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温情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孟开平紧赶慢赶,终是在第二日黄昏时分回了城。
    天边余霞成绮,可他却无心多瞧。他已将一切有把握的事情都安置妥当了,唯独余下这一桩拿不准的棘手事,教他心间始终惴惴难安——
    虽说酒后易吐真言,可酒后说的话、做的事,往往也都是不作数的。他不会蠢钝地以为师杭同他稀里糊涂睡了一觉,过往仇怨便随之消散了。两人之间隔着太多阻碍,饶是孟开平曾越过千万刀山火海,也不敢妄度师杭的心思。
    她曾处心积虑骗过他一回,在她面前,孟开平分毫胜算也无。待会儿无论怎样挣扎都不过是蒙眼去赌罢了。
    孟开平沉凝着面色下马,袁复守在院外见他抬步径直往里走,不禁干咳一声,赶忙上前拦他一步道:“元帅,昨儿夫人精神尚好,倒与属下叙了些旧……”
    内室中,师杭提笔正书。两封信将将写罢,她正欲搁笔,却听院内脚步声响——
    是他回了。
    门开,微袭了阵冷风进来。师杭不紧不慢回首望去,恰好与孟开平的目光撞在一处。男人穿得颇为严密厚实,应是方才骑马赶回。他似是怕身上寒气侵着她,起先并没敢走到她近前,而是避到一旁的镣炉旁蹲了下来,捡起筴子拨了拨里头的炭火。
    两人都没有言语,各有各的踌躇。
    孟开平一边假装烤火,一边默默估量,她究竟还记不记得前夜之事?她说的那些话究竟几分真几分假?若他贸然提及,又是否会惹她着恼呢?
    而师杭却想,装模作样多半是心有暗鬼。与其等他弄鬼作局,还不如她先声破局。
    于是师杭将案上写好的信理成一沓,款步行至孟开平面前,递与他道:“这是我写给令宜和于姐姐的。当日走时未同她们告别,教她们伤怀,多半还扰了令宜婚事……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如今也无需再瞒着了。”
    闻言,孟开平缓缓站起身。他望着师杭的手,抿着唇,师杭见状还以为他对她有疑,便又道:“你若不放心大可拆了阅过。我晓得既送去应天,但凡出了岔子,你是要担责的。”
    哪知孟开平听后脸上的神情更复杂了。他接过那两封信,看也不看便揣进了怀中。而后,他望着师杭那张平静的娇容,忍了又忍,闷声道:“你只放不下她们,就没什么要同我说的?”
    难道她走时曾跟他告别了吗?头一个为之伤怀痛心的人难道不是他吗?
    为何她待旁人都和颜悦色,唯独待他冷淡疏离?
    师杭亭亭立在那儿,沉吟片刻,却只回道:“前夜我们已然说了够多了。”
    她记不大清,可猜也猜得到,该说的、不该说的,她恐怕都跟他说过了。
    “我不想同你无休止地吵下去,若非走投无路,我本就是个不愿跟人交恶的性子。”师杭似是在安抚他,语调柔和:“孟开平,我已经不恨你了,这应当足够让你满意了。即便你一路诱骗我来到饶州,即便你又将绿玉和师棋拉上了齐元兴这条船,我都可以理解你——理解你对我的执念、理解你想要赢过我的不甘……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会选择追随你。”
    我赢了吗?我赢过吗?
