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正文 第 163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明1937 作者:我是猫

    第 1639 章

    向小强一边说,一边觉察到,当自己当众叫她“榕榕”的时候,朱佑榕不自然地看了一眼其他人,显得有些尴尬。

    向小强也没太在意,继续说道:

    “但是斯大林是个非常多疑的人。对于这种多疑的人,你就算不用阴谋,弄个‘阳谋’摆在他面前,他都会翻来覆去的怀疑,这是不是‘阴谋’。比如这次,我们的动作似乎很明显,傻子都看得出,东线的是佯攻,西线才会是主攻方向。但是斯大林不一定这么看。他肯定会反过来想:明军这么明显的做法,会不会是阴谋?会不会是计中计,东线的‘佯攻’真的是主攻?而明国的女皇和亲王来甘肃‘度蜜月’,反而是一种佯攻?……斯大林就是这种人。榕榕你放心好了,就算斯大林不会把东线当作主攻方向,他也绝不敢把军队从西伯利亚调往中亚。他宁可后发制人,静观其变。因此,我们东线的佯攻绝对能起到牵制作用。”

    [:]

    [  ]

    第200集 七月风暴

    女皇专列由徐州转向西行驶,一路游览名胜古都、名山大川。4月30号停在开封游览两天,5月2号停在洛阳游览两天。5月4号火车停在豫西灵宝县车站,这却是应向小强的要求而停的。向小强带着朱佑榕和一行人下火车,乘汽车前往附近的函谷关参游览,参观函谷关工事群。向小强不像朱佑榕那种“文化人”,他对什么文化古都旅游的概念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但是他却对函谷关这类军事区有着浓厚兴趣。当时明军进攻洛阳和函谷关,他也是参加指挥了的,但那是在后方,一直没机会到现场去看看,清军修筑的那些永备工事到底有多牛逼。

    向小强带着朱佑榕和一群卫队军官参观完了函谷关工事群,又驱车返回列车,继续向西行驶。没行驶多远,又在潼关站停了下来,向小强又带着一帮人参观潼关工事群……当然,潼关就没有函谷关那么有看头了。一行人草草看了小半日,又回火车上继续向西,进入了关中。

    接下来又是朱佑榕喜爱的节目了——游览西安。朱佑榕在这十三朝古都足足游览了三天,才恋恋不舍地让火车继续西行。列车驶过了关中盆地,从西北边的萧关驶出了“关中”,向西进入甘肃,于5月9日开进兰州。

    兰州,是明军西线战场的总指挥部所在地,也是这趟女皇和亲王“蜜月旅行”的既定目的地。在明军总攻前,朱佑榕和向小强就坐镇兰州。之后视明军推进的顺利与否,决定是否继续西行。

    人民卫队的西线司令官,原来是赵存念。现在赵存念已经被作为日本间谍逮捕了,迎接向小强和女皇的是新任司令官。

    ……

    向小强和朱佑榕到兰州的时候,兰州已经是一派后勤大本营的样子了。到处都是军队征用或租用的仓库,几千吨几千吨的战争物资堆放着,军车不时地从大街上开过,宪兵在大街小巷中巡逻。女皇和向小强的到来,真的让整个西线的官兵士气都为之一振。大批的记者也蜂拥而至,追逐着女皇陛下和亲王殿下。

    记者们问得最多的,当然就是女皇和亲王把蜜月旅程选在了甘肃,是否意味着明军即将在西线展开大的进攻?不管朱佑榕还是向小强,要么笑而不答,要么就轻描淡写,说自己仅仅是来度蜜月的,和军事行动无关。

    相关的报道立刻就被苏联情报机关获取了。在莫斯科,面对明国女皇和人民卫队司令这种似是而非、轻描淡写地回答,斯大林更是反复怀疑。他整夜都抽着烟斗,翻来覆去地踱步子。最后思来想去,总觉得他们既是设骗局,也绝不会设得那么简单。他们越这样说,越说明是在制造迷雾,主攻方向越可能是在东线。

    但是,斯大林既不敢把中亚的军队调往西伯利亚,也不敢把西伯利亚的军队调往中亚。他越狐疑,越拿不定主意。

    于此同时,明军开始用一个代号来称呼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叫做“七月风暴”。无论是南京还是兰州,明军都在用这个代号。“七月风暴”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明军内部的文件、电报、信件上。很快,这个代号又被苏军情报部门获得了。

