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节
盛世文豪 作者:木兰竹
第55节
作者有话要说:
☆、第125章
余柏林看着面前的小少年,神情一阵恍惚。
“表叔。”少年怯生生道。
“博闻。”余柏林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道,“都长这么大了。”
一晃眼,苗苗都快十岁了。
小宝比苗苗还大一岁,现在也是个小少年了吧?
大宝已经长大了,听闻陛下和娘娘正在替大宝张罗太子妃的人选。待他重新回到京城,说不定大宝都已经成亲了。
虽然余柏林仍旧和大宝小宝保持着五六天一封信的通信频率,但这个时代既不能视频也不能打电话,甚至连照片也没有,余柏林很是想大宝小宝了。
冯博闻低下头,看着脚尖。
他幼年的时候,曾经在余柏林家待过一年。
那时候太过年幼,他已经不大记得当初的事,只是隐约记得那时候很高兴,很快乐。
他被爷爷带走之后,就一直孤零零的。
五六年过去了,再看到表叔,他发现模糊的记忆似乎渐渐清晰起来。
表叔好像一直没变过。冯博闻心想。
冯努因为太过在意冯博闻这个独苗,担忧余柏林会“逼迫”他将冯博闻过继,因此将冯博闻带离京城。
之后他和余柏林每年还是有联系,送的礼也十分丰厚。但他自知理亏,知道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这是他心魔,即使知道余柏林人品,他还是会担忧,会害怕,会惶恐。因此,这么多年他和余柏林只是书信联系。
虽然他是皇商,但负责的是海外贸易之事,并不用回京城。之后他干脆将家也搬走了,跟余柏林更是未曾见面。
余柏林在危难的时候,冯努不遗余力的帮助照顾余柏林。待余柏林发达之后,冯努却因这种心病疏远了余柏林。
真是人心难料。
不过余柏林并未因此而对冯努起芥蒂。
他明白冯努独子的身亡,是一根刺,扎在心中,伤口永远也不会好。
冯博闻就是冯努的一切。
为了冯博闻,冯努再小心也不为过。
而且冯努也了解余柏林,知道虽然如此,当冯家有事,余柏林也不会袖手旁观。
事实上,冯努除了带走冯博闻,并不常与余柏林见面之外,并没有做对不起余柏林之事。
甚至因为心里愧疚,冯努每年都给了余柏林大批分红,几乎家里一半收入都给了余柏林。
大概在冯努心中,余柏林也相当于他半个儿子了。
待余柏林来到瀛洲之后,因为是海上航路必经之地,冯努和余柏林的联系频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两人也似乎渐渐恢复到以前的亲密。
只是冯博闻被留在家中读书,余柏林仍旧没见过他。不过倒是从书信中指导了一下冯博闻的学问。
冯博闻的读书方面的才华算不上佼佼者,但在同龄人中还算踏实。
如果老老实实的读下去,弱冠之前,秀才还是能通得过的。
不要以为这时候得秀才是不中用。弱冠秀才,而立举人,不惑进士,都是青年得志。
余柏林及他那一帮友人是特例。
整个大晖也就那么一小戳顶尖的读书人。他们属于最顶尖的一批。
冯博闻此次来找余柏林,是因为冯努重病,眼看不行了。
冯努近二十才得了儿子,他的儿子也是近二十才有了苗苗。
算起来,现在冯努已经天命之年了。
这个时代的人的平均寿命本来就不长,冯努前半辈子遭逢大难,后半辈子为了给孙子拼一个前程,拼一份家业,又十分操劳。
积劳成疾,如今油尽灯枯,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身体底子亏了,就算有再好的药,也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冯努儿子儿媳已经过世,族中虽然还有亲戚,但他担忧冯博闻年幼被人欺负,因此特意遣冯博闻过来,求余柏林撑腰。
即使余柏林公务繁忙脱不开身,但只要他派遣一二下属随从陪着冯博闻,冯家其他亲戚就不敢乱动。
余柏林算了一下,跟上司封蔚告了半个月事假。
海军第一批有内燃机的海船已经投入使用,只是不用于民用。不过余柏林可以借职务之便乘坐。冯努的家安在花城,从海上过去,四五日就到了。
封蔚倒是想陪着过去,被余柏林拒绝了。
再怎么说,冯努也只是皇商,若是德王过去,声势太大,树大招风,反而不好。
因冯努病入膏肓,余柏林带着冯博闻,当日就匆匆离开。
冯博闻虽然乘坐过船只,但这种装了发动机的船开始第一次坐。
余柏林当时第一次看到成品的时候也很惊讶。
发动机都是从小型的开始。无论是蒸汽机还是内燃机都是先用于推动小型机车。之后才是火车轮船的出现。
大晖的工匠们步子迈的十分大,直接就先装到海船上,还成功了。
虽然这海船比起后世的轮船吨位小太多,但胜在灵活。在海战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况且,只要成功一次,之后改进还远吗?
