虽也是出身江湖,可十几岁就入了曹家,出身来历一清二楚。

    曹乙却是三十多岁才入的曹府,只晓得是曹寅收下的,姓甚名谁都不晓得。

    曹顒之所以倚重,是相信父亲的安排,也是因这些年曹乙在女色上有些不禁,可晓得轻重,府中差事却半点不差,对于府里的丫鬟媳妇也从不斜视。

    这样的人,养做供奉可以,未必是女子良配。

    妞妞养在内宅,即便提议想让姨母再嫁,也并非从男女之情考虑,而是见姨母越来越喜欢孩子,希望她改嫁有自己的骨肉,才说了那一番话。

    “说媒可以,只是……”曹顒稍加思量,道:“二供奉在府中虽不是无名之人,二姨娘许也挺不过二供奉大名,可不知二姨娘心意如何,曹某不好勉强,只能传话。”

    曹顒没有明说,可曹乙哪里不知道,自己在府中的“大名”。

    只是大丈夫行事,也不好做什么追悔莫及状。自己早年只当要孤身终老,还不是被郭跃那牲口给刺激的。

    郭跃就是当年留在曹家的天支护卫中的一人,落户曹家,恢复原姓,娶妻生子,短短数年下来,家里已经添了三个小子。

    早年大家伙都是青楼里的“连襟”,酒桌上的知己,现下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城外也置了田产;一个却是孤家寡人一个,冷冷清清过日子。

    “曹爷只管同二姨娘说,我是真心实意讨内当家,想要好生过日子。过去的事就不必再提,以后家里全由她当家。”在青楼厮混大半辈子,哄女人的话,曹乙张嘴就来,可现下认真了,反而笨拙,翻来覆去就说的这两句。

    曹顒看出他的诚意,点了点头,道:“晓得了,我定如实转达。辛苦这些日子,二供奉先去歇歇,晚上置席为大家接风。”

    曹乙应声下去,曹顒则回了内宅。

    刚走到兰院门口,曹顒便听到屋子里传出一阵一阵的欢笑声。

    刚好妞妞与天慧结伴而来,见了曹顒,彼此见过,二人跟在曹顒身后,一起进了院子。

    她们姑侄两个,也是听了恒生归家的消息,过来探看。

    上房里,李氏坐在炕上,手中拉着恒生,正问他这几个月的行程。

    初瑜坐在椅子上,视线落在恒生身上,移不开眼;天宝则倚在恒生身边,手边是一堆小玩意,木雕的小马,巴掌大的马鞍,还有系了红缨子的小马鞭。

    见曹顒进来,除了李氏,大家都起身,恒生更是单膝跪下:“儿子见过父亲,请父亲大安。”

    他声音里带了激动,看着曹顒时,眼角水光闪现。

    曹顒一把扶起,也带了激动,道:“好,好,回来就好。”

    恒生离开这小半年,他不是没想过要是恒生被留在蒙古怎么办?

    若真是那样,相隔数千里,何时能再见,都说不好。

    现下,见儿子好好地回来,为了担心自己的缘故,从归化城一路快马回京,曹顒岂能不动容?

    恒生虽没有说什么,可眉眼之间,都写着“父亲安好真好”的欢喜。

    父子二人,相视而笑。

    李氏见状,亦跟着笑道:“瞧这爷俩,也不诉诉别情,就一味的笑,可见是真欢喜。”

    这会儿功夫,恒生才看到曹顒身后的妞妞与天慧,忙道:“见过小姑姑,见过妹妹……”

    妞妞与天慧侧身一步,同他见过。

    等曹顒在炕上坐了,妞妞与天慧便走到初瑜下首坐了。

    恒生便将刚对祖母与母亲提过的蒙古之行,又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一遍。

    听他提及老汗王之死,曹顒看了看他,道:“明日开始,还是换身衣裳,不管怎样,也要尽尽心。”

    恒生起身应了,道:“因还没请示过父亲,儿子不好自专。”

    毕竟现下,他还是曹家子孙,不经这边长辈许可,就直接为喀尔喀那边长辈戴孝就显得不恭敬。

    曹顒摇摇头,道:“你也渐大了,往后这些事可相机行事,不必顾及太多。”