    于是,莫斯科的情报军官们和斯大林,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因为七月份是很不适合在中亚发动进攻的。南北二疆那地方,除了冬天,夏天就算是气候最严酷的季节了。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毒辣的太阳如流火一般,能在坦克钢板上煎鸡蛋。人不喝水站在戈壁滩上几个小时,就成脱水标本了。到了晚上,又变得如冰窖一般,寒冷彻骨。在这个季节发动大规模进攻,绝对是不明智的。

    而在东线西伯利亚,情况就相反了。夏天的西伯利亚,气候温暖宜人,只要穿单衣就行,夜晚也可以轻松的露营,连帐篷都不要。无论是被服还是燃料,需求都减少了很多,最适合部队轻装推进。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白天变得很长,夜晚变得很短,一天中可用于战斗推进的时间很长,很适合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

    唯一的坏处,就是夏天的西伯利亚比较泥泞,不太适合装甲兵团或机械兵团推进。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明军不能用装甲兵团,苏军显然也不能用。双方就只能以空军和炮兵掩护步兵为主,相互推进。然而步兵交锋的结果,已经在前阶段的西伯利亚战场上显露出来了。苏军步兵明显不是明军步兵的对手。至于空军,现在优势也已经转到了明军那一边。苏军也就剩下炮兵这一项,算是还不输给明军了。

    除了军事上的考虑,还有政治上的因素。毕竟明国费那么大的力气,扶植起来了白俄政权,并不是因为好玩。主战场在西伯利亚,白俄政权显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么一番分析,斯大林更相信了明军的主攻方向是西伯利亚。

    斯大林表明了看法,那么下面自然就只有顺着他的声音了。即使有和他相反意见的人,也都很明智的把嘴闭上,不敢说了。闭嘴不说话,这已经算是很有原则、有勇气的人了。更多的人本来认为主战场会在中亚,但是看斯大林已经这么说了,也立刻倒向斯大林这一边,坚决主张主战场会在西伯利亚。经过了那么多年残酷的党内斗争、大大小小的清洗,能幸存下来的人,每人都深谙明哲保身的真谛。

    于是,莫斯科庞大的红军指挥系统开始运转,再次从欧洲部分的几个军区调部队,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向东运,增援后贝加尔湖边防区。而中亚边防军区,虽然没有被抽调走部队,但是也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加强。很多在长期的拉锯战和围剿游击队战斗中伤痕累累、疲惫不堪、严重不满编的部队,也没能得到替换休整,也没有任何补充。不仅如此,莫斯科传达到中亚边防军区的,也仅仅是例行公事般的“加强戒备”命令,并没有更详细、更严厉的命令。驻守在南北二疆的苏军部队,也就像之前那样,公事公办地、很官僚地在下面部队传达了一下“文件精神”,此外就没有什么动作了。

    [:]

    [  ]

    第201集 大漠冲锋

    1938年5月15日星期天的凌晨四点半,代号为“七月风暴”的军事行动开始了。

    南到祁连山脉,北到北山山脉,明军的进攻正面总长200公里,共动用40个师,其中20个是装甲师,冲在最前面,20个摩托化步兵师在后方跟进。

    在周末的凌晨突然进攻,这是明军一再运用过的老手段了。但就是这样的老把戏,却一再得逞。这次也没例外。除了苏军中亚边防军区方面的麻痹懈怠之外,也要归功于明军的另一个“小把戏”。明明是五月份进攻的军事计划,却取名为“七月风暴”,给人以相当大的误导。其实按道理说,代号叫什么名字,和军事行动本身的时间地点,一般是没有关系的,没有谁规定五月的进攻就一定得叫“五月风暴”,不能叫“七月风暴”。但就是这么一字之差,却把苏军情报部门的很多人都绕进去了。

    从酒泉机场起飞的三个大队的双引擎轰炸机,对530公里外的哈密、以及沿途的几十个军事目标进行了轰炸。苏军在北疆的最高司令部在迪化,但是距离太远,超出了从酒泉起飞的双引擎轰炸机作战半径。哈密是苏军距离明军最近的一个军级指挥部所在地。

    哈密城漆黑的天空中,突然一片隆隆轰鸣。随着轰鸣越来越响,城内的几个轰炸目标周围,也相继冒起了强烈的镁光,把区域表示了出来。几分钟后,大批炸弹呼啸落下。哈密城内几处地方顿时火光冲天,照明弹和烈火把城里照得如同白昼。

    牵头机群的投弹,等于用火光为后面的机群做出了更明显的标识。短短的几分钟内,一串又一串的炸弹落在这些着火的区域内,苏军的司令部、兵营、高射炮阵地、军需库、车库、弹药库、燃料库、电话枢纽、发电站、无线电发射塔……一起在熊熊烈火中燃烧。一座又一座建筑轰然倒塌。

