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鹅(17)
若是换做别人家的孩童,只怕会被说教养缺失。美貌的人果然做什么都是对的,脸多臭都是风情。
待得宾客们齐聚园中,雅会便也就开始了。
这雅会,每年都有个规矩。将许多诗题写在纸上,叠成一只只的方胜,盛在一只硕大精美的水晶琉璃盘里,由温远养的鹦哥从中啄一张出来。
那纸上写的是什么,今日的所有诗赋便以它为题目,让宾客们尽情显露才情。
没多久,一名容貌娇美的侍婢打扮得似仙娥一般,迈着莲步,将水晶琉璃盘捧出来。那鹦哥也早已经带到,羽毛艳丽,站在屋檐下的栖架上,精神抖擞。
管事将鹦哥带下来,让它站在琉璃盘边上。它低头,在盘里啄了啄,未几,衔出一张来。
待方胜打开,管事高声念道:清泉濯尘艳日明。说罢,他笑盈盈地向众人一拱手,道,诸位贤达,今日诗作,便是以泉、日、明三字为题。
众人都是平日舞文弄墨惯了的,这题目不难,自是手到擒来。
几位德高望重的名士首先开场,或挥毫泼墨,或当众吟,旁人都纷纷发出赞许之声。
温远身为主人,亦不推辞。
他祖上就是书法大家,本人亦修为深厚,就连皇帝也时常让他入宫写上两笔。只见他以笔蘸墨,在纸上挥洒一通,未几,几句诗文就跃然纸上。
旁边的人一字一字跟着念,待得写完,交口称赞。
温常侍不愧当世之才,这诗作,笔力透纸,形容兼备,定然又是脍炙人口的名片。有人奉承道。
温远一脸谦逊,微笑这谢过。
有人又对长沙王道:大王难得回京,又恰好逢此盛会,我等皆久仰大王才名,还请大王赋诗一首,以解我等眼馋才是。
旁人皆纷纷附和。长沙王抚了抚须,笑道:孤久耽于
庶务,懒于钻研,才情匮乏,今日不宜献丑。说罢,他却低头看了看世子,道:你前些日子不是也学过了五律七律?可试上一试。
世子神色平静,向长沙王行礼应下,在众人诧异的注视中,走到案前。
他从笔架上取了一支中狼毫,蘸了墨,随后便在雪白的纸上一笔一划书写起来。那笔触落下,如行云流水,在众人的惊叹声中,一首百字长诗呈现于众人面前。
在他书写的时候,早已有人跟着念了出来。写好之后,再念一遍,园中宾客皆哗然,就连其中几位颇有恃才傲物之名的诗赋大家,看罢之后,也露出赞许之色。
这长沙王世子竟这般聪颖。温远的母亲对许氏道,听说他五岁能文?果然名不虚传。
许氏微笑:后生可畏。
漪如望着世子,也有些吃惊。
在长沙王一家来到京城之前,世子的才名就已经跟他的容貌一样,被世人所知。不过对于漪如而言,那些什么聪明早慧、五岁能文之类的溢美之词,她早已经听得耳朵生茧。但凡有点名气的人家,总想着给自己的宝贝儿子早早赚些名声,这种几岁能干什么的名头,是最好吹的。别说五岁能文,就是三岁能诗的神童,京城里也一抓一大把。实际上,他们说不定只是像鹦鹉一样,能学着大人说两句像样的话罢了。
别人不说,就说太子。从小到大,没有人不说他宽容仁厚,贤德兼备,可事实上呢?
呵呵。
相较之下,这长沙王世子的名声倒是一点水不掺,让漪如颇感意外。
而正当众人称赞世子的时候,有人道:严御史今日亦难得赴会,不若也赐诗一首,如何?