    见曹顒一副教训儿子的模样,李氏有些心疼恒生,道:“还不是你这当老子打小束的,孩子们都规规矩矩的,懂事得叫人心疼。”

    李氏年纪越大,对孩子们越发宠爱,见恒生面带乏色,留他又说了几句话,便吩咐他回去更衣梳洗,好生歇一歇再来。

    恒生却是不肯移步,道:“老太太,孙儿还没见着七叔同大哥……”

    “他们叔侄两个去了松哥儿家,你先回去歇着,让你母亲吩咐人去叫他们回来。”李氏满是慈爱道。

    恒生这才同众人告罪,先回松院了。

    见曹顒穿着外出的大衣裳,李氏便打发儿子媳妇回梧桐苑,自己留下妞妞与天慧说话。

    回了梧桐苑,曹顒换了家常衣服,便使人去前院传恒生身边的小厮曹正。

    曹正是曹元的次孙,比恒生大两岁,从小就跟在恒生身边。

    这次去喀尔喀,他也跟着前往。

    等曹正应传来回话时,同来的还有穿戴一新的张义。

    “就晓得老爷不放心二爷,定要传人问询的,小的便到前院守着,没想到等个正着。”张义如是说道。

    “二爷说的言简意赅,当着老太太,我也不好多问,就怕他报喜不报忧。路上的事还罢了,汗王府那边是什么情形,你们两个仔细说说。”曹顒问道。

    虽说同恒生方才见面,父子相处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可曹顒还是发现恒生的不同。

    恒生的脸上,褪去少年的无忧无虑,多了几分隐忍。眉眼间的疲态,不仅仅是因赶路的缘故。

    “汗王府那边,老汗王福晋早已薨了,世子福晋吃斋念佛,如今当家的是世子的一位侧福晋。这位侧福晋之父,是汗王属下的一个重臣,门第颇为显赫。”说到这里,张义顿了顿,道:“这位侧福晋,膝下有一个三岁的小阿哥。”

    曹顒听着,不由皱眉,问道:“二爷在那边受了委屈?”

    张义道:“是受了不少委屈,二爷不愿老爷太太担心,叮嘱了小的们几遍,不许小的回来同老爷说。可老爷太太疼爱二爷之心,小的们都看在眼里,哪里忍心瞒着?二爷生母身份不好诉之人前,那位侧福晋倒是没有慢待,还叫了娘家几位少年作陪,话里话外介绍二爷是世子庶长子。有嫡福晋在,二爷这庶子身份,也不是她扯谎,所以小的们也没有说什么。”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不想,蒙古那边习俗不同京城,庶出更轻贱些,世子嫡出的二阿哥不知被谁挑唆,拿了马鞭来打二爷。小的们自然都拦着,世子赶上,夺过马鞭,抽了二阿哥一顿。二阿哥羞愤,骑马远奔,跌下马来,摔折了腿。福晋的几个陪房家人,闹到世子跟前,让世子处置二爷,闹了好大一番动静。世子护着二爷,自然不会罚二爷,那些人就哭闹不休,最后还是侧福晋出面才安抚了。”

    曹顒神色越冷,道:“这个既是嫡出的二阿哥,那嫡出的大阿哥呢?”

    他晓得恒生生父有嫡子,还晓得这两个都比恒生要小。

    小的都晓得出来挥鞭子,那年长的那个也不会悄无声息才是。

    “大阿哥三年前病故,如今王府只剩下二阿哥与三阿哥两个。”张义回道。

    三年前,曹顒有些明白张义为何要提及那侧福晋三岁的小阿哥了。

    他眯了眯眼,道:“依你看,那侧福晋不简单?那位世子爷就没说什么?”

    张义道:“汗王府的老人们都说,侧福晋长的肖似世子的长嫂,前头的世子妃。”

    曹正接口道:“那侧福晋惯会作态,只是一副笑面,人前人后,对二爷嘘寒问暖,恨不得将二爷当成亲儿子一样,可却五次三番指示她娘家的侄儿们言行无忌地冲撞二爷,说他生母未明,说不定是奴生子。这话说的难听,二爷当然不会忍着,直接到世子跟前,请世子说话。世子尚未问罪,那侧福晋哭哭闹闹,又是叫人责打几个侄子,又是亲自在二爷跟前请罪,眼泪流了半碗。世子原本恼着,最后也不过是轻轻说了两句。”

    曹顒心中不由愤愤,什么玩意儿这是?

