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将军好凶猛 第45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怀及楚山众人起于草莽之间,虽说其根本乃是徐怀与楚山众人浴血沙场、屡立奇功,但谁都不能否认这个过程中有贵人相助、提携。
    这当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无疑算徐怀的岳祖父王禀。
    无论是于桐柏山传授徐怀及楚山众人兵法,协助楚山众人剿灭匪寇,还是流贬岚州及王番任伐燕左军监军使期间,支持徐怀及楚山众人任事监军院、戍守朔州,王禀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开建继帝之外,其二怎么也得轮到胡楷。
    赤扈人第一次南侵,胡楷出任蔡州防御使,就全力支持徐怀在楚山置县、全面统管楚山军政事务,建设青衣岭营城等防御。
    徐怀携建继帝驻守巩县,胡楷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派遣其子胡渝及杨麟之子杨祁业率兵马增援巩县,以蔡州防御使的名义担下所有的干系,给予一切便利;在渡河北上收复沁源、泽州以及千里奔袭太原等事上,胡楷的支持依旧是不容或缺的。
    建继帝在襄阳登基即位,胡楷出任枢密使,除了一贯支持楚山守御外,汝颖会战期间更是坚定的支持建继帝御驾亲征,确保最终斩获汝颍大捷。
    建继帝驾崩,大丧之事还没有最终决定,嗣君是谁更是谜团,胡楷却邀徐怀到他宅子里落脚暂歇,众人都能想明白胡楷是想与徐怀共商大事。
    谁都没有想到徐怀竟然想都没想就干脆利落的拒绝掉胡楷的邀请。
    再看胡楷错愕的神色,众人胸臆间也是波澜起伏,纷纷猜测:
    胡楷即便这些天闭门谢客,沉默寡言,但从他身边人流露出来的蛛丝马迹看,胡楷还是更倾向淮王的,难不成在这一点上胡楷与楚山起了严重的分歧?
    淮王赵观神色越发阴翳,郑聪心情却更加亮堂。
    这一幕也令殿中一部分大臣心思陡然间发生变化。
    即便周鹤、高纯年等人能想到淮王登基,也会优先重用潜邸旧臣,他们很可能会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受到冷落,但幼主登基,外戚擅权,他们就能坐稳相位了,不会受到加倍的排挤跟打压?
    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大臣还是更倾向淮王,这是一个比主幼国疑更好的选择。
    不过,如果楚山与郑家持密诏拥立幼主呢,他们还要坚定的跟淮王府站到一起吗?
    看着徐怀与郑贵妃、周鹤、胡楷及淮王赵观等人告辞离开大殿,诸大臣心里都发生微妙的变化——之前他们都躲着郑聪,这时候即便不会立即围过去,但已经有几人看向郑聪的眼神,多了几许温和、含情脉脉来。
    ……
    ……
    迁都建邺后,建继帝下旨在建邺城里给诸守藩将帅都修建了宅邸。
    郑贵妃诞处皇子后,郑怀忠得封温国公,便遣人在建继帝所赐、皇宫东首铁炉巷的宅邸基础上,合并左右宅舍,修建了宽敞大气的温国公府。
    郑怀忠有心助郑贵妃所诞皇子争嫡,甚至有相当一段时间,郑怀忠他本人都长住建邺,想着争荆湖南路制置使之位剿平湖匪以壮权势,同时也注重结交朝中士臣。
    因此与徐怀接受建继帝所赐的靖胜侯府无意加强扩建、闲置不用不同,温国公府正式建成后,郑怀忠就将之前迁居南阳的家小都迁到建邺。
    朝廷设立淮南东路制置司统辖淮南东路军政及淮河下游防线时,将扬州单独摘出归由中枢直辖,原淮南东路诸监司与新设立的制置司,统统从扬州迁往紧挨淮河的楚州。
    在郑贵妃诞下皇子之后,是将家小迁往楚州,还是迁入建邺,对郑怀忠并不是一个特别难做决定的选择。
    只是谁能想到建邺帝的身体这么快就垮了呢?