第五十一章 雅会(下)
说话的,是一位名士,叫黄瑞。此人年过六旬,写下过好些名篇,在今日这雅会上专司品评,是最德高望重的人之一。
漪如自然知道这话是想让严祺好看,以为严祺不会接招,三言两语推了便是。
不料,严祺笑了笑,道:某才疏学浅,岂当得赐诗二字。不过今日入此盛会,方才又见诸位贤达佳作累累,某亦起了些诗兴,既然黄公相邀,那便献丑了。
这话,莫说漪如,也出乎了在场的所有人的意料。
哦?黄瑞笑一声,抚须道:如此甚好。
严祺却道:不过,某有一请。说罢,他看向温远,道,某昨夜宿醉,早晨起得迟,手指紧涩。还请仲遥代为执笔,以全雅兴。
温远道:这有何难。说罢,他站到案前,铺开白纸,取了笔来。
周围响起一阵嗡嗡的说话之声,每个人都似乎被勾起了兴致。漪如也盯着父亲,心里忽而有些七上八下,不知他究竟会作出个什么东西来。
严祺则一副胸有成竹之态,在众目睽睽之下,煞有介事地负起手,踱到四季轩的边上。他举目望着园中的景色,似乎在酝酿,少顷,他朗声吟诵起来。
那声音颇有些抑扬顿挫,快慢合宜,听上去倒是有几分韵味。
但众人吃惊的并不是这个。
他这诗,以泉为题,由景及人,描写的是今日这盛会的清凉,宾客的优雅,以及主人温远的好客,竟是颇有些深厚的功力,文意俱佳。事实上,就在他吟出第三句的时候,周围已然出现了一股诡异的安静。每个人都似乎正在细听,仿佛生怕漏过一个字。
待得严祺吟诵完毕,未几,温远也已经写好了。
不少人站在他身后,将纸上的诗句细看,似在回味。
有些人仍面面相觑,有些人却已经点起头来。
脸色最精彩的,莫过于先前那些不掩嘲讽的人。黄瑞和几个出身世家高门的名士站在一起,脸上透着一股不自在,仿佛说好也不是,不说好也不是。
而在场的宾客,已经有人称赞起来。
以孤所见,文吉这诗,虽是新体,语句却颇有古诗之风。只听长沙王道,未知今日竟可欣赏文吉诗才,当真教人喜出望外。
得了他的牵头,旁人终于也不再藏掖,纷纷附和。一时间,有人夸奖严祺的诗好,有人夸奖温远的字好,四季轩里又热闹起来。
你父亲,平日在家中也爱作诗?许氏侧过头来问漪如。
漪如讪讪,只得敷衍地说偶尔如此。她看着严祺那洋洋自得地接受众人恭维的样子,心中颇是纳闷。她十分肯定上辈子并不曾见过严祺作出这么一首诗来,今日这是怎么了?莫非他真的突然通了灵性?
这种诗赋之会,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漪如都不感兴趣。从前她之所以会来,是因为这通常也会有女眷过来,她可以会会朋友,听听近来闺秀
圈子里的八卦,看看谁得意了谁倒霉了,享受享受被人围绕的感觉,颇有些乐趣。而现在,她觉得以前的自己是个傻瓜,对那些虚情假意的逢迎自然也没了兴趣。
昨夜,漪如陪着容氏,等她心情好了终于睡下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半夜。漪如想着从前,则几乎整夜未睡,一早又赶到这清凉会上来,困倦不已。
她坐在许氏身旁,听着她和温远母亲谈起些家中的琐事,无聊地打了一个哈欠。
正当她捂着嘴,忽然,她发现长沙王身旁,世子的眼睛正看过来。
漪如愣了愣,随即收住。
世子则似乎只是也正无聊地四处张望,目光并未在她脸上停留,淡淡地扫了过去。
而阁楼那边,传来一阵闺秀们骚动的嘻笑声。
大约是世子往那边看了几眼。
你们都要谢我。漪如心想。
天气毕竟炎热,这么多人挤在四季轩里吟诗作赋,就算有冰镇之物送爽,也难免汗流浃背,有辱斯文。温远是个懂得做事的。园中有一道曲折的溪水,边上搭建起了长廊,也设下了案席,还有绿树花荫。温远随即请众人移步,继续作那曲水流觞之乐。
有人又请严祺再赋诗一首,严祺却笑笑,拱手向众人一礼。
某家中还有些事,今日着实不便再逗留,就此告辞,还请见谅。他说。
温远挽留道:文吉辛苦前来,还未好好招待。不若稍坐片刻,品尝些美酒佳肴,再走不迟。
严祺道:仲遥客气,还是不叨扰了。
温远见他执意如此,也不再挽留,吩咐仆人去备车。
严祺又走到许氏跟前,向她一礼:五祖母,今日孙儿先带漪如回去。还请五祖母莫急着回去,明日孙儿定携阖家登门探望。
漪如心中咯噔一响。她今日巴巴地跑来这里,就是为了跟许氏说南阳侯的事,奈何到处是人,找不到私下说话的时机。没想到严祺突然来到掺和一脚,就要把她带回去了,这哪里能行?
