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戏明 第44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375章
    西北这地方种什么都难,种小麦不能连着种,种棉花也不能连着种。
    种多了,地就吃不消了麦穗瘪了棉花也不开花了哪怕照着老一辈摸索出来的法子去养地,还可能遇到风沙或者干旱等同于一年下来白忙活。
    所以对于文哥儿说的那些关于土豆蛋子的缺点大家都接受良好。
    难伺候点就难伺候点,种啥不难伺候啊,何况这土豆把能吃的部分藏在底下便是秋收时突然来了场风沙都不必抢收哩!
    那种马上要收成了,麦子棉花却全砸地里的感觉谁都不想回忆。
    心都是在滴血的。
    听说这大本营会一直留着与小状元一起来的元先生他们会留在这里解答大伙的疑问,有什么种植上的难题都可以找他们请教(小状元说的是探讨,不过他们觉得自己没什么能跟元先生他们探讨的)。
    他们将会花费数年功夫研究出适合河西走廊这边的种植模式,顺便逐步建立并扩大甘州这边的西北育种基地。
    以后他们甘州的种子说不准不仅可以自己用还可以卖到别的地方去!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但是光听小状元一桩桩一件件地说起接下来的安排他们就感觉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踏实是因为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满足是因为有种终于被朝廷看重的感觉。
    这可是朝廷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选出来的二十位庶吉士!
    他们本可以待在京师安享富贵荣华却来到这边远的军屯跟他们同吃同住,还针对西北这边的情况悉心为他们做出这么多安排。
    而他们需要军户去做的只是和往常一样好好屯田而已并没有让他们额外多干活!
    这让这些平时走到哪都被人看不起的军汉们怎么能不振奋!
    难怪陛下敢钦点这么小一位状元郎陛下的眼光果真不一般他们的王小状元一定是大明的福星!
    文哥儿哪里知道众人的想法,吃饱喝足后一看,一百户军户匀出来试种土豆的军屯已经全挖完了,便带着人浩浩荡荡地开始搞称重。
    称一块地的土豆,便报一个数。
    报数的人一开始是称边站着的那圈人,随后由嗓门大的军汉往外报,一声更比一声大,宛如涟漪般在人群中传开,引发的波澜不可谓不大。
    哪怕是拿最末等的土地来种,产量也远高于所有人的预料!
    好吃还高产!
    这哪是什么新粮种,菩萨托小状元送给他们的仙物吧!
    众人再看向文哥儿,只觉他们这位小状元眉目俊秀疏朗,瞧着便不似凡胎俗骨。
    不少人正感慨万千,忽有一骑急匆匆而来。
    那人下马后径直找到李清这位指挥使。
    草原人常年把中原当他们的粮仓,尤其是河西走廊算是孤悬于外,更容易受北虏袭击。李清一看来人这般匆忙,知晓许是北边有情况,当即让对方先把嘴闭上,寻个无人处再让对方禀报发生了什么事。
    等那信使说完以后,李清先是错愕,而后哈哈大笑,叮嘱对方去把人邀过来,自己则先去找文哥儿知会一声。
    文哥儿忙活了半天,到称重环节才算有空歇一歇。见李清过来寻自己,讶异地问:“可是出了什么事?”
    李清道:“是有点事。”
    他给文哥儿讲了北边送来的急报,说是王守仁他们回来了,不过不是单独回来的。
    他们这次没从嘉峪关入关,而是准备沿着长城走,看看关外风景。关外到底不安全,所以他关外七卫的朋友们热情地派人护送他们归来。
    事情吧,就是这么凑巧,正好北虏那边有异动,想来查探河西走廊有没有着手囤冬粮(囤好了他们正好下来“大丰收”)。
    王守仁他们一行人把这些探子揪个正着,还把北虏南下抢掠的计划摸了个一清二楚,这不,甘州五卫负责戍守长城的人急急忙忙跑来请示李清该怎么安排。
    李清听后只觉王家兄弟俩都不一般。
    边境线那么长,想要守得万无一失难如登天,要是真叫这些人南下抢掠,他这个指挥使首先就得挨削!
    王家兄弟俩真是他李清的福星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清笑得格外爽朗:“你兄长不愧是兵部的人,过来一趟便又立了军功。”
    之所以说“又”,是李清还记得王守仁上一次出关曾经“私自”稳定关外七卫的事来着。
    文哥儿都没想到他哥这么有能耐,连北虏准备做坏事都能逮个正着。他激动地说道:“我哥回来了吗?”
    李清道:“我让人去接应他们回来了。我准备把随行的关外七卫的人也邀过来,让他们看看我们种的新粮,你觉得怎么样?”
    丰收的喜悦怎么能不和别人分享(炫耀)!
    观众送上门来了!
    文哥儿本来就想要拴牢关外七卫,听李清这么说自然乐见其成。他笑着说道:“李指挥使你拿主意就好,我这就让人留几亩地先别称,留着给他们看个热闹。”
    他们得趁此机会向关外七卫的人透露这样一个讯号:将来河西走廊这边都种上的良种土豆了,也可以惠及关外七卫。
    朋友来了,当然得热情招待!
