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正文 第二十章 小心二筒闷死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甘松,你怎么看?”

    黄县长指了指药王村发展规划图,看着坐在对面的甘松。

    甘松接过规划图,聚精会神地推敲着规划书上的每一个细节。看到甘松专心的样子,黄县长赞许地点了点头,“这才是有冲劲、想干事的年青人。”

    把整个规划图认真地看了一遍,甘松抬起头,对黄县长道:“整个规划很大气、又突出川南民居风味,如果真的按规划上的建成了,将无疑成为全县数一数二的精品村。”

    “嗯。”黄县长鼻子哼了哼,并没有急于表态,等着甘松继续说下去,但心里却非常高兴。药王村的建设规划是他主抓的,如果真的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不仅是全县数一数二,在全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必将成为全市的亮点,这就是政绩啊。

    甘松继续道:“房子设计得很漂亮,规划也很合理。但是,有一点做得不是很好,那就是文化体育设施少了。城市里都在修文化方场,晚上给大家一个锻炼交流的地方。这一块内容,规划书中没有?”

    甘松说出了自己的直观感受。

    黄县长皱了皱眉头,在笔记本上记了下来。记录完后,抬头道:“这是个大问题。中央讲究以人为本,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块确实不能缺少,可是,这又得增加一大笔建设费用。县财政穷啊……”

    刚说到财政问题,黄县长赶紧止住口,后面关于财政的话题,不适合在甘松面前说。

    想到建设费用的问题,甘松心头一动,道:“黄县,我有个想法。”

    “你说。”黄县长顿时来了兴趣,抖了抖眉头急道。

    甘松脑子一转,问道:“现在各级不是都在招商引资吗?假如我们村上自己去招商,有没有什么奖励政策?”

    这是给黄县长讲条件了。

    黄县长想了想,没直接回答,道:“你想要什么政策?”

    甘松道:“可不可以这样?我们招来的企业,税收留在我们村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个?”黄县长皱了皱眉头,道:“招商引资税收,我们和乡镇有分成的政策,对引资的个人或组织按照固定投资额度也有一个奖励政策。但跟村上分成的政策,目前还没有。”

    “村级不是一级政斧,没有单独的财政,不能进行税收分成。”

    听到此处,甘松心头凉了半截,但看黄县长的话没有说完,没有发言,等着下文。

    “看这样行得通不?你们村上招商来的企业,税收的三分之一由区财政享受,三分之一由乡镇财政享受,另外三分之一让你们直接享受是不行的,可以考虑以项目补助的形式补给村上。怎么样?”

    “黄县长打得好算盘!”甘松暗道:“不过,黄县长低估了能够引进的税收。”

    这时候的甘松,已经有了一些社会阅历,知道如果税收超过一定的额度的分配问题,是他这个副县长所不能决定的。黄在他的权力范围内,对几百万以下的税收分配拥有一定的建议权。

    黄县长敢这样说,肯定有获得县委书记、县长支持的把握。

    但是,如果是几千万的税收,黄县长绝对不能说这句话。

    得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定下来。

    “假如引进了三百万的税收,村上便能够享受一百万的项目经费。”甘松接着道:“这个税收比例问题是不是就永远按这样艹作?”

    黄县长笑道:“你这是将我的军啊。这样吧,下午要开县政斧常务会议,明天上午要开县委常委会,我先跟书记、县长沟通之后,把这个议题提一下,以后形成机制,看能不能通过?”

    “好。”甘松道:“我等着你的消息。”

    从黄县长的办公室出来,甘松到农业局和规划建设局转了一圈,请他们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吃饭。

    在省上专家组到药王村调研规划的时候,他们这些人可是全程陪同,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他表达一下感谢也是应该的。

    要不然,让这些领导们说药王村的人不懂事,将对药王村的发展无形中增加一些阻碍。

    阎王好打发,小鬼难缠。

    合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无公害的农业产品很多,找一家档次高点的特色餐馆,便可以品尝到原生态的农产品。

    这里面没有什么利益纠缠,两个局的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欣然应允。

    甘松算了算人头,给每个人包了一个五百元的红包,不料却遭到了冷遇,没一人要收他的红包。

    农业局长拍着甘松的肩膀道:“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人,农村的苦处知道得很清楚,农村的事不好办。都是为了乡亲们,你还送什么红包?这不是教育我们吗?还是指望着我们犯错误?”