大的轮船指日可待。
冯博闻第一次坐这么快的船,不过他好歹常在船上玩耍,并不晕车。
在船上的几日,余柏林很快就重新博得了冯博闻的尊敬和好感。只是现在冯博闻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单纯天真,因此两人的相处也不可能回到以前那样亲密了。
余柏林遗憾之余又有些欣慰。冯努放养似的教育方式,余柏林是不认同的。
但幸亏他给冯博闻找的先生和寄养的友人品德还算端正。虽然过于方正了些,至少冯博闻没有学坏。
只要冯博闻品行端正,哪怕能力差了些,他也能保其一辈子安顺。
这也是他唯一能报答冯努的地方了。
这大概也是冯努唯一请求的地方了。
余柏林知道冯努的心思。他不求冯博闻有多高地位,大概是亲人相继离世让他打击太大,他只希望冯博闻能平安。
若是要让冯博闻将来有一个好前程,他就不会将冯博闻带离京城。就算想对余柏林表现出拒绝送养冯博闻的态度,他大可以在京城选择一友人寄养。
余柏林和皇室亲近,冯博闻只要留在京城,肯定从小就和皇子在一起长大,将来怎么也能得个面子情,有一个好前程。
但冯努很害怕。
大概这个时代的百姓,大多都挺害怕皇帝。
冯博闻和皇子玩得好,冯努并没有想到冯博闻将来的前程,而是想到的危险。
伴君如伴虎的危险。
他家不过是被牵连就家破人亡。冯博闻和皇子走得近,将来一个万一,就算是余柏林也保不住他。
可以说冯努太过小心谨慎,也可以说冯努掐断了冯博闻的青云路。
可他就冯博闻这一根独苗苗,再小心谨慎也不为过。
余柏林理解冯努,因此也并不主动提出帮助冯博闻的事。
冯博闻现在也懂事了,知道他爷爷的心情。
他觉得自己很理解。但是现在看着余柏林身边的排场,他又不由想着,若是自己没离开表叔身边,被表叔教养长大,现在该是何种样子。
不过冯博闻毕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即使他常被寄养在别人家里,也没有打消他的孝顺之心。
过去的事情已经成定局,既然是爷爷的决定,那他就安然接受就好。
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冯博闻心理变化,余柏林一眼就看穿了。
当见到他从黯然到释然,余柏林心中更显欣慰。
苗苗的确长大了,懂事了。
余柏林不由又想到小宝。
他最后一次离开京城的时候,小宝还是一团孩气。现在,他也应该成为当初在北疆时,见到的大宝的那个样子了吧?毕竟他们两是亲兄弟。
小宝虽然在外人面前一直很懂事,但在他面前却是又调皮又娇气。不知道过了这么几年,小宝究竟有如何变化。
只是从书信只言片语,余柏林很难拼凑出小宝如今的模样。
这时候,他有一种想家的感觉。
看来,他已经把京城当成家了。
而大宝小宝,以及封蔚,都已经被他当做家人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若是母亲和舅舅给了他活下去的动力,那封蔚一家,才给了他家的感觉,让他的心渐渐踏实下来,渐渐完全融入这个时代。
他的确想家了。
....................................
冯努虽然病重,意识却还清醒的。
他正是趁着意识清醒,让冯博闻请余柏林过来。他担心自己若是昏迷过去,支撑不住,没等到余柏林来就去了,那之后的事,可能失去先机。
冯努挣了这么大一份家产,他如今病重,身边又只有一小孙子,冯家的人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财帛动人心。
按法理来说,冯博闻才是冯努唯一的继承人,其余什么宗族旁亲一个子都分不到。但冯博闻还小啊。既然他还小,总要有人照顾吧?所以众人都争相在冯努面前卖好,想让冯博闻在自己家住。
然而冯努之前宁可将冯博闻寄养在友人家,也不愿意送到宗族亲戚家,就很能体现冯努的意愿了。
☆、第126章
离开的时候,封蔚焦虑过度,担忧余柏林太过正直善良,被那些刁民欺负,因此特意给他换了一队长得最凶神恶煞的士兵,换掉了余柏林本身的侍卫。
侍卫:……
余柏林:……
只有省略号能代表他们此时的心情。
封蔚不但派了在战场上厮杀过的士兵给余柏林充当临时侍卫,还让能说会道的官吏,去给余柏林充当临时管家。
官吏笑眯眯的同意了。
家里长短,财产纠纷什么的,他最喜欢了。
余柏林继续无语。
似乎这一位下属的爱好有点怪异啊。如果他生活在现代,是不是每天八点档的忠实爱好者?
