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轩-格格党(41)
一听这话,苗新月刚提起的兴致又萎靡了下去,早起练功那可是太要命了,更何况这已经是秋天马上就要入冬了,虽然眼馋功夫,但自己真的是做不到啊。
又歇了一会儿,等到两人缓和了,苗新月从石头上起身抬了抬腿。
不歇了,越歇息下去整个人都泄气了不想走,这爬山就得一鼓作气,半路停下来就没劲儿了,再起来的体力也没有那一往直前的劲儿了,一股气下山坐马车回家!
苗新月和凌铃互相鼓着劲儿,而为了减少身上的负重,两个人斜挎包里的吃食早就消灭干净了,内里空空荡荡,饶是如此,俩姑娘下山还是有点腿软。
也不知道下山还能不能遇见那画师还有那蓝衣的美人了。苗新月嘴里念叨着。
画画虽然要很久,但这个时候应当都下山了,山里的气候变幻得快,再过一会儿就更冷了。凌铃回应她。
念叨归念叨,只可惜苗新月的嘴并不灵,三人行安安稳稳地下山,也并没有碰上梁先生和那蓝衣女子,到山下找到自己马车爬上了马车厢,两个小妹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难怪这重阳节登高一年一次,爬一次山真是要老命了。苗新月嘟囔着。
嘘,小点声。凌铃手指了指,苗新月抬头就看见洛萤靠着马车壁半眯着眼睛,像是睡着了。
她连忙捂住嘴偷笑,虽然看着萤姐姐浑身上下都没有表现出一丝疲乏,但这上了车就开始睡觉,还是累的嘛。
洛萤此刻闭着眼睛自然是没有入睡,也没有入定,马车晃动,她闭眼凝思,正想着今日遇到的梁先生与蓝衣女子。
不是人,不是妖,不是鬼,也没有一份的魔气,她回忆着自己卧房之内原身父亲洛永诚留下来的那些神异妖鬼有关的书籍,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无论如何,这梁先生和当铺还是有些关系的。
不说人家指点少年头画画不收一分钱,虽然当铺里时不时的送个水果,送一碗汤羹,一碟点心过去,但对于少年头,梁先生也不曾敷衍过,传道受业解惑者为师。
就算这梁先生和当铺没关系,今天发现了异常洛萤都会留个心眼,更何况还沾亲带故呢,天地君亲师,洛萤可不想这位画画不错的先生什么时候出了事。
等回了诚和当,洛萤准备好好问问蒋义这小子,这梁先生近些时日到底怎么样。
...
梁秋临此刻笔墨不辍,他看着眼前的美人,美景,心中的灵感迸发。
蔚蔚蓝天,苍茫青山被一片片的红,一片片的绿染就,美不胜收。
霜叶的红,霜叶的绿,这天地之间的鬼斧神工,梁秋临的心中唯有无边的惊叹。
而那位于画面中心的一抹蓝,梁秋临的眼中裹着无尽的柔情。
他迟迟不敢下笔,该用什么颜色来描绘她呢?
仿佛这世间一切的美好形容词都是为她而生。
用红,太艳丽。
用蓝,太柔和。
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
她与四周的一切美景融为一体,却又如此突出而耀眼。
千山红叶是她的陪衬,热烈的红,却不及那一抹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手若柔夷,肤若凝脂。
梁秋临心中所想的古籍之中一切美好词语,美好语言都能用来形容她。
如果用西洋那边的说法,上帝啊,她是他心中的缪斯女神。
即便是那些鼻子翘到天上的洋人,见到她以后恐怕也忍不住匍匐跪拜,折服于裙下。
画板之上,周遭的景物已经层层晕染,描绘得淋漓尽致。
唯有中心区域,虚位以待。
他不敢轻易下笔,生怕笔触一歪,就污浊了眼前的这一幕。
梁生,可是画完了?
