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页
他愿结交和琳,瞧着和琳年纪小,倒也很是愿意点拨提携他,因此但凡是他知道的,他都会同和琳说。
和琳还是很清醒的,他深知自己的路应当怎么走最合适,也很清楚接下来应该怎么去走。因此,对于福康安想要他去他营中的提议就婉拒了。
听见他们兄弟说起福康安,旁边福长安送到嘴边的醒酒汤突然顿住了,然后他重重哼了一声,旋即把手里的醒酒汤放下,一下子就感觉手里的醒酒汤不香了。
醉死他算了,福长安想。
和琳注意到福长安这边的动静,忍不住笑起来,眼睛亮晶晶的看着福长安:“你和我是兄弟,他不过是外面结交的朋友。有利则聚,无利则散。你就别吃醋了。我不是没答应去他那边么?”
对于福康安对和琳的亲近,福长安心里可不痛快了。他和福康安之间的关系也不亲近,自私点说,福长安不想让自己很看重的和琳跟福康安关系好。
他就算在官场上历练的再好,本质上还是那个很看重自己喜欢亲近的人,不喜欢富察家任何人的那个憨憨。也只有对着他额娘与和府的人,才会毫无顾忌的显露他的真实情绪。
其实和琳真的挺看重福长安的,要不然也不会每次都在福长安为了福康安闹脾气的时候哄他。
和珅笑着看俩人的对话,见和琳哄着福长安,他也不参与,就与冯之溪相视而笑,没一会儿就瞧见和琳把福长安哄好了,福长安也肯喝醒酒汤了。
乾隆回京前,和珅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办完他手上的差事,然后回家陪妻子陪儿子,天天同冯之溪在一块儿消暑,同冯之溪一块儿发现润哥儿一天天的成长与变化,日子可谓是逍遥自在得很。
就是同僚们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和珅是神人,办差效率快到整个京城无人能及,他们比不上,也只能认命了。
但乾隆回京后,和珅就不再用那飞快的效率办差了,每日入军机处轮值,众臣便发现,每天急着办完差回府的和珅和大人突然就不着急了,又开始了很久之前的从容作风,照旧每日慢慢办差,定在每日散值前将差事处理完,然后出宫回府。
唯一相同的是,和珅还是只管着自己手头上的差事,对外头的一切都恍若未闻。先前的那些流言蜚语在乾隆回京后在明面上消失了,可暗地里,那些传闻也从未减弱半分的传播力。
乾隆回京后还是一样的倚重和珅,可与此同时,所有人都看到,同时受到乾隆重视的还有庆桂和明亮。
皇太后的八十大寿,乾隆最开始的考虑,是想把这事儿交给和珅来办。要说办事稳妥放心的,还得是看和珅。可自从乾隆知道了在用银钱方面和珅同他不是一条心后,似这样的事情乾隆就不爱找和珅了。
北巡之事,到底还是庆桂和明亮给了他灵感,又在私底下做了些事情令乾隆的北巡得以顺利进行。乾隆对他二人是很满意的,像这样的事情一出来,乾隆不愿意动用内务府的银钱给皇太后过生日,那么这生辰的承办人就得谨慎选择了。
北巡回来后,因时间临近了,乾隆心中取中了庆桂与明亮,立时就下了旨意,让他们二人好好的操办皇太后的生辰。
庆桂与明亮自然是喜不自胜,接旨之后就当真用心操办起来。皇太后八十大寿,自然是要将这生辰办的既有排场又要漂亮好看,就为了这个,自然也是要花费银钱的。
庆桂与明亮对此是驾轻就熟轻车熟路,内务府不给银钱没关系,他们自然有办法弄到足够的银钱给皇太后过生日。
这满朝文武朝野内外,想要巴结皇上巴结皇太后想要谄媚的人多了去了,他们这边的消息一放出去,外头的人立时就闻风而动,找上门的人数不胜数。
明亮庆桂这一拨人挑花了眼,甚至进献少的人不但见不到人,还要被他们手底下的人赶出去。
乾隆不会去理会他们的银钱从何处而来,乾隆只需要他们将皇太后的生辰办的漂漂亮亮的让皇太后高兴就好了。
而最终的结果,庆桂和明亮他们办的生辰宴,果然令皇太后高兴得很,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的满意。
可这拨人收了那些人的银钱,那些人要么是求权要么是求名求利,甚至有些人是被他们明里暗里的逼着进献的,如此一来,事后明亮和庆桂自然是要兑现承诺的。
这些事情他们暗箱操作,乾隆又纵容默许毫不在意,导致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朝中都是乌烟瘴气的,官场风气就更坏了。
而乾隆对这些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瞧着皇太后的生辰办得特别好,心里就开始琢磨,过后等到他过生日的时候,生辰宴也要庆桂和明亮来办。
庆桂与明亮的能力充分得到了乾隆的肯定,乾隆总想着要赏他们点什么,想到过后他的生辰也要庆桂和明亮来操办,就下旨,让明亮与庆桂为内务府总管大臣,可名正言顺的为他操办生辰。
乾隆想让内务府的银钱多起来,之前是看中了和珅,结果和珅达不到他想要的要求,如今却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上来,明亮和庆桂正好满足了乾隆的想法,乾隆自然是要启用他两个的。
再说了,英廉守制丁忧,内务府这边也不可能一直空缺着。将明亮和庆桂放到那边去,让他们兼职内务府的差事,乾隆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