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46 章
最后的叹息 作者:逸凡仕成
第 46 章
但是朝鲜政府当时是亲华的,据当时日本驻朝公使馆一等书记官杉村濬所说:“当时的情况是,趁朝鲜变乱之机出兵的清国,暗中有所图谋,本应予以反对,但朝鲜政府不仅无丝毫憎恶之感,反而予以同情”。
因此朝鲜十分反感于日本的蛮横,敷衍日本的要求,并一再督促日本撤军。到7月17日,日朝谈判也宣告破裂。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期间,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愈发明显,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
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光绪帝老师)为首的主战派。
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
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
到7月中旬中日谈判破裂以后,一直按兵不动的李鸿章才应光绪帝的要求,开始派兵增援朝鲜。
而随着中日、日朝谈判相继破裂,列强调停均告失败,日本终于可以放手大干,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开战决定;7月20日,日本编成了以伊东佑亨为司令的联合舰队,随时准备寻衅;同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其”废华约、逐华兵”,要求48小时内答复,朝鲜继续敷衍日本,于是日本决定出兵控制朝鲜政府,以找到与驻朝清军开战的“委托”。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日本舰队击沉了高升号运兵船!
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
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
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清朝在其宣战诏书中指出朝鲜历来是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是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出兵的,相反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诏书中则针锋相对,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声称其开战原因是“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
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日本的这些无理借口和诡辩之辞都充分体现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过程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时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中国境外的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战役,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在朝鲜境内开战。
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也被在陆上的成欢驿的日军偷袭(详见成欢之战),由于朝鲜政府已被日本控制,叶志超、聂士成等部驻牙山的清军被迫绕道汉城,北撤到朝鲜北部重镇、平安道首府——平壤。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朝廷命叶志超为驻平壤各军总统。
平壤之战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
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五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
平壤城的地势也非常险要,易守难攻。
而且清军还得到朝鲜人民的支持。
当时虽然朝鲜政府被强行拉到日本阵营,但朝鲜的平安道观察使闵丙奭积极协助清军作战,甚至连日本推上台的傀儡大院君李昰应都暗中给清军传递情报。
可惜清军并未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由于其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和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失败,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战局。
日军分四路围攻平壤,兵力分散,由于李鸿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的作战方针以及清将叶志超的胆小昏聩,左宝贵等人攻打日军的行动不断遭到叶志超的阻挠,日军遂顺利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
1894年9月15日,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船桥里)战场。
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
其三为城西南战场。
在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
清军分兵抗拒,重创日军第9旅团。
日军中、右两队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岛助义中佐拼命督战,攻陷了左右两翼的堡垒。
但随即遭到清军的步炮协同夹击,再遭重创,这一仗日军遭受了重大伤亡,据《明治廿七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
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激战中,左宝贵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
日军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的奋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门。
在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于晨七时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
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
此时,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在战局胶着的情况下,竟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日本便在清兵的退路上设下埋伏。
当天雨夜,撤退的清军中伏,阵脚大乱,死亡2000人,被俘500余人。
平壤之战以清军大败告终。
第 4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