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正文 第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充耳前朝事 作者:cris

    第1节

    书名:充耳前朝事

    作者:cris

    【文案】

    那之前发生过什么?

    有很多,人们都忘了。宇之宏大,宙之无穷,时光辗转流逝于昼夜交替中的秦砖汉瓦。

    一代又一代的怒目笑眉隐去了。

    无论深入骨髓的恨,还是铭刻在心的情,也早已随着微风飘散消弭,无迹可寻。

    是耶非耶?

    昆明池上,女伶的歌喉空缈地回荡着。

    世事的变幻莫测,不一定是载入史册的暴风骤雨。历史的每一次转向,逐本溯源,可能仅止于一拂清风,一声鸟啼,一场未明敌友的碰撞与交合。

    本故事的时间背景是前132年,汉武帝24岁(按周岁)时起,到他这一朝结束。详写前132前127年。

    背景这么设了,故事就忠于背景来讲。因为时间而产生隔阂的东西,文后有图文备注~

    前朝不是后宫,爱恨情仇有时却甚于后宫。把前朝还给前朝。

    扫雷:cp不是刘彻,他只是个重要配角,请大家不要被配角卡司误导~主角人物纯杜撰,cp算忠犬攻x别扭受?差不多罢~因为个人喜好,霍去病早生了七八年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恩怨情仇 宫廷侯爵

    搜索关键字:主角:治焯,关靖 ┃ 配角:刘彻,田蚡,刘安,公孙弘,等等 ┃ 其它:西汉,bl,紞琇

    ☆、第一卷 环配璆锵

    初春雨过,长安城四处屋檐下,四神瓦当滴滴答答,泥路上的积水濡湿贩夫走卒的履袜。

    纵使如此,承蒙达官贵人大都聚居此处,街巷间人来人往,加之“薄赋”圣恩和上一年的丰收,闾阎中欢声笑语,一片和乐盛景。

    西市百姓所居的闾里,户主姓为“公孙”的石泥女墙内,传出喜气洋洋的劝慰和不以为意的命令。

    “哎哎,老先生,何等要紧?瓿中无酒,莫怪秋兰,遣小火沽来便是!”

    声音的来源,是搀扶着一个花甲老人,脱去革靴,往屋舍里走的公子黄孝。他回过头来,英俊的眉目间尽是笑意:“小火,此处你先别管,城西的好酒,多沽几斗!”

    被称作“小火”的青年,望着二人已亲热走进中室屏风后,眼中闪过一丝不安。

    那个人做事随兴而至,不计后果。不过既然此处在天子脚下,他们行事低调,想来离开片刻也无妨。

    他对大门萧墙边好奇望着他的姑娘略略颔首,便按剑转身。

    雨后初阳薄金满地,道边榆树闪动金光。

    拜访公孙家,这已是二月听说“公孙贤人”声名以来的第五次了。二人言谈从始皇一统六国,到当今时事无所不包。照黄孝的计划,稍后公孙家里便会上演一出“高阳酒徒”吧!

    自然,这户人家并不知晓,黄孝其实不叫“黄孝”。“黄孝”姓“刘”,十六年前由“彘”改名为“彻”,八年前即位为新帝;他也不叫“小火”,十六年前被孝景皇帝封为常侍郎,随侍太子,刘彻即位后,他改名为“治焯”。

    “小火”只是刘彻依他的乳名,意会的一个戏称罢了。

    兴许是多年习惯,刘彻常只身带着他一人,微服寻访长安的民间贤士。可不想今日,竟连他也支开,万一……

    治焯微微皱眉,加急步伐。好在酒肆不远,前方遮住日头的一栋小阁,朱色格窗边,高悬一帜,隶书“杜康”二字随风鼓动。

    这间酒肆的主人精于利益,酒肆建为上下二层,一层装点质朴,酒客多为束麻色幅巾的庶民;二层则暖响冷袖,是富商重臣饮酒作乐之处。薄汤浓浆各得其所,因此也不乏各色人等进出,门庭若市。

