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44 章
陈毅军事文选 作者:《陈毅传》编写组
第 44 章
会战的配合为中心。这种场合容易发生一切依靠主力以及对游击战争的取消
主义。这种教训想来大家还记得起吧!第三个时期,到了江西突围留在南方
各省边区的游击部队,这个时候游击运动采取了新的形式,斗争环境是空前
的艰苦,而没有顺利发展的革命形势,只有一个坚持阵地保持基干力量的任
务。进攻者与我们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同时又当着一个大的根据地放弃之
后,由大的斗争转到小的斗争,由大的进攻转到小的退守。革命往前发展指
导运动是比较容易的,但在革命挫折之际以及转变关头,要保持力量收容部
队,则是十分困难的事。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方面的艰苦远超过于以前
两个时期,因此其斗争经验的丰富和战术上的创获更超出前两个时期。扼要
的总结说来,他善于在大的失败之后保存自己,善于由大的进攻战局转变成
退守战术;他善于聚集自己的力量,以局部反攻来掩护退却,收容自己;他
更善于团结群众,以群众的掩护作为自己保存和发展的基础;他善于把一切
群众斗争的方式如秘密的、公开的、半公开的、亭子间的[2]、搭棚子的[3]
与游击战术和动作综合一起来灵活使用,所以能在大的“清剿”和严重进攻
的局面下坚持到底。这里就做出实例,不仅崇山峻岭可以发展游击,就是平
原地、丘陵地、沿海地带一样可以进行游击。游击战争应依靠群众作基础,
游击战术应更多带群众性质,这个真理便全部被发现了!在中国社会的环境
内,如游击战争有了人民的基础,赋予坚强的政治领导,他之不可消灭性,
也从事实上证明了!然而此时期最容易在转变关头发生悲观失望的逃跑主
义,同时在尔后坚持中,由游击主义蜕化为土匪主义。第四个时期,就是当
前的抗日游击运动,卢沟桥的炮声征调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走上战场。中日
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决斗,犬牙相错的战争局面,梅花形的相
持阵容,敌“扫荡”我反“扫荡”,敌包围我反包围,敌大踏步前进与我大
踏步后退,敌由疯狂进攻逐渐趋于坚强防守以及最后的引退,我由国境的大
规模退兵,逐渐转为艰苦相持以及最后的反攻驱逐敌人到国境以外,这样战
争的伟观,必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切战争的方式,从现代的机械化
兵团的战法,到原始的人民的最野蛮的战法都可以,而且已经搬演于中日战
场上,游击运动以及游击战争的办法,便担任着攻击敌后方的重大任务。就
全国范围说,他是担任着配合主力、配合正面、配合战役、配合会战的伟大
任务;就他本身所在地区说,他又是独立坚持作为吸引敌人扼制敌人的铁手;
就其力量的来源,完全依靠抗日的民众为祖国战争的情绪;就其动员的深广
和地区广阔包括了一切中国人的各阶层,战线在万里以外,远非内战时期能
够比拟。另外,敌人是现代强大的帝国主义武装,而我们仍然从农村的粗劣
武器使用起。战术的特点,在军事上是抓住敌人弱点避免敌人的长处,发扬
自己的长处和补足自己的弱点,凡机械的以现代战争的条文来对付日寇的,
决然要遭受失败。在政治上更是使游击运动担负着恢复政权、保护政权、组
织民众、训导民众的艰巨任务。因此,单纯的军事家绝然不能胜任于抗日的
游击战争,就是我们在内战中的经验,也就不够应付这全面的新的斗争局面。
这新的斗争任务提出了如何去创造新的斗争办法,老游击解决不了新问题,
他的悲哀正在这个地方。在此种时候,因为在主力受挫之后,容易过分扩大
游击战争的作用;同时又因为四处分散,无坚强领导,容易产生土匪主义及
消极保守的行为!
同志们,我这一大段话有什么意思?我是说战争的规律是变动的,历史
的规律是发展的。我把十年来的游击运动分成四个时期,就是要我们能把握
着变动的规律、发展的规律来作比较研究,我们才能知道有所去取,才能知
道发扬光大,才能指导运动,了解其过去,把握其现在,适应其将来。本军
的干部在两年来抗战中多所成就,但也有所损失,关节恐怕在这个地方,离
开这一基点是难以说明的!
(四)
现在再费一点时间来说在江南的抗日游击运动,作为对上文更进一步的
第 4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