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第四百八十九章 张希孟的为臣之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490章张希孟的为臣之道这个大明真的不一样了吗?元军尚在河北,关中……南方还有陈友定、张士诚、明玉珍未平。
    一场大战,打得山穷水尽,东南财力凋敝,中原赤地千里。
    到处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人们。
    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这又哪里不一样了?
    说到底,也不过是理顺了最顶层的东西,接下来还要执行,还要落实,唯有把这些事情都做了,才能勉强说大明变了。
    从中牟回来,贾鲁叫着杜广安,还有其他学生,闭门五天,草拟了一份兴修水利的计划……整个思路是顺着张希孟的设计来的。
    就是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挖掘水库池塘,建立灌溉沟渠。
    然后将池塘水渠周围的土地,划分给百姓使用。
    一亩能得到灌溉的土地,至少比没有灌溉的土地多收三成到六成,像中原这种江水不算丰富的地区,甚至可以翻倍。
    更不要说在水塘里可以养鱼,浅水区域能够生长芦苇,还有菱角,莲藕一类的产出,外加上饲养鸭鹅……所以大举修水库,兴建水利设施,是非常划算的。
    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需要投入,而且还不是小数目。
    明显精神了许多的贾鲁,开口就管张希孟要人要钱。
    “张相,话也说了,大家伙都听到了。你可不能耍赖。这一次治河,怎么也不能比元廷还差……你要给我安排人手,二十万最少,上不封顶。还要给钱,随便拿出几千万贯宝钞,我也不嫌少。”
    张希孟直接给他個大白眼,你还真能张得开嘴,不过好在张希孟也有准备了,倒不是不能答应。
    “贾公,你想要人,在我这里,只有俘虏,”
    “那更好啊!”
    贾鲁一口答应,“俘虏好啊!他们身强体壮,又能省去工钱,物美价廉,有多少要多少!”
    “等等!”张希孟拦住了贾鲁,“那个您老还是稍微冷静下,容我把这事情说清楚了。”
    张希孟稍微咳嗽,然后才把底细儿告诉了贾鲁……打败了几十万元军,赢得了中原决战的胜利,大明到底有多少收获呢?不算太多,光是俘虏,就有二十万左右。
    黄河以南,有十六个专门关押俘虏的营区,黄河以北更是多达三十个。
    除了俘虏之外,还有大批牲口,光是马匹就有三万多匹。
    另外元军在河北还有几个马场,也让明军给抄了,弄到的牛马牲畜将近十万,此外还有不少草料。
    其他的锣鼓帐篷,兵器铠甲,金银细软,那就不用说了。
    毕竟这一次察罕惨败,规模一点不比当初的脱脱惨败高邮小,张士诚吞下了脱脱的遗产,一口气成了个大胖子。
    此刻的大明,吞下了这份战果,也应该可以打个饱嗝了。
    贾鲁听张希孟的介绍,立刻高兴起来,花白的胡须都高高撅起,“好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原凋敝,都是这帮人的错,让他们干活,服苦役,恢复中原民生,不是正好吗!”
    “貌似不是那么好。”
    张希孟苦笑着摇头:“贾公,你也知道,这次大战,咱们光是在山东,就动员了几十万百姓,山东刚刚归附大明,饱经战乱之苦。如此大举抽调人员,更是会影响农时。因此主公的意思,要把一半的牛马送去山东,借着这一次均田,让百姓得到一点实惠。”
    贾鲁略怔了怔,山东因为毛贵的原因,确实比中原好不少,但也仅此而已。依旧十分贫苦,生计艰难。这一次山东父老倾力相助,不给回报,那是说不过去的。
    朱元璋这么决定,完全是情理之中,就连他都没法说什么。
    “那,那不是还剩下一半吗?我,我不嫌少。”
    张希孟更加无奈了,“这一半也有点麻烦,需要说服一个人。”
    贾鲁毫不在意,“张相,天底下还有什么人说服不了?你的这张嘴,都能把死人说活了,就算陛下也扛不住啊!这都不是什么事。”
    张希孟绷着脸,低声道:“那皇后呢?”
    贾鲁顿时怔住了,“这,这怎么还有皇后的事儿?而且咱们皇后,那是出了名的贤明,她要是知道中原凋敝,民生艰难。没准还会主动送过来呢!又有什么麻烦?”
    “您老有所不知啊!”张希孟道:“为了这一次大战,皇后在应天筹措不少军需物资。尤其是钱款一项,还没正式开战,就借了八百万贯宝钞,到了现在,我估计至少在一千二百万贯以上。她虽然没说,但我也清楚,皇后娘娘指着这些缴获,还利息呢!”
    “还利息?”贾鲁瞪大了眼睛。
    “没错,本金是还不上了,但是利钱总要给吧?不然的话,朝廷的信用就破产了。咱们苦心维持的宝钞,可就要步大元宝钞的后尘了。”
    贾鲁一听这话,顿时冒出了四个字:开河变钞!没错,大元朝就是因为这四个字,弄得天下大乱,国破家亡。
    结果到了大明这里,要治理黄河,恢复中原民生,依旧是宝钞的问题。
    还说不一样,这不是一模一样吗?
    “张相,你,你有什么良策没有?”
    张希孟轻叹了口气,“良策也谈不上,就是多印宝钞呗!”
    “不行!”贾鲁几乎下意识吼了出来,你还真想重蹈覆辙啊!