    然而这一日等他走到酒肆门口,却察觉异样。

    二楼的支挂窗里依然飘出丝竹声和捧场喝彩声,一楼却在门外围了一圈人指指点点。室内一片喧哗,案榻盘盏掀翻声中夹杂惨叫和拳脚,不时有黄花绿菜飞出来,外面的人闪不开,就挂到了身上。

    治焯拨开人群,有人提醒他:“醉酒发疯,公子可别趟浑水。”

    闻话间,只见一楼的七八个醉汉打成一团,软绵绵拳脚没有目标,倒是呼来滚去,飞杯掷盘好不热闹。其中一个赤面男人边攘边说:“我等比剑,竖子横插一杠是何为?找打!”

    治焯略一想,便知是场糊涂仗。

    时值大汉太平年,然胡人常年扰边,有点心气的壮士在酒楼茶肆高谈阔论,酒意上头就拔剑起舞,动不动就唱“大风起兮云飞扬”,言论间都巴望不得退回高祖时,赴鸿门、占霸上,以泄胸中豪情。眼前这出,想是谁扰到借酒舒胸臆的人,彼此推攘惹起来的是非。

    说是豪情,看他们叫唤之相,却无聊至极。

    治焯抬足踏进门里,瞅准人堆里躲来躲去不时挨两下冷拳冷脚,不服又趁乱踢打回去的酒保,伸手就把他拎了出来。

    “沽酒!”

    “哎哟,是您呐客官!”酒保鼻青脸肿,看到他还能满脸堆笑,“新出了 ‘春酿’,您楼上请!”

    治焯伸手把他的头往下一压,助他躲过呼啸而过的一拳,道:“金浆醪两斗,连壶一起给我罢!”

    酒保慌乱中还两眼发光,喊了声您等着,东躲西躲往窖室跑,不多久又左闪右避抱出一只玄漆细颈壶:“总共一千四百钱,您……”

    治焯伸手往酒保掌中一拂,一枚金半两令酒保眉花眼笑,谢得一迭连声。治焯抱起壶转身欲走,忽闻身后一线细微的铁器摩擦声。

    他略略侧身,只见混乱的殴斗群中一醉汉拔出腰间的长剑:“见钱眼开定是贼人!”说着就乱劈下来,而剑势所至之处,是正欲闪身逃窜的酒保。

    治焯脚下一滞。

    这种时候,不知巡城的北军卫士为何迟迟不到。

    有人亮了兵器,一场滑稽的殴斗突然就变得凶险。

    看热闹的人被唬得动不敢动,酒保一声惨叫,滚到一边,连滚带爬高喊饶命,谁知拔剑出鞘的男人锁定了目标,大踏步上去追,边追边又挥下剑来。

    酒保失足跌坐在地,这一次,他躲不过了。

    人人屏气凝神,眼见那一线毫无章法却依然力量强大的剑光劈向酒保脖颈。

    “当!”

    尖锐的铁器相击声。

    火星四射,发亮的剑光在半空硬生生停住,酒保抱着头瘫软,听得耳边又一声“哗”,横在眼边的长剑被挑飞出去,“笃”地插入墙板。

    众人低声赞叹中,一声怒斥入耳:“光天化日,尔等心中还有无王法?!”

    治焯略略抬眼,扫了扫质问“王法”的人,这一扫,目光便停滞下来。

    那是方才从二楼轻轻跃下身的一名年轻男子,他足尖点地的同时,就抽出长剑顶住醉汉剑势,再运腕一挑,使那柄剑险险掠过殴斗人众,射入木墙,一楼闹哄哄的场面霎时冰冻。

    治焯默默望着他,酒保已回过神来,马上就地拜下,听到他抖抖索索连说好几句“多谢关公子救命之恩”,其余人却在他目光的逼视中似酒醒大半,识趣陆续溜走。

    门口围观的人也渐渐散开,被称为“关公子”的青年一袭黑色直裾深衣,剑已收回鞘中,视线却顺着望到了门口。

    治焯跟他目光相撞,转身出门。

    “壮士!”

    嗓音自身后传来,他能感到对方正在走近,说话间还拱了拱手,话语却是责问:“壮士想必也是习武之人,可君为何见死不救?”