不过封蔚一时担忧过度,余柏林当来到冯家的时候,还真唬住了不少人。
也不能说唬住,他们在得知冯博闻去请余柏林来的时候,就已经被吓到了。
倒是有人被金钱迷住了双眼,说余柏林不过一外甥,管不得冯家的事。
那人立刻就被清醒的人给摁了。
“人家余大人深受天子大老爷信任,听说天子大老爷奇珍异宝一屋子一屋子的送给余大人,冯家这点钱,他哪看得上眼?”一老者抽了一口旱烟,叹气道,“余大人是为冯博闻那小子撑腰来着。我们再怎么说,不过是宗亲而已。冯家的钱,本来就该冯博闻那小子得,没我们什么事。不然何苦要抢着去多养一张嘴?”
“说的也是,我们看着冯努好像多年没联系余大人,都忘记余大人是他亲外甥,他要是托孤,当然要托给余大人。”另一人满脸羡慕,“要是能让我家娃跟着余大人,我把我家全部财产都献给余大人都可以啊。”
听这人一说,其余人纷纷露出恍然神色。
比起冯家那巨额的家产,好似跟余柏林打好交道,似乎才更诱人?
在这个时代,士农工商,能当个小官,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只有钱,没有权,那就寸步难行。
因此许多大财主,都会想尽千方百计去捐一个小官来当。
对于他们这些,连冯努的财产都要窥伺,想要算计人家冯家小儿郎的人而言,要是能讨好了余柏林,得一个官当当……
一些人只想一想,就忍不住露出垂涎的表情。
他们也不想想,都做出这种事了,只说几句好话,余柏林鸟他们才怪。
这时候,余柏林身边的“侍卫”和“管家”就发挥作用了。
余柏林只需要全程摆着一张臭脸,展现他的官威,然后一句话都不用说,让“管家”说话就成了。
其余人也没觉什么不对。
如果余柏林真态度温和了,他们还真会上杆子往上爬。
但余柏林举止威严,态度冷淡,他们立刻就怂了。他们之前想了千遍万遍的应对之话,现在统统抓瞎,唯唯诺诺的连话都说不全。
看着那一队带着血型之气的“侍卫”,腿都吓软了好吧?
这个时代的普通百姓见了本地县官,都跟老鼠见了猫似的。现在见着余柏林这种大官,还能站着,就算不错了。
“管家”笑眯眯的将所有事都解决了,并协助召来宗族,趁着冯努还清醒着,将家产一笔一笔的分割了。
本来这些东西全该冯博闻继承。但冯努只让冯博闻读书,并未教他经商。所以他只留给了冯博闻足够用一辈子的钱财,然后又捐了一部分购买祭田,安抚宗族。
其余的,都交给了自己的好友。
那位好友,现在也成为了皇商。
这财产分配方式,让宗族的人十分惊讶。
虽然钱他们已经不准备要了,冯努肯购买祭田他们已经很惊喜了。但难道这些钱不是该都留给冯博闻吗?再不来,也要送给余柏林,让余柏林照顾冯博闻吧?给一个外人,是什么意思?
他们忙看向冯博闻和余柏林,想从他们脸上看到不悦和震惊。
出乎他们所料,两人都很平静,似乎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两人的确是早就知道了。
冯努将自己所举理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冯博闻。
冯博闻没学过经商,冯努也不准备让他走商人这条路,甚至是皇商,也比不过一小官。
至于钱,冯博闻平日生活并不奢侈,留下的钱,足够他一辈子不愁吃穿。更何况,冯努知道,余柏林也绝对不会放着冯博闻不管。
冯努想尽可能的为冯博闻铺路。
他不送钱给余柏林,是知道这样明目张胆的送,反而会给余柏林增加麻烦,说不得还会有人以此为把柄,弹劾余柏林。
他作为皇商,可是与许多官员打过交道,对官场中的弯弯道道不说特别了解,也是略知一二。
何况,余柏林并不缺钱。
先不说京中日进斗金的百香楼等产业都有余柏林的影子在里面,就说海上贸易一事,赚钱最多的不是皇商,而是皇上。
而皇帝陛下的那一份子中,就有德王和余柏林的一份钱。
能绑住余柏林,让余柏林心甘情愿帮助冯博闻的,只有之前的感情投资。
除了在冯博闻一事上,冯努反应过度之外,其余事情上,冯努对余柏林好的没话说。
冯努问心无愧,又对余柏林品行十分了解,所以才敢做出此事。
余柏林此次前来,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冯努了解余柏林,余柏林何曾不了解冯努?