    张希孟微微一笑,“贾公,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宝钞这个东西,固然不能滥发,但是多发却未必是坏事。咱们现在一口气吞下了山东,河南,疆域增加了这么多,商贸往来,恢复民生,处处用钱,适当多发一些,只要控制住节奏,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有个前提。”
    “什么前提?”贾鲁依旧犹疑。
    “前提就是要等着一季庄稼种下去,最好看到了收成。到时候依旧收获,发行宝钞,钱和粮对应起来,问题就不大了。”
    听完张希孟的解释,贾鲁气得差点倒仰……你这话说的,就跟说了话似的。
    我们是要恢复中原民生,治水种田,急需要一笔钱……然后你跟我说,只要种田收获,有了粮食,就能多发钱了。
    你,你这不是废话吗!要放在几年前,贾鲁都想抽张希孟几个巴掌……无奈这小子官位越来越高,名声越来越多,当世贤相,夫子在世,他还真抽不动了。
    “张相,按照你这么说,当下就是个死局了?”贾鲁无奈问道。
    张希孟摇了摇头,“或许更糟一些,实不相瞒,现在俘虏每天能得到的粮食,只有二两了。”
    “二两?”
    贾鲁真的惊了,“这,这别说一个大活人了,就算是一只猫,一只鸟也不够啊!”
    张希孟点头,“没错,确实如此。”
    贾鲁更加无语了,不过想想也是,都是几十万人马,大元朝几乎输光了本钱,大明这边消耗又岂能小了?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几十万人,一蹶不振,秦国不也消停了好些年,默默恢复元气。
    差不多规模的战斗,大明的家底儿还真不如彼时的大秦厚实。东南积累的粮食几乎都押上了,马皇后甚至亲自登门,四处筹钱。
    风光大胜的背后,是一个伤痕累累,负担沉重的大明。
    “张相,这么点粮食,俘虏一旦活不下去,我,我怕会出乱子啊?”
    “所以胡惟庸建议,能不能效仿秦国,坑杀这几十万俘虏!”
    “什么?”贾鲁大惊失色,“张相,这,这怎么行?那可是几十万的生命,更何况中原大地,恢复民生,离不开劳力……这个胡惟庸的心也太狠毒了!”
    张希孟无奈道:“贾公,我也不想这么干,所以我撰写均田法令,主张治河。就是想留住这些人,找出一个快速恢复中原民力的办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事情迟迟解决不了,再拖延下去,出现了俘虏作乱。到时候就算主公不想听胡惟庸的,那也不行了。”
    贾鲁皱着眉头,悲愤道:“那,那可是几十万人,人命关天啊!”
    张希孟点头,“没错,确实是人命关天,但又有什么办法?倘若主公真的下旨这么干了,我也只能想办法周全。”
    贾鲁颇为惊讶,“张相,你不会劝阻陛下?”
    “能说的都说了,我是陛下的臣子,为邀直名,忤逆君父,这种无君无父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贾鲁目瞪口呆,你竟是这样的张希孟?
    伱可是有当世圣贤之称啊?义之所在,当仁不让。
    这都是假的不成?张希孟呵呵一笑,“贾公,如果剖心见胆,我就是主公手下的臣子,主管门下省,是全天下的吏头。我们这些吏员就是负责无条件执行主公的命令,不管是什么命令,哪怕是矛盾的,我们都要保证顺利落实下去。所以从本质上讲,我们是不讲究道德的!”
    道德真空,带英正统了属于是。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
    贾鲁气坏了,激动地敲着桌子,“张希孟,你,你可是云庄先生的晚辈,当年他老人家为了救济灾民,白天和官吏豪绅斗,晚上还要去祈雨救人,一颗心都扑在了百姓身上,以至于活活累死了!”
    “没错啊,所以他累死了。”张希孟笑道:“贾公,我说的是最糟糕的情况,我当然会尽力想办法避免……而且我也有了主意。”
    “什么主意?”贾鲁皱着眉头,“张相,你可不要耍花招啊!”
    “您老还真说对了,就是耍花招。”
    贾鲁皱起眉头,越发狐疑。
    张希孟却是翘着二郎腿,竟然不说话了,只是喝茶。
    就在贾鲁几乎等不了的时候,突然有人跑着冲进来,带来了一阵风。
    “大哥,我来了!”
    冲进来的正是朱英,这小子风尘仆仆,脸上嘴角,还有皲裂,眼珠子也红红的,看到了张希孟,兴奋之情,扑面而来。
    哪知道张希孟半点寒暄的意思没有,直接问道:“准备了多少钱?”
    朱英怔了下,随即哼道:“五百五十万贯!大哥,你怎么就知道钱?都不问问我多辛苦!”
    张希孟冷哼道:“你有多辛苦,你不还活着吗?我要是没有这笔钱,就要眼睁睁看着几十万条人命没了!你懂个屁!”
    张希孟突然暴怒,眼角眉梢,冒出了杀气……朱英吓到了,嘟囔道:“大哥,你,你别这么凶好不好!”
    张希孟直接起身,没好气道:“行了,你等着吧。我这就去见主公。”
    说完张希孟转身就走,直接出去了。
    贾鲁看着张希孟的背影,突然露出了感叹的笑容,他冲着朱英道:“别害怕,你大哥不是冲着你,他是生胡惟庸的气!”
    “胡惟庸?他敢给我大哥气受?我,我煮了他!”
    贾鲁拦住了朱英,感叹道:“你大哥和云庄先生其实是一般不二的人,而且他比云庄先生更有韬略。有他在,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本章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