    治焯一愣。奇了,一个陌路人,竟还管得了他?

    酒肆外传入行商的叫卖和孩童的嬉笑声,他抬起头望望天空,转过身来。

    多年以后,每当治焯回想起这一瞬间,就能轻易忆起料峭春寒冷香扑鼻,长安歌舞升平光影灿烂。

    但那一刻,旷旷天地之间,只剩他跟眼前这个人。

    望着那双紧盯着他的漆黑眼眸,他忽然笑了笑:“与我何干?”顿了顿,再笑,“北军分内之事,与你又何干?”

    对面人神色一凌,凝视他半晌,眼中无怪,口中却不依不饶:“如你所说,习武又是为何?见死不救,与禽兽有何区别?”

    治焯笑道:“是么?也罢,告辞。”

    他转身离开。

    阳光像透明的金子,铺在人来人往的街上。惊蛰已过,再过不久,绿意就该晃眼了。

    “玎——”

    此为那只手出剑时,剑首玉石轻击剑格的声音。不知为何,它萦绕治焯耳畔,变得悠远而清晰。

    “扶长剑兮玉弭,璆锵鸣兮琳琅。”稚童声线犹如清澈涧水。

    “炳儿,背得好!长大一准儿有出息!”父亲抚须微笑。

    治焯微微皱眉,转瞬将浮入脑中的记忆抹去。

    ◆◇◆◇◆◇◆◇◆◇◆◇◆◇◆◇◆◇◆◇◆◇◆◇◆◇◆◇◆◇

    “小火回来了!”

    公孙贤人的女孙字“秋兰”,过了这么久,竟仍立在萧墙边翘首眺望,见到他便迎上前接过酒壶。

    “公子他们等急了么?”

    治焯褪下翘尖靴,白色角袜踩上回廊。

    “不急,投缘得很呢!”秋兰笑容明快,“我先温酒去!”

    治焯略略朝屏风后看了看,便就地坐在了廊边。

    房内不断传来开怀的大笑,可全是有关高祖到先帝的逸闻趣事。不是说今日要正式拜师么?难道时机还不够?也是,公孙贤人精悟《诗》、《书》及外言之治国良策,更是有名的高眼光,不到心坎之人是学生都没得做的罢!

    他面朝着一片嫩绿的前院,左手放在“峭霜”的剑鞘上轻轻摩挲。

    那个人……他究竟是什么人?

    秋兰端着一只浪纹耳杯出来,双手奉给他:“农人弃田,到城中为庸客,黄公子悯你可怜而赐酒!”说着便抿嘴一笑。

    治焯附和一笑,接过耳杯慢饮。

    秋兰双膝并拢,轻轻坐到了他身边。小火沉默,她并不介怀。从他们初次来访,她就喜欢跟他攀谈。他总是这样身体微微靠后地恭坐在廊边,也偶尔与她说笑两句,更多时候,则面容平静聆听房内人的声音。

    身边这位男子五官俊逸,身姿轩昂。修眉下,是一双日光无法穿透的眼眸。眼中那片屏障后隐藏的内容,令秋兰常忍不住猜测他的经历。

    眼看杯中烈浆见底,杯底“君幸酒”三个字清晰显出,秋兰皱眉道:“男人为何凡事都离不了酒?”

    治焯笑道:“酒可忘忧,也可暖身。”

    “说暖身,大父他日日饮酒,可现今岂非还穿隆冬时的大重之衣?”

    秋兰笑容如晚春之风,比起宫中那些动辄用纨扇半掩的笑意,更令人欢愉。可惜治焯心不在此。

    自从离开杜康,他脑中就甩不开那双眼眸……深黑犹如朔月之夜,又澄澈如大漠中一泓清潭。

    那个人……他单着一件黑色直裾,玄带在腰间打结;带上无绶环,却在铜剑首上悬了一枚小小的白玉……明明是汉室打扮,为何就让人感到与众不同呢?

    他说“君见死不救,与禽兽有何区别”……治焯嘴角微微扬起。

    “小火就这么喜欢那丛竹子么?”