    爱屋及乌,蒙蔽了清明,都是那王府世子自己的事,轮不到曹顒操心;可任由身边女人作怪,委屈恒生,就是他不能容忍的。

    这汗王世子的名分,是恒生生父对曹顒许诺的,曹顒早先只觉得是锦上添花,为了提高恒生身份,让其下半辈子富贵安康,他乐观其成。

    现下,就算世子被美色了头,想要变卦,曹顒也不许。

    “行了,这些我都晓得了。二爷既怕我担心,你们就当没对我说过,我自有安排。”曹顒说道。

    张义与曹云两个躬身应了,退了出去。

    初瑜听了恒生这番遭遇,亦是心疼不已,道:“内宅妇人的手段,都是京里常见的,只有在蒙古那种民智未开的地方,才能唬得了人。却是委屈了恒生,何曾受过这般委屈?”

    曹顒点了点头,道:“这几年蒙古那边又是送东西,又是送人过来,恒生去蒙古前,心里也想着自己会多一门亲人,谁会想到却成了闹剧”

    初瑜道:“爷,那侧福晋连嫡阿哥都敢算计,更不要说恒生名分不正。这回还好,总算平安归来……喀尔喀那边,就别让恒生回去了……”

    曹顒点点头,道:“王府不缺这个儿子,咱们曹家却不嫌多,恒生留在京城也好……”

    等天佑与长生回来时,左住、左成也跟着过来,大家都到松院看恒生。

    叔侄兄弟之间,小半年没见,说不完的话。

    看着恒生晒的发红的脸,越发强壮的身体,大家都带了几分羡慕。

    他们追问的,多是蒙古的风景,旅途上的见闻,对于王府世子什么的,倒是只字未提。

    不是看出什么,只觉得提了就要将兄弟侄儿分给蒙古人一半似的,心里多少有些不甘。

    辽阔的草原,玉带似的河流,七彩的野花,道路边并不怕人的跳鼠,还有带有各种传奇故事的狼群。

    粗野的蒙古刀,好吃香甜的奶豆腐,酸酸甜甜的马奶酒。草原摔跤手身上的披带,还有套马人口中的蒙古长调。

    最值得一提的,是草原上的野马,健硕不凡,都说是天马的后代。即便比不上那些传说中的宝马,却也不是京城御苑中训育出来的马能比的。

    恒生讲得津津有味,大家都听了入了迷。

    等他讲完,大家却都义愤填膺,围着恒生好一番抱怨。

    “我们没福气去见识草原美景,你也当记挂我们才好。怎么空手回来,旁的不说,那蒙古马总要带回来几匹”左住跺脚道。

    长生则道:“狼牙避邪,要是能弄回一串,挂在腰间,也能出去显摆显摆。”

    左成叹气:“还有蒙古刀,蒙古刀。蒙古的王爷都有封地属民,家底豪富,他们的蒙古刀不说锋利,只说宝石镶嵌,华丽富贵,拿着一把傍身也好。”

    大家讲能好东西都说了一遍,天佑也不知说什么了,只有些疑惑地说道:“二弟最是顾家,寻常逛个街,还不忘带几包吃食小东西回来,怎么去了这么远,只带了几件天宝耍的小玩意儿,忘了大家伙儿?”

    他这么一说,大家也都熄了动静,纷纷望向恒生。

    倒不是责怪恒生不记挂大家,而是怕他在蒙古遇到什么糟心事。那样的话,没心情给大家买礼物也就说得过去了。

    恒生被大家盯着直发毛,忙摇头道:“没忘,没忘,狼牙也有,蒙古刀也有,马驹也有,都在后头,再过个几日便能到府里。是我着急赶路,便让人押着马车缓行……我的坐骑上,只带了几件轻便的小玩意儿,回来就给小弟了……”

