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李湛弹了弹衣袖,单膝跪下,正色道:“温浪当初并非千里奔逃,而是带兵营救安阳姑姑,长宁之战溃败,同战死的将领无关,反而是有人出卖温浪,以及力战而亡的将领。”
从袖中掏出宣纸,李湛承给隆承帝,“儿臣时刻没忘记同皇叔的赌约,最近这段日子儿臣一直追查到底是谁偷运粮饷,让儿臣背锅,追查下去,儿臣查到了一些长宁之战的蛛丝马迹。
温浪唯一做错的一点,就是过于相信亲近的人,迎回安阳姑姑的心思太迫切,他行军线路被叛徒出卖,被北蛮骑兵劫杀,所带部众死伤无几,可他仍然独身一人闯进北蛮皇廷所在,精疲力竭之下败于北蛮汗王长子之手。”
“当年打败我的人是大汗长子?”
“他已是北蛮汗王,前两日刚刚坐上汗位,被称为草原武神。”
“叛徒是谁?!”
温浪激动得血管暴起,面目狰狞,“到底是谁?背叛了陛下,背叛了公主,甚至背叛了兄弟!”
当年营救公主的线路只有隆承帝,以及温浪的结拜兄弟们知道。
隆承帝快速看完宣纸,拽住温浪,轻声道:“别激动,听湛儿慢慢说。”
第九十六章 出人意料
“臣,臣怎么能不着急?十几年臣一直在反思,到底哪出了差错,甚至臣反思是不是自己只能纸上谈兵,不懂得领军征战。
当年臣轻易击败的武勋将领,如靖南侯他们,是不是看在安阳长公主的份上,故意输给臣,臣不仅没能迎回安阳长公主,还让她”
温浪双眼通红,气愤悲伤,不堪重负的苦涩一涌而上,不是温浪,没有他的经历,永远不明白他这些年到底是怎么过的。
隆承帝说道:“去拿几片人参,备上热茶。”
田太监连忙答应,拿眼神瞄着武王,总不会让他派人为人参跑一趟皇宫。
武王微微颔首,随从领着田太监去拿人参。
“皇兄可否给臣弟看看魏王找来的证据?”
武王上辈子可没出过这事儿,一切的变故都是从武王为上辈子报复陷害李湛开始的。
不是他报复,李湛不会封王,李湛会如同上辈子在一样在御书房读书,德妃晋位皇后,李湛以嫡子为名册为太子。
隆承帝拖着病体手把手教导李湛如何治国,前世的李湛没空去查长宁之战,也不会邂逅温浪了。
武王并不喜欢这种变化,力挽狂澜挽救长宁之战的败局是武王两辈子最为得意的事,一旦因为叛徒而溃败,温浪洗白,武王的功勋就没那么耀眼了。
武王此时怀疑,李湛会趁此机会把黑锅扣到他头上。
李湛小心眼儿,同上辈子倒是一模一样。
“搬把椅子过来,朕也累了。”
隆承帝并没把宣纸给武王,椅子搬来后,他坐下来,不曾松开温浪,并且不错神盯着温浪。
这份明晃晃的爱护让朝臣仿佛吃了柠檬,酸得难受。
朝臣勋贵聚集在隆承帝两侧,命妇小姐们站得稍远一点,聚在一起听着动静。
温暖掌握的消息有限,上辈子母亲没提过这事,回京后,温暖借着安阳长公主的名义收拢以前的管事,做了一些事。
京城中,她所能调动的人有限,不如藏拙多年的魏王!
这段日子,李湛显然没闲着。
温暖把遇见李湛的几次地点串联起来,尼姑庵,红楼,酒肆,她听说李湛前几日去过教坊司,其中大部分都是关押罪妇的地方。
李湛不是去寻欢作乐,而是去查证真相。
“儿臣先去查账,看看粮饷如何消失的,涉案的人畏罪自尽,那人同臣喝过几次酒,儿臣酒醉后说提拔他,于是皇叔便把醉言当真了,认定他是儿臣的人,他费尽心思挪用粮饷,是为取悦儿臣。
可儿臣酒醉后,说过提拔不少人,也称赞不人有才,被儿臣称赞的人都没当真,不怪皇叔怀疑儿臣,只因皇叔不了解儿臣,不懂得纨绔子弟吹得牛逼。”
“挪用粮饷的事暂且放一放,朕知晓武王冤枉了你,你同武王的赌注,是你赢了,朕一会儿帮你讨要彩头。”
隆承帝直接判定输赢,武王不服,他还能再自我抢救一下,“臣弟以为不能只听魏王片面之词”
隆承帝从宣纸中抽出两张纸,扔给武王,
“你自己看,死人是开不了口,湛儿聪明谨慎,不仅查出真相,还发现他真正的主子。想陷害湛儿的人想破脑子都没想到,安排的人是叛徒的棋子!
谁能想到一直兢兢业业,忠诚可靠,在长宁之战筹措无数粮饷,舍命杀敌的人受叛徒摆布,他做所所为都是为了更好掩藏身份,继续潜伏在京城,叛徒一直没有联系他,难怪能隐瞒过皇弟。”
武王看完宣纸后,闭了一下眼睛,缓缓跪下,“臣弟有失查之责。”
武王在隆承帝面前低下头颅,此时他不主动请罪,天晓得李湛公布叛徒后会不会把更重的罪加到他头上去。
他是真不知道陷害李湛的工具人是叛徒的暗棋,他被叛徒害苦了。
“是谁?叛徒到底是谁?”
温浪忍不住了,“武王蠢了点,过后陛下再处置他,我只想知道叛徒是谁!”
李湛捏着扇柄,俊脸冷峻,缓缓开口:“爷去尼姑庵时,温浪你也在,正帮着小尼姑挑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