    听见秋兰问,治焯视线才真正落到西壁的桂竹上。新竹,竿子还很细,碧绿竹叶随风轻摇。

    “唯,以它做横吹,想来余韵绵绵。”

    “你会做?”秋兰身子微微前倾,眼中尽是惊讶之色。

    “下回做了赠你。”

    “说好了可不许反悔!”

    二人对话,令房内言谈沉寂半晌。

    “老先生,秋兰可有许亲?”

    “去年及笄,但一直跟我走南闯北,尚未许嫁。”

    “正是二八好年华!老先生意下小火如何?”

    “呵呵,这要问他们罢!若彼此中意,自然再好不过。”

    廊道边,秋兰面色一红,起身快步走开。治焯望着她的背影,一言不发。

    “小火,我们该告辞了。”

    “唯。”治焯站起身走进房内,对公孙贤人俯首两拜,跟在刘彻身后出了门。

    “黄公子请留步!小火!”

    秋兰急急追出门,她眼睛看着地面,双手捧出一只香囊。

    治焯回头,看到刘彻眼中的笑意和除此之外的话语。治焯明白他的意思。

    他回过身,长揖接过:“姑娘美意,小火愧受。”

    二人已走远,秋兰还站在原处,双颊绯红,动也不动。

    “秋兰,”须眉尽白的公孙贤人出门走到她身边,“前日我听说了一个故事。当今人主为胶东王时,曾与一个名叫‘炳’的伙伴玩耍,二人因一件小事起了争执,胶东王情急动了手,炳年幼无知,竟也回了手。”

    秋兰转回视线,眼中疑惑。

    “这可是大不敬之罪,谁知胶东王不恼,反而说终于有了敢与他对抗之人。炳的性命于是保全下来,后来易名为 ‘治焯’。秋兰,”老人深邃的眼神看着她,“你可知道他?”

    秋兰没有说话。可长安城又何人不知?

    那位治焯大人之事堪称离奇,据说因现任郎中令,石建大人年迈,人主几次欲拜他接任石建之职,列位九卿,助天子统领国事,他却一再推托。甘居御史中丞之位,领殿兰台,实际权力虽广,却只注力于天子安危,常随人主微服出巡。

    “中丞大人与人主关系非比寻常,私下里,人主戏称他为, ‘小火’。”

    “大父,”秋兰垂目一刻,她望回老人,微笑道,“中丞大人也好,小火也罢,于秋兰而言,皆为同一人。”

    与此同时,回城南的边道上,两双翘尖黑靴一前一后,从容前行。

    “定下这门昏亲,公孙贤人定愿意作为我的老师,辅助治理天下了。”

    刘彻走在身前,意气风发,面上是舒展的笑意。治焯不由自主停了停脚步,但只一瞬,随即跟了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

    半两:武帝初期货币。

    剑格:剑的护手。

    庸客:雇工的称谓,多为受商人、地主压榨而失去田地的农民,出卖劳力,替人劳作。

    横吹:汉时竹笛。

    御史中丞:三公之御史大夫署官,领殿中兰台(汉代宫内贮藏图书之处),掌图书秘籍,受公卿奏事,纠举不法。

    郎中令:九卿,掌守卫宫殿门户,但实际权力还有管理皇室智囊班子,顾问应对等等。

    【关于“婚”字的写法】

    因为本人实在忍不了在古文中出现“婚姻”、“婚礼”这种字啊,实际上以前写作“昏”,因为嫁娶仪式都在黄昏进行。此处敬告大家一声,请原谅作者的任性~~

    另外附上汉时三种基本衣服款式的图片,直裾、曲裾和襦裙,还有耳杯图片~

    ☆、第二卷火

    “父亲,为何移树需移根?”