    徐怀离开福宁宫后,郑聪得信赵范、郑晋卿他们已经赶到建邺,便匆匆离开福宁宫赶回温国公府。
    见到赵范、郑晋卿后,郑聪不满的质问道:“你们怎么过来这么迟?”
    赵范也是有苦说不出。
    他与郑晋卿之前是从楚山,秘密穿过淮王府控制的寿州赶到舞阳,就已经吃够了苦头;在徐怀前脚离开舞阳之后,他们又马不停蹄的往建邺赶来,仅仅比徐怀他们迟了一天,这个速度已经可以说是绝快了。
    赵范大腿内侧的血痂结了又破,早已是一片血肉模糊,敷了药还钻心的痛,堪比遭了大刑。
    赵范也知郑聪急躁的性子,按捺住内心的委屈,关切的问道:“我们刚到建邺,听说陛下已经驾崩了?徐怀到建邺后,又有何作为?”
    “陛下驾崩了,但形势还不算多差,”
    郑聪将徐怀抵达建邺前后种种的迹象,一一说给赵范知晓,以便他能掌握更多的情况替郑家出谋划策,说道,
    “胡楷、朱沆、王番三人在京中都闭门谢客,我着人递了几次帖子,都说陛下圣体不谐,无心相聚饮宴,我到建邺后都没能见到他们三人。不过,他们三人与淮王府也没有直接的接触;却是宅子里有迫不及待的小人物,跟淮王府的人有些勾搭,但都上不了台面。徐怀昨日渐晚之时才抵达建邺,先是朱沆遣次子朱桐到嵇山相迎,之后朱沆、王番二人又连夜出城,于龙藏浦河口与徐怀相聚,凌晨朱沆回到城,王番待天明之后与徐怀一同进宫。徐怀进福宁宫觐见之时,那位才最后咽气,像是了了一桩心愿似的。徐怀使王番留在宫中代议大丧之事,他离开福宁宫之时,胡楷邀他暂住胡府却被拒绝——以此看来,徐怀还是更倾向我们郑家啊……”
    “哪是当然,楚山就算一时从淮王那里得到什么,过段时间还得原原本本的吐出去,徐怀倘若不蠢,必然能想到这点!”赵范又问道,“郑贵妃那里一切可好?”
    “还算可以吧,但我也没有跟她多说什么。”郑聪说道。
    赵范又问道:“国公人在何处,可有来建邺?”
    赵范从舞阳动身,虽然也紧急派人赶回楚州,但他这一路紧赶慢赶,还没有得到楚州的回信,也不知道郑怀忠身在何处。
    郑聪没有直接回答赵范的问题,而是蹙着眉头问道:“怎么,有些事难道我就不能决定?”
    “这徐怀要是好相与,我千辛万苦赶到舞阳,就不会连他一面都见不到了,”赵范苦笑道,“徐怀信不过淮王,畏淮王先予后夺,又怎么可能会轻信我们?”
    “父亲他此时在谷阳……”郑聪心里不甘,却不得不承认此时他并没有跟徐怀,特别是徐怀手里还持有密诏,进行交易的资格。
    “或许需要国公到建邺走一趟……”赵范说道。
    虽说在听到建继帝病危的消息时赵范从楚州离开,郑怀忠当时还在楚州,只是着郑聪先行赶到建邺探视建继帝的病情,但赵范相信国公爷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可能真有耐心稳坐楚州的。
    谷阳属润州(镇江),相距建邺不足两百里——楚山在鄂北侨置南蔡,招揽流民屯垦耕种,淮东、淮西也都仿效在长江及洪泽浦沿岸,利用大片的荒滩地进行垦殖收容南下流民。
    淮南东路制置司在在润州谷阳县临江地区就圈出一大片滩地,收容数万流民进行开垦。
    不清楚建继帝的身体状况,又担心淮王府会对他不利,郑怀忠当然不可能直接到建邺来,却是带着侍卫兵马先往谷阳藏匿,真要有什么事,赶来建邺也就一天的时间;而即便行踪败泄,犹可辩称巡视垦殖事。
    现在赵范主张郑怀忠立即赶来建邺与徐怀见面,谈妥拥立皇子的条件。
    建继帝已经驾崩,今天就要在福宁宫进行小殓,而嗣君是谁及大丧之事都需要尽快决定并诏告天下,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然不多。
