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
李饮冰满头雾水,越想越惶恐,急匆匆往衙门里走,回到值班房里,那主簿还在办公,看见他手里的东西,好奇道:“嫂夫人送了什么?”
“啊,李某出门前和夫人说公事繁忙,今晚不回家,她担心我半夜饥饿,送来了一些糕点。”
主簿羡慕道:“唉,天天看你们夫妻琴瑟和鸣,让我也想续娶一房了。”
“我的墨条用完了,去库房一趟。”李饮冰笑了笑,转身提起灯笼朝里走去。
这时候已接近傍晚,库房修在阴面,里头并不点灯,李饮冰把灯笼放在台上,借着它的光和夕阳的余晖,展开了手中的信。
能当官的人,记忆力都不会太差。
李饮冰一目十行读完纸上的字,基本把它背了下来,心里复盘一会儿,脸上的紧张慢慢退去,逐渐转化为兴奋和快意。
天上掉馅饼了!
这是什么?这是天大的功劳!
各部各堂的大人物们争来争去,最后投名状还是落在了我的手里!
把信颤抖着叠好塞进袖子里,李饮冰提起灯笼走了几步,走到门边时,又停下,重新把信取出来,掀开灯笼罩子,将其放在蜡烛火苗上烧成灰烬。
那一捧灰,他用帕子细细抄起来装好,随后打开窗户散去味道,这才拿上几根墨条回去。
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挽起袖子,拿毛笔在砚台上沾了墨水,提腕写起东西来。
御史台江西道监察御史李饮冰谨奏……
朱元璋很重视监察制度,他在前线打仗的时候,也要求御史们的文书必须送来,李饮冰的奏疏当天写成,没过多久就出现在他的手里。
大帐里,脱去甲胄的朱元璋手拿一本文书,来回踱步,近处的徐达刚刚汇报完军务,被他留下来吃饭,此时喝着一杯清茶。
“臣李饮冰,弹劾大都督朱文正骄横跋扈,任其部下掠夺他人妻女,亦不能自克。古人云: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
老朱同志把上面的内容一句一句念出来,一边念,一边看向徐达,徐达凝神认真听着,并没注意到他的目光。
等到整个奏疏念完了,徐达问道:“这个李饮冰是何许人也?”
“御史。”朱元璋道,“咱听说他在江西巡查的时候,和文正有些过节,两个人险些大打出手。”
“既然是有过节,这些话不能尽信。”徐达迟疑道,“王爷打算怎么办?是不是把他叫来问一问?”
朱元璋凝视着徐达的眼睛。
徐达道:“遣使去责骂他吧!到底是您的侄子,战时不好闹得太过,先看看他的态度,要是有悔改的心,我们还能酌情。”
面对大事,徐达从来不落井下石,这是他明哲保身的秘诀。缓一缓,给自己一个中立的态度,在多数时候是没错的。
那些要自己立马站队的事情,只要站到朱元璋这边,又怎么会出错呢?
“就听你的吧。”朱元璋道。
徐达道:“臣这就去办。”
等他出去,朱元璋又将奏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嘴角挂上笑意:“李饮冰……借力打力,标儿有长进。”
作者有话要说:
借使役,用权智,百端补治,幸而得免,所损已多,不若初不为之为愈也——《官箴》
第128章 大致的模样
遣使责问的意思与奉旨骂人有些像,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巧,只用口才好,嘴巴毒就可以。
听完了骂词,臣子非但不能反驳,还需要跪下谢恩,因为皇帝愿意骂你,是你的荣幸。
这样的惩罚说严重,也不严重,要看情况。如果皇帝只是发泄怒气,那么便不是大事。如果皇帝是认真地恨你,那么便代表着你失了圣心。
对于某些脸皮薄的清流文人,被堵在家门口嘲讽谩骂,甚至会让人他们觉得自己无颜见人,从而羞愧致仕并自杀。
这些分寸是由上位者来把握的。
朱元璋的使臣派去后,很快就回来复命了,据他所说,朱文正见到他后立刻便痛哭流涕,十分悔恨,表示自己绝不会再犯那些错误,并且一定会约束部下,教他们重新做人。
表面的反应并不能打动冷酷的朱元璋,他下令继续监视朱文正,并增派了人手。
无孔不入的拱卫司密探们发现朱文正表面上认了错,背地里居然开始加紧扩张势力,甚至暗中联系起张士诚。朱标同步这一讯息后,立马开始下一手布置。
老朱同志很快就要回应天,到时候朱标会让李饮冰打一张大牌。
王府的花园中,两个人走着,一个在前头,一个恭敬地跟在后头,满园的夏花浓荫挡不住严肃深沉的气氛。
“殿下,镇妖司眼下最大的问题是牢房不够用。”
长孙万贯跟在朱标身后,絮絮叨叨地说着。
“尤其是一些大体型的妖怪,比方说吧,王道长上个月抓住一头大象,它一只妖,就要占十几只妖的位置,吃起东西来还论石吃,光是给它准备牢饭,我们就要连书办也派出去割草。”
“嗯,还有吗?”
“还有,还有的。”长孙急忙道,“应天府镇妖司由处升司,别的府县也有了分属,名头越来越响,一些小妖怪过不下去,想投奔我们谋个差事,各别的大妖,不知是懒惰,还是有仇家,也有类似的想法,您看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