    “炳儿,花木根茎犹如人之血脉,无根之树多会毁朽。”

    往事不知从何处撞入,治焯分神远眺,黄昏中山峦如黛,紫色天幕澄若琉璃。

    “快夜禁了,我送陛下回宫。”

    “今夜我想去你处,同你下盘棋,说点话,清静清静。”

    治焯调转远视的目光,笑道:“若韩王孙知道了,恐不会放过我。”

    刘彻剑眉一拧,眼中显出烦闷:“就是因为他,我才不想回去。东宫妇人心多,皇后整日与子夫不和,扰得我心神不宁。韩嫣虽好,可自从他失仪于江都王后,太后嫌隙,近来一直在找他麻烦,他动辄因此哭诉。我怜嫣,又不敢忤逆太后,实则难过……”

    后宫之事琐碎繁杂纠缠不清,治焯光是听,就觉得麻烦。

    “可臣居所简陋,陛下还愿委身其中,怕长乐佳人们也会连带恨起治焯来。”

    “小火!”那双星目闪出听出这弦外之音的光,嘴角略往上牵,“你是在冲我抱怨么?我赠过你良院好宅,食邑上千,是谁一直假意推脱?”

    两人逼近的眼眸对视,一同微笑起来。

    “那就请罢!”

    天色越渐暗,两人加快步伐。路旁民居里已传来杯盘之声,宅中灯火次第亮了起来,透过各户窗棂,斑驳地照在路上。

    治焯又忘记了一些事,夜风清冷,也令他渐渐心绪飘然。

    中丞宅邸其实并不简陋。嵌了铺首衔环的大门背后,是立着卷草纹萧墙的前院。卵石小道直铺到三进门,左右次间旁种了八月桂,眼下正满树新绿。

    “你处好归好,可也未免太冷清,像座荒宅。”每次来,刘彻总忍不住道,“别人宅中动辄门客上千,丝竹管弦,百戏美人,入夜何处不欢声笑语?既是中丞府邸,总要多添点人丁才像样……”他说着笑了笑,“不过,等秋兰嫁入后,想来就有人整顿了……”

    治焯眼神一滞,刘彻每提此事,都引他无故烦闷。

    幸而他的侍僮小窦过来,对刘彻稽首后,对他道:“常侍郎东方大人来访,说有要事与主人相谈。”

    治焯看了看对此饶有兴致,挑起眉梢沉吟的刘彻,吩咐小窦:“请先生至后院,我先随陛下到中厅。”

    “唯。”

    小窦刚退下,二人身后便传来一声生气勃勃的“小火兄”,回过头,见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自门外步入。

    “去病!”刘彻和治焯同时叫道。

    霍去病看清另一人,愣了愣立马跪下身:“陛下!”

    “请起!”刘彻不拘礼,接着失笑道,“你刚才如何称呼御史中丞?”

    少年涨红了脸:“小……兄、兄……大……中丞大人!”

    刘彻大笑:“兄长?”

    “臣……臣失言……”

    治焯朝手足无措的少年宽慰笑笑。霍去病自幼习武,身姿壮美远超同龄少年。进宫为侍中后,谈吐举止进退有度,可私下里却称他为“兄”,无端端给他降了一辈。治焯与刘彻同样疑惑,但看他这副神情,治焯有心放过。

    “去病,你找我何事?”

    “是舅父遣我来的,”霍去病偷偷打量了刘彻一眼,“不过可稍后再说。”

    治焯点点头:“你来得正好,请你陪陛下先至中厅用膳吧!”

    “唯。”

    望着治焯走向后院,刘彻看回霍去病:“大中大夫卫青?遣你来?何事?东方朔又为何事?”少年噤声不敢说,刘彻眉心一拧,自语道,“哦,我倒不知,此处原来相当热闹!”