冯努即使不明说,余柏林也知道冯努的考虑打算。
只要冯博闻自己争气,他自然会帮衬着冯博闻。而冯努将大半财产交给自己同样作为皇商的好友,并且将家中积攒的字画古籍等风雅之物,偷偷都送给了另一让冯博闻经常借住的那一位好友,都是用钱财换人情。
为了冯博闻,冯努即使病入膏肓,也步步斟酌,恨不得在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替其铺平所有道路。
余柏林来的时候带来了封蔚府中供奉的大夫。大夫替冯努诊断之后,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冯努是老了。
只是因为精力消耗过度,提前老了。
而老,是治不了的。
“舅舅,你放心。”余柏林叹了口气,“博闻很懂事。”
冯努浑浊的双眼变得清明,他愣愣的看着余柏林,然后视线转到冯博闻身上,之后一直仔细看着冯博闻,好像怎么看也看不够。
直到最后闭上双眼。
冯博闻握着冯努的双手,哭不出声音,只呆呆的流着眼泪,好像失了魂一样。
他刚出生便失去了父母和奶奶,现在连爷爷都失去了。
至亲之人,一个也没有了。
之后,他便是孤家寡人了。
以前冯努远航的时候,冯博闻虽然孤单,但至少知道远方有着亲人,有个盼头。
现在这个盼头也没了。
余柏林看着冯博闻,想起了自己。
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都没有父母缘。
有八字先生说他命硬,说不定是真的。
“你要守孝三年。这三年,我会派人跟着你,教导你如何处理家事。虽然要读书,但俗世经济,你还是要懂的。你要科举做官,这些迟早要接触。”余柏林道,“之后,你可要随我继续读书?”
冯博闻摇了摇头,道:“既然爷爷不让我多和皇家接触,希望我安稳一辈子,我就要完成爷爷遗愿。”
“若我有能力,一直科举做官,到了京城,说明即使我再来见表叔,也不会拖累表叔。”冯博闻哽咽道,“到时候,爷爷也该放心了。”
余柏林又叹了一口气,算是默许了。
既然冯博闻主意已定,他也不再多言。
只是冯博闻身边的人,他要好好斟酌一下,不但要护得住冯博闻,也要能教导他才成。
他除了几位好友之外,和其余读书人的关系并不亲近。但他的友人们交友广泛,说不得能为冯博闻寻的一西席常住,不仅能教导冯博闻读书,还能顺带能照看一二。
冯努离世之后,余柏林知道冯博闻处理冯努身后之事,然后准备陪着冯博闻扶棺回乡。
在余柏林来见冯努的时候,当地官员纷纷想来拜见,都被余柏林挡了回去。
此次是丧事,哪里是这些人套近乎的时候。
不过这些人若是以吊唁的名义,余柏林也不好挡人出去。
还好这些人都算人精,知道不可能在别人悲伤的时候去做什么过分之事,起了反效果,惹了余柏林生气,那才是得不偿失。
冯努离世,冯博闻斩衰三年,余柏林也要服小功五月。
余柏林不用像冯博闻一样结庐而居为其守灵,只需在家服小功。冯努祖籍在京城范围,余柏林正好回一趟京城。
在冯努去世的时候,余柏林便向皇帝陛下上了服小功的折子。
只有丁忧才需要去职守孝。余柏林服小功,待冯努入土为安之后,还得匆匆赶回瀛洲,只是需要披麻吃素,不得宴请而已。
余柏林本想顺道回一趟京城,检查检查京中产业,并不打算去见友人和大宝小宝。
毕竟有孝在身。
谁知道回去当晚,就见着大宝小宝在家里候着了。一大一小一模一样讨好的笑脸,让余柏林忍俊不禁。
作者有话要说:
☆、第127章
“下官戴孝在身,两位殿下应忌讳才是。”余柏林轻声道。
“嗷!”大宝已经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少年,只是开心笑着。小宝虽然也是一半大少年,却是最顽皮的时候,又得父母兄长宠爱,余柏林一说话,他就扑了上去。
余柏林忙笑着把小宝推开,看着已经到了他胸口的小宝,仔细打量之后道:“许久不见,小宝已经长大了啊。”
小宝使劲点头:“我已经长大了,这次林再走,就把我带走吧。”
余柏林哭笑不得。
大宝干咳了两声,道:“小宝,别胡闹。”
小宝拉着余柏林的衣袖,往余柏林身后一躲,对着大宝吐了吐舌头:“林,我跟你说,大哥最近越来越啰嗦了,跟教我的几位先生一样啰嗦。”
大宝没好气道:“你怎么不说你越来越淘气了?”