    这样一来,也就解释得通了,众人不由雀跃。

    狼牙是小物件,只有长生专门提及,其他人都不怎么上心;蒙古刀与马驹,对少年们来说,可都是好物件。

    虽说京城也有蒙古马与蒙古刀卖,可哪里有恒生千里迢迢从喀尔喀带回来的吸引人。

    小哥儿几个头碰头,已经算计着怎么分派了……

    因恒生归来,初瑜吩咐厨房预备席面,阖家要给恒生接风。

    可席面刚摆上,曹顒刚落座,前院就有人禀,宫里来人传召。

    李氏与初瑜都有些担心,曹顒却是晓得,八成是为那份海贸条陈。

    “是公事,头午听十三爷曾提了一句,原以为明后日才会召见,不想在今日,不必担心。”曹顒安慰道。

    李氏点点头,看了看窗外,道:“虽现下天还亮着,可这折腾一回,就该天黑了。叫人提了灯笼,去宫门外候着吧。”

    孩子们都起身,曹顒不好耽搁,先回梧桐苑去还了补服,随后到前院跟着来召人的小太监进宫……

    养心殿,东暖阁。

    过了半天,雍正仍拿着曹顒写的条陈,放不下手。

    “京外的圈地已经这么厉害?”雍正不死心的问道。

    他并非是养在深宫的帝王,当然晓得土地兼并的危害。

    权贵官绅,都有特权,不缴纳赋税。当越来越多的平民沦为佃户时,国家的赋税也就跟着流失。

    “曹顒行事向来谨慎,从不无的放矢。他列的数据,也正说明圈地的危害。他经营直隶这两年,使直隶增加了五成赋税,却多是工商课税。他大兴水利后,地方登记的田林多了,可地价上扬,农税却在递减。原因无他,就是士绅圈地。”十三阿哥道。

    雍正带了几分犹豫道:“国人买田置地,是千百年的习俗,他们真的肯掏出银子来,去支持国家同洋人贸易?”

    说其来,十三阿哥心里也没底,可是他相信曹顒的眼光。

    当年内务府银行,也是集腋成裘,如今虽不像头几年那样张扬,可每年分到各王府的红利都在翻倍。

    曹顒这发展海贸的折子,行的是一石二鸟之计。既算计洋人的银子,又以利诱京城的权贵,吸纳大家手中的银钱,用于做海贸的本金。

    既能缓解土地兼并的忧患,还能为朝廷开源,这份条陈如何不让人动心……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6 17:22 只看该作者

    436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属意,合意,如意

    一进东暖阁,熟悉的檀香味便扑面而来。

    这就是江宁清凉寺的檀香,如今已经成了专供内廷的贡品,不需要经过曹顒中转。

    待曹顒跪见后,雍正摆摆手,道:“起来回话。”

    曹顒应声而起,垂首肃立一旁,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雍正忍不住打量起曹顒来,而后又看了十三阿哥一眼,对比之下,就看出点别的来。

    曹顒自己对镜自敛的话,就觉得自己操了太多心,有些见老了。

    前几年没留胡须时,还能扮扮少年,现下身居高位,为了官威,留起胡子,看着稳重许多。

    加上在直隶这两年,常随唐执玉往下头跑,原本白皙的面容也晒黑了不少,褪去了富贵气,留下几分岁月沧桑。

    可哪里能与十三阿哥相比?

    十三阿哥担心皇上,说他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十三阿哥这个被皇上倚为左膀右臂的总理王大臣,如何能躲得了清闲?

    曹顒只是越发稳重了,十三阿哥却是现了老态。

    雍正心里有些泛酸,有些羡慕曹顒的年轻。

    他脸上阴晴不定,十三阿哥隐隐有些着急。他也不知为何皇上这就变了脸色,明明方才还有欣赏曹顒的意思。

    曹顒也觉得头皮发麻,这种被九五之尊打量又打量的滋味儿实在不好受。

    还好,雍正终于移开眼,举起那海贸条陈,哼了一声,道:“早先觉得你还是个谨慎的,如何现下就夸夸其谈?若真如你条陈所述,集民间之财行富国之事,即便能暂缓土地兼并,又能暂缓几时,待到金银增加,兼并之事岂不是愈演愈烈?”