    孟开平无法抑制地苦笑。
    怎么他总觉得自己除了在战场上,其他时刻都是一败涂地。他的确诱骗了她,可他也只是想亲眼见她平安无事;他拉拢了符光,可他也只是想保护她仅剩的亲眷,希望自己能庇佑他们活得久一些。
    好像无论他做什么,她都难以感同身受,如此这般,使得原本压在孟开平喉间的那些话不由哽住了。他不敢再去倾诉自己究竟为她付出了多少,因为即便说了,她大概也不屑于高看他一眼。
    但师杭的想法却很明确。离开孟开平之后,她去了许多地方,见识到了他所说的无边疾苦:蒙元权贵不顾百姓死活施加徭役重税,上至堂堂皇帝,下至区区小吏,但凡缺钱便在民间房贷;数千车金银财宝途径妇泣于后、子号于前的灾地,却一刻不停,最终流入了搠思监的私库;要职皆由蒙人与色目人掌管,省臣无一人通文墨者,字不辩王张,案不明清白……
    她终于领悟到了当日朱先生所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元气数将尽,回天无力也。
    师杭在心底叹惋,轻声道:“我绝非泯灭良知之人,所以,我不会再站在元廷那一边。”
    孟开平闻言猛地抬眼。
    然而紧接着,师杭一字一句继续道:“但我也不希望,我们之间越过当下的关系。我做不到为人妻、为人母,更不可能遂你的意、守着你南征北战。你若想得明白,便放张缨一行走罢。我与你之间的事,就让我与你来解决。”
    这话出口时,其实师杭不免有些发虚,可她面上却始终维持着镇定自若的模样。她知道自己这话太过离经叛道了,甚至于,足以称作是对一个男人的羞辱。昨夜孟开平分明才当着众人的面唤她“夫人”,意在给予她堂堂正正的名分,今日她却对此弃如敝履。
    孟开平简直快被她气笑了。他一贯晓得她性子古怪,却没想到重逢后更令他刮目相看了。
    “无媒无聘,是为苟合。”孟开平勉强压下蠢蠢欲动的火气,“筠娘,你跟着我却不嫁我,旁人见了并不会以为你清高,只会嘲弄轻蔑你。”
    孟开平几乎可以事事迁就她,即便是他无法理解的事。但这桩事明明是为她好,为何她还不领情呢?
    两人近在咫尺,师杭抬头看向他,眸光澄澈如水。她不觉得是她“跟着”孟开平,她从来没跟过,反倒是孟开平想方设法绑着她、跟着她。这人状似在说要娶她为妻,可师杭很清楚,主动权在她的手里。
    她丝毫不愿担上这道枷锁,该是孟开平求她“娶”了他才对。可惜他是男人,即便既成事实,男人为了面子,也绝不会亲口承认自己在情爱一事上落了下风。他们顶多只会在强权面前低下头。
    “你不该把娶我,说成是对我的优容。我虽比你晚生五年,又自小溺于富贵,可我也是会有长进的。想当年你十六领兵,背后戳你脊梁骨的人还少吗?那恐怕不只是闲言碎语,更有害你性命的阴谋诡计,可是你在乎过吗?”
    “孟开平,是你告诉我的,恐惧不会让命运变好。当年嘲弄轻蔑你的人,如今大多不在人世了。这世上的风刀霜剑不会为任何人手软留情,他们都没有你走得远,所以,我也不在乎。”
    “我不在乎旁人怎么说,我只知道我自己要什么。现下嫁给你,就意味着我得听从你的安排待在某处。思及容夫人、思及令宜和邹嫂嫂,那些军中家眷们哪一个不是牺牲了自己,成全了丈夫和孩子?也许你要说,她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可那不是我要走的路,也不是我擅长的事。我希望做一些让我自己心安、也对得起我这些年所学所习的实事。我不要百年以后旁人只记得我与你的干系,抑或是只记得我是师伯彦的女儿,我有我自己的名字。”
    这番话,掷地有声。说罢,屋内顷刻一片寂然。
    师杭的面颊有些飘红,她剖白完非但不再缺乏底气,反而凭空生出一种诡异的满足感。她仔细端详着身边男人坚毅的面庞,在心底默然道,她果真是喜欢他的。
    甚至爱恨交织下,又将这份情感抬升到了无法替代的地位。
    这些年来,她抗拒过、克制过、逃避过,可下意识的反应骗不了人——原来她是如此信任与看重孟开平。这番非至亲者不可言说的肺腑之语,她想也不想便尽数脱口而出,毫不讳言。即便孟开平是一类与她出身境遇截然不同的人,可她却莫名坚信,只要她说了,他会理解她的。
    她信得过他的人品,也敬佩他的眼界与能力。这样从不肯弃江山而就俗物的男人,早见识过各式各样穷极的野心,自然不会讶于她之所求。
    今日的谈话不同于那夜潮涨似的意乱情迷,而是理智为上。师杭不急于要他的回答,她愿意等,可孟开平的脑中却掠得飞快——他不得不承认,这女子实在不凡,什么话在她口里一嚼,念出来便是另一番滋味了。
    他被她这番话震住了,恍然后细想,他猛地发觉她实在太像一个人了。
    像谁呢?