    中丞邸宅后院里,有一座傍溪小榭。若在白日里,可见飞檐下挂着一块黑匾,隶变凹刻二字:梨落。

    东方朔字“曼倩”,是朝中名臣。曾因直谏位高至大中大夫,而今,只是个以滑稽行止博君开怀,连正经事也只能拐弯抹角说的常侍郎罢了。此时他正在梨落中凭栏斜靠。

    拜访治焯,实在情非得已。

    因为他与治焯并非交好,而且据他所知,朝中也无他人与治焯有交。这位大人无论忠奸,皆保持距离,令任何欲亲近、或侵入的人,都不得门法。

    只有有关刘彻之事,可以托付他。但凡牵涉到刘彻,无论是不是中丞执事,治焯都会亲自上阵;而其他事,就算是中丞职责,治焯也可能不顾。

    他眼里只有刘彻。但那种关切,又不是对刘彻本人的迷恋痴狂,倒像是一种执着,在守护自己活着的理由。

    可他当真活过么?他眼中对万物的冰霜,总令人错觉在看一具行尸走肉。

    “曼倩先生。”

    东方朔回过神,见“行尸走肉”已站到他面前,他低头揖礼:“中丞大人,多有打扰!”

    “岂敢,先生乃贵客。”

    嗯?……“行尸走肉”在寒暄?东方朔懵了一下,才抬起头,望见治焯眼中有了星点他不曾见过的光彩。

    “大人,朔来禀报一个预兆。”他压下好奇,先说正事,“近来斗宿指乙有偏差,五纬星轨也异常,此天象朔从未见过。方士们皆言此兆不祥,董仲舒大人回长安述职,也说未央五气有乱,这让朔十分不安。”

    治焯不懂星象和方术,但既然是来找他,大致也能猜到:“先生是提醒治焯警惕歹人,对么?”

    “朔斗胆,时近清明,请大人格外小心。”

    “我明白了。”治焯抬眼看着小榭飞檐外的星空,“清明祭祖,治焯定寸步不离人主左右。”

    东方朔无言以对。此类拜访并非初次,可不知为何,今日尤甚怪异。

    “曼倩先生,”治焯打断他的思虑,笑道,“朝中人皆言先生学识渊博,能通鬼神。近来我总重复做一个梦,人血沿长剑血槽滴落……此为何兆?”

    东方朔一怔。

    待诏金马门以来,望天指地都只是他投上所好,用以谏言和糊弄周围人的把戏罢了。清明告诫,是他亲见长安近来多了很多外乡人,挑选于阳陵祭祀的太常舞乐人中,也有不少生面孔,从而顺理成章的担忧而已。

    他察言观色了半晌才道:“难说。不然,朔为大人测个字如何?”

    “测字?善!”

    治焯饶有兴致走出亭外,伸手折下一枝新柳,蘸了溪水便回到亭中,在石地上写了个“春”。

    下弦月东升,把梨落的栏杆在地上投出长长的影子。在栅格般的或明或暗中,“春”字水迹星点反光。

    “火。”

    “火?”

    东方朔端详治焯的神色,颅中飞转:“春归沃土,自然是万象生气,但到了这石地上,则徒劳无功。就如火焰灼烧过的土地,只留砂石,寸草不生。”

    治焯的身世他不了解,但看治焯眼色,推测是遇到了什么人。他拿捏不好该如何引导,只能修正治焯的心思,以静观其变。

    但自“火”字出口,治焯眼中似闪过一道雷电。那双眼里原本闪烁的光骤然黯淡,仿佛夜里照明的庭燎被倾盆大雨浇熄。

    “其实也非全然不祥,”东方朔心里一软,“大人以水润石,只要其心不倦,石地也有碎裂瓦解,碧草破石而出的希望。”

    “是么?”治焯回过神,露出一丝笑容,“然也,多谢先生!”

    东方朔匆匆告辞,由治焯送出南门。

    坐进车中,他拧起眉心,却不敢回头。他信口胡诌的一番话,想来也阻止不了什么,只希望延后某个未知变化的到来。

    ◆◇◆◇◆◇◆◇◆◇◆◇◆◇◆◇◆◇◆◇◆◇◆◇◆◇◆◇◆◇

    治焯回到中厅,刘彻与霍去病一人坐在一张楠木榻上,就着九枝连盏灯的光正在对弈。

    他默不作声,也没有行礼,自顾自走到灯边就坐下了。

    火。

    他静静望着桃形灯盘里跳动的黄色火焰,熏炉里焚烧椒兰的香气让人胸中堵闷。

    “小火。”刘彻眼睛依然盯着棋局,动也不动忽然叫道。

    霍去病这才抬起头来,眉头紧锁,显然,他的棋力还待提高,同时,非戒备境况下,他于周遭响动的警惕度也需要提高。但是看到治焯的一瞬间,他眼中便带上亲近的笑意:“小……中丞大人,何时进来的?”