小宝道:“没有,你乱说。”
说罢,小宝拉了拉余柏林的衣袖,道:“大哥乱说。”
余柏林看看大宝,又看看身后的小宝,心知两人来这里肯定是皇帝陛下允许的,也不再劝他们回去,而是让王府总管和因为年老特意让其留在京城的李叔李妈好好准备两人留宿的东西。
大宝小宝身边虽有侍从跟着,但他们来到德王府,都是由的王府的下人准备东西。
虽然两人身边的侍从换了好几拨,但做主的还是那几位老人。即使余柏林离开了几年,他们仍旧知道这些规矩。
至于那些心感诧异的新人,在看到两位皇子身边的老人都不说话时,自己也乖乖闭嘴。
在皇子身边伺候的人,没一个傻的。
余柏林心中描绘多次两位皇子长大后的模样,今天见到了,心里才落到实处。
虽然没有参与到大宝小宝成长的一点一滴,但两人都被教导的十分优秀。
虽然……小宝这样子有点既视感。
余柏林想了半天,在大宝小宝询问王叔的时候,余柏林才恍然。
小宝这样子,怎么有点像初遇时的封蔚?
余柏林哭笑不得。难道说把皇室嫡次子养成封蔚那种天老大帝后老二我老三的又狂又二的性格,是皇室的通病?
还是说,这是皇帝陛下独家的爱好?
不过或许是因为滤镜太厚重的关系,即使现在小宝一些行为很像当年封蔚靠拢,但在余柏林眼中,封蔚那样是犯二,是傻缺,是看着就想让人揍他。
对于小宝,就是活泼可爱开朗有趣。
这大概就是看同龄人和晚辈的视角不同的缘故。
至于大宝,他已经完全有了比同龄人更沉稳的性格,外界那么多赞誉,不是吹出来的。
因回来的较晚,当晚余柏林只是略微和大宝小宝说了一会儿话,就各自安寝了。
小宝朝着要和余柏林同寝,大宝微笑着摇摇头,没再和以前那样和小宝一起咋呼。
第二日,余柏林习惯性鸡鸣则起,打拳练剑,然后沐浴洗漱,吃饭看书。
在外面做官可不像在京城时间安排上那么死板,只要工作按时完成,时间安排上很自由。
余柏林起床的时候,大宝和小宝也起来了。
两人在余柏林的带领下,一起晨练。
大宝叹气道:“林,你不知道,平日让小宝早起真是个大难题。今天你回来了,他就可积极了。“
小宝不满的瞪向大宝。
大哥总是在说他坏话,还有没有兄弟情了?!
余柏林笑道:“小宝现在也要每日上课吧?早晨应该很早起才是。”
小宝使劲点头:“就是,哪能赖床,肯定会被老师又责骂。”
大宝道:“是啊,所以叫小宝起床就是个大难题了。”
小宝气得立刻告状:“林!大哥欺负我!”
余柏林笑着摇摇头:“你们两啊,别斗嘴了。昨日忘记问了,陛下让你们出来,可有什么话带给我?”
大宝道:“父皇只是让我们到王府休息几日,之后可能会每隔几日让我们到王府向林学习。其余的,倒是没说什么。”
小宝神秘兮兮道:“我可是知道其他的!”
大宝道:“你偷听到什么了?”
小宝不满:“什么叫偷听,我是光明正大的听。”
“好吧,你光明正大的听到什么了?”
小宝道:“我听父皇跟母后说,咳咳,‘朕正在想是否让澈之和长青回京,长青就回来了。那干脆就别回去了。’。我猜,等林小功之后,大概会调职回京吧。”
“既然这样,估计很快就会有旨意了。”大宝点头。
大宝既然已经参与政事,皇帝陛下早就向大宝提起过此事。
只是觉得一时难以选择接替的人选,便一直斟酌着。
现在余柏林已经回来,这五个月必须有人替他,倒是逼迫皇帝陛下选人提前适应余柏林的工作了。
“王叔恐怕也会在五个月之后回来。”大宝推测道。
小宝老气横秋道:“只希望王叔别在林不在的时候又……”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宝捂住嘴:“你能不能别乌鸦嘴?”
