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徐方亭实在帮不上忙,只能闪进厨房,检查月子鸡汤有没有煲干了。
孟蝶妈妈退下阵,语重心长跟徐方亭说:“亭亭,你是孟蝶从小到大最好的朋友,你去劝劝她,叫她别那么固执,当妈的人了,不是小姑娘,不能再这么任性了。婆婆和妈妈是过来人,总不会要害她。”
徐方亭心里沉积着析不清的不对劲,说:“姨,她也不是任性,就是单纯的不开心。”
孟蝶妈妈说:“坐月子怎么能不开心呢,一不开心就回奶,奶水没了,宝宝就挨饿了。”
“……”
话题绕回开头,徐方亭只能噤声,算了,她还是继续当没经历过生育的任性小姑娘行了。
晚上孟蝶妈妈会和孟蝶睡,婆婆睡小客厅沙发床,阮明亮被打发到孟蝶公公家,因为他第二天要上班,宝宝半夜醒来会影响他休息。
相较之下,能睡整夜觉的人简直太舒服。
徐方亭一直没找到好时机跟孟蝶聊聊,孟蝶可能也耻于在姐妹面前落泪、喂奶,也没精力重复一遍生产的惊心动魄,她所想所盼仅是宝宝多睡一会。
若不是孟蝶妈妈强留她吃饭,徐方亭早开溜了。
晚上将近8点,徐方亭不得不撤退。
中秋节出来聚会游玩的人很多,公车站前挤了一堆人,她高中放月假时也是这般情形。
徐方亭实在挤不上,便走到远一点的地方给徐燕萍打电话,她复述了今天所见所闻。
没想到徐燕萍不以为意道:“她妈说得没错啊,我们这边坐月子当然不能洗澡,黄连水也是祛胎毒的,除了黄连水还有青皮鸭蛋,那个是孕妇生之前吃的。”
徐方亭周围的嘈杂仿佛消失,只剩下徐燕萍的声音,她心里说不出的微妙。
“如果以后我生小孩,你也不准我洗澡,怀孕前给我吃青皮鸭蛋,生出来后给小孩喝黄连水吗?”
徐燕萍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是有它的智慧在里面啊。你不要以为自己懂很多,生孩子还是得听有经验的人的话。”
嘈杂声又回到耳边,徐方亭忽然间理清楚刚才的微妙:当初徐燕萍和她一起反对舅舅和舅妈吃冻了一个月的烤鸭,母女俩立场坚定而统一;这会徐燕萍不再站在她这一边,她感觉到了分裂与背叛;她好像被鞭笞着降低自己的优先级,竭尽全力去服务一个小生命。
今夜沁南市的公共交通为圆月加班,徐方亭挤车回到颐光春城附近,已将近午夜,仍有不少人涌出地铁,三两成群,有男有女,笑语不断,披着橙色灯光不疾不徐回家。
这样的夜晚若是在仙姬坡,小巷只剩狗吠虫鸣,偶有人影走动,也是青壮年男人;村口国道外疯过的超载摩托车,少男少女串成一串,也会被定义成不良分子;像徐方亭这样的“良家妇女”,被圈囿在家中,实在需要外出,也需要青壮年男人陪同。
徐方亭漫步走在人群里,白天莫名的疲惫散去几分,困顿不再,脑袋前所未有的清明:她想继续在这里呆下去,自由自在,不惧背井离乡,现代文明的大城市才是她的精神庇护所。
第48章
中秋过后,徐燕萍上舟岸市,通过昔日工友找到一份工地厨师的活,给三四十人做中晚餐,工资4000左右,每月休两天。
徐方亭让徐燕萍给她看欠账本,2月新年时欠账16万,7个月过去,又消灭3万,债务还剩13万左右。
家里多了一份劳动力,“私房钱”终于1万出头,徐方亭打算下月开始少寄一点回家,起码存三四万,她才能无忧脱产复读一年。
徐方亭翻看自己一年来的记账,总收入10万,勉强达到去年沁南市平均水平,若不是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她一个人可以在大城市生存下来。
手旁手机又震了震,不用看也知道是谁。
孟蝶又开始吐槽婆婆,她妈妈只呆了一个中秋短假,便返回仙姬坡。用孟蝶妈妈的话来说,坐月子当然要婆婆伺候,亲妈去伺候人家还以为新妇不受婆家欢迎呢。
孟蝶口中的婆婆不再叫婆婆,而是“回奶神器”,后面更是简略成“老太婆”,可她又不得不依赖老太婆。
徐方亭问她,这么老太婆老太婆地叫,万一她老公看到她手机怎么办。
孟蝶说,他才不看,自己的手机都玩不过来。
每当孟蝶叫阮明亮做点小事,老太婆总是唉声叹气:“小亮又要上班挣钱养全家,下班又要照顾娃,多累啊,这怎么行。——我来我来。”
孟蝶往往回怼:“我生孩子用的还是我自己存的钱,又没用你儿子的。”
老太婆又说:“你说是这么说,一家人哪能分得那么清楚你的我的。”
自从老太婆到家,阮明亮退化成小亮,休息日打游戏至凌晨,早上睡觉到中午,让他把孩子抱睡,他还能一边打手游一边抱,娃哭了不要紧,这局不能输。
孟蝶骂他到底23岁还是3岁,老太婆又是经典台词:我来我来。
徐方亭险些以为孟蝶骂的是谈韵之,她初到谈家那会,小东家带娃也是这副踢不活的懒鸟样。
每次婆媳大战无论输赢,孟蝶都只有一个相同的结局:回奶。
徐方亭已经被动扩大生育词库:拍嗝,奶睡,涨奶,堵奶,回奶,追奶,通奶,催乳;样样与奶有关,水乃生命之源,奶是家庭稳固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