    像二十岁的他。
    那时候的孟开平还没有爱上师杭,他孑然一身,年少果决,抱负远大,早早便定下了此生要走怎样的路。
    孟开平不由重新打量起了这姑娘。他发觉,他竟还停留在刚遇着她时的印象,全然没意识到来年开春后,师杭也已经二十了。
    她胜过了从前弱小的自己,不再稚嫩迷茫,不再有未谙世事的天真、固执和懦弱。从十五岁至二十岁,近五年的光阴,她在与他较量的过程中变成了更加成熟勇敢的她。她的身上之所以有他的影子在,是因为他是除她爹娘外,对她影响最深的人。
    在朝不保夕的乱世,原来,他们两个才是对方至亲的人。
    师杭不知道孟开平想到了什么,她只看到孟开平的面色不再沉郁,反而焕发出了奕奕神采。师杭以为他要说些什么,可他什么都没说,竟在下一瞬迈步上前用力拥住了她。
    师杭微微一惊,并未躲闪,也无处躲闪。男人的双臂紧紧环抱着她,她贴在他怀中,他阖眸低下头窝在她颈间,蹭了又蹭,闻她的发香。
    他们从没抱过这么久,两个人都静静地沉默,心却似有炭烧,越来越暖。
    这个拥抱难舍难分,足以超越过往一切亲密。孟开平原先还想着提起她醉后所言,探一探她是否真心。可在他感受到怀中女人同样勾住了他腰间的环带时,他心口陡然一松,莫名不再执着于那句话了。
    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当日她走时,什么金银细软都没带走,却唯独带走了他赔给她的那支白玉簪。
    孟开平睁开眼,眸光极亮,垂首紧盯着师杭哑声道:“往后,你想去哪都好……只是不要躲着我,好么?”
    师杭怔怔地有些出神,但她还是点头应了,孟开平一见,简直乐得没边。他趁机在她唇边偷香窃玉一口,兴高采烈道:“既如此,再不要生出嫌隙来了。你不疑我,我亦不疑你。咱们立誓为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世上多的是结为夫妻却相仇相疑者,他与师杭若当真做到了后一句,又岂会逊于哪对夫妻呢?
    师杭不明白他一个不信神佛的,何时信起了指天誓日这一套。但她想,倘若孟开平真能如她所愿,她的确无须再避他不及了。他要立誓那就立誓好了。
    除却这一桩,孟开平还有事未了。他牵着师杭让她落座,自个儿则转身跑去箱柜中鼓捣片刻,捧出个匣子来。
    经过上一回托付家当,师杭对他这献宝似的神情头疼不已,正欲回绝,却见匣子一开,不少熟悉物件被搁在里头。
    有她送他的剑穗、她绣的香囊,还有一册书。
    师杭起先并没留意那册书,她拿起剑穗和香囊看了又看,不由感慨道:“我还以为,你早将这些物件绞了丢了……”
    孟开平闻言撇了撇嘴,故意玩笑道:“幸好令宜替我收了一阵,否则我可要追悔莫及了。”
    说罢,他拿起留在匣底的那册书,递到她手中,认真道:“我曾做了许多错事,不能回到当日,不敢求你原宥,但我会尽力弥补的。”
    师杭望着扉页上“露华集”三个字,心有所感,翻开后细看,竟果真如她所料。
    那么多杂乱无章的旧稿,包括她幼时闺中作的小诗,竟全都被编了进去。师杭猜也猜得到孟开平费了多大功夫、花了多少心思,在生死攸关的紧迫战局之外,他竟还愿抽出空来整理她这些风花雪月、多愁善感的诗文。
    帐外是吹角连营,帐内灯下,成堆的兵书战报旁,他一页页地誊抄。每写一句,都能想象得出她写那一句时,眉眼间是如何的顾盼生辉。
    孟开平少时最厌读书习字,而今却因她改了性子,闲时都能跟幕僚师爷们扯上几句经史子集了。
    “从前送了那么多金银首饰,你却不甚喜爱。思来想去,这礼定能博你一笑。”孟开平见她欢颜,心中也欢喜不已:“待你阅过,确无遗漏,广而刻之才好。”
    “我的文章恐怕还不配编成集子。”师杭摩挲着纸张,极爱惜地抚过上头的墨字,有些受宠若惊回道:“印出售卖,那更是要误人子弟了,快些作罢。古来多少鸿儒穷尽一生都未能于坊间刻书、流传后世,何况我哉?”
