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页
二人行至陈祚的房前,裴渊想了想,还是看着他,认真道:“叔雅,这些年,有劳你了。”
公孙显不言,只拱手一礼。
陈祚听见裴渊的声音,缓缓睁开眼,便看见裴渊坐在了床边。
他气若游丝地问:“办好了?”
裴渊颔首:“办好了,我令三郎留下,和江副将一道整军。”
他说罢,将陈祚的兵符取出,道:“此符,我先替将军收下,待将军康健归来,再还给将军。”
陈祚无力地摇头,已有绝望之意。
裴渊安抚道:“将军戎马一生,曾经大风大浪而不倒,此番亦然。”
“我的身子我清楚。”他喘息道,“有件事我要劳驾殿下。”
“将军请说。”
陈祚目露寒光,道:“太子虽不仁,却是储君。封贼祸乱天下,殿下务必要替我收了他。”
裴渊握了握陈祚的手,道:“我答应将军。”
陈祚很快又睡去,裴渊悄悄退出去,看公孙显仍在,便道:“我记得俘获太子时,曾一道擒住了鄯州府的一个副将。”
“殿下记得不错。”公孙显道:“此人名刘宪,原本亦是陈将军的副将。”
“此人关押着也无用,将他带来,让他陪着陈将军吧。有旧部在,他也不至于寂寞。”
公孙显拱手称是,“夜深了,殿下赶紧歇息吧。”
裴渊却道:“太子可敛好了?我去看看他。”
官署中的屋子都不大,公孙显只能勉强腾出一间,里头摆上长明灯,布置成灵堂的模样,而太子已经换了崭新的衣裳,收拾了面容。除了脸上的伤痕和无法收回去的惊恐表情,别的倒是整洁妥帖。
裴渊有几分恍惚。
其实只过去了一夜。
昨晚,太子还独自在庭院里饮酒,跟他说起对归朝的向往,对帝位的渴望。
说起来,那是太子头一回和他说起心事。
也是最后一回。
裴渊注视这太子,忽而觉得以往的恨意,其实也颇为虚无。恩恩怨怨,皆会在成为一具死尸的时候迎来完结。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拿起一支香,点燃。
“你若在天有灵,便看顾父皇吧。且保佑他在多撑几日,我也好带你们回宫去。”他缓缓道。
第535章 秋归(一百零三)
佑德十一年五月,太子裴昭薨,皇帝病入膏肓,令左仆射封良监国。封良亲拟万字檄文,痛陈裴渊弑君恶行,号召天下兵马群起攻之。
消息一出,震惊四方。
裴渊在天下人心目中威望甚高。这些年来,他踏踏实实经营河西,治下清明。虽然有传言说他有意争位,但他从不曾跨过黄河一步。纵是朝廷兵临城下,也据城不出。不少人都觉得,九殿下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志向只在于当个诸侯王。
可谁曾想,他不动手则已,一旦起了心思,动的就是太子。
一石千浪,战云密布,每个人都知道,这等动摇国本的大事,不会善了。
所有人都在等着裴渊的回应。
而他回应的方法亦是别致,直接在封良的檄文上用朱砂批注出封良挟持天子、软禁朝臣以及谋害弟子的真相,斥其谎话连篇,恬不知耻,后面则附上裴渊的檄文,号召天下兵马铲除奸佞,进京秦王。
这篇檄文,被抄送至各道及各州府,当然还有封良本人。皇城司的人十分贴心地四处散布消息,将这檄文贴得到处都是。无数茶肆酒肆的说书人侃侃而谈,比封良的檄文精彩多了。宫闱秘闻谁都喜欢,一时间,街头巷尾市井闲人,嘴上的谈资都成了封良如何荒淫无度,如何挟持皇帝谋杀储君。
众说纷纭,水越搅越浑。
封良的檄文以朝廷名义发出,本是占据了正统,各处官府也只敢张贴他的。可是无奈,人们却觉得裴渊的回应更有意思,虽然官府收缴了大批,但越是禁止,人们越好奇。更多的檄文被藏了起来,暗中流传。
民间的热议是一回事,但在各道行军总管们看来,又是另一回事。
坐镇一方的大员们,没有人是傻子。事实如何,其实并不重要,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才是要紧的。
若裴渊所言为真,封良为反贼,而他们应了反贼的号召与裴渊大开杀戒。他日若皇帝清醒了,一旦清算,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可若封良所言为真,裴渊确实犯下滔天大罪,而他们却以勤王之名助他夺位,无缘无故地背上了造反的名目,岂不冤枉?
而更重要的一层,没有人会说出来,却人人都心知肚明。
封良占据了朝廷不假,但裴渊手下的河西军可不是吃素的。各道若响应封良的号召,合力围剿裴渊,仗着人多势众,未必打不过他。但就算是赢了也必然是惨胜,两败俱伤。
皇帝不能理政,太子薨了,这天下说不定就要陷入纷争之中。而在一个乱世里面,最值钱的就是兵马。总管们当下手中的兵马,就是将来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甚至谋得天下的本钱。
权衡之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暂且按兵不动。
可封良等不了。
裴渊的檄文才发出来,第二日,他便率二十万兵马挥师东进。
显然,他不想留给封良召集兵马的时间。
金城关距离京师一千六百里。
而封良早前为了便于控制,已经将京畿道戍卫悉数调集到京师周围。裴渊路上的阻力甚少,只消半个月即可兵临京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