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第三百二十五章 讨伐檄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平凡的明穿日子 作者:宁小钗

    第三百二十五章 讨伐檄文

    燕王府,朱棣召集主要文武官员商议接下来的战局,张玉等武将争相发言,姚广孝等文官也频频献计献策。

    商量了半天,朱棣有些建议欣然采纳,有些建议委婉jù jué ,最后指着直bsp;mò 的徐灏,笑道:“为何不说话?”

    徐灏说道:“我在想那奏疏,可以借此展开舆论大战,或许不比战场上的shèng lì 所带来的影响稍差。”

    三天前,集徐灏等位北方大儒之手笔的奏疏被快马送往京师,头句即是出自徐妙锦的“君父之仇,不共戴天,xiōng dì 之仇不反兵”。此乃政治上的针锋相对,为了争取民意和起兵的法理依据,占据礼法道德上的制高点。

    这第句就把天下诸王和燕王营造为xiōng dì 间同气连枝,隐隐指出藩王与建文皇帝之间有着杀父之仇。

    朱棣亲自审阅修改,奏疏里全文如下,言及自从父皇春秋已高后,每岁都会召诸王或度或两度入朝,健康之日尚且如此,而病危之时焉得不召唤我等诸子见之?既不知父皇得了什么病,亦不知服用何药。

    {礼曰:“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即使忝为皇子分封于燕,离京三千里之远,可每年朝觐,马行不过七日,父皇生病日久,如何不令人来报?不得见父皇,知何病,用何药,尽人子之礼也。

    焉有父病而不令子知者?焉有为子而不知父病者?天下岂有无父子之国也邪?无父子之礼者则非人之类也!况父皇闰五月初十日未时崩,寅时即殓,不知何为如此之速也。

    礼曰:“三日而殓,候其复生。”今不日而殓,礼乎?古今天下,自天子至于庶人,焉有父死而不报子知者?焉有父死而子不得奔丧者也?及踰月,方诏亲王及天下知之。如此则我亲子与庶民同也。又不知父皇梓宫何以七日而葬,不知何为如此之速也?

    礼曰:“天子七月而葬。”今七日即葬,礼乎?今见诏内言“燕庶人父子,岂葬父皇以庶人之礼邪”可为哀痛!

    未几即拆毁宫殿,掘地五尺,明有诏云:“太祖高皇帝开基创业,平定天下,用心三十年,纪纲法度,布画大宝。犹如起造巨室,与人居处,苟为官者不修政事,不守法度,如拆毁室庐,欲求安处,焉有是理?”

    旨哉言乎?今奸臣首将宫殿拆毁,与所言大相违背,使天下之人遵法。亦难矣!

    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父皇存日。尝与诸王曰:“我为天子,盖造宫殿,不过欲壮观天下,万邦来朝。使其观瞻,知中国天子之尊严也。然此劳军民之力,费用钱粮。岂易尔邪?盖此宫殿,极为坚固,使后世子孙不须造,以劳军民。”今拆毁祖业,礼乎,非礼乎?

    父皇宾天,不得奔丧,欲自诣京,复恐外人不知者谓有他志,故吞声忍气,不敢出言,痛裂肺肝,泪从中堕,不意奸邪小人,交构为恶,巧言欺惑,变乱祖法,岂不知《皇明祖训》御制序云:“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毋作聪明,乱我成之法,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训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于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

    伏自父皇宾天,闻齐泰等奏定礼仪,凡朝夕几筵,揖而不拜,及小祥节律,祭不亲与。我差百户林玉、邓庸等奏事,辄被囚系,垂楚锻炼,令诬王造反,云“擅自操练军士,造作军器,必有他图”。

    齐泰等明知《皇明祖训》兵卫内二条:“凡王教练军士,月十次,或七八次、五六次,若临事有警,或王有间暇,则遍数不拘。”又云:“凡王入朝,其随侍文武官员,马步旗军,不拘数目。若王恐供给繁重,斟酌从行者,听。其军士仪卫旗帜甲仗务要拜明整肃,以壮臣民之观。”想惟太祖高皇帝以诸子出守藩屏,使其常岁操练军马,造作军器,惟欲防边御寇,以保社稷,隆基业于万世,岂有他哉!