    赵范担心他们不能在诏号之前跟徐怀谈妥条件,徐怀被迫只能选择拥立淮王,那他们想吃后悔药都来不及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
    乌敕海、徐惮、韩奇虎等人所率选锋军骁勇陆续抵达建邺,进入河口货栈临时搭建的营地,马嘶风啸;郑屠之前就吃了很多苦头,这次稍慢一些,跟着大部队赶回建邺,到建邺后也是敷了药才勉强歇下,嘴里嚷嚷着要苦练骑射。
    这一通折腾直到凌晨时分,龙藏浦河口才重新恢复静寂。
    凌晨时的苍穹宛如深邃幽潭,一轮明月静寂,浮云几许。
    徐怀休憩两个时辰,披衣登上木台,眺望院墙外暗沉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远岸林影幢幢。
    “这两天将建邺城外围都搜索过一遍,并无特别值得注意的异常,或许郑怀忠并没有来到建邺?”韩圭之前认定徐怀亲自赶来建邺,郑怀忠必然入彀,但到现在并没有发现蛛丝马迹,禁不住信心有些动摇起来。
    徐怀进福宁宫觐见,建继帝就咽下最后一口气驾崩,这要比韩圭之前预料的时间更为紧迫——大丧诸事议定之后,理应由嗣皇帝与诸大臣一起诏告天下,才能避免引起更大的混乱,大丧诏告之事并不能拖延太久。
    徐怀在福宁宫当面拒绝胡楷的说项,更不要说与淮王府接洽,倘若郑怀忠迟迟都不能现身,他们不但不能实现建继帝的遗愿,还同样会陷入孤立的困境之中。
    这由不得韩圭不焦虑,他都不明白徐怀从福宁宫归来,怎么还能安心入眠的。
    也许自己终究还是缺了几分闲庭信步的气度与镇定吧?
    “耐心等到午时,佳客未至,我再进宫不迟。”徐怀袖手而立,任秋风吹乱鬓发,说道。
    “要不我前去淮王府?”韩圭说道。
    郑怀忠迟迟不现身,等到他们最终“迫于形势”不得不拥立淮王赵观,到时候就太被动了。
    韩圭想着先秘密前往淮王府,除了至少能争取一些利益外,更主要还是化解可能的被动。
    “……”徐怀摇了摇头,说道,“郑怀忠不可能不派人盯住淮王府的一草一木,说不定淮王府里早有人被郑怀忠收买,我们不能打草惊蛇——这些年楚山经历那么多风浪,有哪次不是险象还生,有多少千钧一发,眼前这点算得了什么?你也去休息吧,莫要太累着自己……”
    韩圭回到房中,将窗户推开来,任月色泄露在砖地上。
    和衣而卧,却迟迟无法入眠,不知过去多久,韩圭听着脚步声响,探头看去,却见是张雄山走到廊前,忙问道:“张参军,有什么情况?”
    “韩先生还未睡啊,”张雄山说道,“有一艘舫船沿江西进,往河口这边拐过来了……”
    周景留在南蔡,此间的搜查及侍卫等事,都是张雄山、韩圭两人直接负责。
    他们有什么拿不淮的,也是找郭君判、王举商议,这样避免有什么风吹草动都直接惊扰到徐怀。
    韩圭与张雄山走往前院望台,看到月色下一艘舫船已经驶过河口往货栈这边而来——徐怀入住货栈后,铸锋堂在码头外侧放出数艘哨船作为警戒,与舫船相比要娇小得多。
    舫船过河口后就径直往货栈码头这边驶来,当即就有两艘哨船过去拦截、盘查,货栈内外也相应的提高警戒起来。
    张雄山、韩圭也是耐着性子,没有急着着人去找徐怀禀报。
    两艘哨船盘查过后就示意放行,一艘哨船居前引领、数艘哨船尾随其后往货栈这边驶来——引领哨船最先靠上码头,有人上岸疾步跑过来禀报:“淮东制置司录事参军赵范求见节帅……”
    “先让他们上岸来。”张雄山说道。
    片晌后就见赵范有两人搀扶、十数人簇拥下,往望台这边走过来。
    赵范眼神不济,望台及左右护墙的火把不是特别密,圆月被淡云遮掩,变得朦胧,抬头问道:“楚山哪位将军在,淮东赵范来访,还请徐侯不吝一见?”
