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谢愔神色淡淡地应了一声,貌似并不在意,继而俯身将手中的一叠文稿放在姜舒的案桌上。
“这是四十到四十五章的文稿?”姜舒有意掀过之前话题,便拿起文稿一页页翻看,一边糊里糊涂地浏览着修改后的小说内容,一边以打发人离去的口吻说道,“辛苦谢兄,这几日我会抽时间多写一些。”
谢愔暂时未出声,也没有离开,而是命小童取来坐垫,在案桌一侧坐了下来。
直到姜舒翻完文稿,朝他投去视线,对方才慢悠悠地说道:“主公诸事繁忙,文稿能供上报社刊印便可,不必太过操劳。”
听见他口中吐出的称呼,姜舒心里猛地颤悠了一下,一瞬间真担心自己的脸色会否变得太明显。
好在尽管心中震动,他的表情倒是很好地维持住了,不确定对方说这话是各种态度,便直接问:“谢兄这是何意?”
“既然张主簿等人私下皆这般称呼府君,我再称呼你殊弟自然不妥。”仿佛没有注意到姜舒严阵以待的姿态,谢愔仍旧如同往常般语气温和地回应。
姜舒对他四目相视,谢愔凝视他的眼神沉稳明朗,犹如一潭幽泉,令人感到宁静清和。
不知不觉间,姜舒的心境平缓下来,意识到他此言并非轻率的反讽,而是郑重地选择了跟随自己。
“为何呢?”这下子,他反而有些不解,“谢家不是忠于陛下,忠于朝廷吗?”
谢愔微微摇头:“在朝中为官的乃我族亲,人各有志,他们忠于当今圣上,与我忠于你,并无关联。况且,如今国之形势危急,我做此决策,父亲或许还会认同于我。”
他这话一出,姜舒顿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现在想来,他也真是关心则乱了。
谢闲何等开豁高明,怎能看不出魏国皇室的权柄已摇摇欲坠,可他是朝中重臣,为忠义,为气节,必须拥护裴氏政权,但这并不影响子孙后辈的选择,甚至还会鼓励他们另寻出路。
就如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永远为自己留有后路,才是这些顶级高门世家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他想,谢愔做此决定,其中也定然夹杂着谢氏家族的诸多考量与权衡,但不管怎样,他终究是选择了自己。
仿佛背负多日的沉重包袱终于落了地,想到今后能够与谢愔站在同一阵线,姜舒由衷地感到松了口气。
他露出笑意道:“是不是我昨晚梦话说了什么,你才来告知我此事?”
谢愔点了下头,却也没有告诉他,他昨晚到底说了什么。
不过姜舒也不在意了,见谢愔起身准备回去,情不自禁地冲着对方叫了一声“谢兄”。
而在谢愔垂眸看向他时,却又不知要说些什么,最终千言万语都只汇成了两个字:“多谢。”
第九十七章
城门前排着两条长长的队伍,左侧为本地百姓或外来流民,右侧为携带着货物、行李的商人小贩。
孟秀和同乡的阿沼排在左侧的队伍里,因为不用检查货物,他们这边的队伍移动稍快些,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在此排了好一会儿了。
“这密阳城进出一趟可真不容易,你说是不是,阿秀?”身旁长着一张憨厚面孔的阿沼小声说道,“尤其是住在城里的农户,每日进出城门都要这般经受查验,岂不耽误了很多工夫,他们不会不满吗?”
“你知晓什么,有这般严密的排查,这城内的百姓方住得安心。”孟秀言辞略显冷酷地说了句,见年轻人一副迷茫困惑的模样,便道:“同样靠近边地,你觉得是无人管辖、不论胡汉皆可随意出入的保西城安全,还是城门戒备严密、唯有身份真实可靠之人才可进入的密阳安全?”
“那自然是密阳安全。”年轻人回答完,旋即恍然大悟,称赞道,“阿秀,你真聪明,不愧是读过书的。”
孟秀扯了扯嘴角,没有搭理他。
这阿沼虽长得较常人高大些,脑子却相当愚笨。
他本不愿和这样的人有过多来往,但谁让此人有个优点,便是听话,且好忽悠。
他到这密阳来,若能在此地谋个一官半职,身边定需要人伺候,而相比起花钱雇人,自然还是这般傻头傻脑又会自主巴着你的同乡好使。
“快轮到我俩了,不知这儿的官兵会问什么,脾气可好……”
即便没人搭理,阿沼也毫不在意,自顾自地说着话,忽然他推了推孟秀的肩膀,问:“阿秀,你说那坐在城门中央戴着黑面具的人是谁,他为何要穿成这副模样,又为何坐在那什么也不干?”
孟秀被他推得一个踉跄,没好气道:“我非城卫,我怎知晓。”
话虽如此,但他的视线却望向了前方的城门中央。
事实上,孟秀早已注意到了那人,正如阿沼所言,此人不仅装束奇怪,行为也是很是莫名,从头到尾只是以一副嚣张的姿态翘着腿坐在那,什么活也不干。
可若城门处当真无他的公务,岂不坐于别处休息更好,何必偏偏挡在城门中央,偶有大车路过,还要搬离位置。
他思索着这些,不自觉多注视了那黑面具一段时间。
也许他的视线过于明显,对方忽然转头朝他望了过来,然而仅轻飘飘看了一眼,很快就移开了目光。
那一刹那,孟秀敏锐地察觉到他目光掠过的是自己的头顶,而压根没注意到他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