    除了炸弹,机群还投下大量的传单、还有上万本《古兰经》。传单用汉、维、蒙、藏、哈萨克集中文字印成,告诉大家明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你们就要获得解放了,号召大家立刻起来反抗,杀死看得到的所有苏军官兵,割断所有看得到的电话线。

    ……

    而与此同时,大批的炸弹和炮弹也在苏军阵地上落下,黑暗中的沙漠火光猛闪,硝烟夹着沙尘遮天蔽日,各种巨响震耳欲聋,简直就像地狱一般。

    半个钟头后,炮火停止。此时东方也已经发蓝,天色蒙蒙亮了。各个轰炸机群陆续趁着第一抹晨曦返航、降落。而在地面上,随着整条战线此起彼伏的信号弹腾起,无数量坦克和装甲车相继发动。整个200公里长的荒漠上,完全被引擎的吼叫声淹没了。

    一道道沙尘省腾起来了。清一色的“闪电4”坦克冲在最前面,呈楔形进攻队形,每辆坦克间距大约为50米,各自拖着几十米高的沙尘,形成一道遮天蔽日的屏障。后面更多的“闪电4”和“闪电3”坦克也组成一个又一个队形,跟在后面。

    苏军的反应也很快,不到十分钟后,炮弹就开始落在明军坦克之间了。但是明军是纯坦克方阵,坦克之间并没有步兵。苏军现在是榴弹炮漫射,连炮火观测也没有。炮弹虽然密集,但是造成的实际杀伤很小。

    刚才明军的火力准备完全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同样也缺乏观测,震慑意义多于实际意义,苏军的大多数阵地损伤也不大。现在,苏联大兵们都被从帐篷被窝里赶了出来,手忙脚乱地穿好衣服抓上武器,进入坑道里严阵以待。士兵们抓着莫辛纳甘步枪,上半身趴在战壕外面,忍着扑面的中等风沙,盯着前方飘忽不定的沙尘,还有在风沙中晃晃悠悠的、一圈一圈的铁丝网。

    马克沁重机枪也都推出来了,架在战壕的后面用沙袋挡着,瞄着前方,准备射击冲锋过来的明军。如果苏军有向后逃跑的,那也是重机枪的目标。

    绵延的步兵战壕之间,是一段一段间隔的反坦克阵地。低矮的中小口径反坦克炮后,戴着钢盔的苏军炮兵躲在挡板后面,蹲低着身子,怀里抱着炮弹,盯着前方。而更多的反坦克枪手则趴在战壕里,上半身趴在外面,抱着粗大的反坦克枪,眯着眼睛瞄着前方。

    头上的大口径榴弹炮弹嗖嗖的直飞过去,那是后方的榴弹炮阵地在发射。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政委毫不在乎地站在战壕外面,一手挥舞着手枪,一手拿着大喇叭,高喊着鼓舞士气。

    渐渐的,远处的沙尘越来越浓了,很快形成了一道看得见的“沙尘墙”。苏联大兵都清楚,那是明军的坦克来了。所有的人,包括政委,心里都开始打鼓了。

    ……

    两千多米外,一股又一股黑黄色的沙尘柱,在明军坦克间腾起。沙子像霰弹枪的铁砂一样,以极快的速度从坦克钢板上擦过。很多辆坦克的装甲裙板上,已经像是被砂纸打过一样,油漆都斑斑驳驳了。

    石胜利坐在他的指挥坦克里,戴着耳麦,眼睛贴着潜望镜,一边随着沙丘的起伏而摇晃,一边沉声说着:

    “保持队形……保持速度……小子们,稳住,别紧张,就和平时训练一样……记着,紧跟着我,别掉队,别乱了队形……记着,看好我的屁股,同时别管自己的屁股,你的屁股自有你后边的帮你看着……记着,我们冲得越快,伤亡就越少……只要我们能保持速度、保持队形,这场仗就打赢了……”

    明军的装甲部队扩张较快,石胜利的团里就有三分之一都是新手。他们要么是今天是第一次上战场。要么是只跟清军较量过,还没跟苏军较量过。现在在西线战场上,就算你是打过统一战争的“老手”,只要是没跟苏军坦克见过招,一样被当作“新手”。像石胜利这样,从人民卫队成立、南京保卫战那会儿就一路打过来的“骨灰级老手”,并不算多。他们这些骨干,担负着更多的带新手的责任。

    第 1639 章

    恋耽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