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页
金旭却问队员:昨天案发的时候,这学生在哪儿?
说是跟同学在旁边小吃街上吃石锅拌饭,队员道,就是刚才那两个跟他一起的男生。
金旭对周玉道:找你们勘查附近环境的同事,到小吃街上卖石锅拌饭的店查一查,看看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周玉答应着,立即给同事打电话交代清楚。
金旭又问队员:你们见常风的班主任,问常风的表现了吗?他在学校经常惹事吗?怎么会跟这小痞子打架的?
他们白天已去过常亚刚的家,见过家属,常亚刚突然遇害,妻子和老人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家里家外的事看起来竟是都靠着十六岁的常风在照管,这男孩年纪不大,但非常懂事,行事作风也有着超出年纪的担当和责任感。
不爱惹事,队员道,班主任也说常风是个好孩子,在学校还很受欢迎,老师同学都喜欢的那种阳光男孩。这年纪男孩子打架还是挺常见的,这还是所职高,风气跟普高不太一样。
他俩交谈中,周玉打完了电话,才提出疑问:金队,你不会怀疑刚才那个学生吧?
一个小混混样的职高学生,十六七岁,无论怎么看怎么想,都不像是能犯下这种需要缜密布置或高超技巧的凶杀案。
金旭也不是怀疑那男生是凶手,着实也不像,他是认为:我觉得这小孩儿在说谎,他多少也和这案子沾点关系,查了看情况再说吧。
三人离开职高,又到了市局刑侦队,这边同事们紧锣密鼓地看了一天一夜的监控,案发时现场混乱,人挤着人,常亚刚中刀倒地前,挤在他身后有下手机会和可能的,足有四个人,他倒地后,周围的人乱套四散奔逃,这四个人也跑向了不同的方向,目前已经找到了两个,并且这两人都能排除掉作案嫌疑,只是巧合在常亚刚身后挤了挤而已。
但剩下的两人,只通过监控,确定不了身份,一是因为都戴口罩,二是因为这两人体型上都没有明显特征,非常大众,最后一点更为棘手,这两人奔逃后,恰好还都很快进入了监控死角,仿佛水滴蒸发,一众干警翻遍了监控内容,至今没找到这两人究竟跑去了哪里。
怎么会有监控死角?周玉疑惑地问,那是学校,旁边是闹市区,也不偏僻。
市局同事也很无奈:摄像头被人为破坏了,我们已经去查过,是学生为了翻墙逃学,怕被老师和保安发现,专门把摄像头弄坏了,还不是一个两个学生所为,参与的学生还挺多,但能肯定一点,他们不是为了这次的凶杀案,只是为了逃课方便。
金旭倒不意外,说:这两个没找到的人里,至少有一个是真凶,还得辛苦你们把监控再多看几遍,有什么技术手段都用上,我不相信在现代天眼底下,有人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过凶手既能通过监控死角隐匿行踪,更说明,这人行凶的专业性,以及杀人计划的周密性。
市局方面并不清楚这案子涉及到的背景,只当做凶杀刑事案在侦办,这位刑警同事这时便提出一个想法:看这杀人手法,一刀毙命,跑路跑得也很熟练,普通人很难办到吧?会不会是死者得罪了什么人,他的仇家雇凶杀人?
金旭没有正面回答,道:你们排查到什么人,有雇凶杀人的可能了吗?
刑警道:还真有一个,常亚刚的小舅子。
金旭带的小分队对案件的调查方向,是更倾向于常亚刚背后的组织,与市局刑侦队的方向着力点不同,查到的线索自然也不同。
小舅子跟他有什么矛盾?金旭皱眉问道。
是恨不得要人命的那种矛盾吗?国保队员也忙问了句。
假如真凶真是与那组织毫无关系,那这就只是一桩与泄密无关的普通谋杀案,那于金旭、于国保方面反倒是好事,起码能证实金队长及他的队员没有犯下打草惊蛇的失职过错。
但金旭的表情不是那回事,他根本就还没想到担责与否的问题,只是为市局查到的线索而诧异,白天在常亚刚家里,他和常妻、常亚刚的父母、常风都单独聊过,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提起过,常亚刚和小舅子有矛盾,甚至都没人提起过这小舅子,常妻不在警察面前提自己的弟弟,说得过去,常风是个小孩,不清楚也合理,但如果常亚刚和小舅子有非常严重的矛盾,他的父母没道理不说。
市局同事介绍他们掌握的线索,说:常亚刚的老婆是个扶弟魔,总是拿钱接济她弟弟,常亚刚对这事一直不太满意,但是他老婆自己收入也还不错,家里经济条件本身比较好,每次他老婆就五千一万地给小舅子,也不太多,他就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不知道。但我们这次了解到一个什么情况呢,是这小舅子开春以后要进货,他是卖瓷砖的,今年行业形势不好,他资金周转不灵,找他姐姐借钱,常亚刚老婆就偷偷给她这弟弟转了二十万,被常亚刚知道以后,这次说什么都不忍了,找到小舅子的门市,当面要求小舅子打了这二十万的欠条。这事门市里好几个员工都看见了,闹得挺不愉快。
金旭等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