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文NP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6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是第三次陪儿子去府城了,送儿子到府城,就是租客栈。
    院试的考试地方也在府城, 但与府试的地点不同,客栈就不是之前租的那家,是以陈如松陪着儿子在新客栈歇了一夜,这一夜无事后,陈如松就打算回去载一车读书人来。
    “小景,爹回一趟县城,你自个在客栈,每日吃饭就跟咱们一车来的同窗一块知道吗?”
    小景点头,“爹,你放心就是,我都多大了,能好好照顾自己的。”
    儿子确实懂事,陈如松还算放心,拜托同来的两家帮着照看,他赶忙回县城,接了一车晚去赶考的读书人。
    每年这些读书人考试的时候,是最挣银钱的,家里正缺银钱,可得抓住这个时机,多拉几个人多挣一些。
    这一趟送到府城后,陈如松就没再继续,一是或许没有这么晚还不来府城准备的读书人,二是儿子如今也还十三岁,单独一个人在客栈住着,他也不那么放心,临近八月,他还是守着儿子为好。
    院试的放榜日要比府试晚一些,参考的人更多,积年的老童生不少,是以在府城待的时日要比之前长一些。
    儿子这一场考试,杨稔不太抱希望,儿子不是天纵奇才,只是较为勤奋刻苦,先生虽夸过儿子聪明,可大多数学生,只怕先生都会夸。
    让儿子去考,也只是想让他经历一场,心里有个底,日后好考一些。
    还有一个就是,公公去年又病了一场,不是小病,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年轻身子骨健壮无事,如今老了就不行,拖了大半月才好一些,能走动,可与往日相差甚大。
    杨稔是担忧公公今年有什么不好,若是今年不考,万一明年不能考,后年又没有院试,那儿子不得拖到十六岁才考。
    第一次考都是没什么准备的,府试都不能一次考过,更难的院试只怕也不会,那么十七岁再考,若是还不过就得等到十九岁。
    这还只是考秀才,就要这么些年,杨稔期望的不是儿子止步秀才,她希望儿子考上举人,甚至更进一步,一个考秀才拖六七年,太长了。
    今年考了,心里能有个底,明年能考最好,不能考也比一次没考要好,在家里苦读也能找到该苦读的地方。
    这些杨稔没跟自家男人说,他本就担心公公,自己再预测这个,他就更心焦了。
    儿子去府城考试了,壮壮每日又去私塾上学,杨稔卖完米糕回来,心思就花在女儿身上。
    两个儿子的衣裳,不能绣花,杨稔就裁了布料给女儿做好看的衣裳。
    两个儿子读书要花家里不少银钱,女儿就显得吃亏了,看着婆家和娘家的样子,养了儿子也并不防老呢,就说婆家,分家后公公婆婆被折腾过不少次,要不是公公想的明白,在陈大哥陈大嫂怠慢时立了威,只怕生病还无人照料。
    虽然杨稔觉得自己两个儿子,不会像陈大哥那样拎不清,可这会还真不能一口咬定。
    何况在她心里,女儿虽日后要出嫁,可只要孝顺,也会顾着爹娘,就像自己,每年也会孝敬爹娘,与儿子相比也不差什么。
    想这些就远了,这会只是要给女儿做几套衣裳。
    四岁的孩子,因着在县城长大,玩泥巴女孩子是不会的,就算有时摔一跤,衣服也不会太脏,除非是下雨的日子。
    是以杨稔要每日都将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之前一直是穿得好看的衣裳,只是她一直没想过要给衣裳绣花,毕竟他们老百姓穿的衣裳,没有补丁就算是相当不错了,哪里会绣花上去,在她心里那时大户人家才穿的。
    如今她有闲暇的时候,家里也有布料,刚好可以给女儿做好看的有许多绣花的衣裳。
    之前打算卖的荷包也能给女儿佩戴,里面放些小零嘴,玩饿了就能吃。
    隔壁杜家有与女儿年龄相近的女孩子,有时女儿会过去玩,或者杜家的女孩过来玩,小孩子容易饿,随身带一些吃食也方便。
    女儿长得很像自己,还比自己更精致些,没有干过活,每日吃得好,皮肤白皙,脸蛋红润,浑身肉嘟嘟的,瞧着像个福娃娃,光是看着,心里就高兴。
    自从生了女儿后,每次遇到不高兴的事,杨稔就会多看看女儿,看着看着心里就舒畅了。
    给女儿做衣裳,杨稔打算问问女儿的想法,“康康,你喜欢什么样的花,娘给你绣在衣裳上面好不好?”
