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正文 第 24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毅军事文选 作者:《陈毅传》编写组

    第 244 章

    分析。

    毛主席当时一方面激烈地反对陈独秀所代表的取消主义,另方面又积极

    地反对“左”倾盲动主义。毛主席认为:虽然革命由于国民党的叛变而遭受

    了失败,但是,引起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的一切矛盾一个也未解

    决,国民党绝不能解决这些矛盾,国民党的反革命政策只是促进这些矛盾更

    加深刻化。而且在各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国民党的统治不会稳定,一定要

    发展成为长期性的军阀混战,这就给我党和中国人民以复兴革命运动的机

    会。另方面,毛主席则认为,革命失败后党的队伍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党的

    政策应该重新检讨,重新制定。根据这样的政治分析,毛主席得出了结论,

    指出必须反对“左”倾盲动主义和右倾取消主义,而选定在大革命有群众运

    ① 本文是为纪念“八一”建军节二十四周年而作,原载一九五一年《八一杂志》第五期。

    动基础的边区农村开展游击战争,以抵抗白色恐怖,逐步积蓄力量,以促进

    全国革命高潮。记得在一九二八年冬到一九二九年春,毛主席分析当时的政

    治情况,预断新的军阀混战将要再起,可是那时国民党军阀围攻井冈山正在

    加紧,看不出有因内讧而退兵的痕迹,党内外有不少的人怀疑军阀混战必起

    的论点。毛主席差不多经常要为此问题作解释,直至一九二九年春蒋桂战争

    爆发,才证实了毛主席的论断正确。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局势的发展的论断

    的准确性,是取得领导群众的首要条件,毛主席正是能掌握此种准确性的能

    手。当时有些同志的意见,认为国民党军阀混战不会爆发,主张缩小游击队,

    甚至认为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应离队到大城市作地下工作。此主张如真正

    实行起来,其对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整个革命领导的影响将是难以设

    想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将采取何种形式?有人仍然追求以大城市暴动取得

    全国革命胜利,有人仍然幻想是北伐形式的再现。如果大都市暴动的胜利方

    式不可能和北伐形式不能再来的话,则井冈山的红旗打得久吗?井冈山斗争

    的归宿是什么呢?这是当时有些人的疑问。毛主席根据国内外革命经验和新

    的条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和建立农村根据地向全国作波浪式

    推进的方针。有的同志最盼望所谓“天天扩大”和很快的夺取大城市,怕谈

    长期的艰苦奋斗。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条件之下,纵使不

    想长期奋斗,事实上长期奋斗仍继续存在下去。为了进行长期战争,必须选

    择根据地作为斗争的依托。在选择根据地时,毛主席每每着重当地受盲动主

    义影响较小,党与群众的基础保留尚多,而地势又很好,以及离大城市较远

    而统治阶级力量较薄弱的地方,而且毛主席还亲自带队作巡回式的选择。毛

    主席第一次选定井冈山作为根据地,以后又选定赣西南九个县区作为第二个

    根据地。以后又汇合闽、赣、粤三省边区建立中央红军根据地,把第二次国

    内革命战争由地方范围提到全国的规模,以后转到陕北,坚持陕北根据地作

    为反日、反投降斗争的基点。在最近人民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坚持在陕北领

    导全国的斗争,直到打败敌军才东渡黄河。这里我们看出毛主席一贯的重视

    根据地,坚持根据地斗争的顽强性。中国革命的过程指出中国革命战争形式

    既不可能是大城市首先暴动的方式,也不可能是北伐形式的重复,而是采取

    农村根据地斗争的波浪式推进的方式,使中国革命在长期斗争中取得胜利。

    根据地斗争的思想,成为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毛主席认为是根据下

    述条件而产生的:第一、中国是被各帝国主义侵略与分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国家;第二、中国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内部不统一,存在着

    长期混战;第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几种经济并立,并未形成支配

    全国的经济中心,许多地区经济上保存自给自足状态,使根据地斗争在经济

    上的坚持虽然十分困苦但成为可能;第四、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

    大国;第五、中国战争的长期性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

    毛主席更经常着重地说明党的领导正确这个主观条件的极大重要性,根据地

    斗争思想是根据上述特点而产生的中国所特有的战略思想,其主要内容在于

    第 244 章

    恋耽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