    其奸臣齐泰等不遵祖法,恣行奸宄,操威福予夺之权,天下之人,但知有彼,不复知有朝廷也。

    七月以来,诈令恶少宋忠、谢贵等来见屠戮,为保性命,不得已而动兵。宋忠、谢贵俱已就擒,已具本奏闻,恭候裁决,到今不蒙示渝。

    齐泰等又矫诏令长兴侯耿炳文等领军驻雄县、真定,来攻北平。重为保性命之故,不得已而又动兵,败炳文所领军马,生擒附马李坚、都督潘忠、甯忠、顾成,都指挥刘燧、指挥杨松等。

    奸臣齐泰揭榜毁骂,并指斥太祖高皇帝。如此大逆不道,其罪当何如哉!十月十六日,又矫诏令曹国公李景隆军总领天下军马来攻北平。

    躬率精锐,尽杀败之。李景隆夜遁而去。若此所为,奸臣齐泰等必欲杀我父皇子孙,坏我父皇基业,意在荡灭无余,将以图天下也。此等逆贼,义不与之共戴天,不报此仇,纵死不已。

    今昧死上奏,伏望悯念父皇太祖高皇帝起布衣,奋万死,不顾生,艰难创业,分封诸子,未及期年,诛灭殆尽。俯赐仁慈,留我父皇二亲子,以奉祖宗香火,至幸至幸。

    不然,必欲见杀,则我数十万之众,皆必死之人。谚云:“人拼命,千夫莫当。”纵有数百万之众,亦无如之何矣。愿体上帝好生之心,勿驱无罪之人,死于白刃之下,恩莫大也。倘听愚言,速去左右奸邪之人,下宽容之诏,以全宗亲,则社稷永安,生民永赖。若必不去,是不与共戴天之仇,终必报也。不报此仇,是不为孝子,是忘大本大恩也。伏请裁决。 }

    徐灏把这份似是而非谁得知的奏疏刊印了整整十万份,经各种通道发往天下各地,为燕王制造声势。

    随后燕王向作战有功的将士颁发奖赏,徐灏累的脚不沾地,只因朱棣句:“不徇私情,不亏公议,有功无功,不令倒置”。

    大批将领和文官得到了提升,全部升入了北平都司任职,徐灏却不经意间被排斥出了权力核心。

    朱棣手掌控北平都司并亲帅五军,可谓所有精锐尽皆直属于燕王矣,将领中不但包括年跟随他的心腹,也有年的老部下,还有些因被朝廷怀疑和燕王勾结谋反而被罢黜的官员将领。

    都司可以管辖许卫,是以都指挥要比卫、护卫的指挥地位高太了。相比之下,徐灏作为留守北平府大将军,地位看似高高在上,可怎么看都是个虚职,手里没有兵卒,顶调动些各地守军。

    不过对此徐灏没有任何意见,打仗就得令出人,再说他又没什么野心,甚至zhǔn bèi 等适当的时候主动辞去将军职。

    这日徐灏匆匆去了燕王府,对朱棣说道:“整编降卒的时候发现有十人乃从皇陵守卒抽调而来。”

    朱棣大惊说道:“快把人都请过来。”

    很快十个老家人走了进来,朱棣不禁为之恻然,想起就藩之前在凤阳老家住过的那几年,老家的乡亲,山上的草木,祖宗陵寝里的砖瓦无不历历在目。老话说得好,亲不亲故乡人。

    朱棣上前挨个问候,怒道:“幼冲不思祖宗陵寝为重。守卒以调而来。天下士马固,岂少此数人?”

    徐灏清楚燕王不会放过任何个攻击朝廷的机会,因此事无巨细皆前来禀报。此刻心说也亏了你朱棣借题发挥的本事。话说回来,没有这份政治上的精明和远见,想做皇帝jiù shì 妄想,也难怪农民起义最终没几个成功的。

    朱元璋为何能够做了皇帝,看看眼前的朱棣就知道原因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山,蛟龙兴焉。不放过所有细节,只要能坚持下去,本来严重倾斜的天平或许有天就会急转直下。

    正月二十八日,燕王府发出了正告天下的激扬檄文,再次把先前奏疏里面的内容传达出来,明确无误的直言要为报父仇,晓谕普天下藩屏诸王,大小衙门官吏军民人等。

    并且拉拢眼下朝廷被文臣把持而地位变轻的武将,号召天下都司,并各处卫所指挥官吏,“当思我父皇恩养厚德,同心戮力,整尔士卒,砺尔戈矛,星驰前来,共行捕获左班文职奸臣,献俘于祖宗神明,令受非常之刑宪。上以正其君,下以安其民,使我父皇子孙基业以永万世。”

    最后声称“今奸臣齐尚书、黄太卿等,余必不与之共戴天,不报得此仇,纵死亦不已。故用钦遵《皇明祖训》法律内条躬行率领精兵三十万,诛讨左班文职奸臣”

    洋洋洒洒,声气夺人,毫无顾忌的指斥朝廷罪过。暗中徐灏使出了浑身解数,数十万份小册子图文并茂的送往各地。

    无意中那几十个教导军士识字的落第秀才,摇身变又成了文职工作者。徐灏干脆设立主编编辑记者等职位,很快推出了首份燕王府官方邸报。

    书本似的报纸封面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燕京时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五章 讨伐檄文

    欲望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