    张雄山朝韩圭挤挤眼,由他来应对。
    “韩圭乃楚山行营记室参军。赵先生前些天不是还在舞阳做客吗,怎么又跟到建邺来了?赵先生要见我家节帅,这时候黑灯瞎火的,我家节帅也早早睡下,你是叫我们通禀好呢,还是不通禀好呢?赵先生还是等天明再来吧……”韩圭手撑着望台的木栅栏,探头看过去,见赵范身侧那人拿兜帽遮住头脸,然而身形健硕,应是郑怀忠无疑。
    “为见徐侯一面,实在艰难,赵范也吃了不少辛苦,还劳烦韩郎君通禀一声。”赵范说道。
    韩圭假装与张雄山商议一二,才派人赶去通禀徐怀、王举、郭君判等人。
    ……
    ……
    在得徐怀准许之后,韩圭使赵范将随行人员都留在护墙外等候、接受监管,与张雄山领着赵范及拿兜帽遮住头脸的郑怀忠往徐怀住处走去。
    徐怀站在廊前相候,看着郑怀忠走进院中才将兜帽揭开,露出须发斑白的枯瘦脸容,负手问道:“温国公深夜来访是为何意?”
    “深夜前来,只为一窥密诏真容,还请徐侯给些方便!”郑怀忠眼神阴戾的盯住徐怀,声音低沉的说道。
    “请温国公入室来饮茶。”
    徐怀伸手请郑怀忠入内坐于案后,将一封密诏取出,由韩圭转交到郑怀忠手里:
    “……楚山可好?又是一年未见,甚是相念。虽说早知饮酒伤身,然襄阳即位以来,夙夜难寝,唯酒后可得酣睡一二,稍解疲乏,即便时常告诫自己,却难戒禁,你在这事上断不可学我。闻听虏王遇刺之事,喜极乐极,召集群臣大宴,想着痛饮一番才加以节制,却不想凌晨醉醒头痛欲裂、呕吐不止,四肢麻痹。唯恐恶疾难愈,而内忧外患未除,特写此诏予你。皇子年幼、士臣顽固、将卒刚勇略缺,胡虏有如豺豹窥伺,我心忧也,而皇弟性疑寡……”
    “没了?”赵范坐于郑怀忠之侧,看到密诏写到“皇弟性疑寡”之时就戛然而止,惊讶问道。
    这是一封韩圭所摹写的假诏,除了模仿建继帝病危时凌乱笔迹及断笔处的痕迹外,主要内容稍作修饰,最主要的还是将最后断笔处“郑氏”二字改成“皇弟性疑寡”……
    赵范与郑怀忠面面相觑半晌,他们之前十数天都在揣摩密诏里到底写了什么,没想到竟是一封没有写完的密诏。
    然而细想这些天围绕密诏发生的诸多微妙的细枝末节,他们也顿时觉得合理起来,并没有起丝毫的疑心。
    “密诏就是如此!”徐怀将韩圭收回的密诏藏入袖囊之中,说道,“徐某在楚山接到这封密诏,也很为难啊——陛下没有将话说透,徐某匆匆赶到建邺觐见陛下,却没能得到哪怕只言片语的训诲,陛下就撒手人寰了。唉,徐某也不知要如何处置这封遗诏……”
    “陛下生前不满淮王,是众所皆知的事情,密诏接下来未写的那个字当是个‘断’无疑,陛下是说淮王性疑寡断,非人君之选——圣意昭昭,这还不够明显吗?”赵范说道。
    “赵先生,话是这么说,徐某也更愿意相信赵先生的剖析,但问题是淮王会认吗,问题这能说服得了群臣?”徐怀不紧不慢的问道。
    “徐侯率这么多兵马进京,不会就此作罢吧?”郑怀忠瞅着徐怀的眼睛问道。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