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戏明 第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天才的儿子也是天才吗!
    文哥儿总想偷偷捏他脸。
    堂堂大才子,脸一定好捏!
    听杨廷和要带自己去国子监,文哥儿高兴得很,不太确定地追问:“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于是他从杨廷和那儿听到点往事。
    原来杨廷和当年十二岁成了举人,也不是一口气考成进士的,他也曾经落第过。
    按照惯例,落第举人也可以进国子监进修,悉心为二战国考做准备。
    当初杨廷和就进了国子监。
    当年的国子监丞黄明善很看好他,没过多久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如今黄明善已经是他的岳父、慎哥儿的外公了!
    所以说,国子监是杨廷和的母校,还是包解决婚配问题的那种。
    杨廷和想回去看看实在再简单不过。
    文哥儿向来对这些大佬往事很感兴趣,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听听,他杨先生和他爹就是不一样,绝对不会和小孩子说“十二岁中举”、绝口不提中举后还落第过的事。
    好的长辈,实事求是。
    糟糕长辈,蓄意隐瞒!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爹你反省反省
    文哥儿:指指点点
    王华:抄起棍子.jpg
    *
    今晚一定努力二更!
    第34章
    最近没下雪天色特别晴朗,就是对小娃娃来说还是有点冷。考虑到小孩子受不得寒,杨廷和领着文哥儿出门,没带上小了一岁的杨慎。
    至于为什么文哥儿年头出生就算是“大孩子”那当然是取决于他结实的小身板儿以及他天天在长安街转悠的劲头。
    文哥儿很讲义气地对自己的小小同年杨慎说道:“别急等我去探探路好玩的话我以后带你们去玩儿。”
    杨慎听文哥儿这么说,不能一起出门的郁闷一下子没了认真点头送他们出门。
    既然杨慎不能带文哥儿想到了自己另一个小伙伴谢豆豆。他询问杨廷和:“能不能把豆哥儿也捎带上,要不然回头他又要埋怨出去玩不带他。”
    两个人交了这么久的朋友,文哥儿也算了解谢豆了他这小伙伴看着没脾气,实际上特别在乎这些小事。
    比如知道他早上开始晨读了自己在家里也晨读!
    据谢豆自己讲的,他妹见他读得起劲,也经常搬过小板凳在他身边跟着读。
    真就是他带金生,谢豆豆就带妹一点都不肯服输!
    这倒不是什么缺点文哥儿最喜欢这种积极上进的人。只要自己身边这样的人多了以后还怕没有人(被他忽悠去)干活吗?
    积极好啊上进好啊奋斗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以现在文哥儿要干点什么,总不忘捎带上谢豆争取来个共同进步获得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伙伴。
    杨廷和对多带一个小孩儿没什么意见与文哥儿一同到了谢家门外让金生进去问问谢豆有没空去参观国子监。
    谢豆很快被他爹谢迁带了出来。
    原来谢迁正好在家,听金生来邀请,且还是杨廷和领着来的,便亲自带着谢豆出来。左右他在家也无事,不如带儿子出去走走。
    谢豆本来乖乖跟在他爹身边,瞧见文哥儿后立刻蹬蹬蹬地跑过去,拉着文哥儿说起话来。
    两个小的凑一起嘀嘀咕咕,两个大人也你来我往地聊了起来。等行过东长安门,杨廷和估摸着文哥儿走累了,伸手把他抱起来继续往国子监的方向走。
    他们居住的时雍坊在皇城西下角,国子监在皇城东上角,等同于绕过半个皇城便到了,大人走上两刻钟也就到了。
    文哥儿第二次出西长安街,一路好奇地左看右看,没一会就瞧见自己上次来灯市时见过的东华门。他一下子记住了这个路标,和杨廷和他们分享起来:“看灯的地方!”
    年初上元那会儿他们可是全都在的,他还围观了杨廷和跟丘濬下棋来着。
    只是当时他只有谢迁一个老师,现在连杨廷和也是他老师啦!
    名师环绕,全是大佬!
    骄傲.jpg
    杨廷和知道文哥儿记性好,闻言也不惊讶,点头说道:“是开灯市的地方没错。”
    今儿比起上元灯市那会儿少了许多摊贩,不过依然繁荣热闹。
    再往前一段路,文哥儿和谢豆还被抱着经过上回没逛过的估衣市。
    所谓的估衣市就是转卖二手衣服的地方,各大当铺把旧衣服回收过来,支起摊子卖给小老百姓。
    这地方不抱着小孩通过不行,沿街都是买衣服的,叫卖非常热情,且骗子非常多,价格看人报价。
    据说他们讨价还价的专业手法是店家和顾客在袖子底下比划几下,不懂行的人会被热情的店家拉进去狠宰一通。
    相反,你要是懂行的话就可以在这里淘到不少好东西。
    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可不能放着小孩子自己走。
    文哥儿看着估衣市内摆着的各式服饰,眼睛都快看花了。
    明朝律法制定得非常详细,对于各个阶层的人该穿什么衣服都有详尽的规定。
    可这难不倒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市面上依然涌现了各种款式、各种花色的衣裳,而且越到明朝中后期就越花里胡哨。
    朝廷对许多违禁情况也渐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店家站在门口吆喝以及拉客的举动,也让文哥儿觉得怪亲切的,像极了后世卖衣服的街道或市场,走到哪都有人喊“帅哥来看看吗”“美女来看看吗”,实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信心的好去处。
    越临近国子监,卖衣服的地方就越少,渐渐就变成了文房四宝、新书旧书一条街。这个路段的店家也清高了许多,都优哉游哉地坐在店里等顾客上门。
    文哥儿也被杨廷和放下地自己走。
    文哥儿处于看啥都觉得新鲜的时期,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不时还伸手往自己小荷包上摸了摸,琢磨回去时要不要顺便买点什么。
    来都来了,不买可惜了!
