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商人逐利,有这么不计成本的嘛?
徐科长心说,不管有没有,先盯着再说。
一连几天,丝绸店没有生意。可店铺照常开门,伙计们吃得也不错,顿顿白米饭,还有鸡鸭鱼肉。
徐科长看着汇报,心说,果然蹊跷。
他立马跟通讯科取得了联系。这天夜里,巡逻车开到了这一片,兜兜转转,收到了一条短波信号。也就是说,这里藏着一部电台。
徐科长当机立断,进行搜查。
店铺门打开了,掌柜不慌不忙,拱了拱手,说:“长官,我们是合法商户,在工商局注册过的……”
“掌柜的,我们来查走私物品,希望你配合……”
保卫人员扮作稽查队员,对店铺进行盘查。
掌柜掏出两盒香烟,恭恭敬敬的,一副见惯了大场面的架势。三个伙计也在店里,一副刚从被窝里钻出来的样子。
徐科长冷眼旁观。
一番搜查之后,一无所获。
可徐科长断定,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果然,徐科长让人搬开绸锭,掌柜的脸色变了,冷汗冒了下来。
绸锭后面有一道暗门,打开后,黑洞洞的。
掌柜心一横,就想逃跑。
可未等他跑出大门,就被两名战士绊倒在地。夹壁里藏着一部电台和武器,还有现钞、美金和一沓子空白委任状。
证据确凿,无从抵赖。
连掌柜在内,一共四人被抓捕。
经过审讯,四人均为特遣人员,从沿海空投下来,扮作商人来到沪上,潜伏下来。游园活动的谣言就是他们散布的,指令是从海外下达的,通过电台接收。
对老K,四人一无所知。
不过,刊登广告是为了寻人。具体什么人?他们也不晓得,只知道接头暗语,在店里等着。
听到这里,徐科长灵机一动。
不管来接头的是什么人,只要守株待兔即可。
保卫人员立马换了乔装打扮,丝绸店照常营业。
可一连三天,一点动静也没有。
难道敌人察觉了?
那位发报员交出了密码本,可电台再未接到消息,一切联络都中断了。张阿坤立了功,听到电台没了消息,就说:“徐同志,要不主动发报?”
徐科长考虑了片刻。
让那位发报员先示范一下,几名发报员在一旁观摩。随后,就模仿着对方的发报手法,发出了请示信号。
第42章 .查访2
*
到了晚上,对方回复了一则电文。
按照密码本破译,电文内容是:继续联络,等待接应。
保卫人员联系报社,又打了一则广告:“我店新到湖州丝绸,花色齐全,有姑苏师傅裁剪缝制,打八折优惠,欢迎惠顾。”
第二天,广告刊登出来了。
店里静悄悄的,连个询价的都没有。
保卫人员耐心等待。
到了下午,有两位穿旗袍的女士进了店。
“掌柜的,看看料子。”
保卫人员打开两卷丝绸,女士摸了摸面料,问了问价钱,什么也没买就出了店。没有接头暗语,没有任何异常,估计是真实顾客吧?
便衣同志跟了上去,一无所获。
难道接头地点暴露了?徐科长陷入了沉思。
按说,抓捕行动在深夜,没有惊动周围商铺。第二天,照常营业,即便有相熟的问起来,只说店铺转让了,刚刚接手。截止到目前,来询问的只有收垃圾的。
究竟是哪里疏忽了?
徐科长翻开口供,细细查阅。又把前期的调查资料打开,核对了一遍。
一段话引起了徐科长的注意。
“一连几天,丝绸店没有生意。可店铺照常开门,伙计们吃得也不错,顿顿白米饭,还有鸡鸭鱼肉……”
怎么把吃饭的问题给忽略了?
保卫人员接管后,自己做饭吃。而掌柜和伙计们有经费在手,大手大脚的,雇了一个厨娘不说,还经常从饭铺点菜,叫人送过来。
若是有心人打听一下,就会发现端倪。
徐科长立马换了便装,去找那个厨娘。
可厨娘的邻居说,家里老人生病,厨娘回乡下了。
怎么会这么巧?徐科长回顾了一下。
搜捕的第二天,厨娘提着菜篮子上门做饭,看到掌柜和伙计变了,吃了一惊。听到店铺转让了,不再需要厨娘了,就搁下菜篮子,从兜里掏出一卷纸币,说:“掌柜的,预支的饭钱还剩下五万块(合五块钱),就退到账上吧?”
保卫人员来不及跟掌柜核对,就随机应变。
“阿姐,打得可有借条?”
“没有。”厨娘摇摇头。
保卫人员翻了翻账簿,支出一项果然有采买食材,就收下了五万块(合五块钱)。
自那以后,厨娘再没出现。
保卫人员询问过原掌柜,说厨娘是邻里担保介绍的,老实巴交的乡下女人,烧饭手艺不错,不爱说话。询问其他三人,跟掌柜说法一致。
保卫人员找到介绍厨娘的邻里,邻里证实了这个说法。
至于厨娘的来历,说是姑苏人士,以前在公馆里做事。后来,公馆主人去了海外,厨娘失业了,就拜托老乡找事情做,正好推荐给了湖州丝绸店。
徐科长再次找到担保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