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西路军领兵的将军姓马,见到大军以徐沐为首还有怔愣,旋即问道:“末将贻误战机,该向大将军请罪,不知大将军在何处?”
这话一出,众人皆是沉默,随后便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徐沐。
徐沐抿着唇,目光扫过众人又垂下,最终面带悲色哽咽出声:“我父遇刺,两月之前便已故去。”说罢顿了顿,又站起身冲众人深施一礼:“徐沐斗胆,怕主将有失影响军心,故隐瞒消息借我父之名号令大军。此战多谢诸位将军相助,如今战事结束,回去之后我自当上书请罪。”
能做到将军的人就没有傻子,其实众人早也猜到是这个结果了。不过这支军队历来是徐家人执掌,甚至号称徐家军,徐沐作为少将军又表现出色,将领们自然愿意配合装作不知。
众将领当下皆道不敢,同时也打算联名上书替徐沐求情,虽然北伐胜利徐沐大概不会被问罪。
徐老将军之事由此过了明路,等到了第二天,军中所有的白布便都被利用了起来。徐沐换上了白衣丧服,梁军的旗帜上也绑上了白布,徐老将军被藏了两月的简陋棺椁终于摆到了人前。
大军浩浩荡荡回程,原本高昂的士气也因为这一场丧事,变得低迷起来。绝大多数人直到此时才知道大将军早已遇刺身亡,这场大战皆是少将军指挥。于是军中气氛低迷之际,不少人投向徐沐的目光反倒变得灼热起来,带着信任与崇拜。
徐沐对此并非毫无感觉,但她却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她始终记得自己的仇怨,也记得当初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她不是男儿,不必为了徐家将自己永远绑在战场上。北伐胜利后徐家功成身退,她也可以辞官归隐,恢复身份过自己的日子了。
回归梁国的前一夜,徐沐独自在营帐里坐了许久,最后从怀中掏出了那封信王写给乌勒的信在手中翻转:“马上就要回去了,小六你陪我去京城走一趟可好?”
安阳此时正站在水盆前照镜子——她原本以为自己很快就能“醒来”,但都过了一个月了也还没醒。倒是养了这一路,她身上秃掉的地方已经长出了新羽,如今虽还没恢复原本的神骏模样,倒也算不得丑了。
骤然听到徐沐这话,安阳顿时一怔,回头看见徐沐手中的信便也猜到她的打算了。她抬了抬翅膀,有心想要告诉徐沐,她去告状也没用,自己父皇偏心得没边。
然而话到嘴边又被安阳咽了回去,不是她说不出话的原因,而是她明白自己说什么都没用。且不提皇兄早就告诉她徐沐告状失败,反被先帝迁怒的过往。便是她真的出言提醒了,以徐沐的性子这次恐怕也不会听她的。
徐沐想要报仇的心,安阳比谁都清楚,因为只有她亲眼看到过徐沐当初的伤心脆弱。
想到这里,安阳甚至有些心虚——通敌卖国还派人刺杀的是她的长兄,是非不分偏心包庇的是她的父皇,徐老将军的冤屈甚至直到七年后,也还没能得报!
安阳看着徐沐,好似已经能看到她之后七年的愁闷困苦,可她却什么都做不了。
徐沐总是很敏感的,哪怕鹰的眼睛很难表现出太多情绪,她却好似已经看到了安阳眼底的担忧心疼。这让她心中无端生出了些不好的预感,抿抿唇问道:“小六,你这样看着我,难道我此去京城会不顺利?”
安阳闻言却别过了头,以逃避的姿态,不敢对上徐沐的眼睛。
第79章 黑鹰(十一)
安阳逃避的态度为徐沐入京告状的事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就如安阳所料那般, 徐沐骨子里的倔强使她并不会轻易放弃,更何况这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
大军回到梁国边境重新驻扎,战报与徐沐请罪的奏疏一起送回了京城。
毫无疑问,这样足以名留青史的胜仗立刻引得帝王龙心大悦, 至于徐沐借父亲之名指挥大军作战一事, 却是被轻轻揭过了, 还换了帝王一句“年少有为”的称赞——谁让徐沐领兵获胜了呢,还是梁国百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大胜,细枝末节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朝廷的封赏旋即传回边关, 军中上下多有晋升,便是寻常军士也得了几两银子的赏银。其中徐沐获得的封赏最厚,原本只是随口称呼的“小将军”,如今也正式有了三品将军的官职。
这官职比不上已逝的徐老将军, 并不足以统领北地近二十万大军。但北地的胡人被赶走,至少数十年内北境无虞, 原本驻扎在此的徐家军自然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朝廷还在裁军与调遣之间犹豫,自然也就不缺徐沐这个徐家人掌兵,皇帝反倒是一道圣旨宣她入京。
这一切都没有出乎徐沐的预料,事实上早在出兵北伐之时, 徐老将军就已经料到如今的局面了——历来兔死狗烹,徐家掌兵多年不是不招朝廷忌惮的, 只不过北境向来不太平, 朝廷这才没有动徐家。如今北境局势转变,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 徐沐趁此机会辞官归隐其实是再适合不过的。
因为早有所料,徐沐对于兵权的事也没怎么在意。接到圣旨之后只是对军队稍作安排,她便带着安阳和一小部分徐家军, 启程往京城赶去。
这些事情说来简单,但耗时却是颇多,深秋归来的徐沐启程回京时,已是仲冬。
安阳都没想到自己这次能留这么久。她一面担心自己七年后的身体再次陷入昏睡,错过花朝与徐沐的邀约不说,还会引得皇兄担忧。一面对当下的情况又很犹豫,既不想亲眼见证徐沐的失望痛苦,又想陪伴安慰她度过这段注定痛苦的时间。
--