宛若莺啼的娇美女声传来,梁秋临手中的画笔险些跌落,差点了污了这半幅画。
婳婳......看着女子走过来,而自己的画板上却并没有出现女子的身影,梁秋临不禁心虚地低下了头。
说好了给婳婳画出一幅画的。
呀,真好看呀,这景色简直一模一样,梁生,你真厉害。
听着婳婳的夸耀,梁秋临红了红脸,景色画的好又怎么样,还不是,还不是画不出她半分的美。
中间这位置是给我留的吗?等我们回家以后,过了这秋天,我也可以体验到这漫山的红叶了。
婳婳口中的欣喜不似作伪,她左看右看,观察了一下周围,身形一动就消失在梁秋临的身边。
下一刻,画板原本半成品的水彩画上,蓝衣绝美的女子已经出现在了那中心位置,美人美景,浑然天成。
这一幕,梁秋临瞬间看呆了。
果然,果然,他如果下笔才是对这一幅画最大的玷污。
他只需要把周遭的一切衬托画好就是了。
婳婳,你要不要出来,准备下山了。梁秋临眼含笑意看着红枫画中的蓝衣美人。
只见那画上的蓝衣美人动了动,衣带摇曳,在画中起舞,飞身而起,梁秋临屏住了呼吸。
是画啊,这才是画啊。
这本是一副半成品的画,但有婳婳在,她赋予了这幅画无限的可能。
一舞结束,梁秋临热烈的鼓掌。
画纸上的蓝衣女子翩翩再度走出,她含笑看着梁秋临。
好看吗?
梁秋临点头如捣蒜,好看,好看。
我不想走路下山了,梁生,我要呆在新画卷里,你带我回去吧。婳婳一转身,就钻入了画板上的红枫画中去。
梁秋临嘴角带着笑意,哼着不知名的曲子收拾起自己的东西。
上山的时候,婳婳也是藏身于画卷中,走到偏僻远处周围无人的地方,婳婳才从画卷中出来。
他们特地找了一个人少又美景的地方,不希望被打扰,只是没想到还是遇上了人。
看起来是几个女学生,不过萍水相逢,日后也不一定有见面的机会,也没有说话,相比她们也发现不了婳婳的秘密。
这么想着,梁秋临收拾好了自己的画板等一应物什,准备下山了。
婳婳,回家喽!
他哼着小调下山,一点都不觉得疲惫。
到了山脚下有来揽客的马车,梁秋临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抱着自己的画板与画卷就上了车。
他一个人租了马车,车轮滚滚,略有些颠簸,和自家的马车相比一点都不舒适,但梁秋临并不在意。
他展开了今日在香山上的红枫画,看着画卷中的美人傻笑。
梁秋临一直有个秘密。
没有人知道从小到大,他总是做一个梦。
在他的梦里,有一位九天仙子,翩若惊鸿。
她总是影影绰绰地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
每每做梦,总是能遇见仙子。
可等到一觉醒来,什么也记不清,脑海里只有模糊的影子。
那梦境之中的仙子究竟长着什么样子,是鹅蛋脸还是瓜子脸?是柳叶眉还是远山眉?是高是矮?是丰腴是纤瘦?