    师杭羞于自己浅薄,受之有愧,可孟开平却不吝赞她道:“应天的刘先生学贯古今,却也夸你的文章好,无须妄自菲薄。你若不信,有朝一日便随我回应天瞧瞧,我喊他当面与你说。再者,这天下的书又岂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你从前看的戏文、话本、游记,难道就没有好的不成?坊里可不能只剩下四书五经。正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各的妙处。依我之见,你年岁小,才更要想法子结交高士,让各色人物都读一读你的文章。他们说好的,你去钻研;他们说不好的,你勤而补之。如此事半功倍,想来胜过闭门造车者万千。”
    孟开平似是生怕她不肯再写了,又拿自个儿列举,极力劝她道:“当年我练枪,也总担忧自己练得不精,不敢同高手过招。可我爹却硬逼我练出胆量与脸皮来。他说我年岁小,便是切磋败了,人家也顶多笑话我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没什么好羞的。最最羞人的,是那等纸上谈兵者,熬了老大年纪却只敢同身边熟者较量,嘴上吹得震天响,结果出手就露馅……”
    师杭听他越扯越远,暗自发笑,不安的心绪竟也被抚平了几分。于是她终是收下那书,郑重道:“多谢,我会好生校对的。这份礼,也算是助我一臂之力。去年我便想了,往后还有许多待成之事——我爹爹曾与朱先生有修书之约,他故去,理应由我践诺。另除四书外,还有曲谱、曲词等难以放下,我儿时曾有编撰此类杂书之念,无奈见识有限。当时不成,如今正好。”
    “曲谱曲词?”孟开平难得听她说起将来的打算,“收录这些可绝非易事,战乱未平,你要去哪?”
    师杭浅浅一笑,颔首道:“的确不是易事,也许这会耗费我一生的时光。但也正因战乱纷起,这更是不得不做之事。”
    说着,师杭将手中的《露华集》翻至某页,上面有她从前评的几首琵琶琴曲:“杭家的藏书阁中,有不少历经唐末战乱留存下来的曲谱。可惜,朝代兴亡更迭不断,江山社稷多番易手,杭家覆灭后,那些曲谱多半也都付之一炬了。一家之祸如此,一国之祸如何?等这场仗打完了,本朝本代还能剩下什么呢?”
    孟开平听着,难免回忆起他占据师家那日毁坏的大堆书册墨宝,一时间懊恼不已。
    他曾觉得那些东西毫无价值,连杂草都不如,现下想想简直作了大孽,蠢出生天了。
    可是师杭并没有怪罪他,只语气平和地继续道:“我总忍不住猜度,盛唐时那些文人恐怕也不会料到他们随手写下的曲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王朝气象万千之时,谁能绸缪到大厦倾颓之日呢?收录这些的人太少,虽然费时费力,但每朝每代都必须有人前赴后继地去做,才能教后来者得见。我愿意去做这样的事。”
    “先前在各处游历,我已收了些许在手,往后仍需积少成多、笔耕不辍。待见识过更多的风土人情之后,说不准哪一日我也能写成一本游记呢!”
    师杭的期许十分美好,可孟开平实在担忧她的安危,连声叮嘱她千万莫去红巾军以外的辖地。他怕自己护不住师杭,更恨无法脱了身时刻陪她。
    孟开平长叹一声道:“还未同你说起,我替你答谢张缨,为她指了条明路去浙江。那里苗军大小势力众多,我许诺愿为她供给军需,且看她能否闯出个名堂来。可这会儿听你这么一说,她不在你身边,我半点也放心不下……”
    孟开平已然思定,他要另遣人护在师杭身边才好,万不能教她胡乱闯荡。然而师杭闻了张缨去向后,却直言道:“我该深谢你了,张缨有她自己的志向。君子之交淡如水,细水长流,同行一程足矣。我与她分别,不过早晚罢了。”
    “筠娘,那我还能帮你做些什么呢?”孟开平有些怅然。师杭不是他手下的兵,他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
    闻言,师杭思索片刻,蓦地含笑道:“孟元帅,好生善待百姓,再多打些大胜仗罢。待你纵马平定天下、收复疆土,于我而言,便再无去不得的去处了。”
    孟开平没料到她会说这样倒反天罡的话,毕竟她最厌战事,还曾叱骂过他是个无道屠夫,罪该万死……
    “如果你当真要以杀证道,踏破元廷,那就胜给我看。”师杭与他对视着,坚定道:“如果你认定齐元兴会是个明君,那就胜到最后,终结这场纷争,将他送上皇位罢。”
    已然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放眼将来,只有为国重择明主,才能让百姓少受点苦。
    既无人肯先放下屠刀,那就必须杀到无人相争,方可罢休。
    ——————————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