    “我喜欢莲花,芸姐姐就有一个绣了莲花的荷包,好看。”康康眼神亮晶晶的,莲花好看,好大一朵,好漂亮的。
    “娘那有几个荷包,待会康康挑一个用,康康喜欢怎么不跟娘说?娘给你绣上去。”女儿只怕喜欢莲花荷包有些时日了,想着女儿在心里默默羡慕别人,杨稔心疼。
    康康疑惑道:“可是,芸姐姐她娘是绣娘,芸姐姐才有绣花的荷包,娘不是绣娘啊,只有绣娘才会绣花。”
    “娘也会绣一些,不过应当没有你芸姐姐她娘绣的好,康康会嫌弃吗?”
    “当然不会,娘做的东西康康最喜欢啦。”原来娘也会做绣花,康康心里很高兴,等娘做好了有绣花的衣裳,她要穿去向芸姐姐炫耀一番。
    “那康康以后喜欢什么就跟爹娘说,好吗?不要藏在心里哦。”隔壁杜家只有年龄相近的女孩,女儿平日只有一个玩伴,只怕还是孤单了些,还是想想办法,给女儿多找几个玩伴,这样性子能开朗些。
    “好。”康康乖巧不已。
    杨稔看着女儿这幅模样,心里软乎乎的。
    宠着女儿顾着儿子,每日也有活干,这日子也照样过得快,杨稔有时不得不感叹,自从分家后,这日子仿佛就过得格外快。
    八月中旬,陈如松载着儿子回来。
    杨稔卖完米糕,回来就看见驴车,这会歇息的陈如松也醒了。
    小景的院试如杨稔所料,没考过。
    因为早早就有所猜测,杨稔并不意外:“考秀才本就极难,小景没考过是正常的。”
    “是,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我这次跟那些读书人的家人聊天,知道若是院试考得好,算一等秀才,就是廪生,每月得一石粮食,每年得四两银钱。”陈如松也不认为儿子能一次考过院试,夫妻俩都是打算让儿子试试。
    倒是这廪生,在给儿子报名县学时他就知道这个名字,但具体只说是秀才中排在一等的,有什么优待不清楚,只知道有担保费收,这次可算清楚了。
    自家这旁了不知多少的旁支陈氏,只有一个名头,什么消息也不知道。
    “我记得,廪生是作担保人的是吗?咱们还交了钱的。”杨稔记得廪生,交了三次担保费的。
    “是啊,这廪生不只朝廷发粮食和银子,每年还能收到一笔丰厚的担保费,可好了。”陈如松当时交钱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好,在府城听人聊到廪生,就赶紧参与进去了。
    杨稔一听就知道自家男人所想,只是,“能成为廪生的,只怕家学渊源很深,咱们家这样,单打独斗的,小景能考出秀才就不错了。”
    大多数人家那都是举一族之力供读书人,自家单凭两个人,陈家村只在开始那几年能帮上忙,之后没得靠,杨稔只觉得儿子能考过就不错了,不必去纠结考廪生。
    “还没考就泄气,儿子十二岁就考过了府试,已是比大多数人聪明,怎么就不能期望一下廪生呢?”陈如松对儿子还算有信心,儿子如今就已经比多数人快一步了。
    杨稔也认同自家男人说的话,儿子确实还算聪明,凭着在私塾与一众同窗跟着先生学了几年,十二岁就能考过童生。
    “小景这次有没有难过?”上午回来的,儿子这会还在房间歇息,她还没见到。
    “总归有一些,不过考前就跟他说了,这次只是试一试,了解考卷与流程,没有像第一次参加府试时那样低落。”
    “那就好,小景还小,还能考很多次,不怕。”
    “嗯,我在想明年要不要让小景去考,徐先生说小景还需要一些悟性,今年考一次了解考试的流程是可行的,明年或许没必要考。”
    这一次,徐先生也是觉得儿子不会考过的,不过经历一番总比没考过好,也支持自家送儿子去参加院试。
    “先在私塾学着,听先生的,在这上面,咱俩都是门外汉,不懂的,听先生的最好。”杨稔对于徐先生还是很相信的,当初说儿子能过,儿子就过了,县试一次过,府试第二次过。
    第93章 看病
    回来这一日暂歇, 第二日小景就去私塾接着上学了,其余几个参考的同窗亦是如此,十年寒窗不是说说, 便是昨日回来, 稍作歇息后,他们也就拿上书看着了的。
    学生不急着参加考试了,徐先生就将进度放缓,争取每一篇文章都让学生学透, 理解其含义。
    杨稔陈如松夫妻俩继续各自的活计, 儿子念书这事,如今是要从长计议, 夫妻俩操心的不多, 该干什么有先生教,自家只要在先生说要什么书时及时买来或借来, 不让儿子没书可看就好。
    儿子这会不用太操心,杨稔的目光就转到了跟自家一块住的弟弟身上。
    在这里住着的杨二弟要比从前看着爽利一些,掌柜的得知招来的小二在县城有个家里供着读书人的亲戚,待他客气不少,毕竟这读书人,说不得什么时候就发达了,不求攀上关系, 但也别得罪, 因此杨二弟也就没有之前那样忙碌, 偶尔能得些多余的吃食。