梁秋临都不知道。
那只是他梦境中的一道倩影。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无论他白日里怎么绞尽脑汁的想,每一次入梦再醒来都是前功尽弃。
一次,又一次,从孩童时代,到少年,到青年,二十多年来。
那倩影是模糊的,朦胧的,看不清的,每一次,每一次他都在梦中想要努力看清仙子的样子,可醒来之后都什么都不记得了。
梁秋临学习丹青的原因,就是出自于此。
他想要将那梦中的仙子画出来。
如果,如果能够画出来就好了。
山水,白描,因为抱着目标,梁秋临学习的进度很快,夫子也夸耀他的在丹青一道上的天赋很高。
但学着学着,画着画着,梁秋临突然意识到,传统的丹青,他勾着线,点着水墨,依旧无法将自己心中的仙子画出来。
然后,他发现了西洋画。
很多人认为,传统华国画注重的是意境与感觉,而西洋画更加的写实。
一张素描,光影的展现直接让一个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画出来简直一模一样。
那个时候,梁秋临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转头扎进了西洋美术的大坑中去。
但他并没有放弃传统画,梁家家境优越,一边是教授丹青的夫子,他愿意学,就又请来了教授西洋美术的家庭教师。
只不过,教授丹青的夫子一直斥责那西洋美术不过是邪魔外道,奇淫技巧。
梁秋临国中毕业,前往西洋学习美术的时候,老夫子更是一脸失望。
对于此,梁秋临很抱歉。
只是,他的执念依旧在,画出那梦中的倩影,就是他毕生的梦。
也是梁秋临学画之始的目标。
与他而言,传统丹青也好,西洋美术也好,他努力学习,钻研技巧,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为了达成他从小到大的目标。
而孰轻孰重,是东方画更好,还是西洋画更好?
他回答不上来。
从西洋留学归来,油画,水彩,雕塑,在西洋的时光给他看到了更多的世界。
梁秋临就像是一只不断吸水的海绵,他总觉得,只要学的多了,都学会了,早晚有一天,他能够把那梦中的倩影画出来。
只是,从国中时开始学习西洋美术,到二十余岁外洋留学归来。
东洋画,西洋画,丹青,白描,没骨画法,水彩,油画......
他掌握的越来越多,可依旧画不出来。
画不出来。
梁秋临曾经抱有幻想,会不会有一天,他走在街上,在一个胡同,在一个转角,在一个摊子上买东西,抬头就会看到那梦中的倩影。
西洋留学的教授对他说:梁,你的画很好,但太注重技巧了。
这样的话,教他丹青的老夫子也曾说过,匠气太浓。
这并不是一句好话。
有技巧,匠气太重,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则是没有情感,没有意境。
没有生命力。
而对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夫子与教授给出的答案都是:
去观察,去体悟,把你的情感,你的爱恨融入到画中。
画你想画的东西,你画画是为了什么,抱着你的热爱,你的痛苦,你的喜怒哀乐。
投入情感,梁秋临从来没有觉得这么难。
他是一个人,他有家人,他也有朋友,他当然有喜怒哀乐。
可这些情感与画之间仿佛是抽离的,梁秋临画画的时候,仿佛是一个冷静的刽子手。
画什么,抬笔,点墨,画就完了。
他把自己当做局外人一般审视着自己的画,一个花瓶,跟真实的花瓶差距多大?
一个人像,有没有精准地描摹出每一处?
梁秋临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只不过,他从小到大,画了二十几年的画,他所为的始终都是把梦中的仙子画出来。
那是他唯一能倾注情感的画。
但他一直画不出。
梁家二少爷回国,送给朋友的画像引起阵阵惊呼,不知多少人千金求得一幅画。
他始终并不缺钱。
画了一幅又一副的肖像画,梁秋临累了。
身边的人他没少观察,可该画不出来还画不出来。
外出写生,走遍了这京城的燕京八景,景色美不胜收,可画出来的东西依旧如此。