    看农业局长说得情真意切,甘松只得把红包收回,心里感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干部,思想认识完全不一样。”

    经济发达地区重发展、轻纪律,两千的红包都吃得下,但是发展慢了却着急得不得了。而欠发达地区重纪律、轻发展,只要不犯错误,为官小心谨慎,平安退休那就是最好,有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对物质条件不是很看重。

    吃饭的气氛很热闹,这些人都到药王村去过,对那里的条件很熟悉,大家纷纷对药王村的发展建言献策,甘松收获不小。

    关于项目补助问题,要昨天下午才能得到准确的消息,甘松请这些人吃过饭之后,便回到了药王村之中。

    “甘松,现在村子里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村办公室,谢跃进欣喜若狂,道:“以前一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如今找对象有希望了,都变得遵纪守法、积极肯干起来,害怕给女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前的几个大龄光棍,如今都有了对象,其他村的人愿意嫁到药王村来呢。”

    “愿意还不够。”甘松笑道:“如果她们争着嫁到药王村来,那才好呢。”

    “那是。”谢跃进两眼放光,道:“谁是我们药王村落后?我们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啊!都是甘松你的功劳。”

    甘松赶紧谦虚道:“谢支书,你这就是鞭策我了。谁不知道,药王村的发展,您是冲到第一线啊!”

    “是啊。”谢跃进心怀大畅,道:“看着药王村的变化,我心里高兴啊。你看,今年外出打工的人少了很多,准备修新房子的人家多了起来。”

    “看来,今年全村要大修建,赶紧去开一家建材商店,一定赚大钱。”甘松脑中灵光一闪,道。

    “那还用你说?”谢跃进道:“你两个月时间没回村了,村子里变化大得很,我带你到村子里转转。”

    村子里,有些心急的,已经开始修新房,招了工人,干得热火朝天。

    “这些新建的房子办手续没有?符合规划不?”甘松想到了摆在黄县长案头的规划,不由有点担心,如果胡乱建房,规划下来后再纠正,那可要造成投资浪费,得不偿失。

    “建房是我批的,镇上审核的,不会出问题。”谢跃进解释道:“这几户修到这里,就是按照新规划来的,其他几户可能要影响到规划,我没批,暂时拖着。”

    “那就好。”甘松点点头。

    “你看,那边。”

    甘松转头看去,一块大大的“翠花饭店”招牌挂在门上,翠花嫂子正在蒸笼后面忙碌着,看到甘松,大声笑道:“松娃子,快来尝尝新鲜的大馒头。”

    旁边正在吃午饭的村民笑道:“翠花嫂子,你请大兄弟吃馒头,怎么不请我们吃啊?”

    来这里吃饭的,都是新修房子时请来帮工的村民,图个方便。

    “去。”翠花嫂子嗔道:“少跟老娘开玩笑,小心我的二筒闷死气。”

    村民脸上充满暧昧,大声笑道:“你打二筒,我打幺鸡,看谁点炮?”

    翠花嫂子将两个大馒头装进盘子里,道:“要想画地图,等你家修了新房子,自个向墙上画去。老娘不奉陪。”说着,拿起一个大馒头往那人嘴里一塞。

    村民喉咙一紧,正要说话。

    没想到,一个滚烫的馒头装进嘴巴里,赶紧吐出来,不停地哈着气,道:“好烫!”

    “哈哈。”一众修房子的村民大笑起来。

    翠花嫂子可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嘴巴子特厉害,什么事情都不顾忌,给她开玩笑,不等于找死吗?

    看着这一幕,甘松很感慨,大家的脸上都充满阳光,没有了贫困时的那种甘于落后和无奈,这是良好的转变,甘松觉得很幸福。

    盛情难却,在翠花饭店吃了新鲜出炉的免费馒头,谢跃进带着甘松继续参观药王村。

    药王村发展启动了,已经有人利用自家的店子开了建材店、装修店、五金店、饮食店、衣服店、肉食店、汽车维修店,店子虽然不多,但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方面,说明村子里的人手里有了余钱,可以自己创业了。

    另一方面,也说明村民们的消费观念在转变,购买力增加了。

    (未完待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