眼见着许氏颔首,不待她开口,漪如道:父亲,我想和阿媪一起玩,午后再回去。
严祺看向漪如,眼刀飞来。
漪如却一脸无辜,搂着许氏的手臂,撒娇道:我好久不曾见阿媪了,着实想念得很。父亲为何这般着急,让我跟阿媪好好说说话也不许?
严祺瞪起眼,心中又是气恼又是好笑。她从小到大,与许氏见面寥寥无几,去年带她到乡中去拜访的时候,她还一脸懵懂,问这位阿媪到底是她什么人。如今从她嘴里出来,倒仿佛突然有了多深的感情一般。
许氏听得这话,却颇是受用,笑眯眯地搂着漪如,对严祺道:漪如说的是。我们祖孙二人许久未见,今日好不容易遇上,是该好好聚一聚。文吉,你家中有何急事?若不十分急,不妨也陪我坐上一坐,叙叙话,再走不迟。
严祺目光不定。
漪如望着他,心里盼着他赶紧应下,自己先回去,好让她继续先前的计划。
可不待严祺答话,一个声音在后面传来:若说叙话,不若将孤也带上。
众人看去,却见是长沙王踱步过来。
孤长居岭南,到了京城,竟有些水土不服,偶感风寒。今日与众人聚一聚,竟就有些乏了。他微笑着对许氏道,方才问温常侍,他说西边还有一处小园子,凉爽静谧,可供小憩。夫人若得闲,不若携了严女君,随孤一道去闲坐如何?
许氏笑道:大王相邀,老妇自当从命。
长沙王又看向严祺,笑意不改:文吉既家中有事,亦无妨碍。便留女君在此处逗留片刻,晚膳之前,孤定然派人护送女君回府。
严祺也看着他,少顷,笑了一声。
岂敢劳烦大王。他说,五祖母既要叙话,我身为孙辈,自当陪席。
说罢,他上前一步,恭敬地向许氏一礼:五祖母请。
第五十二章 义兄(上)
温远家的西园,漪如从前也来过,这里虽小,景致却有趣,应有尽有,温妘常带她来小憩。
不过今日,漪如来到这里,却是别样的心情。
严祺不知道抽了什么风,非要留下来,仿佛怕她被鬼怪抢走了一样。而长沙王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这许多深情厚谊,非要跟许氏叙什么旧。
就这样,她,许氏,严祺,以及长沙王父子在花厅里坐了下来。
长沙王坐在上首,许氏次之,严祺再次,而长沙王世子坐在长沙王的另一边。
漪如则被许氏拉着坐在身旁。她朝对面看去,世子将旁边案上茶杯端起来,才闻了闻,就面无表情地把杯子放下,似乎有些嫌弃。
再看向长沙王和严祺,二人都在喝茶,似乎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的意思。
漪如知道,严祺不喜欢长沙王,长沙王虽脸上一团和气,却也看不出来他到底是什么心思。
而许氏则全然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喝一口茶后,笑吟吟地与长沙王问起近来他们一家人的打算。
孤自年初离开岭南,至今已有数月。长沙王道,近日,孤已谒过先帝及先祖皇陵,亦无所牵挂,也该回去了。
听得这话,正在喝茶的严祺微微顿住,扫了长沙王一眼。
哦?许氏讶道,此事,已经定下了?
