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大明1937 作者:我是猫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大明1937 作者:我是猫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随着明军在两疆地区节节胜利、当地兵员越招越多,这些新武装的名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了。之前明军总是也把他们归为“白卫军”,打算让他们名义上属于自由俄罗斯的。但是现在相继有几位大臣提出异议,说既然兵是在两疆的土地上招的,而两疆又属于大明的领土,那么为什么从大明领土上征召的军队要叫“白卫军”、并且要归俄罗斯管辖呢?
统帅部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与其说是一支部队的名分问题,倒不如说是这关系到两疆的名分问题。统帅部和内阁开了一个会,军政两套班子商议决定,今后凡是在大明领土上招募的军队、或者在准备划入大明领土的土地上招募的军队,一律并入明军体系。如果今后打到了更西边,比如哈萨克斯坦,那么在那里征召的军队就可以叫做白卫军,名以上归自由俄罗斯管辖。
决定作出后,内阁和统帅部以奏章的形式拟了一份电文,发给了朱佑榕,奏请批准实行。朱佑榕看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她拿不定主意,又给向小强看。向小强看后有种惊醒的感觉:确实是这么回事!这事关两疆的合法性问题,的确马虎不得。——这么重要的问题,自己竟没有想到,还是内阁大臣先想到了……不过向小强转念一想,也就能够自我安慰了:这也正常啊。内阁大臣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这种政治上的事情最在行吗?要说让自己这个小伙子比那些搞了一辈子政治的老头们还牛,那要求也太高了啊,哈哈。
“嗯,”向小强点点头,把奏章还给朱佑榕,“说的在理。沈阁老想得还挺周到的。”
“那我批不批?”
向小强很知道分寸,他笑道:
“这得你看着办。我要是你我就批。”
朱佑榕笑道:
“那我批了哦?”
“哎呀,哪儿那么磨叽呢……批吧批吧。”
朱佑榕咯咯笑着,拿起朱笔“披红”过,然后把奏折递给卫子衿拿去用印了。
……
自此,在两疆征召的新部队,都成了明军部队。但是,这些当地部队被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明军正规部队,按照大明陆军给番号,穿大明陆军制服。配给明军相同的武器、装备、伙食、军饷,而且长途机动行军也都是乘坐军车。总之一切都跟明军相同。
另一类叫做“训练部队”,在装备、武器、伙食、军饷等各方面比正规部队差不少,连制服都是单独设计的,质量做工也差不少。这些部队也没那么多军车,要么是步兵,要么就是骑兵,运输工具也多是马车驴车,硬件水平和苏军差不多。
前一种“正规部队”数量很少,门槛较高,不是谁都能进的,要经过精挑细选,除了体格强壮、作战勇敢、训练成绩突出之外,还要受过教育,有一定的文化。也就是说,整体素质不能和明军部队相差太远。而后一种“训练部队”数量就很多了,占了新征部队的80%90%。
这种差别化处理,是沈荣轩的主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都按照明军正规部队的标准,那么开支太高,国家养不起那么庞大的新增军队。但如果把这些穆斯林部队完全都作为二等部队、在各方面给予歧视的话,又不利于军心稳定,很容易引起这些穆斯林官兵的不满,认为汉人把他们当廉价炮灰用。就算不会出什么事,这些民族部队也会对大明没有认同感,觉得这场战争不是自己的战争,和自己没关系,自己是替那些“老爷”们打仗。那么时间长了,民族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都会大幅降低,类似欧洲大战中奥匈帝国的那些“仆从国士兵”。
其实,大明原来建立白卫军、大幅征召当地人,就是想在有限的精兵之外,也有大量廉价炮灰用的。“精品”和“量产”相互补充,效果会很好。但是现在不行了,都弄成“精品”又养不起,所以就设一个门槛,保持从下往上的流动性,给人以希望——想当“精品”吗?想进入更优秀的部队、和更优秀的战友一起作战吗?想用更好的武器吗?想吃更好的食物吗?想坐汽车坐装甲车吗?想拿十倍的军饷吗?想要更广阔的升迁机会吗?好,那么努力让你自己更优秀吧!努力作战、努力训练、努力学习文化,当符合条件了之后,就可以提出申请,加入正规部队,每个人都有机会。
不看你的民族、不看你的出身,只看你是否够优秀。——这是沈荣轩试图赋予这道门槛的一个意义。别的不说,起码明军正规军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就等于两疆贫苦牧民或农民将近一年的收入。这种吸引力是巨大的,足以驱使着“训练部队”的士兵加倍卖力。而明军也说到做到,只要你觉得自己可以了,提出申请,经过了军事和文化两项考核,你就能进正规部队了。而明军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每天都在受理申请、进行考核,而每天也确实让一些民族士兵加入了正规部队。
……
这种榜样的刺激力量是最大的。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前一天隔壁班的阿卜杜拉那小子还跟我们一样,吃面饼、喝稀粥、扛步枪、用两条腿行军、拿着每月八毛钱的军饷,今天考试合格,人家就调到正规部队去吃罐头、吃水果、挎冲锋枪、坐汽车行军、拿每月七明洋的军饷了。而且,人家那正规部队升官速度多快啊!
