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我在1982有个家 第83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反酸,烧心!
    王忆换了衣服也得参加劳动,等到日头稍微偏西一些他去找王向红,这时候阳光不太晒了,可以上工了。
    王向红蹲在了最大一片农田的地头上。
    农田不算大,纵向上能有个二十多米,横向上有七八十米,这一共是两亩二分地,但今年种红薯的时候又往外阔了阔,能有个两亩半到两亩七分地之间的规模。
    田地里头红薯绿叶黄叶交错,很繁茂。
    风吹过,地瓜叶此起彼伏,真是只看这叶子就会让人生出丰收的喜悦之情。
    看见王忆来了,王向红冲他招招手笑道:“你从红树岛挖来腐殖质当肥料的主意真好。”
    “主要是王老师有办法杀死里面的虫子。”几个老人扛着二爪抓钩来了。
    “是,主要是得杀死里面的虫子,咱都知道红树岛那些烂泥混了好些鸟粪能当肥料,可不敢用啊,里面多少虫子?你弄到红薯田里,一旦孵化了就是虫灾,能把红薯全给毁了!”
    “哎呀,不说这些了,今年红薯是大丰收了,你们说这次一亩地能不能出六千斤?”
    王真尧老人用抓钩抽打碎一些红薯藤蔓后看向地里撑开的裂缝,说道:“六千斤?我看六千斤打不住!你们看看这地上的裂缝,跟老牛逼的缝子一样,这下面得塞了多少红薯?”
    王忆竖起大拇指。
    这话到头了,老爷子,你的比喻真是绝了!
    王真尧看他竖起大拇指还以为是夸赞自己的眼力劲,便得意的问道:“王老师,你有文化,可你不懂农田作业,对不对?你不会干农活,不懂咱农业收成……”
    “八千斤!”王忆断然道。
    王真尧诧异的问道:“什么八千斤?”
    王忆说道:“咱们今年一亩地能出红薯八千斤!”
    听到这话,好几个老人吓一跳:“你这是冒进主义啊,咱队里种红薯多少年,最好的年头最好的田地一亩才能出六千斤。”
    “对啊,八千斤?那还是红薯吗?那是、那是土坷垃!”
    王忆说道:“挖挖试试吧,我觉得能出这个数!”
    这数不是他说的,是他当初买红薯苗时候老板承诺的。
    他买的都是脱毒红薯苗,产量很高!
    所谓脱毒红薯苗是通过剥茎尖技术把红薯里面的有害病毒给去掉,因为红薯是无性繁殖,病毒会一代代的传下去——相当于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红薯在繁育,所以会导致病毒蓄积。
    病毒蓄积影响红薯的产量会降低,通过脱毒保持红薯的原有特性,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红薯的生长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农田,一队学生也过来了。
    大人扛着二爪抓钩或者锄头,还有人提着扁担挑着竹筐,学生们则提小竹篮、拎着杀鱼刀,各有分工。
    收红薯是每年的例行工作,就像晒鲞一样,不用王向红特意去安排,社员们已经知道自己该去哪片农田忙活了,三五成群、呼朋唤友的便去了。
    王向红指挥最大的这块田地,这边人也多。
    学生先进瓜田里弯着腰找出红薯藤蔓中贴在地面的大根,一刀割上去断了根子藤蔓便自由了。
    他们先去割开藤蔓,后面便有妇女老人用抓钩上去挑起藤蔓开始翻转,将藤蔓缠成一团团的汇聚于一处然后统一抬到地头上。
    地瓜叶和地瓜藤蔓不能随意处理。
    还绿着的要摘下来喂猪,枯黄的才能收集起来晒干以后当柴火。
    一丝一毫不能浪费。
    随着一垄沟的地瓜藤蔓被卷出来,开裂的地皮露了出来,看到的人纷纷点头:“今年好收成啊!”
    一些老汉拎起锄头、抓钩往手里吐口唾沫搓一搓,准备正式开工。
    王向红领着干活,干活之前他先叮嘱:“同志们啊,一定记住了,今年的红薯品种不一般,大家伙下手一定要有数,可不能给出坏了,那样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老汉们对此不以为然,笑道:“有什么好浪费的?大的好的入库存起来,小的瘪的歪瓜裂枣的带回家蒸了,碎了烂了的喂猪,一点不浪费!”
    “这红薯品种有什么不一般的?还能长出花生来不成?哈哈,红大紫、白大紫、地桑根、掉把子、十里香,不就这些吗?”
    各种各样的红薯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颜色,各有各的味道。
    老汉们说的这五个品种就是现在全国范围内最流行的五种红薯:
    红大紫和白大紫块大产量高,只是颜色一红一白,吃起来不太甜比较面。
    掉把子色红块大,淀粉含量低,生吃脆爽就跟水萝卜一样,但容易掉把儿、容易坏。
    地桑根和十里香的产量差一些,其中十里香味道最好吃,蒸熟后很香甜。
    当然这都是王忆听社员们聊的,他没吃过这年代的红薯也不准备吃,红薯他只吃西瓜红蜜薯。
    他也下手忙活,老师们都下手帮忙。
    黄有功背着手在地头上踱步然后沉吟:“落叶黄,天高云淡风清凉,金秋十月社员忙,硕果累累入仓房……”
    好些人看到这一幕露出地铁老汉看手机般的表情。
    王忆冲黄有功喊道:“黄老师,行了,别吟诗作对了,今天是劳动课,赶紧上手吧。”
    黄有功略矜持的脱掉外套中山装,挽起里面衬衣的袖子,这才下地忙活起来。
    有社员便揶揄他:“这是城里来的哪个大干部?”