余柏林笑道:“哪有那么灵验?澈之还是很有分寸的。”
不久之后,余柏林就惨遭打脸,小宝也被大宝狠狠说了一通。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余柏林小功回京,对京中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
这是小功,又不是丁忧。丁忧去职三年,对一官员仕途而言,算是很大打击。但若是皇帝一直记着他,三年也不过弹指一挥。
小功只五月,还不去职,不过算是暂时休假,再加上余柏林简在帝心,五个月根本不算什么。
事实也证明了朝臣想法的正确。
余柏林回去当日,两位皇子就不忌讳余柏林有孝在身,去见了余柏林。
虽说两位皇子说是去德王府,也的确进的德王府的大门。但在这个时候突然去德王府,谁都能想到这是去见余柏林了。
之后,皇帝陛下更是特意下旨,让两位皇子每隔几日便出宫向余柏林请教学问。
余柏林一直挂着东宫谕德的职位,本就有教导皇子的职责。这么做,也并无可说之处。
至于有孝在身,皇子是否忌讳,那是帝后和两位皇子自己决定,旁人也说不了什么。
这忌讳不忌讳,还是看个人。
余柏林回京之后,见皇子都能来看他,其余大臣也将所谓忌讳抛到脑后,统统向余柏林递帖子,无论是邀约还是上门,都让收帖子的门房收到手软。
余柏林全都以守孝为名拒了。
这五个月,他就宅在家里,练练武看看书教教两位皇子,偶尔有一二友人前来拜访。倒有些当年未曾做官,还在准备科举时的样子了。
余柏林如此悠闲,封蔚可就不好受了。
军事基地建立几年,该打的都打了,知道大晖海军实力的夷人和海盗们,也不敢再来拈老虎胡须了。
然而大晖拥有华夏民族独有的“内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去外面“护卫”商人的海军们暂且还有的仗可打,封蔚这种坐镇的大boss就只能等人打上门来。
但是,现在并没有人敢打上门来。
余柏林在的时候,封蔚觉得日子甜蜜,倒也不觉得无聊。
余柏林一走,封蔚性格本就独的很,作为王爷又不可能去与哪个大臣交好,便每日无所事事,除了折腾折腾将士们,就没别的事可做了。
时间过了一个月,封蔚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总想弄点什么大事出来。
将士们也因为余柏林这个“余阎王”不在,而有些放飞自己,都挺支持封蔚。
于是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对此事,京城暂且一无所知。
皇帝陛下召了余柏林进宫,询问他关于军事基地一事之后,让他推举一可接替人选。
余柏林武官不太了解,文官中,他从皇帝陛下所给的几个候选名单中,选择了卫玉楠。
倒不是卫玉楠和他关系好,而是卫玉楠武将世家出身,虽然是文臣,但和武将能比较融洽。
余柏林选择的人选,和皇帝陛下心中人选正好一致。
他一直踌躇,只是卫玉楠资历尚浅,他还在踌躇,卫玉楠能否担此重责。
“若是陛下担忧,可选一老将带着卫芝兰。”余柏林道。
皇帝陛下点头。
比起资历,果然还是更擅长军事的人更适合这个职位。
说完正事之后,便是家长里短的闲谈时间。余柏林时隔这么久,又再次见识到了皇帝陛下的唠叨功力。
他很想说一声,封蔚已经不是小孩子了,陛下你大可不必太过忧心。
不过见皇帝陛下那样子,大概是听不进去的。
余柏林离开皇宫之后,偶遇郑牧。郑牧还是和往常一样,是否成亲,在他身上并未有多少改变。
他本想打个招呼就走,没想到被郑牧拦住了。
“你刚从陛下那出来?”郑牧问道。
“是。”余柏林疑惑。难道有什么事?
郑牧严肃的脸上出现一丝无奈的神情:“那正好,和我再一起回去一趟吧?”
余柏林当即警觉:“有何事?可能提前说一说?”
郑牧道:“也没什么……可说的。是德王之事。其余的到了陛下面前再细说吧。”
余柏林当即头大如斗。
这小子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第128章
余柏林踌躇道:“是德王出事了,还是德王……做什么事了?”
第55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