这么一来,每人都有了“向上流动”的希望。这种“差别对待”非但没有降低士气,反而让整个民族部队每个人心里都痒痒的。他们除了参军时的“杀苏军、为亲人报仇”的原始动力外,又有了更新、更持久的动力。虽然注定能进入正规部队的只是少数人,但这足够激励着绝大多数人朝着这个方向使劲。
既然叫“训练部队”,那么除了让他们干一些炮灰的活儿之外,当然还要让他们有“不当炮灰”的途径。除了军事训练之外,明军以连为单位,每个连设立一名军事教官、一名文化教官。军事教官负责随时随地规范他们的行动、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文化教官负责在不战斗的时候给他们上课。除了教他们汉语、汉字、算数,还有一些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伊斯兰文化之外的知识。教员在军中的地位很高,大致相当于苏军中的“政委”。简单说来,军事教官负责“正规化”,文化教官负责“汉化”,或者叫“去伊斯兰化”。
教官告诉士兵们,将来两疆的各地基层官员,将不再采用过去的王公、以及宗教长老了,而就从你们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中选拔。你们谁学得好,谁就有希望成为基层的地方官。
这样一来,对这些士兵的吸引力更大了,他们学习汉文化、世俗文化的动力更强了。但是他们的信仰还是百分百得到尊重的。每个人怀里都是两本书,一本古兰经,一本明军发的课本,想读哪本都可以。不过毕竟每天的空闲时间都有限,你要是读古兰经多一些,那么读课本就会少一些,那么文化成绩就会不如别人,那么进入正规部队、以及将来成为地方官的机会就会更少一些。反之,机会就多一些。
这实际上就是要大力推行“政教分离”。这一点,大明将比之前的北清做得更彻底。北清时代,虽然两疆属于大清控制范围,但是在各地,大部分具体的政权都掌握在当地王公和宗教长老手里。北清在这里的“政教分离”只停留在表面,或者停留在高层。而在基层,这里实际上还是“政教合一”的。也就是“安拉掌管一切”。现在,大明将要推行的政策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先把下层权力从长老手里拿过来,交给经过现代教育的官员。逐步让宗教的影响力减少,退出世俗生活。
按照向小强的想法,将来两疆的理想状态是:应该像后世的迪拜、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那样,宗教仅仅是宗教,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像阿富汗、伊朗、巴勒斯坦那样,成为生活的全部。同样是绿教国家,但前者的人们眼界更开阔,更富有、更不愚昧,更愿意去追求金钱、事业、爱情、以及其他世俗世界的美好生活,他们知道除了宗教,世界上还有更多的好东西。而不会向后者那样,贫穷、愚昧、封闭,除了古兰经教给他们的,在也不知道外界还有什么好东西了,除了宗教,就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了。
两疆是大明的领土,注定会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将来发展成哪种模式,就看现在大明播下什么种子了。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在线阅读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
第215集 绿教区的两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