    治焯看了他一眼,转向刘彻:“陛下。”

    “去病说,卫青听闻侍御史们私下里多次抱怨,说你很久没有去兰台,”刘彻慢慢抬起头,眼睛看向他,“没有陪朕的时间里,你都干什么去了?”

    私下里对他自称为“朕”,治焯听出他的严肃,半晌,嘴角一翘:“在街上晃荡。”

    刘彻凝视着他,忽然把指尖夹着的棋子往棋盒一掷,“哗!”清脆的撞击声让一旁紧张的霍去病后背一紧。

    治焯笑了起来,他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边道:“与其为陛下过目那些凡事都往 ‘天官神君’上扯的屁话奏章,倒不如去市井中看人们为伪劣半两打斗,何况,”他已走到门口,“韩王孙常驱车走街串巷用弹弓射金丸,这可是天降的财富,为何不去多拾几粒呢?”

    刘彻逼得脸色发青,霍去病紧张地看看他,又看看治焯,不知该说什么好。

    治焯看着月下的树影,天气颇凉,就要降露了。

    他俯身穿上皂靴,头也不回地说:“去病今夜就留下守护陛下罢!曼倩先生说,最近恐怕要闹鬼呢!”

    室内沉默半晌,只有灯炷上的火苗随风微动。

    最终,刘彻深深叹了口气:“天知道他又发什么癫!”

    望着随灯火闪动的棋子,刘彻忽然明白过来。

    治焯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已向他提起两件事:其一,各地渐起的盗铸之风,如在金中混铜,或铜币分量不足,长安虽未听说,但他处所铸的伪/币已在长安成灾;其二,韩嫣余富张狂,行止不合礼,也易引起暴民嫉恨,更不用说这些事若落到太后耳中,则又是一个罪名。

    谏虽好,但治焯的态度令他难忍。

    这个男人,不贪名利,无畏权势,普天之下只把他一人装在心里;可又常常对他出言不逊,好像因此被腰斩也无所谓。

    刘彻皱起眉心,似真似假道:“如此恃才放纵,把他贬为材官算了!”

    霍去病跪直身子:“陛下,万万不可!中丞大人对陛下忠心苍天可鉴,武艺在宫中也无人能及……”

    “哈哈……”刘彻大笑着挥手打断了霍去病的话,“去病,你留下来是对的!你比那个贱嘴要有趣得多了!”

    霍去病懵懂怔住。

    星月下,靠在梨落的栏杆上,治焯就着扁壶大口大口灌着苍梧清。酒可忘忧,也可暖身,这二者是他此刻最需要的。

    有些醉了,烈酒后劲直冲头顶,他抽出腰间错金的铁剑,摇摇晃晃地在月下舞了起来。

    “父亲,炳儿的剑舞得好不好?”

    “炳儿直得剑法精要。”

    “那您为何愁眉不展?”

    “……炳儿学剑法,是欲何为?”

    “惩恶扬善,保卫天下百姓!”

    “呵呵,天下百姓……”后院卫士已被调走,无人能见他如此失态。治焯无顾章法,只随迷朦的景物随兴挽刺,“璆锵……璆锵君……你有勇有义,倒来同我比比剑,饮口酒可好……”

    风中传来一声细细的“玎——”。

    治焯醉眼顿时清醒,脚下用力飞跃上墙,朝着声音来源无声急追。

    暗夜中峭霜的剑身反射月光,如一段从无到有的白练,倏然压到墙头不速之客的颈上。

    来人脚下一滞,趁此间隙,治焯按剑不动,身形却轻盈翻到了前面。

    对方面上蒙着黑巾,然而看到黑布之上的那双眼眸,治焯犹如被万钧雷霆灭顶。

    “是你……”

    二人四目交接,就跟在酒肆里一模一样。

    “小火!”治焯惊回头,远远地,在霍去病陪伴下,刘彻正走来,“你又在瞎折腾什么!”