定下了。长沙王道,近期择了吉日,禀告圣上之后,便上路。
许氏颔首,道:只是京城距广州着
实遥远,如今又正当暑热,大王这一路,只怕要受些苦了。说罢,她看向世子,神色怜爱道,世子年纪与漪如相仿,想到路上颠簸,老妇都觉心下不忍。若先王妃还在世,也而不知如何担心。
说着,她神色间有些伤感之色。
漪如看着她,想起不久前,容氏和陈氏曾经议论过,长沙王世子的母亲,在他出身之后不久去世。当下的长沙王妃,是长沙王的续弦。再瞥瞥世子,蓦地听人提到生母,他的目光瞥过来,沉静的眉目似乎终于有了一丝波动。
长沙王笑道:夫人过虑了。小儿虽稚幼,平日却时常练习骑射剑术,些许劳顿不妨事。否则,那时在猎会之上,也不能在疯兽口中救下漪如。
他会提起这事,并不出乎严祺意料。但他唤出了漪如的闺名,让他的目光定住,抬眼看过来。
漪如?严祺放下茶杯,淡淡地笑了笑,大王莫不是在说小女?
正是。长沙王道,孤将漪如认为义女之事,圣上已经应许,虽未行礼,但已是既成之事。孤以为,也不必再藏藏掖掖,日后孤便如称呼女儿一般,以她闺名相称,文吉以为如何?
漪如听着,一阵汗颜。长沙王这话,说得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将自己认下来一样,这般热切,实教人难以理解。
严祺唇边的笑意冷了下来。
只怕不妥吧。他说,礼法之义,便是为万事正名。虽圣上应许,但不曾行礼,又如何可称为既成之事?大王也太心急了些。
许氏听得二人这话,露出讶色。
哦?还有此事?她说,大王要将漪如认为义女?
正是。长沙王道,不瞒夫人,孤前番曾有高人指点,说孤在京中遇逢凶化吉之事,乃合命中义女之谶。如今小儿救下漪如,漪如却也为小儿挡了一场灾祸,正应此事。孤在猎会之上见到女君,甚觉面善,觉得乃是注定的缘分。故而孤在圣前求漪如为义女,圣上也答应了。
许氏了然,看了看严祺,又道:那么行礼之事,又是何解?
严祺道:大王毕竟是宗室,这归认之事,自然也要经过宗正寺。前番李宗正说,此事须择日卜问,再备下仪礼。
许氏颔首:如此,不知须得多久?
来来去去,须得小半年。严祺说着,脸上装出些遗憾之色,却不无得意,这也是无法,礼法在上,谁也不能逾越了去。
哦?长沙王也将茶杯放下,道,据孤所知,宗正寺卿李荣,与文吉甚是相善?这些日子,文吉常到他府上去。想来,文吉必是向宗正提过此事,催促他多多照拂。
这话,他虽然语气平和,却说得讥诮,直直戳破了严祺在背后捣的鬼。
严祺无所畏惧。
某与宗正不过泛泛之交罢了。他说,宗室之事,宗正自有主张,某岂敢置喙。
这些日子,宗正棋瘾,某恰好与他棋路对盘,过去陪他消遣消遣。我等皆朝臣,克己守法,断不会公事私议。至于这归认之事,大王说得对,既得了圣上首肯,当然不可随便。宗正寺不愿敷衍,也在常理。
说罢,他厚颜无耻地笑了笑,大王对小女谬爱,某阖府门楣生辉,不胜荣幸。不过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礼数在此,便是心急也无法。以某所见,此事也只得暂时搁置,待下次大王再驾临长安,某必早早上书奏报朝廷,提醒宗正寺,将这归认之礼完成。到时,还望大王切莫又变了心意,嫌弃小女才是。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