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第82章
“禀报青王,?城北的敌军已经撤退,撤到金谷关五里外的坡地。”
一名士卒进首领屋中禀报,将消息传递。
越潜抬起头来,?颔首而已,正围聚在木案前商议的诸位将员也纷纷看向报信的士卒,询问他更详细的消息。
樊鱼吃惊道:“还真撤退了!”
风显嗤道:“自打张军师攻下彭县,?融兵就被吓破了胆!之前将我们堵在金谷关,围着攻打,?现在又恨不得将我们请出关咧。”
盯着地图南夷水北岸的金谷渡口,樊春不识字,?但认得出渡口,他不无担忧:
“咱们留守金谷关也没什么好处,张军师为了攻下彭县接应我们,?将所有兵都带出来,?咱们泽郡的老窝空着呢,可别叫融兵端了,?得赶紧回去。”
眼下的局势,?在场的人都清楚,融兵希望他们撤出金谷关,?而他们也不留恋这里,本来就没打算久留。
城北的融兵撤离的消息通报不久后,很快又有一名士兵进来禀告,?说南面的融兵也已经向东撤去,并且张军师正在攻打金谷渡口。
燕起再次获知张军师的消息,喜道:“青王,张军师来接应咱们了,咱们快撤退吧!”
其余人纷纷附和,?压抑不住喜悦的心情,只想赶紧离开。
唯有风伯益没有坑声,似乎在担忧什么。
风显唤道:“父亲?”
风伯益面上没有喜悦之情,反而叮嘱:“兵不厌诈,我们撤离之时,难保南面的融兵不会在路上设下伏击。”
让南北两面的融兵都撤到距离金谷关五里外的地方,是为了确保出关时不会遭受到融兵袭击,但从金谷关到金谷渡口,这一路几乎都是山林,融兵想设伏很容易。
彭震恼道:“敌军答应的是撤兵五里外,可没答应不追击。再说他们就是答应也不能信!融人的话,我一句都不信!”
他身负重伤,声音却是中气十足。
身为融人的燕起瞥了他一眼,彭震立即改口:“燕老弟的话,我彭震打心底相信。”
“路上必然会有融国伏兵,诸君过山道时,务必多加小心。撤离之前,请诸君听我命令……”
越潜分配任务,为了保证安全撤离,他需要有一支军队开路,有一支军队断后,并将老弱妇孺保护在队伍的正中心。
安全撤退往往比单纯作战来得艰难。
巳时,金谷关南面的城门打开,由风伯益父子、燕起带领的先遣部队在前开路,威风凛凛出金谷关。
紧随先遣部队的是一支由老弱妇孺组成的队伍,队伍中的人们行动缓慢,里头甚至有需要抬着走的伤兵。
越潜亲自率领的一支队伍,负责断后,以防融兵追击。
从早上开始撤退,接近午时,一路没有遭遇融兵,融兵似乎真得跑得无影无踪。
刑徒即将走完最后一段山路,这一段山路和之前走过的山路并无二致,风伯益十分警惕,他每行走一段路,就叫士卒搜索前方。
风益伯对儿子风显说:“融兵肯定会设伏,这里就是极好的埋伏点!”
“父亲,咱们走在前面,要是融兵从后方袭击,反而是青王更危险啊。”风显一瘸一拐紧随父亲,冬日里走得满脸是汗。
他不只是累的,还有疼痛。
之前的守城战,风显的脚板被敌兵的长矛刺穿,他臂力惊人,拄着根木杖能像常人那般行走。
两父子往后方望去,刑徒的身影在山道中绵延,长长的队伍,望得见头,望不见尾,他们看不见负责断后的越潜。
风伯益对行进中的队伍喊道:“大伙加快脚步,尽快离开这里!”
离开山道,或许就安全了。
高高的山崖上,昭灵望向撤退中的刑徒队伍,队伍被崎岖的山道拉长像缓缓流动的细流,他在无数攒动的黑点般的人头中寻觅不到越潜身影。
越潜肯定是在刑徒队伍的最后头,他一向承担最危险的任务,显然是由他来断后。
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由人组成的“细流”前端离开又陡又窄的山道,向四周散开,那是负责开路的士卒——由风伯益率领的先遣部队。
在先遣部队后头,跟随一群不具备战斗能力,跑也跑不快的伤员,老人和妇孺。
卫平走上前来,对昭灵敦促:“公子,一半刑徒已经通过山道,中间的刑徒全是老弱病残,我军只需稍加扰动就会引发大乱,此时正是最佳时刻,请公子下令袭击!”
在山道的出口,正埋伏着两支融兵,他们在等待一个命令。
正在有序通过山道出口的刑徒之中,有妇女,有孩子,他们衣物褴褛,大部分都打着赤足,连鞋子都没有。
“公子。”
再次听见卫平的唤声,昭灵回过神来,幽幽道:“先别动手,等妇孺离去。”
卫平不再说什么,而是朝山脚下这一大群相互扶持的老弱刑徒望去,妇人牵着孩子,不那么虚弱的人搀扶着虚弱者,康健的人抬着躺卧不起的伤员。
在这些刑徒身上,卫平看到一股凝聚的力量,他神情焦虑,对队伍的最后方望眼欲穿。
终于,老弱妇孺的队伍全部走出山道,卫平终于听见昭灵的命令:“将号角吹起。”
一声号角在山林中倏然响起,令正在撤退中的刑徒心惊胆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