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页
老李还摆起了谱,他之前想学英语,就拜了姜苗为师,他也想让姜苗拜他。
姜苗也不矫情,用筷子插起一个开裂流糖水的红薯,双手抱拳,
师傅。
好徒儿。
老李乐开了花,喜滋滋的把红薯接了过来。
以后,咱俩各论各的,你是我师傅,我是你师傅。
他终于扬眉吐气了,一边吃着烫嘴的红薯,一边教着姜苗如何辨别哥窑。
王妈在一旁翻着火堆里的栗子,瞧着这拜了各自当师傅的俩人,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第161章
悄无声息中年关将至。
姜苗穿着王妈给她做的花棉袄, 供销社买的棉鞋,脖子上还围了一条红毛巾,编着两个麻花辫, 要多土都有土, 原本王妈想用蓝色的布给她做棉袄, 姜苗非让用一块碎花的布,说看着热闹。
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雪,大清早的胡同里的人就起来铲雪,姜苗每次都是最后一个, 王妈不让她铲雪,可她想伸展下筋骨。
可每次都是铲两下, 就倚在门框上磕起了瓜子,和人唠嗑。
瞅见没, 懒蛋蛋一个, 都啥时候了才起来, 咱这雪都铲一半了,她要是再晚起来会,她家门口的雪我看不用铲就化了。
赵大娘和张婶子凑在一起对姜苗指指点点的。
我看她正巴不得哪, 才铲几下,就撂挑子不铲了,整天那嘴就没闲过, 不是磕个瓜子就是吃啥核桃花生的,她这样的,又懒又馋,人家酒厂厂长的儿子是咋相上她的?
张婶子纳闷的不行, 在她眼里, 这个小姜除了那张脸长的好看外, 其他都是毛病,不仅心肠冷,嘴巴还特别的坏。
住在张寡妇隔壁的胡大娘也在门口铲雪,偷偷的往赵大娘和张婶子那瞥了好几眼,觉得她们俩是在说她的坏话。
自打上次她和赵大娘因为她孙子偷她裤衩的事掐过架后,俩人一直都没搭理对方,走在路上也装作不认识似的。
小姜,你家年货都置办齐全了没?
杨嫂子凑了过来问姜苗。
姜苗刚刚正在和张寡妇说着办年货的事哪。
除了炮仗还没有买,其他的都差不多了。
别看你爱人不在家,你和你老姨只有俩人,这动作倒快,我家五口人,到现在东西还没买齐哪,这两天供销社人太多了,让我家男人去买条子肉,去了几次都没挤进去。
过年这段时间,供销社的东西多了起来,上边说了,不管咋样,都让大伙过个好年,即使这饥荒还没过去。
过年置办啥啊,去年过年厂子里还给每个人发一条子猪肉,今年连个肉腥都没见。
孙大娘抱怨道,她儿子在面包厂,昨天下班回来,把厂子里发的东西拿回来了,一张细粮票,一包红糖,一个大白菜还有两斤粉条。
就是,我家男人去年他们厂子里还给每个人发两条咸鱼,今年就两斤豆腐,一斤冰糖,四个大萝卜。
杨嫂子提起这事,就来气,原本还指望厂子里发点肉啥的,过个好年,现在别说肉了,连个鸡蛋都没有,人家家具厂还给工人发的有鸡蛋哪,甭管鸡蛋多少,总是个意思。
一旁的张寡妇听着她们说这些,心里羡慕的不行,她在鞋厂上班,厂子里只给每个人发了几个土豆。
姜苗倒是不愁,像鸡蛋,粉条,大白菜啥的,昨个她公公沈文清给她带了一袋子,还给她拿过来一条五花肉,还有三盒上海那边的高档点心。
沈三儿也寄回来两个大包裹,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还有两个铁盒子装的巧克力,里面还装了两个新年红包,一个是给王妈的,一个是给她的。
王妈脖子上戴的那条羊毛围巾,就是沈三儿寄过来的,知道她老寒腿,还寄过来很多膏药以及营养品,送给姜苗的是一条很贵气的珍珠项链。
姜苗屋里桌子上摆的那些擦脸膏啥的,都是他寄过来的高档货,一到冬天,姜苗身上就起干皮,蛤蜊油不要钱似的往身上抹。
小姜,你爱人他啥时候回来啊?
杨嫂子忍不住看向姜苗,这小姜的爱人,自打结婚,她就没怎么见过他,他也一直不在家,听小姜说,他的工作是在外地。
这眼瞅着小姜的肚子也大了,马上又要过年了,说啥也该回来看看。
他过几天就回来了。
其实他过年不一定能回来,那里发生了一些事,他被困住了。
虽然有些遗憾,但往后他们还有无数个新年要在一起过哪,不急在这一时,反正她在家里有王妈,她们两个人哪,不像他,一个人在京城,形单影只的。
姜苗回家的时候,就见王妈正在切胡萝卜丝,案板上已经放了许多的盆子,准备炸丸子,有腌好的鸡肉丸子,葱花馍丸子,胡萝卜丸子,梅干菜肉末丸子
一到过年,就炸丸子,包饺子,是林城这边的传统。
姜苗在一边帮忙打下手,小傻狗在灶台前面烧着过,它现在已经被训练出来了,烧锅烧的有模有样的,它现在已经很大了,身高超过姜苗的小腿了,一身皮毛油亮油亮,站起来扑人,能把人吓个半死。
姜苗还给它织了顶带线球的红帽子,还有围巾,围巾直接绑成了个蝴蝶结,凶神恶煞的狗,立马变的呆萌呆萌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