    这个问题,其实压根不用曹顒去考虑,因为用不了两年,那个“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就要出来。

    曹顒心里有数,不过却仍是表现出醍醐灌顶的神情,诚惶诚恐道:“怨不得微臣总觉得疏忽了什么,原来是此处。还请皇上恕罪,实在是的微臣思虑不周的缘故。微臣只是想着国库银钱不富裕,民间浮财又多,才有了这个浅薄的想法。”

    雍正神情稍稍舒缓,曹顒年岁阅历在这里,能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考虑问题已是不容易,不能高瞻远瞩也是有的。

    雍正将条陈撂下,道:“治标不治本,与地方无益。”

    曹顒老实听了,所谓“为地方”不过是扯大旗,不过是推波助澜,促进海贸第一步罢了。

    等雍正与权贵们尝到海贸的甜头,不用曹顒去操心,自然会有人乐意做推手。

    接下去,雍正就对海贸之事提了几件疑问。

    曹顒虽有所准备,依旧被问出一头汗来。

    听着雍正的意思,想要朝廷占大头,操办此事。

    若是那样,岂不是要从造船开始?涉及的衙门多了,最后还不知会弄成什么样子。

    按照曹顒的想法,最好是朝廷监管,向内务府招投标一样,募集有实力的商家合股进行此事,跟东印度公司一样,以经济贸易的形式走出国门,御敌国门之外。

    可见雍正颇有兴致,曹顒就老实听了。

    实没必要这个时候与雍正争论,他看了十多年,多少也晓得些雍正的性子,最是务实,不是爱虚名的。

    若是倾国之力,或许能组个大船队,来次大清国的下西洋,可那不是雍正的行事风格。

    他不过现下兴起,等到冷静下来,会盘算其中的耗费与所得,最后还是会放缓脚步。

    当叫曹顒跪安时,雍正与曹顒君臣两个,都各自满足。

    “曹顒还算勤勉,只是到底还年轻,还需好生历练。”雍正满面温煦地对十三阿哥道。

    十三阿哥附和道:“是啊,还需皇上教导,方能眼光更通达些。”

    话虽如此,他却晓得,皇上对曹顒是满意的。

    皇上这人至情至性,看谁顺眼,就满心都是好;若是厌弃了,再好也是不好。

    现下张廷玉圣眷在握,也有些户部的风言风语在御前。固然有说张廷玉倚仗身份压制曹顒的,也有说曹顒怠工心有不满的。

    为了这事,皇上还曾专门问过他,曹顒是否发过牢马蚤。

    现下有这海贸的事牵着,表明曹顒依旧勤勉,御前对答也无半点埋怨与委屈之意,正合了皇上的心思……

    出了宫,天色已经幽暗下来,曹满带了几个长随,提着灯笼,等在不远处。

    曹顒嘴角微翘,雍正让他将海贸之事,再做补充,拟个详细条陈,先行部议。

    不用说,那样的话,牵头的人就不会是他曹顒,而是张廷玉。

    如此甚好,毕竟举国贸易,是大清国头一回,还不知其中会出多少是非与纰漏。

    曹顒并无成绩被夺得郁闷,反而生出几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轻松。

    回到曹府,进了二门,没走几步,就见初瑜从二门出来。

    曹顒看了眼兰院上房,透过玻璃窗,里面人影闪动。

    曹顒有些意外:“孩子们还在老太太房里?”

    “孩子们等老爷回来用团圆饭呢。”初瑜笑道:“劝也劝不住,只能由他们。”

    曹顒闻言,不由摇头,道:“你怎么由着他们胡闹,这上有老、下有小,饿着怎么好?”

    “方才吃了饽饽了,既是孩子们一片心,老爷还是受了吧。”初瑜说道。

    曹顒听了,还是不自由加快了脚步,回梧桐苑换下补服,而后夫妻两个又回了兰院。

    上到高太君,下到天宝,四代同堂,上下十来口,加上左住、左成兄弟,大家坐了大一桌子。

    热腾腾的酸菜锅子,还有恒生最爱吃的烤肉排,左住兄弟爱吃的焦溜丸子,摆了满满一桌子。

    除了天宝依偎在李氏身边,用调羹吃着几个丸子外,其他人面前都斟了曹府自酿的“五福酒”。

    虽说少年们年岁不大,不宜饮酒,可这“五福酒”是果酒,不易醉人,曹顒倒是不拦着。

    这是恒生的接风酒,小哥几个少不得举了酒杯敬他。

    恒生来者不拒,他是真欢喜,为几个哥哥的中举,为左住、左成的亲事,为父亲平安无事,为大叔叔遇劫还生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99部分阅读

    欲望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