    晚上多做几样土豆菜,保准让他哥的朋友们回味无穷!
    李清是准备用王守仁这次逮着的俘虏去和北虏换些牛羊回来的,所以晚饭大方地宰了牛羊让大家都吃上肉。
    这一顿能算在北虏头上,咱不心疼!
    有肉的话,能做的菜可就更多咯!
    土豆炖什么肉都特别香!
    光是想想那味道就受不了了!
    文哥儿很快把事情安排下去。
    得知有关外七卫的人要来观礼,军汉们更是挺直了背脊,叫自己看起来更为英武,谁都不愿意丢了小状元的脸。
    等到天边瞧见了些许红霞,王守仁一行人也终于到了。他们带回来的俘虏还不少,估摸着能换不少牛羊来着!
    文哥儿好奇地跑去关押俘虏的地方瞅了几眼,看他们的眼神活像是看一锅锅土豆炖牛肉!
    超香!
    哧溜!
    俘虏们:?????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点儿害怕。
    这位大明小状元的眼神仿佛是想吃人!
    大本营那边彩旗飘飘,一看就像是在欢迎王守仁等人凯旋。
    张灵等人得知文哥儿早上已经主持完十分隆重的丰收仪式,还有些遗憾:“我们应当早一天回来的。”
    他们这次出关不仅临摹了大批敦煌壁画准备带回去好好揣摩,还沿着长城好好赏玩过塞外风光,积攒了不少灵感。看到周臣跟自己第一次到敦煌一样痴痴地对着那些壁画废寝忘食,张灵心情非常好!
    看吧,任何一个热爱书画的人发现了这些壁画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可不能怪他上回流连忘返!
    当晚,丰收宴和庆功宴一起办了,大伙都觉得自己是沾了王家兄弟的光才能敞开了吃肉,所以一个劲找王守仁敬酒(文哥儿年纪太小,大家都没逼他喝)。
    王守仁这么爱热闹的人都差点落荒而逃。
    文哥儿听着王守仁他们在关外的见闻,心里头羡慕得不得了,只盼着自己下次过来的时候也在兵部,那他也可以出关看看!
    关外七卫的人赶上了丰收仪式的尾巴,也被土豆的产量震惊到了,晚上再一尝土豆的滋味,听着文哥儿介绍说这东西既能当主食又能做这么多好吃的菜,当即拉着文哥儿询问这东西怎么种,他们关外七卫能种吗?
    得知现在能弄到的土豆良种不多,陕西行都司自己都还不够种的,关外七卫的人都有些失望。
    直至听文哥儿保证说等到陕西行都司这边的育种基地弄起来以后会对外发售土豆良种,关外七卫是自己人肯定优先安排,他们才终于喜笑颜开。
    这一刻他们对大明的归属感迅速高涨。
    没错,他们就是自己人!
    像北虏和土鲁番肯定得排在后头去,甚至根本不卖给他们!
    一顿饭吃下来,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文哥儿虽然已经是个六品官了,却坚定地认为自己还是个未成年孩子,席间连口酒都没沾过。
    于是到晚上他就负责跟还清醒着的人一起把众多醉鬼搬回床上。
    既然王守仁他们也归队了,归期就该正式提上日程了。
    本来应该由王守仁这个领队作为代表写奏章向京师汇报此次西北之行的情况以及请示归京日期,只不过屯田这一块主要是文哥儿负责的,所以王守仁让他自己写。
    文哥儿手头的材料一直都是边做边写的,不至于事到临头才来赶,所以兄弟俩很快搞定这次的奏请折子。
    在朝廷的批复送过来之前,他们可以暂且松快几天,趁着秋高气爽敞开了在陕西行都司好好走走逛逛。
    这本相对正式的奏本第一时间送回了紫禁城。
    众人看到这份堪称详尽的西北考察报告,都知道是出自谁的手笔。
    文哥儿一行人去了西北那么久,大家心里都惦念着,朝廷飞快地把批复送了过去,让他们务必第一时间踏上返程。
    另一边的文哥儿玩得正欢,都还没来得及和相熟的人一一告别呢,京师的批复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到了甘州。
    既然朝廷都催着回去了,他们就没有到处游玩的自由了,只得麻溜收拾行囊准备踏上返程。
    听闻文哥儿要走,军屯上的人哪里舍得,平时投喂得更频繁了,恨不得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给文哥儿他们尝尝。
    文哥儿他们商量着半夜悄悄出发,省得他们到时候一路相送更添离情。
    众人都同意了这个决定。
    作者有话说:
    文崽:民心太盛,准备偷偷溜走!
    *
    文崽西北之行,初步落幕(?)
    *
    注:
    1土豆轮作的事,真的已经考虑过啦,我搜了搜前文:
    【元思永如今已经不打算参加科举了,每天跟着赵渊沉迷种地,张口闭口就是农学问题。
    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着的全是《马铃薯选种育种注意事项》《马铃薯对不同土质的适应性研究》《试论马铃薯与多种作物的轮作效果》,俨然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农学狗。】
    他们在京师试种就是研究这些啊!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