    治焯剑下一轻,他看回峭霜所指之处,那个身影已经不见了。

    腾身落地,刘彻走近,嗅到他身上的酒气便皱了下眉头:“你去歇着,不要守了。我有去病护卫,你宅上卫士也调了大半守卫主室,不必担心。”他忽然亲热地拍拍他的肩,“你与秋兰的昏礼,就定在清明祭祀之后吧!”

    治焯一声不响,按了剑就朝通向溪流对岸的石桥走去。

    “放着好好的卧内不睡,你又要去那个 ‘丧魂室’?”

    没有回应。

    “哼!”刘彻咬牙切齿转身,“什么时候,朕要亲自斩了他!”

    作者有话要说:  备注:

    韩王孙:韩嫣,字王孙。江都王事件是前137年,韩嫣坐武帝车过御道,江都王以为是武帝,跪在道旁,韩嫣的车一闪而过,江都王才发现上当,到王娡处告状,为韩嫣埋下祸根——这个小故事备用~

    侍中:皇帝近侍,也是官员后备。

    五纬:水,火,木,金,土五星。

    侍御史:兰台属官,位于御史中丞之下。

    材官:步兵。

    卧内:卧室。

    以下附剑的大致结构:

    ☆、第三卷探寻

    二月将入晦,长安城天气始终晴好。即便骤降细雨,很快便又艳阳高照。

    安门大街边道上,不断有推着独轮小木车的行商来来往往。道边一株枝叶茂密的榆树下,一个身材颀长的男人抱着双臂,背靠树干,仿佛睡着了似的。他的藤箱放在脚边,上面摆放的药草都要被树叶间漏下的阳光晒干了,他仍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两名穿着红襦袴、半筒黑靴的武士走过,看样子像是骑士,腰间配备的环首刀,在刀鞘里随走动发出轻微的碰撞。他们压低声音相谈,脸上亢奋之情全然流露。

    “……张子文大人赴西域七年未归,人主欲另派霍侍中等大人赴大宛国交换天马,此事极善!”

    “能骑在天马背上征战,真不知该多神……”

    “怀璧有罪啊……”

    男人突然出声,把在他面前一直若有所思看着草药的年轻人惊了一下。

    他略微睁开眼睛看了看这个左手按着剑,身着黑绸深衣的英俊青年,就像没有睡醒般再次把眼睛眯上,声音也是懒洋洋地:“北面来的罢?”

    青年一怔,意外地看着他。心道他的衣着长相应该同周围人无异才对,可对方的问题如同利剑直切要害,他苦笑了一下,不知该如何应答。

    药商似乎也不介意答案,半晌没再言语。

    不管心里有多疑惑,看对方的神情也不可能与自己将要做的事扯上关系。只是一个目光敏锐的人罢!青年暗忖着,打算离开。

    “止血草要么?”

    药商忽然叫住他,伸手理了理藤箱上一小束翠绿的丹参:“在下正巧有一点。”

    年轻人顿了一下回过身:“有多少,我全要了。”

    “多也不顶用。”

    药商细长的眼缝里透出一丝犀利如剑的光,“此药虽名 ‘金不换’,但只能止血,可止不住杀气。”他双手奉过丹参,“请好自为之。”

    作为一个背着货箱四处走动,以药材换取薄利的采药师,他的话未免太多。可青年却不懂得这些一针见血的话背后,他为何有如此静观其变的淡漠。

    沿街的榆树由远至近轻轻摇动枝叶,微风拂来的远处,是栉齿鳞次的宫殿和重臣富贾的宅邸。

    一座座高高的望楼直立天际,飞檐翘角似乎都在无声地透显着戒备森严的王孙气魄。

    “止不住杀气是么?”

    年轻人眺望着南风拂来的方向,笑了笑:“那最好不过。”

    回到近日常驻的酒肆,二楼竹帘隔开的座间,一名少年看到他便迎上来。

    “关靖兄,有结果了么?”

    第1节

    恋耽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