    ?璍
    原先掌柜的待杨二弟很一般,每日干活十分劳累,还睡的是杂物房,他都一直干着, 如今松快了许多,他干得更起劲。
    每日都十分有精神,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地去饭馆,从没漏过一日。
    二弟一直在县城,家里只有弟媳和四岁多的侄子在家,虽有几个弟弟帮着照看着,可到底不是个事。
    等到弟弟回来后,杨稔跟他说了这事,“二弟,你心里是怎么打算的,二弟媳一直在村里待着,你在外面,总是有些不稳妥。”
    杨家是人多,外人不敢欺,可族里的人也不是个个好,总有人家趁你家里男人不在欺负,若只是小事,又不好与几个弟弟说,可小事多了也很烦的。
    “我也想过的,想让媳妇跟爹娘一块住,这月回去,我就跟爹娘商量一下,我这每月有两百多文的工钱,一年有二两多,媳妇在家里,不怎么用钱,都是能存着的,我打算趁着这会多攒一笔银钱。”
    小弟如今也分家出去,老宅就爹娘二人,他们指定也孤单,媳妇过去一块住着,帮着干活,也挺好的。
    之前儿子还小,媳妇有时还脱不开身,让媳妇跟爹娘一块住就是占便宜。
    那时小弟也没分出来,小弟的媳妇定然也不乐意,如今,儿子五岁了,田野间到处跑,饭点知道回来吃饭就行了,不用媳妇操心,也就能帮着爹娘一块干活,只要不是吃白食就不会被几兄弟介意。
    跟着爹娘一块住,杨稔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爹娘如今还是健朗,二弟妹跟着一块住着,田地也一起耕种,不会被旁人使绊子。
    要知道,田地耕种上面,也是很多名堂的,别人就是瞧你男人没在家,一点小事欺负你一下,你也不好去找叔伯来评理。
    “你心里有数就好,二弟妹一个人在家里操持不容易,你每月回去这两日,多安安她的心。”男人长久不在家,一个女人守着儿子过日子是真不容易。
    就自家男人送儿子去府城考试的那大半月,杨稔都觉得不好过,这还是家里有牛嫂子和弟弟在,一双儿女也在家,她都觉得难过,更何况二弟妹只带着一个儿子在家。
    杨二弟点头,“我知道,若不是没法子,我也不会跑到县城来做工,家里租种的十来亩田地,除去地租和自家的口粮,也没多少,一年到头存不下多少银钱。”
    “如今孩子小无事,日后他大了,要娶妻生子,家里都拿不出银钱来,我也没爹那编竹篓的本事,做得不好看,卖不出去,好不容易走运找到这份活计,肯定要干下去的。”
    二弟有章法,杨稔暂且放下心来。
    “大弟如今有在做竹编的东西卖吗?”她爹看中长子,手里的手艺教得最多的就是大弟了,大弟也不负她爹所望,学到了她爹的手艺,做出来的竹篓背篓什么的,都挺规整的。
    “有,大哥如今只要闲下来都在做竹篓那些,存多了就拿去集市上卖。”杨二弟说着,心里很是羡慕,他的手笨,当初爹教的时候明明也是一样在学,偏偏他就做不来。
    若是学得好,如今也不用跟媳妇分居两地,只能在心里惦记着家里的妻儿。
    “三弟四弟和小弟如今怎样?”杨稔一直在县城,只有过年回去一趟,弟弟们的情况没那么了解。
    “都挺好的,只是也是租种的田地只够吃用,每年就靠着养的两头猪卖了存些银钱。”
    农家也没别的法子挣银钱的,他也是运气好,碰到了这么一个活计,每年能多存下二两多银钱,否则也是跟弟弟们一样,只能靠着两头猪存钱,养的好就多存些,养的差就少存些。
    弟弟们都过得不大妙啊,杨稔心里担忧,可自家,两个读书人在这,便是如今挣了些银钱,也还不知够不够日后所用,想帮弟弟,银钱是不能行的,只能从别的地方。
    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杨稔将这事放在心上,闲暇时候都想想。
    法子没想出,陈家村传来消息,陈大兴病重。
    也是幸好,陈如松刚刚做成一家生意,如今在家里,还没有接活,否则只怕不能及时回去看望。
    心里担心他爹,陈如松得知消息与媳妇说了后就赶驴车回了陈家村。
    杨稔心里也颇为担忧,公公已经病了好几次了,老人家好得慢,一个小病拖大半月,再好的身子也得拖垮,何况是本来就不怎么好的身子。
    到了晚上,陈如松也没回来,杨稔心里咯噔一下,看来公公这病,有些严重。
    心里担忧,但杨稔第二日还是要卖米糕,还好家里多备了一些粉,这两日的米糕不用担心。
    第二日一早,杨稔起来将米糕做好拿去卖,如今天热,米糕不能隔夜,都是当日早上起来做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