匠气,技巧,完美无缺。
精确仔细地还原每一处。
但没有情感。
梁秋临将手中接下来的求画单子画完,他暂停了一切上门。
带着自己留学时的简易画板,收拾收拾东西,带着最简单的白纸与铅笔橡皮,走上了街头。
他没有走太远,也没有离开京城,只是在这偌大的北宁城内,漫步目的的,不着边际的走着。
梁秋临不知多久没有走在故国的街头上了,过去的几年中,他看歪歪扭扭的字幕比汉文更加熟悉。
如果不是在公寓之内,自己用汉话自言自语,他时常会觉得,太久不用母语就会彻底忘掉。
重回大宁,眼前不再是金发碧眼,红发黑瞳的面容,也没有那各式的洋装,不见灰蒙蒙的天空。
但听着耳边的京片子,看着街上各色的幌子,熙熙攘攘的人流,梁秋临决定画下这里。
他随走随画,有的时候坐在胶皮车上,看着车夫的背影画出一张速写。
有的时候看着路边的乞儿,卧倒的老人,描摹出一张肖像。
有的时候站在铺子的门口,看着人来人往,画出街景。
大街上有太多梁秋临没有见过的东西,从小到大他紧守规矩,活在家庭的世界里,离开学校便是回家画画,外边的一切都没有看过。
后来梁秋临走到了天桥,这里是北宁南城的繁华胜地。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十样杂耍,百种吃食,人来人往,百姓人间。
他在这里支起了画摊,为来往的路人,天桥的百姓,卖艺的艺人们画像。
一副肖像画很便宜,十个铜元就能画一张。
尽管如此,这个价格对于天桥上的卖艺人,小贩们依旧不便宜。
最初在天桥摆上画摊的时候,梁秋临穿着自己的衣服,一身的洋装西服,看着就和这里格格不入,生意也是无人问津。
但他并不在乎,他画着来来往往的人,画着卖估衣的摊子,画着卖梨子抗扁担的小贩。
自从送了隔壁相面的一张画像,梁秋临在天桥总算是有了个帮忙的人。
相面的给他讲这江湖规矩,介绍天桥这地界一个个的艺人,教他换了衣服,怎样招徕路人......
梁秋临就这么在天桥安置了下来,甚至学会了一些江湖暗语和行话。
画摊的生意渐渐打开,闲暇的时候梁秋临也会去逛一逛小摊,半个茶壶,一个瓷片,布片子,淘换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也有些乐趣。
他还遇上了个半大的少年,时而过来看着他画画,画肖像,不远不近地看着。
每当他回头看过去,那少年急忙不好意思地躲了起来。
梁秋临并不介意,毕竟天桥的画摊只有他一个,刚开摊的时候更是一堆人来围观,却没有一个花钱画的。
都是来看西洋景的。
即便是他摆摊了一段时间,每天依旧有路过的路人,还有带着孩子过来看他画画的,大大小小地站在背后,发出一声声惊叹的声音。
天桥很喧闹,很嘈杂,唱戏的打鼓的南来北往杂耍的算命的,四处都是声音。
但身为一个画家,一个画师,梁秋临能够随时随地进入自己的世界,专注地投入到绘画中去。
梁秋临本并没有在意那个来看画画的少年,直到有一天,他准备收画摊回家的时候,那少年主动上前帮忙收拾东西。
梁秋临这才发现,这孩子居然现在还没走。
他道过谢,收着画板,眼睛一瞥却看见了少年怀中的纸卷。
纸卷掉在地上,清风吹过展开来,那是一幅幅画。
稚嫩的画笔,稚嫩的笔触,却透着格外的灵气。
少年仓促地把纸卷捡起来放到背后,局促地低头认错,我不是故意来偷学的。
梁秋临这才意识到,这少年这些天有时早上来看一会儿,有时下午来,有时呆的时间长,有时又只待一小会儿。
他一直只当这少年是过来看稀奇的,但事实上,少年是在他画画,观察他怎么描摹,怎么用笔,怎么调节光影,然后带着自己的收获回家涂鸦。
少年显然没有经过的系统的学习,就像是一直横冲直撞的小牛犊子,肆意生长的野草,笔触也是如此,没有技巧,却格外的灵。
看着局促一脸羞愧的少年,梁秋临起了爱才之心,他让少年摊开纸卷,一点点讲了少年可以改动进步的地方,让他日后可以大大方方过来看画,带着自己的画过来,有了问题就问。
梁秋临并没有太过严格的要求少年,他觉得,这孩子拥有天赋,天赋需要引导,但又不能过度引导,如果陷入了入他一般技巧的窠巢中就不好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