    一行人很快抵达国子监门口,谢迁和杨廷和没穿官袍,可他们浑身气度骗不了人,一看便知不是寻常人,门房很容易就把他们放了进去。
    国子监相当于国家最高学府,占地非常广阔,甚至还有自己的田地来供应日常饮食问题。这可是寸土寸金的京师!
    可花这么多钱维持的南北国子监,这些年来越发衰落,读书人自己都瞧不上这地方,不愿意来入监就读。
    这等同于清华北大变得人人嫌弃。
    这种变化很难不让人感慨。
    弘治中就有南京国子祭酒上书抱怨说“岁贡挨次而升,衰迟不振者十常八九”。
    意思是南京那边各地提学官每年送上来的学生大都是顺位点上来的,不少已经老得牙齿都快掉光了,很难入监好好读书,希望能选点年富力强、学行兼优的。
    京师的北国子监情况稍微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需要整顿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文哥儿不清楚这些情况,只觉看着占地面积媲美后世大学的国子监很是感慨。
    这地方本来应该可以培育无数为国效命的英才,也不知为什么会变成他爹说的那么糟糕!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
    文哥儿想不明白,只能乖乖跟着谢迁他们在国子监里溜达起来。
    杨廷和到了自己母校,话倒是多了起来,着重给文哥儿和谢豆介绍国子监图书馆的方位。
    国子监是有自己的官方出版社的,不过北国子监刻印的书很少,无非是经史之类的(其他书不好过审)。
    倒是南京国子监那边收藏的书版(雕版印刷用的)很丰富,全都是当年朱元璋建立国子监后各方人士献给国子监的,家底非常丰厚。而且如今南京国子监远离京师,书籍审核宽松许多,官方刻印的书也就多了。
    不过虽然书版收藏方面略逊一筹,要论真正的藏书的话,北国子监也不输给南国子监。
    到底是天子脚下的最高学府,总不能书都不能让学生们读个痛快吧?
    文哥儿听杨廷和对国子监的藏书如数家珍,也被提起些兴趣来,特意跟着杨廷和过去逛了一圈。
    比起后世各省市都有的图书馆,国子监的藏书不算太多,不过已经算是文哥儿如今见过的最多书的地方了,光是杂书就有六百多卷。至于那些科举要用的正经书,那更是成千上万了!
    文哥儿被琳琅满目的图书晃花了眼,想想自己现在光是一箱子启蒙用书就读得脑壳痛了,不由又唉声叹气起来。
    谢迁瞅他一眼,问道:“怎么对着书叹气?”
    文哥儿一脸的为难:“这么多书,得看多久才能看完啊!”
    谢迁和杨廷和都听得直乐。
    谢迁笑着说道:“你这志气可真不小,小小年纪就想把这么多书全看完。”
    文哥儿被谢迁这么一说,觉得也对。他又不是要全部看完,只要挑自己感兴趣的读就好了。
    他一本正经地说:“不读那么多,只读一点点!”
    谢迁正要逗逗他,就瞧见书架间走出来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官员。
    对方穿着便服,不过同为朝官,谢迁和杨廷和还是第一眼就认了出来:此乃今年秋后才新官上任的国子祭酒郑纪。
    郑纪相貌方正,性情也刚直,他曾经上书请求宪宗皇帝亲贤臣远奸邪,好好当个励精图治的明君。
    可惜宪宗皇帝不搭理他。
    郑纪一个生气,辞官回福建老家种树修桥搞教育,搞了足足二十年之久,在家乡颇有名望,近年来才重归朝廷。
    郑纪是今年从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升到国子祭酒的,目前新官刚上任不到两个月,是以连旬休日都在国子监里转悠,思索着该如何改正国子监的弊端。
    国子监这样的庞然大物,比不得他在乡间授学自在。他自己教学生,那是想收谁就收谁,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如今来到国子监却是得按照规矩来。
    只这么短短两个月,郑纪就感觉自己手脚像是被绑缚住了,怎么都施展不开。
    这也不能怪他,变革这种事本来就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想动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不过是个远离朝堂二十余年的闲人而已,在朝廷里哪里说得上话?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随波逐流、维持旧制了。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