    抓钩和锄头下地,然后一串串红薯被拖拉了出来。
    蜜薯不会长得很大,但是数量多、个头也匀称,光这一点就足以让社员们惊叹了。
    82年红薯长得个头很不均匀,拿人的体型来打比方,就是有的是女兆日月,有的是郭小四。
    学生们看到红薯出来了纷纷嬉笑着上来抢着吃。
    拿到红薯他们不洗,扒拉掉泥土用衣服擦一擦就往嘴里塞。
    然后旁边的老汉们气急败坏的喊:“草鞋,你干啥拿我的衣裳擦红薯?”
    “嘿,别动我衣裳我,我衣裳、我我,我那是的确良!”
    “黄老师你赶紧看看吧,你的衣服被当成……”
    “吾草!”黄有功回头一看不等提醒他的人把话说完便惨叫一声,“我衣裳!”
    他把衣裳脱下放地头,这会成了学生们的毛巾,好几个学生用他的衣服擦红薯。
    当然他们不是针对黄有功,但凡有人把衣裳留在地头上,这会都已经沾染上沙土了。
    还好,沙田的泥土并不泥泞,抖一抖便能把衣服抖擞干净。
    学生们不嫌脏,红薯擦掉沙土不牙碜之后就行,他们立马放在嘴里啃了起来。
    咔嚓咔嚓和嘎嘣嘎嘣的声音不绝于耳。
    西瓜红脆生且多汁,学生们一吃就吃的亮了眼睛:“哈,这个红薯真好吃!”
    “这不是红薯,这是什么果子!”
    社员们听了他们的话后有的好奇有的疑惑有的撇嘴,还有的笑道:“我看你们是半年没吃红薯又馋这一嘴了,等你们吃它个三天五日的,我看你们还怎么说好吃。”
    不管是收拾藤蔓还是从土里扒红薯都要弯腰干活,这田里没有强劳力只有轻劳力、弱劳力和半劳力,大家伙干这一阵也累了。
    王向红说道:“行了,先歇歇、都歇歇,同志们都拿一个红薯尝尝,你们尝尝就知道这红薯的滋味怎么样了。”
    他说完自己赶紧挑了一个。
    挑了一个被锄头拦腰斩断的,他抹掉泥土啃掉断口,然后咬着吃了起来:“好吃!”
    第394章 王老师飞起来
    对学生们来说,他们关于红薯最美好的回忆并不是收红薯的时候坐在地头上啃红薯。
    其实红薯生吃也不是很好吃,主要是水不太多也不太甜,突然吃一个还行,啃的多了就跟嚼渣子一样。
    他们喜欢的是刚收了红薯的那几天,放学回家饿了肚子然后赶紧抓上凉丝丝、软绵绵的红薯来往嘴里塞。
    一定要狼吞虎咽,一定要噎得喘不上气来翻白眼,一定要来上几口井水大口往下冲——吃红薯噎的蹦跶是农家常见情景。
    这才是红薯带给他们的最美回忆。
    能填饱肚子真是一种幸福。
    但今天他们对红薯的印象改变了——原来生红薯可以这么好吃,这么脆生这么甘甜!
    妇女老人们同样感到惊叹,几个刚才不信红薯能有多好吃的老汉还跟王向红道歉了:
    “队长,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敢质疑你的话了,真是大胆了啊!”
    王向红咽下嚼烂的红薯后说道:“你们别着急,这红薯收回去肯定要分给你们,你们到时候蒸着吃,让你们尝尝这红薯蒸着吃多好吃!”
    有妇女笑着说道:“怎么能拿回去就蒸呀?先晒两天日头,红薯晒日头以后会回甜,那时候蒸熟了才好吃呢。”
    王向红说道:“先蒸上一锅,剩下的再晒上让它们回甜……”
    话说到这里他猛然抬头看向太阳。
    阳光很灿烂。
    见此他便断然道:“二花,你们组里的妇女都跟你回去,把现在挖出来的红薯都带回去,清洗一下送到太阳能灶里去蒸起来。”
    “秋天水紧,还用清洗吗?”王真尧说道,“这红薯没有沾染多少淤泥,就算要洗也别用淡水,用海水洗一洗擦一擦送去蒸就行了,大不了吃的时候剥掉地瓜皮喂狗喂猪。”
    反正不能浪费!
    几个妇女明白王向红做出这个安排的意思。
    既然社员们要蒸地瓜,那不如下午由队集体蒸一批,到时候过来领熟地瓜即可,可以省下一顿饭的柴火。
    她们起身领着学生开始往竹筐里装红薯——要小心,红薯要完好保存才能尽量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些,一旦擦破皮、破了口子,那它们就很容易腐烂了。
    其他人继续挥舞抓钩收拾地瓜藤蔓或者挥舞锄头来挖出红薯。
    前面的人挖完了后面还有学生再往下、往外扩挖一下,防止有红薯遗留在地里。
    即使这么挖过两遍也不算结束,等到放了学那学生们还会结伴成群的来再次挖一遍。
    这次捡到的红薯就属于个人家庭所有了,所以以前各生产队都过大集体日子的时候,有些队里的人挖红薯不会挖干净,他们做下标记,然后等着让孩子来挖了带回家。
    家家户户都有独门标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